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阿宅吐槽中国阿宅认声优当妈,死宅行为引热议
星彡
前几天,看到日本推特上流传的一则趣闻,说是一位日本宅男吐槽——
发帖者在大学里遇到一个中国人,说日语非常流利,问了名字才知道是外国人,很好奇:“你日语怎么这么好?”
答案是“因为我妈妈教我的。”发帖者说是这个原因,还以为他妈妈是日本人之类的。后来才知道,这位中国朋友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宅男。
他口中的“妈妈”就是声优佐仓绫音……
中国宅男找声优“认妈”的迷糊行为,已经传到日本了——其实很简单的事情,只是感叹宅男好恶心而已(什么?原来我也是宅男啊,没事的)。
突然想起自己也有一群宅男朋友,他们平时都会亲切地称呼某些声优为“妈妈”,甚至我关注的一些声优,也会向粉丝们称呼自己为“妈妈”。
今天想说的是“处处认妈”这种路人可能难以理解,但在二次元世界却很常见的心理。
BB-ji之前在相关话题里提到过,日本的声优行业渐渐偶像化,颜值高的新人越来越多,各类声优、歌手纷纷出道,出CD、写真集大卖。
就算不唱歌跳舞,很多声优也会出席线上线下活动、开通社交媒体账号,做电台节目、上 YouTube 直播、玩游戏也成了他们的日常,毕竟声优本职工作不赚钱,只能靠兼职养活自己。
人有了更多机会在公众面前露面,粉丝也有更多渠道接触到舞台内外的日常,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B站上有很多字幕翻译小组,都是出于热爱做视频剪辑的。
声优的形象也变得更加立体,不再只是作品末尾快速滚动的熟悉名字,粉丝们被他们的个人魅力所吸引。
日语中有一个词叫“ガチ恋”,读作gachi,特指将偶像艺人视为恋爱对象的关系,与“妻子”的使用场景十分接近。
(B站评论区常见的日文定格文里的发情场景,翻译成中文就很尴尬)
我在字幕翻译组认识几个声优朋友,他们很喜欢斋藤优景(代表角色:《女神异闻录5》中的武見正、《偶像大师百万现场》中的昴歩剛吉),平时都叫她“妈妈”,当然,他们身边的声优“妈妈”可不止一个。
我不知道为什么它被这样称呼?
我得到的答案是:“我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光荣。”
还有“比我大五岁的是我姐姐,比我大十岁的是我妈妈”,“比我大十五岁的是我妹妹”……聊着聊着,大家都停下了演戏,我甚至还在妈咪男团里学到了一个词叫“妈咪老婆”。
很多人十几岁的时候,就看二十几岁声优配音的动画,把动画里的角色当成自己的老婆,自己二十几岁的时候,声优们三十几岁就结婚了。
渐渐地,我学会了与普通的公司职员、棒球运动员、男性声优或者乐队鼓手等(征婚启事里出现的男性)和解。
(齐藤由圭在现场演唱会上)
平时不关注声优的朋友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
这样一来,我们不妨代入一个大家更加熟悉的动漫角色。在二次元作品中,“妈妈”常常被用来指代团队中一些默默守护着大家、给予大家支持的角色。
比如人气动画《孤石》中的鼓手红霞,就被观众称为“红霞妈妈”、“红霞小天使”。
喜欢一个人,被她的魅力所吸引,但又不会百分百的欣赏她的外表,这种矛盾的感觉很难用几句话来形容。
于是我们找到了最接近的图像——妈妈。
(不是这种)
高达里有句经典梗叫“XX是能成为我妈妈的女人”,出自1988年剧场版《逆袭的夏亚》。
这是ACGN作品中少有的探讨人类(尤其是男性)心中普遍存在的恋母情结的台词。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母亲”的含义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指通常意义上抚养、照顾自己的女性长辈,还可以指一切能给予自己宽容、安慰、安心的来源。
近年来,二次元圈里非常流行一种反差萌属性,叫做“萝莉妈”——虽然是小学生还是娇小玲珑的萝莉型人物,但却像妈妈一样散发着让人安心的母性光芒。
比如在《赛博朋克边缘行者》中就有一个名为丽贝卡的角色,她外表狂野内心细腻,始终像母亲一样照顾着男主角大卫。
丽贝卡喜欢大卫,尽管她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但她仍然无条件地信任他,帮助他,保护他。她还帮忙寻找露西……就这样她成为了一名“母亲”。
或许是因为她身上带有的母性气息,在剧情中被精神错乱的大卫看做是母亲……但最后她却被亚当狠狠打击,着实惨烈。
巧合的是,蕾贝卡的声优正是黑泽智代,他也是《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中经常被提及为母亲的赤木米莉亚的声优。
虽然年纪很小,但却很有大姐姐的责任感,很努力的帮助制作人(玩家角色)。之前说的“女鬼”的人气属性,和BB姬完全不一样。
当然,偶像大师这个例子太小众,大多数人可能不太理解。
我们以比较受欢迎的动漫角色为例,比如《辉夜大小姐:恋爱就是战争》中担任学生会秘书的藤原千花,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芒,被观众称为“秘书妈妈”。
为她配音的声优大原未美,在现实生活中也给人非常温柔的印象,就像一位在背后默默守护着大家的“母亲”。
去录制现场的时候需要湿巾消毒,她会提前拿出来分发给大家。有时候现场还会放一些零食,录制结束后还会帮忙收拾盘子、拿袋子收垃圾等等。
连她自己都吐槽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了辉夜全体声优的妈妈,不仅被同组新来的男声优们叫妈妈,还在母亲节收到了古贺葵(四宫辉夜CV)的祝福短信。
而对于自己有机会成为“母亲”角色,大原良美开始回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以下为声优自述):
其实,我第一次担任母亲的角色并不是和辉夜在一起,而是高中时一直都是这样。那时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女高中生们却坚持把裙子做得很短,尽管我也一样……
对啊!我记得冬天的时候,街上很多女生腰上都裹着毯子。我当时班上的好朋友,虽然天气特别冷,但她出门的时候都不裹毯子。
我心想:“哎呀!这样会感冒的!”然后拿起自己的毯子说:“赶紧裹起来,要感冒了!”闺蜜抱怨道:“怎么感觉像个老太太了?”
“什么?老太太!”后来我高中时的绰号就叫老太太了。隔壁班的同学会问我:“喂,被人叫老太太不爽吗?”不过我已经习惯了。
偶尔遇见高中同学,他们都会跟我打招呼:“嗨,奶奶,最近好吗?”也许我的(母性本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尽管我在家里没做过什么家务。
(2022/10/30 播出者:Yoshimi Ohara,BV1gM411q71C)
(各种切片基本都是和妈妈属性绑定的)
可以说,人们在自己喜欢的配音演员身上,找到了母亲的踪迹,享受被照顾的感觉,几乎就像是一种“恋母情结”。事实上,很多心理学家都试图揭示类似的现象。
荣格学派有个概念叫阿尼玛(anima),原意是灵魂,用来指男性潜意识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女性的完美男性形象被称为阿尼姆斯)
阿尼玛是男性认为女性身上具有的各种特征的集合。当男性看到与自己的阿尼玛相似的女性时,他会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由于男性接触的第一个女性是母亲,因此母亲往往是男孩阿尼玛的化身。
另一种说法是,可以简单理解为“梦中情人”。不过荣格对一些复杂心理现象的研究当时还处于开拓阶段,现在看来有些形而上学,他的四个概念也只剩下人格面具和阴影。这里仅供参考,不作详细阐述。
(Anima,完美而愚昧的灵魂,唤起禁忌的记忆——我在翻译《Babel》歌词时看到的)
回到宅男“到处找妈妈”的话题,这个在路人看来可能很奇怪,但仔细想想也很正常。
毕竟,生理成熟不代表心理成熟,成年人的生活很累,很多“还没做够孩子气”就踏入社会的男女无力抱怨,于是他们寻求弥补缺失的“母亲”。
看着配音的动画,听着声优们的声音,在长久的网络陪伴中,单方面享受着长久的浪漫与体贴,让爱填满日常生活中空虚的身体。
(斋藤优圭:大家好,我是《偶像大师百万现场》的妈妈)
听起来可能有些自私,甚至是一厢情愿,但既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都无法见面,我就不必牺牲身边的人来照顾自己,而且也能让我感觉更轻松。
所以宅男喜欢声优“妈妈”也是可以理解的——她们和追星或者看直播的人没什么区别,本质还是缺乏爱。
通过将浑身散发着母性光芒的声优置于想象中的母亲位置,试图让观众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被宠爱的感受。
这样想想,能够一直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即使只是在互联网上。
一些参考资料:
Moegirlpedia oo 是“可以成为我妈妈的女人”的条目
BV1gM411q71C【中文字幕】大原良美高中毕业后就当妈妈了
※ 打扰一下,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最近公众号更改了显示规则,如果你想正常收到BB姬的推送通知,请加个star!!!
只要点击公众号首页右上角的“…”就会看到“设为星标”,这样就可以展示完整的封面、图片和文字推送信息了,请大家再点击一次,非常感谢!!!
先前的建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