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经济爆发:华策影视全面布局动漫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二次元经济”在中国大陆悄然兴起,其增速极其惊人。这个曾经相对于三次元现实而言是“封闭小规模经济体”的二次元世界,如今正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以各种新鲜的姿态进军三次元世界,并在2017年迎来了井喷。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总量突破3亿,带来超过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随着二次元经济的成熟,预计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将呈指数级增长。
中国传统影视公司、视频平台也被动画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纷纷开始布局动画产业。其中,华策影视在二次元的布局尤为抢眼。2017年起,华策影视全面发力动画领域,在动画、文学、影视、游戏、衍生品、旅游、时尚、主题公园等互动娱乐业务领域构建了完整的泛娱乐生态链。
而2017年成立的华策影视二维事业部也在大力开发动画IP,包括从日本引进《黎明的耳语:别离的早晨的约定之花》等优秀动画电影。本刊专访了华策影视二维事业部负责人杜军,了解华策的“二维布局”。
利用IP作为载体开发动画
CFM:华策影视从2017年开始全面布局动画板块,能不能介绍一下华策影视在这方面的计划?
杜俊:华策影视在2017年正式宣布进军二次元领域,二次元部门也是在2017年正式成立。但其实在2016年之前,我们就曾尝试制作过一些动漫相关的内容和项目。华策影视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古装玄幻类型,特别适合做二次元开发,所以我们当时就做了一些尝试,并在2017年正式启动了动漫业务部门。
这个事业部定位是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会涉及动画电影业务、周边、动画剧。我们有三条主线,第一条线是对接日本动画公司,引进日本动画产品。这两年电影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日本动画剧场版、漫画改编的真人电影,这些作品在中国大陆的大银幕上都能看到,这也是华策接下来想做的事情,包括今年引进两部动画电影。
华策影视是电视剧输出大户,在海外发行方面也很擅长,现在我们从日本把东西拿回来。第二条业务线是国产动画的联合开发和宣传推广合作,不管是在核心创意阶段,还是在剧本、美术层面,如果我们认为一个动画项目值得投入,我们也会和对方的主创进行合作,包括前期内容的联合开发,后期宣传推广的合作。第三条业务线是我们自己的IP的自主研发。
华策影视积累了大量国内外优秀、有潜力的IP,但有些IP很难发展成真人电视剧或者真人电影,我们会选择合适的IP去尝试动画化,这是我们的第三条业务线。
CFM:华策进军动画电影领域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杜俊:我先说一下我们背后的华策的优势。华策首先是一家内容公司,在文本创作方面非常强。华策有大数据中心、剧本中心、策划部,这些部门在剧本开发阶段会给我们非常好的建议和指导。
在前期的开发中,数据中心会进行相关概念的测试,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方向性的指导。我们刚进入动画电影领域,可能更多的是依靠这些部门的帮助。这是华策能给我们提供的,也是我们进入动画领域的优势。我们的团队比较特别,都是资深动漫迷,真正因为内心的热爱,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走到一起。
CFM:这也是二次元部门的一个特色吗?
杜俊:对。我们知道什么作品能吸引我们、打动我们,然后才有信心打动别人。如果我们拍出一个自己都不觉得好的作品,可能就很难打动别人了。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了解动画界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想看什么。
CFM:您认为华策进军动画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杜军:最大的挑战是人才的缺乏。在中国,能写动画剧本、能导演动画的人其实很少,我们有几个项目都在找现实团队的人来做。这跟中国长期以来对动画的认知有关系,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现在有成功的作品逐渐改变了大家的认知和观念,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人才流入这个行业。
当然华策克和日本的三大出版社以及几家发行公司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所以我们也可以在海外寻找资源,比如日本的导演,日本的制片人,或者海外的动画制作公司,但我们还是希望用更多国内的优秀人才来创作我们自己的动画作品。
带来不一样的声音
CFM:刚才提到了日本动画电影的引进,知道华策影视最近引进了《朝花夕拾——在离别的早晨束下约定的花》,为什么会选择这部影片呢?
杜军:这部影片的原名是《在离别的早晨束下约定的花》,完全是从日语翻译过来的,这是一部没有IP加持的原创电影,所以在影片名单中是被淹没的。
去年我们很认真的整理了所有已经上映拍摄的剧场版动画和漫画改编真人版,当然也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IP作品,比如《钢之炼金术师》的漫画改编真人版、《死神》、《名侦探柯南》等等。我们也想做出知名的作品,但同时也想带来一些不同的声音,让大家知道动画领域其实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作品。
当时我们看了电影《夕阳下的约定之花》,觉得主创阵容很强大,导演是冈田麻里,制作人是PAWORKS,音乐作曲是川井宪次,阵容很强大。我们尝试联系日本发行公司了解项目详情,看了30秒预告片后,觉得这部电影真的很棒。
导演想讲述一个非常温暖、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我们觉得这可能是一部与现在市场上看到的作品不同的作品,因为它不走常规的情感路线。虽然这部电影已经在日本上映,但在中国还没有上映,所以我们也想把这种悬念保留到上映之前。
CFM:在引进海外动画电影时,您会考虑哪些因素?
杜军:首先当然从商业角度看,要看影片的认可度,在国内市场能取得什么样的体量。比如《哆啦 A 梦》在国内上映后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超过 1 亿元的票房收入。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动画产品本身的质量,包括画面、音效、声优等。当然最核心还是看它的故事,看它想要表达什么,能不能给人带来情感共鸣。这或许才是我们更看重的。在选择影片的时候,我们一方面会根据当下的市场情况做出预测,另一方面对于影片的内容,我们愿意去尝试和尝试。我们一直在关注日本市场的优秀作品,希望每年都能推出几部大家认为很棒的作品。
CFM:《巧虎》是华策影视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明年会上映吗?
杜军:巧虎并不是一个动画IP,而是一个儿童早教产品,由日本最大的教育集团倍乐生运营了30多年。倍乐生在日本每年都会制作巧虎动画电影,今年已经上映了第六部。
在获得日本观众积极评价的同时,贝勒森也想知道中国巧虎会员是否有同样的观影需求。其实国内市场上针对低龄儿童的优质动画产品并不多,我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我们付总的两个儿子都到了看巧虎的年龄。我们都希望中国能有更多像巧虎这样适合孩子、有教育意义、大人也能放心让他们看的动画作品。
作为从业者,我们认为有责任和义务开发更多适合小朋友看的电影。其实这个项目跟日本谈判的时间很长,因为日本人非常保护和珍惜自己的产品,尤其是经过了30年的运营,所以前期的磨合并不容易。但经过沟通之后,他们认可华策的实力,相信华策能拍出口碑好的电影,所以非常愿意跟我们合作。这个项目现在已经进入中期动画制作阶段,预计明年上映。
CFM:华策影视会牵头开发制作动画电影《巧虎》吗?您对《巧虎》的市场表现有什么期待?
杜军:这个项目是国产电影,不是合拍片或者进口片。相当于百丽笙把这个IP授权给中国大陆,授权之后,中国大陆的公司自己策划、开发。这种合作并不容易,因为日本的原作者或者版权方会要求很高。
我们要提出很多规划、很多发展思路,都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大家点头,我们才能往前走。
一部电影好不好,关键在于它的核心故事。《巧虎》这个品牌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孩子们喜欢,它的形象、它所表达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很好。这次《巧虎》动画电影,我们用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围绕爱、勇气、希望,围绕父母的情感,创作了内容。
我们前期在内容上做了很多工作,儿童心理学家参与了整个剧本开发过程。《巧虎》的核心目标受众是3-6岁的儿童,但这其实是一个适合全年龄段的家庭类型。
寻求打破二维和三维之间壁垒的方法
CFM:华策影视拥有很多优质IP资源,有没有将电视剧改编成动画电影的计划?
杜军:在内容开发上,国内有“一箭双雕”的做法,比如我们的真人剧,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同一部作品可以同时发展成电视剧和电影。但是把一个IP同时改编成真人剧和动画,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动画的受众和电视剧或者真人电影的受众不一样,所以会有偏差。
我们一直在说“破墙”。我们破的是什么墙?就是二次元世界和三次元世界之间的墙。二次元人群的关注点往往和三次元人群不一样。比如去年上映的日本动画《刀剑神域》就讲了一个游戏中的冒险故事,其内容更符合核心二次元人群的观影喜好。
他们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定位非常明确:这部电影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而是拍给二次元世界的人看的,是拍给核心二次元世界里这部作品的粉丝看的。虽然看上去受众群体缩小了,但因为定位准确,所以卖座。
因此,在开发不同IP之初,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目标群体是谁,进而考虑是否有可能同时开发真人剧和动画:是希望同一群人能同时接受两种形式,还是动画针对一部分粉丝,真人剧针对另一部分粉丝?这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案例、具体题材来考虑。
CFM:除了刚才提到的设定目标受众之外,还有其他困难吗?
杜军:内容创作上确实有些困难,我们目前正在开发两个国产动画电影项目,其中一个是《天下第一》,原作是短篇漫画,华策几年前就买下了这个IP。
我们原本是想开发真人剧的,但看到这个IP是武侠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世界观,而且所有角色都是按照势力体系进行排名时,觉得作品的风格和基调挺适合动画开发,所以决定真人剧和动画电影同时开发。
后来我们发现剧本改编非常困难,因为这是一部漫画。漫画的世界观并不是特别完善,我们需要重建它的内核。我们在编剧层面遇到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正在一步步解决它们。
在制作上也存在一些困难。前面也提到过,中国动画行业相关人才比较匮乏,而且因为目前国内动画的趋势是以3D动画为主,大概有80%到90%的团队都在转向3D动画,所以做纯2D动画的团队并不多,2D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天下第一》的特点更适合2D动画风格,因此寻找制作团队的难度较大。而更精通2D动画制作的日本团队,在制作流程和要求上与国内团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导致对接困难。
CFM:您在国际合作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杜军:日本团队一般比较保守,会选择关系比较好的团队,对新团队的接受度不是很高。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和日本团队合作特别困难的原因,他们不了解华策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也没有合作经验。另外日本对自有IP非常重视,保护得也很好,如果我们想联合开发,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因此在项目合作的推进上,沟通成本和时间周期会比较高,但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如果我们真的喜欢一个作品,想把它本地化,这些都不是问题。
华策全力推动国产动画崛起
CFM:华策的二维作品未来还会参加更多国际动画电影节或者漫画节吗?
杜俊:是的,我们非常希望有机会去海外。我们在做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希望听到外界的声音,也希望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所以如果我们有一个自己有信心、喜欢的作品,我们也希望把它推广到海外,让更多的人知道国内有一家叫华策的公司,而且这家公司有二次元事业部,他们在做这样的动漫作品,然后我们发现他们做的还挺好的。
CFM: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动画电影市场的现状和发展?
杜军:说实话,动画从业者一直比较辛苦,一直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总觉得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不值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拍这样的东西。另外,动画题材的拓展一直很有限。
纵观日本动画,大概有很多是根据游戏、小说或者现实生活故事改编的。他们做动画的时候不讲究题材,什么故事都可以拿来做动画。但是在中国,他们比较谨慎,会受到市场的质疑。你拿这个东西来做动画干嘛?你不觉得做动画就是用小猴子、小猪、小动物讲一个很清晰的故事吗?
现在市场也在不断看到新的声音,比如《大圣归来》《大鱼海棠》这些都很刻板,所以我们也感谢这些先驱者,不然就更难了。很多国产动画团队以前很惨,没钱,都燃烧了自己的爱和生命去搞这个行业。现在资本比较看好动画市场,所以我们有信心去做一系列的实验,做一些IP改编,而且这个IP本身也经过了市场的检验。
华策本身没有漫画平台,我们希望出现更多像腾讯这样的漫画平台,孵化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然后我们作为动画制作人,可以跟这些平台在IP上进行合作,他们不断输出,我们不断制作这些作品,展示给大家,努力推动国产动画的崛起。让大家知道我们国产漫画、国产动画作品也是有内涵、有品质的,不比任何一个动画发达的国家差。这是一个动画人的理想。
杜军简介
华策影视二维事业部负责人。
东南大学计算机硕士,从事游戏行业八年,经历过PC游戏最辉煌的时代,也见证过手游的崛起和行业的洗牌。
加入华策影视后,创立二次元事业部,专注于动画电影的开发,致力于打造优秀的动画产品,愿意为二次元事业奋斗一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