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日本动画工作细胞中文配音版,东北话太魔性了

二次元 2024-09-24 19

你见过会说东北话的红细胞吗?它就是你血液里的红细胞。

点开视频就能看到明显的日系动漫风格,动画角色“红血球”出现在屏幕上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姐,你怎么可以这么龌龊”,评论里更是全是“跪地求饶”的语气。

△当工作细胞说起东北话的时候,好刺激啊,没看过的赶紧点击视频感受一下吧。

日本动画《工作细胞》中文配音版的这一幕,直接让#当工作细胞说东北话时#话题上了微博热搜。

有网友在微博上评论称“大清早看你笑,好开心啊”、“东北的红细胞都是雷锋”,也有不少网友表示不解,“央视也能播《工作细胞》啊!”

次元资本_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projects

没错,《工作细胞》已经在央视开播了,第一季已经在CCTV6电影频道播出了。不少老“二次元迷”感叹时隔14年终于能在央视看到这部剧了,“我的青春结束了”,啊不,“我的童年又回来了”(此处插入哭泣表情)。

更引人瞩目的是“国家队”的加入,动画配音水平得到了极大保证,才有了“红血球说东北话”的名场面,引发网络热议。

《工作细胞》能大获成功,是汉语方言“泥石流”——东北话给它带来的“魔力”吗?

次元资本_次元projects_日本二次元产业

说东北话的细胞

1月23日,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在官方微博宣布,日本动画《工作细胞!》将于2月13日上午开播。

这可不只是播一部动画那么简单,央视从2006年起,已经14年没有播日本动画了,这次《工作细胞!》终于打破了这一局面,不少80、90后又回到了童年记忆里“追着央视看动画”,在“非常规”的电影频道播出。

次元资本_次元projects_日本二次元产业

《六公主》这个片名自然带来了一波流量。但更多人想知道,《工作细胞》到底是什么?它为何能打破这个“纪录”?

《工作细胞》其实是日本知名的漫画IP,改编自清水茜2015年开始连载的同名漫画,2018年在日本开播,一经引入国内便大获成功,成为当时哔哩哔哩收视率最高的动画之一,也为二次元领域带来了不少梗和话题。

《工作细胞!》为何如此受欢迎?

首先题材新颖。《工作细胞!》的世界观非常独特。它的故事发生在“我们的身体内部”,主角是人体内的各种细胞:为人体各个部位输送氧气的红细胞、对抗病毒和癌细胞的白细胞、修复人体伤口的血小板……

动画将生物概念拟人化,并赋予其类似人类的情感。动画中,细胞为了保护人体,辛勤工作、自我牺牲;每个细胞还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如白细胞冷酷、血小板可爱等。

次元projects_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资本

可爱的血小板

高质量的科普内容是其成功的关键。

《工作细胞!》最大的目的就是科普,动画中拟人化的细胞日常工作,源自人类细胞的运作,还加入了战斗、情感、责任等元素,让观众更加深刻体会到细胞工作的重要性。

无数观众在动画系列的评论区大喊“以后一定要保重身体,不然对不起自己身上可爱的细胞了”,传播效果显而易见。

内容的优秀是有目共睹的,《工作细胞!》第一季不仅取得了爆红的热度,还收获了8.9的豆瓣评分,而今年播出的衍生剧《工作细胞!黑版》更是收获了9.3的高分,观众们十分满意。

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资本_次元projects

《工作细胞!黑色》,一部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的杰作

老少皆宜、寓教于乐是《工作细胞!》受到央视青睐的重要原因。在播出新闻文案中,央视电影频道称:“希望大人小孩看完《工作细胞!》后,能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增强疫情期间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疫情期间的健康传播需求也让它进一步受到热捧。

《工作细胞》在央视播出后也获得了广泛好评,不少家长评价“带孩子看,老少皆宜”,不少资深动漫迷也称赞中文配音版质量高:“央视真会做事,一举两得!”

众所周知,中国观众在观看外国影视作品时,普遍奉行“原声”至上原则。一方面,聆听“原声”能更贴近人物的情绪和性格,更加沉浸地体验剧情和人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前国内配音行业并不完善。

过去几年,在中配音动画尤其是日配音动画的评论区,多次出现“配音难听”、“人物说话僵硬”等评论,优秀、自然的配音一直是观众的重要诉求之一。

随着近年来国产相关节目及内容的火爆,国内配音行业开始稳步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认可和成绩。

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projects_次元资本

这部《工作细胞》就是一个例子。《工作细胞》的中文配音团队可谓“豪华”,优秀的配音演员带来优质的情感体验。中文配音版在哔哩哔哩上线后,弹幕上“唏嘘”的评论明显不多,而“中文配音很自然”、“很有感情”等评论成为主流。

东北话的出现,让《工作细胞!》中文版彻底火了起来。第十三集,男主角红细胞在失血性休克的“寒雪”中晕倒,醒来后看到眼前一群被“输血”过的奇怪红细胞,说着东北话,在一番“我们工人有力量”式的演讲后,东北红细胞毅然投身工作,抵抗“失血”。

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projects_次元资本

日本动漫人物讲东北话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一情节引发了全网热议。但这其实是中文配音团队二次创作的成果之一。

原著中,这里出现的红细胞说话带着日本东北仙台的口音,大概意味着输血用的血液来自仙台人。央视团队把他们比作东北人,神奇的洗脑东北口音在一群细胞中出现了。

这次改编无疑是成功的,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真的很酷。”有一条评论甚至获得了上千个赞:“半个月之内,这个人全身的细胞都会说东北话。”

东北话与外国动画的结合迸发出绚丽的火花,背后离不开中央电视台配音团队出色的本地化改编。

但您知道这种组合一直存在吗?

次元资本_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projects

翻译成东北话?古来就有

《工作细胞》绝对不是第一部用东北方言讲述的外国作品。

外国电影的配音腔一直是中国互联网上一个长期存在的“梗”,无论什么内容,只要加上几个特定的​​词组,说话风格像舞台剧,就成了所谓的“配音腔”:

“Hey我的老伙计”,“小心点,不然我就用靴子踢你屁股了”,“天啊”,整套歌曲都洋气十足。

次元projects_次元资本_日本二次元产业

“配音口音”是我国电影制片厂制作配音影片的一个遗留问题,但事实上,我国最早的配音影片就带有东北口音。

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译制影片上映,是苏联影片《一个普通士兵》。这部影片的译制配音工作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由于缺乏经验,配音演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发音训练。这部影片的配音是用东北话配的,非常地道。

“我感觉我是最有资格入党的人。”

“得了,别再说话了!”

苏联人讲东北话,跟楼下东北大叔一模一样,西伯利亚变成了铁岭,演出还算成功。

60年后,这段有趣的历史被网络挖掘出来,《一个普通的士兵》片段被上传到哔哩哔哩。和今天的《工作细胞》一样,#东北话配音腔#也登上了热搜榜,网友们的“哈哈哈哈”满屏,不少人表示“比翻译腔舒服多了”。

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projects_次元资本

用东北话来讲热度的话题真是太多了。

你或许没有看过《乡村爱情》《刘老根》,但你一定看过各种用东北话配音的动画、影视片段。从《猫和老鼠》到《小猪佩奇》,东北话配音总能在各类方言中脱颖而出,赢得最多的流量。

《大侦探皮卡丘》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2019年,美国电影《大侦探皮卡丘》宣布登陆中国,凭借“宠物小精灵”这个黄金IP,受到全网关注,片方甚至邀请雷佳音为“皮卡丘”配音,在全网大肆宣传。

电影本身的中文配音评价一般,但一条像花絮一样的预告片却爆红。内容是雷佳音用东北话为皮卡丘配音。说着东北话的可爱皮卡丘甚至和经典的“皮卡皮卡”有点玉米面味,但观众对此非常满意,评论区也有不少人表示“希望有东北话版”,东北话就是这么有魔力。

这并非东北话首次出现在动漫领域。

就在去年,一本漫画在ACGN界小有名气,漫画本身只是一部简单的恋爱喜剧,但漫画汉化团队的二次创作为它在国内爆红提供了契机。

漫画名为《北海道辣妹好可爱》,光是名字就充满“乡土气息”。漫画中的“北海道辣妹”和“北海道腔”被中文翻译团队改编成了“东北腔”。日系画风搭配东北腔,让读者“看得见文字,听得见声音”。中文翻译团队的本土化为其国内观看量立下汗马功劳。

次元projects_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资本

魔性十足、洗脑性十足的口音为内容的传播提供了养料,通俗易懂、易学的特点更是让其极具感染力,因此东北话几乎成为了我国语言市场的“顶级流量”,尤其在喜剧效果上,几乎无人能及。

但回过头来看,这些作品之所以能搭上东北话这趟“快车”爆红,还是因为质量过硬。扎实的质量保障,加上接地气的翻译和“二次创作”,就足以让它们直接“起飞”。用网络营销行业的术语来说,这就是“赋能”。

“赋权”的根本,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脚踏实地”。

次元projects_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资本

优质内容+“触达大众”=爆款

优质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贴近观众的生活。网络时代的传播原则有时候非常简单粗暴:好看+引起人们共鸣,就能爆红。而要达到这个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语言上“下手”。

近两年,国漫依托网络环境迅速发展。其中,有一部作品不得不提,那就是《一人之下》。这部讲述中国本土超能力者“异人”的故事的作品,一经播出便收获了超高人气。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发展和优秀的制作外,方言的运用也为《一人之下》的火爆贡献了不少。

本作世界观庞大,人物遍布全国各地,方言成为展现人物性格的有力工具。女主角“冯宝宝”的川普腔、人气角色“王爷”的北京腔,都对其形象塑造起到了巨大作用。方言所蕴含的独特意义,让动漫人物“活”了起来。

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资本_次元projects

国内市场早已开始关注方言的“力量”。

单从动漫行业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饰演的特朗普、《大虎岛》中的粤语配音都为作品增添了更多魅力。

除了本土作品,外国作品的本地化配音也成为推广传播的制胜法则之一,用“接地气”的方言拉近文化隔阂,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例如在《工作细胞!》中,日本仙台方言被翻译成东北方言,让观众对日本人眼中的地域概念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并产生了“共鸣”,给人一种反差与惊喜并存的体验。

但同时,这种方式也衍生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刻意”使用方言。

《工作细胞!》评论区还有另一种声音,东北人认为这样的配音太“东北”了,和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情况不一样,“不是所有东北人都会这样说话的。”

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projects_次元资本

近两年,不少文艺工作者受益于“方言红利”,“滥用方言”制造笑料成为现象。为了营造搞笑氛围、凸显反差,方言的地域概念被夸大,同样容易引发争议、造成刻板印象。

在观众眼中,方言等“接地气”元素的运用应该更贴近作品内容,《工作细胞!》中国版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细胞!》漫画已正式结束长达6年的连载,其最新动画剧场版《工作细胞!:细胞战争》也已确定于近日引进国内。

如果你也在看《工作细胞!》,那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别为难你身体里的这些“活雷锋”。

次元资本_日本二次元产业_次元projects

SEO 实战密码读书笔记:探讨 seo 观念及原则的重要性
« 上一篇 2024-09-24
哔哩哔哩弹幕网董事长陈睿:弹幕文化的引领者
下一篇 » 2024-09-24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