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 bounce rate 解析IP 转化率 跳出率 conversion rate UV
本文目录导航:
解析IP,UV ,PV ,跳出率(bounce rate),转化率(conversion rate)
学习网络营销及SEO课程,需掌握基础术语:IP,UV,PV,跳出率(bounce rate),转化率(conversion rate)。
这些术语在Google分析工具中常见。
IP地址是32位的Internet主机地址,用于定位用户位置。
独立IP数是统计周期内,访问对象的所有用户不重复的IP地址数。
UV,即unique visitor,指不同自然人通过互联网访问并浏览网页的次数。
PV代表页面浏览量,记录访客浏览页面总数。
跳出率是访客到达着陆页面后,未访问网站其他页面直接关闭浏览器的比例。
转化率是指发生特定行为的访客比例,包括注册、购买、留电话等。
IP,UV,PV三个术语容易混淆,通过案例可清晰解析。
案例解析如下:北京三人共享IP上网,每人浏览10个页面,为1IP,3UV,30PV。
纽约一人访问无换页,另一人接续看,为1IP,1UV,1PV。
非洲一人浏览3页死机后重启,为1IP,2UV,5PV。
这样,概念清晰了吗?如有疑问,欢迎交流。
什么是跳出率和退出率
一、跳出率和退出率的区别 此处所说跳出率和退出率是基于Google analytics的度量标准。
跳出率 (Bounce Rate)也被称为蹦失率:浏览单页即退出的次数/访问次数=single access/entry visits。
退出率exit rate:从该页退出的的页面访问数/进入该页的页面访问数= exit pv/pv(注意这里面的访问数和一般概念的visits是不一样的 其实是指pv,非visits,关于pv和visits参考Google analytics的说明文档)。
其中: 跳出率只能衡量该页做为着陆页面(Landing Page)的访问, 跳出率分母等于Landing Page的visits ,分子也是指跳出的visits。
退出率则是针对全部的访问页面不限于着陆页面(Landing Page),任何页面都有退出率。
退出率的分子=退出的次数(包括一次访问过程中用户浏览单页即跳出的次数, 也包括浏览多页后从该页面退出的次数 。
) 退出率的分母=进入该页的 页面访问次数 =该页的所有访问pv(综合浏览量)。
进入的次数包括用户重复浏览该页的次数,因此可理解为综合浏览量。
google analytics和Omniture关于退出率的定义区别: google analytics里面计算退出率分子分母是计算pv的,而Omniture是exit/visit。
当然google analytics和Omniture里面计算跳出率都是计算访问次数visits的。
EG: 10个visits来到a页面 ——5个visits直接离开,3个visits去b页面 (2个visits去c页面然后直接离开)。
b页面的3个visits有2个visits返还a页面最终从a页面离开。
计算a页面的于Bounce Rate和Exit Rate 分别就是(5/10) *100% 和(5+2/10+2 )*100% 这是Google analytics里面的退出率的计算 ,在Omniture是算exit/visit,也就意味着这个值是(5+2)/10*100% 换个条件 ,如果从b页面返还a页面的2个visit ,一个visits去d页面,一个visit去f 页面,然后1visit从d页面返还a页面并最终离开。
跳出率(Bounce Rate)升高一定不好吗?
跳出率的高低并不绝对意味着好坏,关键要看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如果SEO关键词排名提升导致的跳出率上升,实际上可能是个积极信号,表明你的网站在相关搜索结果中的曝光度增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无所作为。
相反,这提示你需要对SEO着陆页进行优化。
优化着陆页是提升用户体验和转化率的关键步骤。
它涉及到内容的相关性、布局的清晰度、加载速度以及用户交互设计等。
一个优秀的着陆页应该能够吸引并引导用户深入浏览,而不是仅仅停留首页面就离开。
因此,面对跳出率的提高,与其欢呼,不如借此机会审视和改进你的着陆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你的目标用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