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青春大学生文学期刊订阅开启,第九届青春文学奖改为刊评
(2023年全年订阅大学生文学期刊《青春》)
2023年大学生版的《青春》正式和大家见面了。
一月刊的青年作家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盐城市幼儿教育学院、红河学院、常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复旦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温州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大家都用自己的语言赋予生命意义,展现青春的力量。第九届“青春文学奖”也今年改成了评论栏目,希望在你们中间找到黑马赢家。《韩东读诗》栏目定位为“诗人年轻时”,将陆续推出不同成名诗人的“年轻作品”。其他重点栏目如《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网络文学评论》等,让《青春》更加多元,真正瞄准了高校青年作家。
介绍
三天两绝是一位极其独特的网络作家,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他真心希望结交更多读者朋友,但他坚持写“自己喜欢的故事”,认为娱乐他人要以娱乐自己为前提。他的小说既艰深深刻,又有新意,有时还“烧脑”,展现了网络文学超越套路的多种可能性。山东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王新和中山大学(珠海)中文系本科生李重阳作为三天两绝的粉丝,为本次采访贡献良多,在此向他表示感谢。
“写太主流的东西让我感到无聊”
——参观三天两夜
纪云飞的《三天两夜》
季云飞:2009年开始写《鬼哭》的时候,你采取的是当时很少见的“玩梗+吐槽”的写作方式,你也说写小说的冲动来自于“读了很多优秀的娱乐小说和小说作品”,你的创作资源主要来自于哪里?哪些作品影响了你玩梗、调侃别人?
三天两夜:一般来说,一个作家的第一部小说都是在灵感和创作欲望满满的时候写出来的。我写鬼哭鬼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说到灵感来源,那么当时看的电影、电视剧、动画、文学作品都算,但这种不择手段、玩梗的二次元风格,主要还是受到日本动画《银魂》的影响。
季云飞:您曾经提到,“如果说第一本书《叫鬼》是一次写作的考验,那么《卖罪》可以说是一种经历。”写作的考验和经历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三天两夜》:正如我在上一个问题中回答的那样,第一本只是试水,所以我用了更二次元、更轻松的文风,写得比较随性、慢节奏。第二本是更认真的尝试,写一个故事,重点在剧情的巧思上。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更新速度、剧情结构,还是思想、人文的表达、讨论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季云飞:2011年开始创作的《卖罪》系列,采用了当时在网络文学中几乎独一无二的视角(POV)叙事手法,不断变换叙事主角,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创作的初衷实现了吗?
三天两夜:我就是想尝试一下别人没试过的东西。在这方面,我到现在还是有这种感觉。写太“主流”的东西,我觉得很无聊。
季云飞:您在《卖罪》的结语中说,“这本书完成前夕,收藏量刚刚突破5000册,平均订阅量不到400册。”这样的结果对您当时的创作心态有影响吗?现在的订阅量情况如何?您是怎样、何时成为职业作家的?
三天两夜:其实也没什么,《捉鬼记》到现在还没签约,也没有收入,写了三年!我写文一直是兴趣使然,后来因为《恐怖天堂》的缘故,才选择做全职写手,写文的收入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已经足够养家糊口了。
季云飞:《恐怖天堂》是你第一部爆红的作品,为什么会转向现在比较火爆的“网游文学”和“无限流量”?你觉得“无限流量”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说你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在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你最用心的地方在哪里?
三天两觉:本来写这第三本小说是为了在《卖罪》之后“放松”一下自己,想写一个更“水”的网游故事,那种十年后的今天很常见的,主角去虚拟世界打怪升级成为龙傲天的日式“轻改编”……
但真正开始动笔的时候,“玩得开心”这个想法又回来纠缠着我,就想出了类似无限流模式的网游,以通关为主要模式,惊悚题材,然后觉得给主角一个“感觉不到恐惧”的设定会很有戏剧性。
简单来说,《无限流》就是围绕着一个或一群时空旅行者的命运展开的短篇同人故事集。从看点来看,最早的无限流多是《杀戮都市》的变种,也受到了《异次元》的一些影响,整体的生存氛围比较残酷。而《恐怖天堂》则更注重每个短篇副本的剧情,因此用“游戏”的框架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整体氛围,变成了一种类似“恐怖喜剧”的东西。
季云飞:《恐怖天堂》有四百多万字,是您所有小说里最长的一部,也是“上线”最多的一部。前一部《卖罪》和之后的《周林》都在百度上,大概一万字。您连载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哪种写作方式更难,您是怎么克服的?
三天两夜:正如上面所说,我原本是想用“轻松一点”的方式来写《恐怖天堂》,但是写了几份之后,我开始觉得这个故事不仅不“水”,相反,每篇短篇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很不容易。
好在这本书并不像《卖罪》和《周的来了》那样“吃力不讨好”,至少从商业角度来说还是很成功的,说明它的风格比那两本书更能被大众接受。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连载时的感受其实也没什么不同,反正我都是很认真的写,尽力的。
纪云飞:《卖罪》和《周临》可以说是姊妹作品,它们的叙事模式、故事情节都比较相似,《卖罪》到底还有什么未完成的,或者说,《周临》最独特的内核是什么?
三天两夜:其实我不太想谈核心,本质就是写出精彩的故事,小说是一个过程,至于读者从过程中能解读出什么,我觉得作为作者,没必要太苛求。如果说是“完结”的话,那么《周林》也可以说未完结。这两个故事总可以有前传、续集或者衍生剧……小说完结之后,或多或少会让读者觉得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对每一个细节的详尽交代,以及这种想象的空间,其实就是小说本身的魅力所在。
季云飞:你在采访中提到:“(恐怖天堂之后)我想写一个美式漫画风格的故事,在统一的世界观下塑造大量主角,每卷写一个人物的短篇,人物之间互相影响,然后周期性地写一些‘大事件’,让所有人物齐聚一堂,在某个事件中出现。”这种写作方式很精彩,但对读者也很挑剔。你觉得你和读者的关系是怎样的?你会努力平衡“谋生”和“写自己喜欢的故事”吗?
三天两夜:我只是一个靠写书谋生的匠人,读者是看书消遣的观众,如果读者觉得我的小说有意思,那我们交个朋友就行,如果读者觉得我的书不好,或者不适合自己,看不下去,那自然有别的选择。
我一直都是“写自己喜欢的故事”,能不能“谋生”,其实也不是能强求的事情,这个时代,很多东西,尤其是娱乐相关的东西,火爆或者走红,都是因为很多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如果偶然一部作品取得了成绩,收获了远超作品本身层面的收获,这样的“火爆”对作者来说,未必是好事。
季云飞:众所周知,您经常“外出采风”,也经常被“催更”,状态好的时候“三天两更”,《恐怖天堂》爆红后,很多读者跟着您的B站(哔哩哔哩)、弹幕、微博等社交平台,逐渐成为一股巨大的催更力量。“剑神笑了半年”的段子至今还历历在目。您如何看待网络文学的连载更新模式?
三天两头觉:和日漫类似,都是商业创作,连载速度是作者保证收入和人气的生命线。但有些作者有更适合自己的创作节奏,这个不能强求。
季云飞:你的写作难度比较大。在动笔写一本书之前,你会考虑多少?有没有提纲,甚至是详细的大纲?
三天两头觉:没有,我还没有大纲,更没有详细大纲。不过从《卖罪》开始,我会开一个txt文件,记录下小说里有多少人物,还有一些设定和伏笔,这样就不会想太多了。我早就忘了。只要在脑子里想好剧情的大方向就行,因为写的时候可能会改。
季云飞:“章谈”的出现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特别是在梗的运用和剧情的设计上。
三天两夜:这个特点是我很喜欢的,可能很符合我的性格吧。尤其在最近的作品《天下二和谐》,前期过后,开始完全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结合这个特点就更有意思了。
季云飞:为什么小说里的主人公大多都是精神病或者精神不正常?您觉得“疯狂”意味着什么?
三天两头觉:不知道大家对日本的动画制作了解多少,他们这个行业最难画的并不是那些看似花费不菲的战斗场面,而是一些日常的动作,比如叠衣服、扎头发、画人物全身在画里走动……这些最常见的动作最难画,因为你很熟悉,而那些华丽而不切实际的战斗即便画出来有些问题也不会让人觉得太过怪异,因为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些动作。
人物塑造也是如此。写出各种性格鲜明、怪诞、不真实,或者有些刻板或卡通化的角色很容易。但写出一个让你感觉他就在你身边的普通人却很难。所以我只是在做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也许我做得很好,让你觉得很有趣。其实,我和你一样,只是靠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疯狂”的形象。
季云飞:你也是游戏区UP主,粉丝超过50万。写小说和做直播,有什么区别?比如哪个更赚钱、更有趣?读者和观众有什么区别?比较一下上一幕说的和这一章说的。
三天两头觉:直播纯粹是爱好,收入也不多,大概还不到写作收入的十分之一。直播也是和读者交流的机会,毕竟不直播的时候我还是会玩游戏的。
直播和写作各有各的乐趣,也各有各的压力,很难比较。至于弹幕,其实效果和这章说的差不多。
季云飞:作为一名长期涉足各类文学作品的作家,您认为“时代文学”是文学、影视、还是游戏?为什么?
三天两夜:如果要谈艺术,那么文学就没有第一名,绘画和音乐,雕塑和舞蹈之间没有较量,如果要谈商业,那么就看数字吧:文学方面,传统文学显然没有网络文学那么有商业可行性,出版社的收益都很差。网络文学市场这几年的收益只有影视市场的零头,原因就是下滑严重,但是比起那些主机游戏还是赚得更多,最赚钱的还是手游。那么最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到“手游能算第九艺术吗”这个话题上来,我觉得是可以的,没必要。如果继续谈下去,就不得不讨论“短视频是不是艺术”了,毕竟从商业角度来说,现在短视频正在争夺人们在文学、影视、游戏上的时间。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讲“偏好”,这个时代有很多不同的学派,你只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找到自己认为最好的就行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