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影评:电影背后的思考与分享
最近在B站看了一部电影《洛丽塔》(1997),又名《梨花压海棠》。
电影大致讲述了一个故事。中年叔叔亨伯特机缘巧合成为夏洛特的房客,并疯狂地爱上了夏洛特14岁的女儿洛丽。塔。
为了与洛丽塔生活在一起,亨伯特违背夏洛特的意愿与她结婚。夏洛特因车祸去世后,亨伯特成为洛丽塔的继父,并与洛丽塔发生了“乱伦”的恋情。洛丽塔最终感到无聊并离开了他。
本来想写一篇影评,看完之后推荐给大家,但是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些评论,让我觉得相比于电影,其实有越来越多重要的东西值得和大家分享。所以我截取了弹幕里的一些评论分享给大家,同时也做了一些科普。
01
喜欢小妹妹是不是变态了?
弹幕评论:
A:男主人品有问题,喜欢小萝莉。
B:一个成年男人喜欢一个未成年女孩,这很奇怪。幸运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
解释:
事实上,电影中的男主角之所以喜欢洛丽塔这样年龄相对较小的孩子,并不是遗传,而是后天的影响。
电影一开始,男主角回忆起自己的初恋,一个类似洛丽塔的青春期女孩。那时候,他对她非常着迷。后来,她不幸患病去世。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他产生了终生的影响。
大多数人很容易忘记已经完成、有结果的事情,但那些被打断、未完成、没有达到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在心理学中,它们被称为“未完成的事件”。初恋情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男主在性取向方面一直处于“固定”状态,这与他的性格无关。
而且,喜欢小萝莉也没有什么错。 “喜欢”只是一种性偏好,就像有的人喜欢SM,有的人喜欢女丝袜等等,只要相关行为是在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内进行的。 ,在不给别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那我们无话可说。
02
萝莉控都是恋童癖吗?
弹幕备注:
答:萝莉控和恋童癖之间只有一线之隔。不幸的是,很多人仍然认为自己是萝莉控。
B:B站是萝莉控的滋生地。谁知道你们萝莉以后会不会像这位大叔一样。
解释:
这个评论让我震惊,我差点把自己归类为恋童癖。我们开始画知识点吧,尤其是萝莉控同学。
“萝莉”一词来源于这部电影的原作,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 “萝莉”这个词现在多用来指年轻的女孩,尤其是那些有第二性征的女孩。初次发育但尚未完全发育的女孩。
当我们使用这个词时,它可能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热衷追寻ACG(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中出现的少女角色的粉丝;二是指小女孩有强烈的保护欲和亲近欲。
而且随着这个词的泛化,萝莉控不再局限于年龄。那些看起来像lolita的女人也可以说是lolicon。
弹幕里的这种说法是因为对萝莉控的定义缺乏了解。 B站本身就是一个二次元文化的交流平台。 B站对“萝莉控”的讨论离不开二次元文化的范畴。不建议强行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萝莉控”是一个中性词,就像“微博控”“大叔控”一样。仅表达一种偏好,并无任何负面含义。
恋童癖则不同。在最新一期的DSM-V(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确定恋童癖的标准有3个:
1.青春期儿童(13岁以下)出现反复、强烈的性唤起,持续至少6个月,表现为性幻想、性冲动或性行为。
2.个体实施这些性冲动,或者这些性冲动或性幻想导致人际交往中的显着痛苦或困难。
3. 本人年满16岁且比孩子年长至少5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且,手册强调:如果他们报告对这些性活动缺乏内疚感、羞耻感或焦虑感,并且他们的性欲倒错冲动不会导致功能限制(例如抑郁、反社会、攻击倾向等),如果他们的自我报告和司法记录显示他们从未发生过性行为,那么这些人被认为有恋童倾向,但不是恋童癖障碍。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对儿童有性冲动,但没有因此而产生负面情绪,也没有做出任何违法行为,这并不是恋童癖,而只是对儿童的性倾向。
然而,这样的定义被公众视为恋童癖合法化的前奏。迫于社会压力,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于2013年11月发表声明,称“性取向”一词是一个“错误”,并将性取向的定义改为“性兴趣”。
而且,萝莉控的定义强调“保护”和“爱”,与恋童癖中强调的性冲动和兴趣完全不同。这也是萝莉控不同于恋童癖的原因之一。 。
03
电影会使人变得邪恶和变态吗?
弹幕评论:
A:这部电影培养了多少兽父、教授、班主任、校长? ? ?呵呵……
B:我认为这部电影会增加中国年轻女孩遭受性侵犯的可能性。
说明:我必须明确反对这两种说法。
事实上,美国1996年的全国性健康调查(NSHS)显示,在虐待儿童的案件中,70%以上的犯罪者是孩子的亲戚、祖父母甚至父母。 1964年的一项研究还指出,85%的恋童癖者是孩子的亲戚、家人朋友、邻居或其他熟人。
同样,人们普遍认为,性教育的普及会让孩子更早成熟,更早地从事性行为。事实上,事实恰恰相反。与以禁欲为基础的性教育相比,接受过全面、科学性教育的青少年是有性行为的。时间相对晚一些,他们会有更健康的性观念。
所以与其在意电影的影响,不如告诉孩子要保护自己,不要让别人碰触自己的私处,还要留意其他与孩子相处过于亲密的大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04
恋童癖者是变态吗?
弹幕评论:
答:恋童癖是一种变态,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
B:电影很感人,但如果有些恋童癖者用这个概念作为宣传材料来满足自己的性欲,那我祝你一辈子都被老男人插入。
解释:
第二条评论很搞笑,嗯,这两条评论认为恋童癖者都是变态,非常可恶。事实上,他们可能混淆了“恋童癖”和“儿童性虐待”的概念。
简单来说,“恋童癖”和“儿童性侵”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在恋童癖者中,很大一部分人会隐藏自己对儿童的性偏好。由于社会和道德的限制,他们一生都不会暴露。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模一样,甚至结婚生子,但很少有人有机会对孩子进行性行为。
在对那些“虐童者”的研究中发现,他们并不都是恋童癖者,甚至对孩子都没有特殊的爱好。判断恋童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只对儿童有性冲动”,而那些人不具备这种倾向。他们受到了大人的打击,或者生活可能发生了变化。他们之所以选择儿童作为虐待对象,很简单,因为儿童的抵抗力较弱。
恋童癖被认为是一种心理障碍,一种性欲倒错,患者发现孩子对他们产生性吸引力。恋童癖者往往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恶毒。相反,很多恋童癖者表现出不成熟的性格特征,不善于与人相处。
05
难道是缺乏教育导致女主角走上了乱伦之路?
弹幕评论:
A:没有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又偶然遇到男主这样的变态,这么小的孩子真的会走上女主的路。
B:男主自从失去初恋后就精神扭曲,而Lo没有父亲,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解说:这两条评论有值得赞同的地方,也有值得批评的地方。首先,我不同意男主变态、心理扭曲的定义。
电影中的男主角并没有做出任何“变态”的行为。在遇见洛丽塔之前,他是一名大学教师并已婚。虽然他心里喜欢小洛丽塔,但他并没有做出任何违背社会的事情。规则问题。和洛丽塔在一起,除了剧情的需要之外,还有外在原因的推动。如果妻子没有出车祸,如果洛丽塔没有那么主动,如果他没有来到这个城市,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变态”和“扭曲”等标签常常掩盖真实人的其他品质。
另外,教育确实非常重要。洛丽塔与母亲的关系并不好,加上她缺乏足够的“性”教育,导致她行事放纵,缺乏道德感。这是这种不道德关系的根本原因。原因。
这是最后的总结:
1.萝莉控≠恋童癖
2.恋童癖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性倾向”,与个人道德无关。
3.恋童癖≠儿童性虐待
4、侵犯孩子的人大多是熟人,家长需要注意。
5、教育,只有科学全面的性教育才是保护孩子最好的方法
#话题互动#
喜欢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人是什么感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