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故宫博物院与儿童艺术剧院联手推出歌舞剧猫神在故宫,引发博物馆文化新潮流

二次元 2024-12-05 16

摘要:今天的博物馆不再是高耸入云的宫殿,而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城市文化客厅。

那些文物被破坏过__河南博物馆主馆

故宫里的一只小猫意外穿越了百年,今天来到了故宫博物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推出的音乐剧《故宫猫神》上映后广受好评正在北京演出,不久将再次前往故宫博物院。曾在长三角多个城市演出。

故宫博物院为何选择猫作为主角?无独有偶,今年上海博物馆在“金字塔之顶:古埃及文明展”期间推出了几场特别的“喵”夜,允许参观者带猫参观展览,而且每次活动都是“速卖通”。

“这样的变化表明博物馆正在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欢迎年轻一代的参观者。”很多观众喜欢看到这样的变化,也吸引了一批新的参观者来到博物馆。但也有经验丰富的参观者希望回到静静观展的状态,“你若绽放,清风自来”。

改变,还是保持不变?

那些文物被破坏过__河南博物馆主馆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楼伟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变与不变”(赖新林 摄)

市民胡先生还记得,前年他成功订到了故宫博物院的门票,带着当时分别是6岁和9岁的两个孩子来到了故宫博物院。但孩子们还小,无法将建筑与历史联系起来,走了一会儿就累了。 “我自己准备了讲解,还提前给他们读了绘本,但文史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是有点困难。”但后来两个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了舞剧《唯青》的选段,开始比较“低腰”动作,他顺势讲述了《千里江山》的故事。 “看到《故宫猫神》演出的新闻,或许这比‘讲解+游览’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故宫猫神》讲述了一只小猫穿越时空,历经波折,最终成长为故宫守护者的故事。剧情虽然很想象力,但也不是没有来历:紫禁城里曾经养过猫,以防鼠患,而收藏的文物中,也有很多带有猫形象的文物,比如青空麻雀。绿蓝釉猫鼻尖有深蓝色,可爱又聪明。乾隆白玉猫卧蕉树插花,用玉石雕刻出猫侧卧蕉树的立体场景。而来自清朝的剥皮蓝宝石小孩则与貉子玩耍,再现了古代儿童与现在年轻人同样的“吸猫”过程。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音乐剧《故宫猫神》编剧冯立根据图画书创作这部剧时,他心目中的榜样是“骑鹅的尼尔斯”和“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作品都与一个地方、一座建筑有关,充满想象力和人文情怀的故事,充满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和大人对这个地方的想象。 “通过这部剧,我们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故宫的好奇想象,把遥远的历史变成一个温暖而富有情感的地方,从而打开一扇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_那些文物被破坏过_河南博物馆主馆

《唯绿》上海演出前排练(董天野摄)

故宫在向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 2017年9月,故宫举办“千里江山——历代绿色山水画特展”,众多观众排队观赏北宋画家的《千里江山》王希孟.央视年底制作的文化探秘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一期讲述了《千里江山》的前世今生,让这件国宝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媒体。 2021年,以《千里江山》为灵感的舞剧《唯绿》首播,近期将赴美国演出;今年电影《唯绿》上映,豆瓣评分8.1分……围绕“千里江山”创新传播不断迭代升级。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楼伟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叙事日益多元、观众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故宫博物院也应该面向未来,积极行动。

陕西历史博物馆一直是中国非常受欢迎的博物馆。每天等待预约的参观者既有具有丰富文史知识的博物馆爱好者,也有向往国宝的普通游客。集中讲解、多元化导览,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探索实践观众友好型博物馆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有馆长讲解导赏,还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帮助解读博物馆文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侯宁斌也将参与其中,以“增强博物馆与文化项目的亲和力”。陕西荔波还有“接地气”的渠道来增加观众参与度:文博会链接美食,通过主题文化体验餐厅“将宫廷融入日常生活”。侯宁斌表示,陕西力博始终致力于提供专业化服务,加强与公众的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_那些文物被破坏过_河南博物馆主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斌介绍陕西力博建设观众友好型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简公博 摄)

世界各地许多博物馆都在创新展览和活动,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兼财务主管杰米·凯莱赫(Jamie Kelleher)表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去年迎来了550万名参观者,是2019年的最高数字,但尚未达到之前的峰值疫情尤其是海外游客恢复缓慢。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博物馆不仅开放线上资源供全球观众浏览,还利用AI翻译让这些观众能够用母语阅读。在博物馆所在的纽约,博物馆倾听社区的需求,举办街区派对,吸引孩子们到博物馆参与绘画,并在不同国家举办双语节日,包括中国春节。 “我们成功地将游客的平均年龄从 42 岁降低到 37 岁。据悉,明年上海世博会将与大都会博物馆合作在美国展出“古代青铜器:宋元明清青铜器特展”。

“去年,中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近13亿人次,今年上海博物馆新老建筑接待观众将超过6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上海博物馆参观者的年龄也在下降。 “博物馆发生了很多变化,博物馆的观众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比以前更加不同了。上海博物馆一直在思考,收藏过去的博物馆如何服务现在,让光亮起来”。历史的光芒照耀未来。”

河南博物馆主馆_那些文物被破坏过_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瞄准”之夜受到众多年轻观众的欢迎(上海博物馆供图)

围绕今年古埃及文明展中的猫元素,上海美术馆成为全球首个综合性博物馆,推出博物馆奇怪的“喵”夜活动,游客带着自己的宠物猫参观展览。每场活动都是“闪购”,不少年轻观众到场观展。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参观展览的兴奋之情。不仅如此,SIBO还开发了手游《埃及猫神庙》,推出剧本游戏《萨卡拉的秘密——最后的猫神祭》等系列活动。目前,展会文创销售额已达1.5亿元,带动了更广泛的城市消费。至于正式宣布开放的上海博东博物馆,其1/3的空间是公共服务区。新设置的古代文明探秘宫、屋顶花园等,让博物馆“有了更多的开放方式”。在这里,排队观看怀素《苦笋》的观众和半躺在休息区享受文创甜品的人们共存于同一个空间。

“变的是‘新格局’、新品牌、新体验,不变的是追求卓越的根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彰显精神的使命。”楚晓波说,今天的博物馆不再是巍峨的宫殿。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享受的城市文化客厅。

“变与恒”是12月3日至4日在上海亳州东大厅举行的首届“M20+世界顶级博物馆大会”的主题。会议旨在为国内外博物馆同仁提供经验、交流合作、启发灵感。中国博物馆和世界博物馆为博物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来自法国、日本、西班牙、英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韩国、葡萄牙等国家以及香港、陕西、河南、山西、辽宁、南京等地的博物馆代表,广东、重庆、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区分别围绕“继往开来——文化遗产保护与阐释”、“和谐共生——互联互通”三个主题展开讨论。全球化与本土化”和“塑造未来——技术赋能与公众参与”。

河南博物馆主馆_那些文物被破坏过_

“M20+世界顶级博物馆大会”现场(赖新林 摄)

中国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冯骥才推荐材料揭示春节文化内涵
« 上一篇 2024-12-05
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威尼斯双年展风造就了天空项目在杭州启动
下一篇 » 2024-12-05

文章评论

博物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人人可参与的文化盛宴,通过创新活动和传播方式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历史的大门,故宫猫神等作品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博物馆正在从高耸的宫殿转变为城市的文化客厅,通过创新展览和活动吸引年轻观众,故宫博物院的故猫神等创意项目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结合,唯绿、金字塔之顶:古埃及文明展、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创新实践等都证明了这一点。变的是形式,不变初心使命,服务公众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