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宫皇城东线城垣遗迹首次发现,揭示明清官式建筑母本的历史秘密
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明清官式建筑之母。经过600多年的战乱和城市变迁,明宫的地面建筑大部分被毁,其中消失最彻底的是皇城东正面。
国家文物局近日下发的批复函显示,南京市立福街拓宽改造过程中发现了新发现的城墙遗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向南京考古研究院求证,基本确认该遗址为明代故宫东墙,尚属首次发现。
明故宫遗址公园内陈列着明故宫皇城复原图。红圈所示为本次发现的城墙遗址的大致位置。
道路拓宽,发现20多米城墙遗址和排水涵洞
立福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长800多米,北接中山东路,南接后标营路。它位于明故宫的历史范围内。据说,李府街北段是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的侄子、养子李文忠的宅邸,南段是民政部办公厅所在地。位于,因此得名街道。
由于前期对立福街进行了拓宽和改造,考古部门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国家文物局在批复函中明确表示,“加强考古成果分析研究,结合南京皇城城墙历史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发现的方向”。城墙、城墙宽度等信息。”这意味着李府街考古工作取得重要发现。
南京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在结合礼府街拓宽改造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段连续的城墙遗迹。遗迹呈南北走向,长约20米。宽度尚未完全揭示。据史料记载,其位置和走向,基本可以确认为明代故宫皇城城墙东线的一段。此外,考古人员还在礼府街发现了一座东西走向的排水涵洞遗迹。
城墙遗址以北不远发现东西向排水涵洞遗迹
记者走访现场看到,此次发现的城墙遗址位于礼府街南段道路西侧。施工围挡内排列着多个考古勘探点,几乎与立福街平行。涵洞遗迹就在其北侧不远处。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该涵洞由方砖砌成,宽2米多。
为确定明代故宫东部范围提供了重要线索。
明代紫禁城由宫城和皇城内外城墙组成。根据地面建筑、护城河水系和现有考古发现,宫城目前包含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基址遗址及较为完整的周边护城河。宫殿的东南、西北范围基本清晰。 。
皇城的范围比较模糊。西线有西安门和护城河;南线,承天门尚未被发现,承天门外有外屋龙桥和护城河;北线已发现相关仓库建筑遗址,保存有北安门大街和北安门大街。有后宰门等地名;东线未发现城墙、东安门、护城河。地表唯一相关遗存是中山东路534-5号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住宅区的地名“东安门村”。此外,还只有一张上世纪初拍摄的东安门照片。
上世纪初拍摄的明故宫东安门(图片来源:《南京明故宫博物院》主编杨新华)
“此前考古只在皇城东线发现了一些遗迹,这是首次发现连续的城墙,为确定皇城东线范围提供了关键线索。明代之后又发现了皇城一些重要城门的位置。”南京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礼府街发现的皇城东线城墙方向,可以推断消失的东安门很可能也位于礼府街北段,距今“东安门村”以西近200米处。 ”。
接下来就是寻找城墙的拐点,继续探索皇城的南线。
礼府街道拓宽改造工程施工单位南京地陵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11月底已获得文物部门批复。按照文物部门的要求,将对发现的文物进行回填,并对道路管道进行就地保护。铺路也将穿过废墟下方。道路拓宽后,地面用不同的材料铺成,向公众展示已发现的皇城城墙、涵洞等遗迹的位置和方向。
记者了解到,考古部门将根据南段剩余路段拓宽改造方案继续进行勘探发掘。 “礼府街南段可能是皇城东城墙南端向西转的地方,我们希望找到这个转折点,找到向西延伸的城墙遗迹。”南京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找到转折后的皇城南线东西向城墙,有望确定皇城南线的范围。城市基于其方向。同时,再往西延伸到与御道街交叉口,很可能就是皇城南门——承天门的位置。
同时,建设单位还将与考古部门密切配合,尽快恢复已完成考古的路段交通。地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2025年4月双向单车道开通,立福街南段恢复机动车通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