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仪式暨作品展在浙江绍兴举办
记者 徐红梅
图为第八届中国书法艺术奖作品展览现场。展览将持续至12月12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供图
浙江绍兴兰亭,是书法圣地,是中国书法的精神象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象征。中国书法兰亭奖,以“兰亭”命名,每三年评选一次,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专业奖项。
近日,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典礼暨作品展在浙江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举行,再次吸引社会各界关注。
创意情境
风格更加多元化,清新、自然、简约、力量的创作取向更加凸显。
“与上届相比,本届兰亭奖参赛人数增加了近1/3,参赛者年龄最大的100岁,最小的21岁。这是当前朝气蓬勃、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书法界的。”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李新说。
在衡量创作水平方面,今年的兰亭奖增加了对作者以往创作成果的考量,要求每位作者提交3件作品,其中2件必须是近3年创作的。作者还必须提交过去 3 件作品中的 3 件。一件作品被指定为“主要参赛作品”。
据介绍,本届兰亭奖共收到作者投稿材料2241份,符合参赛条件的2205人,其中书法创作方向作者2007人,理论研究方向作者198人。最终,共评选出69位获奖及入选作者。 。 “评委会根据书法创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最终书法创作方向仅产生一名金奖获得者。”李鑫表示,兰亭奖书法创作方向实际上设置了四个金奖名额,但金奖作品最终没有颁发。可以全面评估。
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孙晓云表示,“艺文兼备”是兰亭奖评判的重要标准。 “兰亭奖在‘艺术’的基础上,还考虑‘人’和‘写作’的考虑,更注重作者多年来不断的积累和修养。”
一些参赛作品在文字和写作上存在缺陷,如错别字、丢字、简体和繁体无法区分、诗歌节奏飘忽不定等。“有些作品最终被淘汰是因为一些作者没有注意到‘温'。”第八届中国书法弗兰克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副会长李刚田说。
在本届兰亭奖评审总结会上,评委们普遍肯定了当前书法创作稳步发展的趋势:创作者十分注重传统传承和自然书写,创作风格更加多元化,呈现出清新、自然、质朴的风格。充满活力的创作导向日益凸显。
“兰亭奖的设立目的符合书法的内在理论。”第八届中国书法弗兰克奖学术界和媒体观察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何学森认为:“兰亭奖追求艺术与文学并重,德与德并重,这是赵孟俯所强调的。以及苏东坡倡导的“词汉相序”、“兼论人生”等一系列传统观念在新时期的深化。
行业动态
引导书法家德艺双修、技德双丰,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法与人的关系一直是书法鉴赏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检“艺”、立“德”,中国书法协会力争以兰亭奖为重要契机,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推动书法界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综合考虑积累、综合成就和行业贡献。 2001年首届兰亭奖采用现场征文等方式,对提名者进行现场文化素质考核;第六届兰亭奖明确提出“根植传统、鼓励创新、文艺兼备、多元包容”的评审理念;第七届兰亭奖首次设立评审委员会。
“书法如人,人与书法的结合有其内在的哲学基础。”今年兰亭奖书法创作方向金奖获得者宇文家林认为,每个书法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气质来选择主要的练习对象。和博社中一起寻找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向。
“追求务实学风”、“倡导高雅书风”、“弘扬优秀文风”、“提升会风”、“引领行业新潮流”……近年来,中国书法协会更加注重引导书法家德艺双修、技法并进、经典意识,以时代立场为创作方向,深入研究笔墨技巧,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专家表示,一些不利于书法健康发展的条件依然存在,书法文化传统有待深入延续,书法家仍需不断提高创作转化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整体趋势
雅正书法风格已成为主流,书法界自觉地以文学性与美感兼备的优秀作品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
近年来,中国书法协会连续举办各种书体、新人新作、画册、手卷、对联、临时书法等专业展览,引导书法界自觉以优秀作品开拓新的艺术境界。兼具文学性和美感。作为当前书法创作的整体趋势,雅正书法风格已成为主流,这一点在兰亭奖作品展上得到了清晰的体现。
“我今年兰亭奖的主打作品是手卷《宋人赋镇江三首》。作为一个镇江人,写镇江的诗我感觉特别舒服,读诗的时候有情感共鸣,写作时,心情放松,书写随心而行;行走时,注意笔画和节奏的交替,以及点画和笔墨中意想不到的乐趣。”于文嘉琳说道。
楷书在本次兰亭奖评选中表现出色。书法创作方向铜奖获得者宋绪安,擅长楷书,荣获首届兰亭创作奖。其楷书以袁氏墓志铭为蓝本,有塑像铭文、行书,字里行间透露着他敏捷的精神状态。宋绪安的三幅参赛作品以“扎根传统”为主线,突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表达。
本届兰亭奖获奖作品中,草书的使用比例很高。不少评委注意到,在众多作者提交的三幅作品中,有一幅狂草作品,而且那幅巨幅狂草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不过,在兰亭奖评选中,狂草作品落选比例较高。李刚田认为:“康草创作并不适合所有人,古代狂草的美在于自然气质的自然表达,但现在的一些狂草作品则稍显刻意。”
本届兰亭奖理论研究方向的参赛作品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薛龙春的著作《超越二王:清代碑学的历史反思》荣获理论研究方向金奖。评委认为,该书从广阔的视角探讨了癫痫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呈现了许多以往研究忽视的现象和细节,体现了强调原创性和实践性的导向。
孙晓云认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向的入选和获奖作品普遍学术严谨,基础扎实,有长期的实践研究积累。理论工作者更加关注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综合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深入挖掘传统书法的人文艺术价值。从综述结果来看,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只有正确认识创作与理论的关系,才能促进书法艺术的全面发展。 ,未来可期。”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9日第12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