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老字号企业重焕生机,国潮文化魅力再现
近年来,国潮风起云涌,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化潮流。曾经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字号企业和博物馆仿佛一夜之间重获新生,再次受到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关注。爱。在这波国潮中,无论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的华丰印铸厂,以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和与时代结合的创新设计引人注目;还是文化底蕴深厚、藏品琳琅满目的南京博物院,以及体现徽文化独特魅力的安徽博物院,都将在本届文博会上大放异彩。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展览和活动,观众可以近距离领略国潮的非凡魅力,感受穿越时空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文化冲击和自豪感。
老字号企业重获活力
在今年的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上海印刷集团以“印刷为美好生活增添色彩”为主题,带来了中华老字号“华丰”1:1复制品亮相展会现场。印刷产业旅游基地建设成果全面展示,致力于给游客带来印刷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华丰印刷铸字厂始建于1915年,是国内最早生产活字印刷及中外铜模的专业厂家,享誉海内外。 1966年更名为上海型模一厂,现隶属于上海印刷厂。 (集团)有限公司在印刷业“铅火”时代,“华丰”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在中国出版印刷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丰人”始终坚持以保护、传承、弘扬活字印刷为己任。文化地位从“上海老字号”认定提升为“中华老字号”,也体现了其在专业领域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
“华丰”铸字印迹博物馆将以时间为主线,全面呈现华丰品牌的发展历程,通过各类刊物、铸字机、铸字铜模、铅字,还原一百年前的历史。框架、活字印刷版和其他实物展品。制作现场致敬华丰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他们作为文化传承者为中国印刷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展览期间还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铅活字拓印技艺”现场体验活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华丰的历史底蕴和创新活力。
上海印刷集团参展的另一大亮点是“上海印刷产业旅游基地”建设成果展示。上海印刷集团拥有青浦现代印刷园、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华丰铸字馆(活字坊)三大项目。围绕区位,依托集团内部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印刷工业旅游基地项目。该项目的建设运营,不仅拓宽了印刷文化传播的可能性,也促进了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未来将成为上海工业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博物馆展区“穿越”古今
本届长三角文博会上,南京博物院展区面积达300平方米。通过博物馆文创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南京博物院展览、社会教育、文化创意、数字化等综合文创成果,探索博物馆资源的活化利用文旅产业的创新融合,让博物馆文化更好地融入大众当下的美好生活。
南博展区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文创主题展示橱窗以橱窗的形式散布、点缀在整个展区。其中,南京博物院藏品系列以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为主线,以博物馆馆藏重点文物为辅。通过深入挖掘每件文物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结合当代工艺技术,创造出承载文化记忆的文创产品。
数字文创展区展出了裸眼3D装置《物华天宝——数字文物之美》,聚焦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个性化解构表达。 “一物一策,一展一策”通过数字激活诠释文物之美;综合应用多种虚拟现实技术、裸眼3D技术、三维重建技术,以沉浸式的多形态数字展览展示丰富观展体验。
南京博物院采用尖端数字技术,展示南京首家藏品老馆、散落在田间的南朝石刻、清乾隆芙蓉石平耳盖炉(小粉)等精美馆藏文物灶)、东汉交错银铜牛灯、西汉金兽、东汉鎏金镶宝石金银兽形铜砚盒、明永乐青花寿山福海纹香炉、明洪武随汉三友纹釉里红梅瓶、明鎏金藏式宝塔等栩栩如生,让观众进一步领略文物的图案之美。 、雕刻艺术和建筑奇迹。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首批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医院馆藏文物43万余件(套),涵盖从旧石器时代到当代的青铜器、玉器、陶瓷、金银器皿、竹木象牙角、漆器、丝绣、书法等。以及绘画、印章和铭文。雕像等文物一应俱全,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历史系列,成为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最直接见证。
在本次文博会现场,不仅可以在精神上、视觉上得到文化的洗礼,在味蕾上也能得到别样的体验。安徽博物馆把历史文物变成了美食。
安徽博物院还带来了云纹铜五柱冰箱贴、安徽博物院挂件冰箱贴等热门周边产品。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融入文物原型的“美食”被搬到了今年的进博会。例如,1957年安徽出土的“鄂君旗金节”,是楚怀王向鄂君旗签发的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它由铜制成,有金色文字。因形似竹结而得名。现在在安徽。博物馆。正是因为竹节是圆柱形的,所以它们可以用作容器。于是,由不锈钢制成的“额君旗金节提拉米苏杯”应运而生,并将在文博会上出售。此外,“金扣玛瑙碗烤布丁”、“云纹五柱慕斯蛋糕”、“张成犀牛云纹漆盒慕斯蛋糕”等“文物美食”也在进博会上亮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