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黑釉马见证丝路文明交流:专访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李文初
中新社洛阳12月5日电:三彩黑釉马见证丝绸之路文明交流
——专访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李文初
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1981年,河南省洛阳市发现唐定远将军安普夫妇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三彩器等文物,尤其是一件黑釉三彩马最为珍贵,是洛阳博物馆的“馆藏之宝”。 。来自西域的墓主安普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这件三彩黑釉马有何珍贵之处?如何见证一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原洛阳博物馆馆长、现任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李文初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安普夫妇墓中出土了一件三彩黑釉马。王玉杰 摄
访谈实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这件三彩黑釉马是如何发现的?
李文初:1981年春,在洛阳龙门东山北麓发现安普夫妇墓。这座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墓,是一座从山上开凿的土窑式墓葬。墓门为青石结构,上面纹路精美。两扇石门上刻有图案,可以自由开关,整个墓室保存完好。墓主安普身份特殊。生于西域,卒于长安,葬于洛阳。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安普夫妇墓共出土随葬品129件(套),其中以三彩器最具代表性,其中包括“洛阳博物馆之宝”三彩黑釉马。
安普夫妇墓出土的三彩器多达50件。三彩器质地坚硬,釉面均匀,色彩鲜艳,造型活泼,纹饰丰富,高大,种类繁多。器物主要类型有天王、文官、墓兽、马或骆驼等俑,其中随葬的“三彩胡人俑”和背负驼包的“三彩骆驼俑”而丝绸则充满浓郁的中亚风情。安普夫妇墓中埋藏着如此多精美的唐三彩画,实属罕见。为研究唐三彩制作技术和唐代亚欧多元文明的交流、碰撞、融合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安普夫妇墓中出土了三色骆驼。王玉杰 摄
中新社记者:三彩黑釉马为何能成为洛阳博物馆的“馆藏之宝”?
李文初:洛阳博物馆藏的这件三彩黑釉马诞生于唐代。高73厘米,长84厘米。它四足直立,头颈昂扬,目视前方,体态肥硕,体态雄健有力。黑釉三彩马除面、鬃、背、尾、四蹄为白色外,其余大部分为黑色。马背上有华丽的绿釉马鞍,皮带上有15个绿色或棕色的马术浮雕吊坠。可以说是古代文献中“四蹄踏雪的龙型神马”的艺术再现。此马体态健壮,气势磅礴,圆润而不臃肿,雄健而不失优雅。其色彩、质感、姿态、表情表现出力与美的和谐统一。诠释了唐代写实主义的真谛,是唐代三彩马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这件三彩黑釉马除了其造型端庄典雅外,其珍贵之处还在于它的釉色。黑色是唐三彩中罕见的釉色。不能直接发射。取而代之的是,工匠们使用棕红色釉或深棕色釉在坯体上反复施釉、层层施釉。最后,在第二次釉烧过程中达到黑色效果。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洛阳地区的唐三彩多采用河南巩义产的高岭土白土制成。当烧成温度过高时,由于高岭土的密度较高,器物容易发生龟裂、变形。温度过低时,陶器会受到损坏。釉料会大面积融化流淌,颜色不稳定。因此,黑釉的出现非常随意,黑釉唐三彩也非常罕见。东西是稀有而珍贵的。目前国内仅见两匹三彩黑釉马。这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也成为洛阳博物馆的“馆藏之宝”。
洛阳博物馆.王玉文 摄
中新社记者:三色黑釉马如何见证丝绸之路沿线文明交流?
李文初:首先从外观上可以看出,三彩黑釉马头小、颈宽、臀圆,身形匀称,体肥体壮,是三彩黑釉马的写照。当时西域的马身形。唐朝时期,沿着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亚出产的良马不断输入中国。马的普及在唐代非常盛行。整个唐朝,全国的马匹数量急剧增加,从唐初的不足万匹,到鼎盛时期的数十万匹。除部分宫廷使用的西域良马外,大部分用于马匹品种的改良和繁育,这为三彩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其次,三彩黑琉璃马的主人与西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安普夫妇墓志铭记载,墓主安普是西域安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粟特人。
据史料记载,公元630年,安国受突厥统治,每年向突厥进贡。安国正值战乱,局势动荡。当时,安国一个部落的大首领决定率领部落投降。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赐袭李为“定远将军”。安普是西历的儿子。他自幼习武,继承了父亲“定远将军”的爵位。公元664年,安普去世,葬于长安。四十年后,安溥的妻子何氏在洛阳病逝。他们的儿子安金藏将安普的遗体从长安迁至洛阳,与母亲合葬于洛阳龙门山。
洛阳博物馆安普夫妇墓简介.韩章云 摄
从汉代到隋唐,中国对外交往频繁,丝绸之路逐渐繁荣,在唐代达到顶峰。盛唐盛世,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包括安普在内的粟特人走上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洛阳定鼎门遗址发现了许多骆驼、战车、马匹的痕迹。 ,也体现了当时中外贸易的繁荣。
中新社记者:安普夫妇墓的发现,对洛阳与乌兹别克斯坦一千多年前的友谊有何帮助?
李文初:考古学家在安普夫妇墓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细节。安普右手发现了一枚东罗马帝国的金币,左手则是一枚唐代“开元通宝”钱币。业内人士认为,这两枚钱币的放置,既是对源自粟特部落的安普后裔的纪念和追忆,也是他们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方式。它是丝绸之路沿线商业繁荣和不同文明交融的象征。动物证书。
安普见证了一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传奇,如今中乌友谊仍在延续。 2017年,洛阳与乌兹别克斯坦古都布哈拉签署建立友好城市谅解备忘录,两地正式结为友好城市。
2019年,洛阳博物院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安普将军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展出乌兹别克斯坦。一千多年后,安普夫妇墓的历史文物,沿着主人的旅程回到了故乡。这个特展又被称为“安普探望家长”。
展览以安普夫妇墓出土墓志铭、罗马金币、唐三彩等75件珍贵文物(组)为载体。 《世界》四个单元生动地再现了粟特安国安普将军一家的传奇故事,印证了洛阳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的友好交往历史,展现了唐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变迁。王朝。 、文化交流互鉴。
无论是这匹珍贵的三彩黑釉马,还是安普夫妇的墓,都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见证。 (超过)
受访者简介:
李文初.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文初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副研究馆员、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博物馆学专业。历任洛阳市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民进洛阳市委员会副主任(专职)、洛阳市博物馆馆长。现任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