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爆火引发SEO从业者担忧,传统SEO还值得做吗?
说实话,GPT刚爆火的时候,我有点慌。
我在搜索引擎优化领域工作了十年,涉及过关键词研究、外部链接建设、博客文章撰写和技术层面改进等各个方面。然而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用户不再点击搜索结果中的链接,而是直接向人工智能询问问题来获取答案,这让我们不禁思考,继续从事SEO还有没有意义。
更令人难过的是:我费尽心思创作的内容,被人工智能提炼成简短语句呈现给读者,连指向原始材料的网址也没有提供。
因此我进行思考:搜索引擎优化是否已经失去效用?常规的搜索引擎优化方法是否还值得继续采用?
所以我决定认真聊聊这个话题,不讲废话,只讲3件事:
传统SEO到底还值不值得做?
AI时代用户的搜索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果不想被AI淘汰,独立站的内容和SEO策略该怎么升级?
一、SEO没死,但“你那一套”确实该下岗了
传统SEO的核心是什么?在于关键词的选择,外链的建设,以及网站结构的调整,这体现的是对搜索引擎运作机制的认知,以及如何与之相适应。
现在,这种取悦搜索引擎的做法不再奏效了。并非SEO失去了作用,而是:
SEO的本质从“讨好算法”,变成了“真正解决用户问题”。
因此,不能说SEO已经消亡,更恰当的说法是,为AI服务的SEO旧有模式已经过时。
你还在编撰所谓的“全方位SEO攻略一百则”?受众真正关心的,不过是如何解决“我的网站为何访客寥寥”这一核心问题而已。
你还在一个一个地罗列关键词?现在人工智能会直接归纳你的内容,连网址都不给你一点曝光的可能。
二、搜索正在变成“答案机器”,不是链接分发中心
以往人们进行检索,是为了搜寻网址,而今人们使用搜索,是为了探求见解。
谷歌搜索引擎生成式对话、必应Copilot、Perplexity、GPT和Claude,都在传达一个共同点:直接提供答案,无需用户点击进入网页进行查找。
对SEO从业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你的内容必须满足两个标准,才有可能被AI系统引用甚至展示:
否则你写得再努力,AI 可能都不会“看你一眼”。
三、Google:你不用搞AEO或GEO,写好内容就行
如果你现在正为AEO(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感到担忧,那么请关注Google官方的解释。
2025年7月,谷歌的Gary Illyes于一场实体会议中清晰指出:
无需再执行额外的 AEO 或 GEO,单纯依靠优质内容搭配基础 SEO,同样能够出现在 AI 概览中。
他还说:
这段话很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
SEO要服务于“用户”,不是服务于“搜索引擎或者AI”。
四、AI正在吞噬顶部流量,SEO要向中下漏斗布局
另有一种更为隐蔽却更为凶险的演变:人工智能与搜索引擎正大量攫取用户选择过程中的首要部分。
什么意思?
过去在 ToFu 阶段,诸如“锂电池是什么”、“SEO 意味着什么”这类搜索量高但转化率低的关键词,曾是独立网站与内容平台吸引访客的重要来源。
现在这部分流量,被 AI 一口吃掉了。
用户无需进行任何点击操作,AI 仅用简短话语便阐述完毕,完全剥夺了用户展示自身信息的内容途径。
因此,明智之举在于:需将内容焦点从 MoFu 和 BoFu 上移。
比如:
位置越靠后,使用者越明确、越有目的性,人工智能越谨慎,不会随便回答——这正代表了你最有竞争力的领域。
五、那现在的SEO到底该怎么做?
如果说前面论述的是“SEO并未消亡,只是转变了发展路径”,那么接下来,我们必须阐明一个关键点:
那我们应该怎么跑这条新赛道?
我建议你把精力放在三个方向上:
1. 继续把传统SEO的基础打牢
没错,虽然AI变了天,但基础的SEO功夫从来没过时。
这些都不是“过时操作”,而是网站的地基。
AI 不喜欢垃圾内容,更不喜欢混乱的结构和无法理解的页面。
想上AI摘要展示位吗?这些基础如果没做好,连门都进不了。
这些不是“高级技巧”,是你能不能进场的最低门槛。
掌握用户理解:创作目标并非提升位次,而是确保内容具备实际价值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现在SEO真正的竞争不在技术,而在“谁更懂用户”。
你要开始问自己这些问题:
做内容,就像做产品。你解决了谁的什么问题,就是好内容。
举个例子:
后者具有转化能力,是真正以人为中心的创作,并且更便于人工智能和搜索引擎识别。
3. 拥抱AI时代:用它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价值
我们当然不能为了AI优化而“伪优化”,
但是,倘若你拥有真才实学,为何不将其整理得更加便于人工智能识别和采纳呢?
这时候你就可以引入一些“内容表达升级”的思路:
方法
用处
结构化内容
(FAQ、列表、步骤)
AI好抓取+用户好读
回答问题而非堆关键词
搜索行为变“问问题”
强化作者与品牌介绍
提升EEAT,增强可引用性
插入图表 / 数据可视化
更容易被AI“读懂”并呈现
采用AEO/GEO理念做排版
更适配AI Overviews 的展示格式
不要以迎合人工智能为出发点去创作,要使优质内容更易于被人工智能理解。
这并非“迁就”,而是“改进信息传递”——毕竟你的优质作品,若无人知晓,难道不令人惋惜吗?
总结一句话:
SEO 的底层逻辑不变:洞察用户,解决问题,提供价值。
不同之处在于:你需要更加睿智、更加准确、更加清楚如何让人类与人工智能都能识别你。
结语:SEO不是为搜索引擎和AI而写,而是为目标用户服务
未来的搜索引擎优化,不再是为了取悦人工智能,而是要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创作出切实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
Gary Illyes 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堆砌专业词汇,也无需创建大量人工智能相关名称来伪装自己,只要坚守“内容是面向人类创作的”这一核心理念,便能够自然而然地被人工智能系统、搜索排名以及用户所接纳。
此外,用户选择过程遵循的法则已经调整。今后需要做的,不是争夺试用阶段关注度,而是借助品牌内容精准触及实际困难,协助顾客完成决定。
所以请记住这句话:
未来的SEO不再是为了让搜索引擎变得更好,而是要搞好你和用户之间的联系。
关于作者
我是宋迈克尔,一名从事品牌国际推广的从业者。热衷于研究全球营销的技巧,建立这个公众账号是为了记录我的进步与提升,每天都在追求更优秀的自我。
作者联系方式:yexuan1921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