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儿童文学创作成绩斐然,座谈会肯定老中青三代传承与创新
重庆作协召开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
今天(12月6日)上午,重庆市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在重庆市作协会议室举行。
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浩肯定了重庆儿童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重庆儿童文学创作队伍队伍完善,创作活动显着,文学成果丰硕,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一直是全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四大支柱”。重庆儿童文学创作起点高,老中青三代都有优秀传承,儿童小说、童话、诗歌、儿童散文、儿歌、儿童戏剧等创作门类齐全,拥有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创作者。各个时期都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50余位儿童文学作家进入国内领先方阵,具有较强影响力。同时,重庆师范大学在儿童文学批评领域具有突出优势。重庆师范大学扛起了这一领域的学术旗帜,为整个儿童文学创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表示,重庆市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2022年2月)以来,重庆儿童文学进一步砥砺奋进、蓬勃发展,走上了高质量发展路线,在创作中展现了突出表现。新时代的文艺思潮。创作条件良好。作家们以“中国故事”和“重庆故事”为核心,描绘新时代的精神面貌,不断拓展儿童文学的审美疆域。
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重庆作家共出版儿童文学作品123部,在各类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460余篇(首),荣获国家级奖项数十项,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发起人。 ,反响良好。其中一些力作走出国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部儿童文学作品参加国际书展,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得到了读者和市场的认可。
座谈会上,作家们积极畅谈对重庆未来儿童文学工作的创作规划和建议。
儿童文学作家、綦江区作家协会主席刘泽安表示,重庆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结合非遗、扶贫、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创作。这说明我们儿童文学的创作不仅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更要把主题性文学创作与个人创作有效结合起来。专题写作虽然话题很大,但可以从小切口切入。是儿童文学作家展示的平台。创意人才领域。
儿童文学批评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傅东升也表示,儿童文学作家要加强与批评家的联系,成为朋友,本土文学批评家要积极宣传儿童文学的群体和作品。重庆作家。 ,共同推出“重庆儿童文学”标识。
市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钟代华表示,巴南区是“全国儿歌之乡”,儿歌已成为巴南区全国知名品牌。永川回龙小学是全国首个“儿童文学校园”,这些足以说明重庆儿童文学的根基之深和影响之大。但多年来,重庆儿童文学界始终存在着一个遗憾。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马奖并称为中国作协四大文学奖项。不过,目前重庆还没有作家获得这一国家级文学奖。希望重庆的儿童文学作家能够努力争取获奖。
市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重庆文学学院专业作家李山也表示,儿童文学创作者必须有品质感。他们的作品质量永远胜过数量。作家必须致力于创作出能够广泛传播、能够历久弥新、能够触及儿童心灵深处的优秀儿童文学。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站起来、喊出来、传播出去、留下来”,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何浩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儿童文学的核心和本质仍然是“立德树人”,即培养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观、审美观,完善人格,并净化他们的灵魂。 ,这是文学与教育的高度融合,最能体现文学的价值。他希望重庆儿童文学作家践行“陪伴、温暖、培育、成长”八个字,向无字书本学习,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做一群“童心”。心灵守望者”,细腻捕捉孩子的世界。纯粹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感、先锋性、价值引领性的人物形象,传递着人间的温暖与爱,用美来打动、感染、启迪孩子们。
他还表示,儿童文学不是“儿科”。儿童文学依然会产生经典,依然能够流传于世。重庆作协将在工作中积极培养新人、引领创作。他希望儿童文学作家“少年时有自己的志向,不至于年少时就不能成才”。承载着黄河永恒的流淌”,创作出能够超越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上游新闻记者 陈泰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