运营工作苦逼?经历这些才算做过运营,门道你找到了吗?
运营岗位极其艰辛,这一点相信众多从业者都有深刻感受,许多人也因此选择了转换职业道路。未曾遭受过委屈、未曾品尝过苦涩与损失、未曾背负过不实指责、未曾遭受过用户责骂、未曾被同事、领导或公司质疑、未曾因工作而哭泣、未曾撰写过冗长的邮件、未曾发泄过不满与抱怨,却仍需坚韧不拔地完成工作、面对困境时绞尽脑汁、向他人求助却无人理睬……这样的经历,根本不足以称得上真正从事过运营工作。
每一种理论方法终究只是理论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并不完全适用;无论说得再多,都不如亲身去实践一番来得更有说服力!
坦白说,我确实还有待提高,这一点我并不掩饰。我并非无所不能的“神”,只是因为经历复杂,我坚信自己多年来一直非常投入,实实在在地完成了一些工作。我明白并非所有人都会认可我的努力,但我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方法,我并非那种埋头苦干而不求甚解的人。在我国,关于运营领域的知识还缺乏一套系统、规范的教材,我仅期望自己归纳、领悟到的见解和技巧,能为阅读我文章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
一、感情运营有三个前提:
开展情感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你对所从事的职业怀有深厚的热爱。将个人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方能充分挖掘并展现你的潜能与力量。
这一点无需我过多阐述,大家都能心领神会。然而,真正困难的是,你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你是否曾因追求更高月薪,哪怕只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万,而转投了一个你并不热爱的领域?我常对那些我曾指导过的员工讲,一个人在一家企业的价值,绝非仅靠那几百、几千的额外收入来决定,而应当以几何级数来考量,这才是你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你是否曾自问:“我是否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不妨寻找一份你真正热爱的工作。切勿勉强自己。在30岁之前,积累经验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到了30岁之后,又有多少人仍能保持谦逊,愿意深入基层学习呢?因此,你可供利用的时间是有限的。岁月如梭,曾经的抱负和激情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磨,失去了锐气。
若你在职场打拼数载却尚未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这无疑是一种悲哀。然而,有一点需要明确,兴趣并非一成不变,它是可以逐渐挖掘甚至转变的。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多年以前,我一心想加入腾讯担任体育编辑,原因既简单又纯真——我对NBA情有独钟,以为在腾讯工作能轻松拥有五个QQ账号。后来我投身于社区活动,尽管我在论坛上已经活跃了多年,从网易校友录到chinaren,但我并未加入猫扑,然而当我踏入猫扑之后,它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友们和我的工作都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召。
感情运营的前提2:认清和正视自我
为何我们辛勤付出?不过是为了在未来的履历中,每次都能增添一些璀璨夺目的成就。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忍”?因为要把这个字变成“韧”。
为何我们需不断汲取与积累经验?此因自身尚有诸多不足,学习之路漫漫无边,犹如登山,每登一峰,总有更高的山峰在前方等待;又如行走江湖,总有人比你更为出色。
你挑选了一家企业,选定了一项职位,可曾深思过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若已明确,那就坚定地付诸行动。
每次在面试中遇到那些工作了两三年的人,我总会提醒他们:这个阶段是心理上的波动期,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积累已经相当可观,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尝试创业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你的积累还远远不够。此时,你应该选择加入一家公司,静下心来沉淀三四年。即便这家公司条件不佳,你也应该努力、系统地学习新行业,让自己与公司共同成长。
感情运营的前提3:学会感恩
你应当对那些曾协助你、促使你发生转变、激发你潜能的人,以及对你要求严格的人心存感激。
我的启蒙导师,引领我踏入互联网领域,他姓赵,拥有东北师范大学与河北美术学院的复合学位,彼时他32岁,担任教师已有9载,涉足互联网行业6年。在他引导下,我领悟了成就事业的关键要素:无私奉献、勤奋努力、坚持不懈。
网络中充斥着消极情绪,众多人在无秘平台上抱怨公司诸多不是,实则这种负面言论弊大于利。抱怨和消极情绪具有传染性,它们会破坏人的好心情,若不喜欢,就无需强迫自己。应当感激你的公司,至少它为你提供了薪水,确保了你不会饿肚子。
你应当心怀感激地对待用户,领悟这一点,便能明了用户运营的根本宗旨,即源于对用户尊严的尊重,进而掌握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思考的方法。
二、感情运营需要让自己的思维经历几个转变:
1、一颗不满足的心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做的很完美了,尽力做到让自己满意即可。
每日多付出一分汗水,时间久了,你与他的距离便会逐渐拉大,不是一倍,也不是两倍,这正如财富的累积过程,富者恒富。待他打通了人生的关键脉络,你又将如何能赶得上他呢?
切勿自满于现有的知识积累。一旦你自认为已经做得相当出色,若你有条件去拓展知识领域,那就把握时机,尽可能多地吸收新知,为自己开辟新的成长路径。以编辑为例,你完全可以涉猎运营领域,掌握一些与产品相关的知识。关键在于找到不同领域之间的交集点。例如,通过熟悉社区运作的基本规律和作用,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对社区的深刻认识,你完全有机会向产品开发人员这一角色转变。若你了解这一点,你便不会觉得在工作之余还有闲暇时光。
2、让自己的思维不僵化
我过往也曾担任过编辑一职,并亲身感受过思维固化带来的困扰。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我的思维逐渐陷入固定模式。为了打破这种定式,我付出了三个月的努力,才得以实现转变。
日复一日地从事相同的活动,你应当保持警觉。或许你的思维已经变得迟钝了。这种情况相当令人担忧。
要避免思维固化,途径其实颇为简单——每日迫使自己投身于各式各样的活动,以此拓宽视野。在我个人成长最为迅速的时期,即2009年负责“贴贴”工作时,我实际上是在不断探索新鲜手段,以超越自我。那时我涉猎无线技术,从事SEO工作,还涉足微博等第三方平台的事务。这些活动,显然并不在我的绩效考核范围内。因此,在运营工作的各个环节,我都亲身实践,一一经历。
即便是最微小的任务,如发布一篇帖子,也要尽力比别人多思考一丁点,如此持之以恒,其累积效果将不容小觑。
3、学会让自己的工作变的更简单
扎实的基本功是必要条件,唯有熟练方能精通。此外,在思维层面,你需努力培养这样的观念:简化工作流程,这绝非投机取巧之举,实则在于高效利用时间。工作本就无捷径可走,思维模式直接影响行为举止。
时间如何利用?用于获取更多知识、从事更多有价值的活动。
运营事务通常繁琐且繁杂,包含诸多要素,耗时较长,且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效,这也是众多企业对其忽视的主因。因此,缺乏耐心的人难以在运营领域取得卓越成绩,而对于运营缺乏耐心的企业,也难以在这一环节上做得出色。
工作变得更为简便,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在于掌握总结归纳的技巧,将基础运营任务转化为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尽管并非所有运营任务都适宜流程化)。以用户运营、活动策划、内容制作等具体工作为例,它们均可构建出一条清晰的流程路径。
三、感情运营需要懂得几个原则:
1、二八原则
这是运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所有工作都遵循这个原则。
例如,在版块运营方面,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打造最为关键的版块。在用户运营层面,我们必须关注并维护那些处于顶端的用户。至于工作时间分配,我们应当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那20%最具价值的工作中。在热点运营上,我们应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那些最受欢迎、最为突出的内容上。至于工作汇报,我们应首先概括出自己完成的核心任务(因为领导通常很忙碌,很少会阅读完所有邮件)。
核心在于你是否能够将二八法则发挥到极致,这正是最大的区别所在。深入思考后你会发现,运营的各个环节其实都可以进一步细化,此时你便需要借助二八法则进行思考。将最有效的策略全力以赴地执行,便是达到了极致。
2、用户至上原则
用户运营是运营工作中的根基所在,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虽然“用户至上,用户为王”的理念广为人知,常被挂在嘴边,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人却未能真正践行。这其中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对用户缺乏深刻的理解。
未曾与用户进行过交流的人,根本不具备讨论运营的资格。众多产品导向型企业,其核心需求往往源自市场调研,这种做法实则谬误。真正的需求应源自于核心用户群体,而调研结果则仅能作为决策时的辅助依据。
3、冰山理论
此点无需详述,前文已有所提及。冰山之下的事物积累尤为艰难,往往需耗时数年,甚至可能贯穿一生,然而,积累的过程却是不可或缺的。
4、换位思考
这确实是一项挑战,但在关键时刻,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举例来说,面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若能转换一下视角,问题自然会变得清晰起来。
为何用户会选择来到你的地盘,毕竟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工具众多?他们选择与你同乐,至少表明他们对你的信任尚未消退。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倍加珍惜他们呢?
5、类比推理
从事运营工作,本质上与经营一家企业相似。你扮演着CEO的角色,若想将工作做到极致,就必须投入充足的情感。
用户团队的管理以及用户工具的运营,均需实施分级管理机制,这类似于对某一部门进行治理,必须设立一个负责人,而且至少应当分为两个层级。
用户挖掘活动,类比于恋爱过程,最理想的对象并非被动等待可得(理想的用户不会主动降临),需具备扎实的运营基础(掌握运营技能),深入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把握用户心理),广泛结识与自己有缘分的用户(锁定目标用户、拓宽获取渠道),须知并非所有人都会对你感兴趣(忽视你的用户比比皆是),一旦发现最匹配自己的,便需投入心力去维护这份关系(情感维系,培养强烈的忠诚度)。
实际上,若你真的拥有了那些我所说的“特殊品质”,你基本上就达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级——自我实现的需求。需明白,仅有5%的人能够达到这一高度。在此阶段,公司无需再要求你加班,领导也不必日日催促,因为你已经能够自发地推动自己成长,投身于学习,并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归根结底,你是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工作!
#专栏作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