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产网络动画番剧产业发展趋势预测:从2023年数据看未来变化
“成功指日可待。”
预计阅读时间:8 分钟
作者/《可靠的2D》研究团队
2024年“国产动漫剧”趋势报告如期而至。虽然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动漫行业整体比较低调,时常充满焦虑,但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动漫剧的开播/播放量创下了超过10年的历史新高。国产网络动画发展十年。全年播出动画剧集超过140部,其中年度剧集15+部,且分钟数持续稳定增长。甚至可以说,中国动漫正在崛起,仍然是一个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
摆脱疫情阴影、迎来AI技术创新、平台人员策略调整、投机者优胜劣汰、线下活动蓬勃发展、品牌联名稳步发展……2023年的国产动漫产业是加速的一年,有些人正在加速。 ,有的人加速衰落。那么2024年国内网络动漫剧行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三年前,KpACGN(公众号ID:kpACGN)提出了网络动漫3.0时代,并预测了未来五年行业将发生的八大趋势; (点击回顾:) 一年前,KpACGN(公众号ID::kpACGN)发布了2023年“国产动画电视剧”趋势报告,分析了十大趋势中的行业趋势(点击回顾:)。如今,这些趋势正在一一实现,成为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抓住机遇的企业近年来也已跻身行业之巅。
2024年,力普2D(公众号ID:kpACGN)研究团队通过盘点2023年国产网络动漫剧近十维度数据,结合2023年中国动漫产业的变化格局,分析了行业发展现状。十余年来,这份2024年“国产动画电视剧”趋势报告诞生了,本文对该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希望年报能够帮助大家消除部分信息鸿沟,对行业发展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评估。未来并不完美,我们携手同行。
注:本文所称“国产动画剧”统计范围包括年内新播、非儿童、非电影、正版、纯网络的作品。
2023年全年国产动画剧盘点:全员加速
据可靠2D动画剧集(公众号ID:kpACGN)统计,2023年全年播出的动画剧集将超过140部,每年更新的剧集将超过15部。其中,新推出国产动画系列123部,涉及110+IP、80+制作公司。同年推出了9个新系列。这是国产网络动画兴起以来,在建/上线作品数量和持续时间最多的一年。
作品数量再创新高,竞争没有想象中那么激烈,质量良莠不齐。可以说“可看的作品不多”,大部分作品无法在工业发展史上留下痕迹。但总体而言,2023年将是继2022年之后的又一个增长年。技术和产能的提升让行业得以复工,作品的平均质量得到提升。虽然没有大片,但优质作品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下面,我们从平台、类型、题材、IP来源、制作公司、开播档期等多个维度对2023年百余部新剧名单(即不含跨年剧)进行分析,与2022年相比,根据2018年全年数据,可以得出一些与行业现状相关的结论。
2023年全年将推出动画剧123部,远超2022年的98部。其中平台出品118部,哔哩哔哩出品数量继续位居第一,腾讯视频出品44部,腾讯视频出品44部。 30部电影,优酷爱奇艺各22部电影。与2022年相比,bilibili、腾讯视频数量稳定,爱奇艺、优酷作品数量大幅增长。虽然恰好该平台独播的动画总数为118部,但并不一定是动画独播,作品大概率会独播。与2022年一样,除少数例外,平台制作和独家播放的权益仍然受到强烈约束。
在百余部网络新作中,在各平台引起市场高度关注的包括腾讯视频的《达人》、优酷的《沧源图》、爱奇艺的《大师》、bilibili的《时间代理人2》等。除了这些作品之外,还有一些贺岁动画剧将于2023年播出并继续获得热度,例如贺岁动画《完美世界》、《斗罗大陆》等。
2022年至2023年,2D和3D动画占比将保持稳定,3D动画保持在60%左右,2D动画仍为33%,3渲染2动画数量略有增加。考虑到目前市场上制作3渲染2动画的公司仅有声影动画、元气蛙动画、两点十动画、更新三动画,其产能稳定且小众。从具体的技术、成本和市场反馈来看,3渲染2的性能方式并没有对影片有明显的提升,所以未来几年这一品类不会有太大的增减。
从今年热销的3D动画,如《斗罗大陆2绝世唐门》、《苍渊图》、《第一序列》等,我们可以看到,日益成熟的技术对角色造型、特殊效果、更新速度等多方面都有加持。除了《时间特工2》、《伍六七:影缘》、《迷雾山五行——西川奇幻紫林》等口碑系列外,很多2D动画都没有剧情或剧情。当然,也有一些风格独特的影片,比如《野兽》、《怪物屋》,让人感觉2D绘画还是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的。对于3x2的电影,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风格,差异也相当大,这里就不多说了。
动画剧题材方面,2023年奇幻占比小幅下降,从2022年的56%下降到2023年的52%;日常/喜剧/泡沫类作品稳步增长,从16%增至20%;奇幻科幻已取代科幻成为第三大品类,2023年占比14%。科幻将下降至7%,其他品类如武侠、古风、都市悬疑、爱情等将占比7%。
可见,平台和制作公司都明白奇幻市场已接近饱和,急需开发新品类。但由于创作人员的创作能力和习惯,很难一下子实现品类替换,结果就是融合了“奇幻、西幻、都市”等元素的“奇幻”品类的发展。通过喜剧和现代的古代风格”。日常/搞笑/方便面作品一般价格不会太高,剧情简单,观看门槛较低。虽然很难火起来,但对于平台聚集KPI、系列漫画改编、新人小团队练兵等,都是非常有效的。
科幻小说的比重有所下降。一方面,科幻热潮已经过去,另一方面,前几年不火的科幻动画已经很难制作了。出品的作品都是一样的“胡子大叔克苏鲁怪物、太空逃亡、世界毁灭、机器人飞船大战”。 ,“黑暗风格血腥爱情”,花了很多钱,没有吸引力或卖点,没有科学,没有幻想。除了每年不断更新的《吞星》,经过几年的努力,整个行业基本没有什么好的科幻作品,尤其是2022年,《三体》被改成了笑话。中国动画人现阶段真的应该放弃科幻梦了。 。
从IP来源来看,与2022年一样,2023年50%以上的动画都是小说改编。漫画改编的比例大幅提升,从14%上升到25%。原创动画占比下降,游戏改编动画几乎消失。由于市场的增加,具体从数量上来说,漫画改编的动画作品数量翻了一番,而原创动画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现阶段,小说改编依然是中国动画IP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受欢迎的品类。得益于成熟的剧本基础和平台偏好,除《西游记》外,现阶段高投资的年度动画大部分都是小说改编。由于阅文x腾讯视频、晋江xbilibili、书旗x优酷、奇猫/纵横x爱奇艺等的深度合作,后续小说改编动画项目的产量将保持稳定。
漫画动画数量的激增似乎是反行业的。近年来,漫画行业陷入衰退,漫画平台纷纷售罄、倒闭。事实上,他们几乎没有能力引领漫画的变革。因此,从2023年具体播出的作品来看,有一些是前几年在动画界口碑不错想要复活的漫画改编作品,通过视频平台或者漫画CP来宣传,比如《我的师兄》还算靠谱”(原名《我的师兄脑子有洞》)《镇魂街3》,但是效果不好,时间已经过去了;
还有一些实验性的低成本新奇电影,比如《爱情的密室》、《女神有事》、《燃烧的夏天》等,无论是从制作还是剧情上,确实都不符合符合大众口味;还有一小部分保持了情操和基本,比如《狐妖小红娘》;而遗憾的是,即便原著漫画口碑不错,但目前的动画改编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火凤凰燎原之势》《护航》。虽然被腾讯动漫等平台收购后阅文集团、网易漫画+魔幻哔哩哔哩漫画、漫画行业观察家快看漫画仍在推动部分漫画的动画化,目前看来他们的游戏已经到了尽头。
原创动画的风险太大了。每年有20多部动画稳定上映,实属不易。 2023年即将推出的原创动画如《时间特工2》、《命运之环》、《山海会》、《枕剑歌2》、《坏人6》等,创作者的用心可想而知在这些作品和原创动画中都看到了Sparks。虽然冷启动仍然让爱点原创作品举步维艰,但我们相信坚持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国产动画剧集几乎没有改编自游戏的,这也在情理之中。无论是热爱动漫的腾讯游戏、网易游戏,还是其他仅仅涉足动漫的游戏公司,如米哈游、莉莉丝、鹰点网络等,在经历了要么寻找海外产能,要么产能合作不愉快之后,或者花钱又费心建设自产产能,我终于发现做动画确实不如做PV。无需始终向后兼容。如果你做得好,那就是粉丝的福利,娱乐你了。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骂。所以现在我们做以下事情:以季节为基础改编动漫的游戏越来越少。
2023年待播动画中,新作占比较2022年有所下降,从70%下降到64%,续集占比从30%上升到36%。主要原因是已经播出的作品中,值得拍续集的并不多。质量和知名度较高的作品都已重新发行,因此新作品仍占主导地位。续集的比例较上年有所增加。一方面,不少拖欠数年的动画终于清库存了。另一方面,一些近两年上线、原计划每年连载的作品,因预算和产能问题而被推迟。虽然有些问题无法每年解决,但可以实现一年两季、两年三季等高频更新。
比如2023年将会推出一些新的动画作品,比如新作包括《第一序列》、《不朽的叛逆》、《师兄师兄》、《命运之环》等等,以及续集包括《伍六七:暗影命运》和《长剑风暴2》。 》、《冰与火之魔厨2》、《百炼成神2》、《武动4》等。
2023年国产动画剧在播出档期的选择上依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其中,Q1(第一季度)影片存在一定短缺,仅上线19部影片,Q2影片35部,Q3影片38部,Q4影片31部。
每季度更新的作品包括第一季度播出的《李林克的小房子2》和《左手上篮》;第二季度播出的《小才子,我是野怪》《同一个世界》;以及第三季度播出的《万圣节》。 《街4》、《镇魂街3》;第四季度推出的《师父传奇》、《仙王日常生活4》等。
具体到每个月,国产网络动漫剧喜欢聚集在四、七月,尤其是暑期档,其次是寒假档。与往年相比,2023年,各平台提前抢档期的动作明显:夏季季移至6月,7月高峰,8月仅有少数;寒假时间移至11月和12月,2月减少1个。
这说明很多作品不再有信心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也没有宣传预算去关注热门档期市场。他们只能尝试开展试播。如果名气还不错的话,他们可以利用假期发力。如果失败了,那就没有必要投入宣传资源和资金。另一方面,寒暑假又是年度佳作争奇斗艳的时期。从已经播出的作品质量来看,确实应该避免。如果你注定要成为炮灰,选择一个不受欢迎的时间表来发射并不一定是坏事。
除了每月的时间表外,每周的更新时间与往年相比也有明显变化。五年前,动画剧的最佳播出时间是周六、周五、周日。 2022 年为周五、周六和周日。到 2023 年,每日播出次数最多的时段将是周四、周三和周五。一方面,由于影片数量大幅增加,平台的排片策略从希望周末上映变为现在每周7天、每天上映;另一方面,平台预定的年度时间表已经占据了周末的黄金时段。因此,疲弱的新季播出只能在工作日发布。当然,越接近周末,周末高峰期开启时的榜单和排名就能越高。这就是为什么周四和周三更受欢迎。至于周二,它仍然像往年一样不受欢迎。毕竟周二各个平台的打开率确实不高。
今年新推出的123部国产动画系列,剔除复杂的外包产能,总共涉及80+家动画制作公司负责主流程制作,其中27家公司推出了一部以上作品。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提升,动画制作能力迅速增长,尤其是3D动画,作品的平均制作周期大大缩短,产业流程的梳理也让不同领域的作品得以诞生。生产阶段同时启动,实现流水线生产。
即使不计算年度和贺岁播放量,只计算2023年推出的新作品数量,很多公司的成绩也相当惊人。比如新上线作品最多的若鸿文化,已经推出了12季动画,超过9个IP。虽然时长较短,但更新频率为每周2-3次,每周总时长不小;福煦影视的制作能力也非常高。不算年度系列《完美世界》,还有7部IP动画推出;易科技、玄机科技、中影念念、火鸟文化等老牌制作公司也有3个以上IP的作品推出;比较新锐的君亦新动画将在2023年推出3个IP的作品,其中《第一序列》口碑相当不错,是制作公司中的一匹黑马。
结合数据和作品的多个维度,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例如,若鸿所与哔哩哔哩以外的其他三个平台合作,帮助爱奇艺和优酷作品总数在2023年上升;与去年的2/3相比,今年只有不到1/2的作品是由公司参与制作的,一方面大家因为没钱而变得更加保守;另一方面,有很多纯OEM生产能力,他们不需要或者没有资格有这个发言权。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一直想清楚自己的战略,从不参与生产。毕竟权益很难实现。这样做的优点是投资少、产出高。缺点是容易被平台默认延迟,而且业余爱好者制作时容易延迟。指指点点。
B站是最原创的平台。一方面,拥有自己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则比较包容,对小众作品也有一些情怀。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也有几部原创作品,而优酷则很少制作原创作品。原创性还是一样。以2D为主,3D、2D始终是原创的。日常/搞笑/泡面更喜欢拍成2D,科幻更喜欢拍成3D,漫画改编更喜欢拍成2D,三渲染二总是拍成奇幻。各个视频平台不参与游戏改编和动画的制作,因此分布在网络各处。优酷只有3D奇幻,尤其是小说改编,其他平台上的品类相对杂乱。
小说、动画的改编基本上都有平台参与。即使视频平台不参与,网络文字平台也会参与。新一轮网络小说改编质量普遍下降,平台和制作公司或许需要另谋出路。虽然被腾讯动漫收购,但华文动漫和腾讯动漫的动画选材风格却截然不同。阅文偏爱奇幻小说改编,而腾讯动漫则多出漫画改编,但除了视频平台重金投入的项目和《时代泪》外,近年来基本没有爆款作品。制作平台对动画制作能力的掌控力越来越有限。已有三部以上作品正式公布上映日期,随后又临时发布。这说明目前平台与制作公司的关系比较微妙。
2024年国产网络动漫剧“十大趋势”
通过盘点2023年全年国内网络动漫剧数据,对比历年行业情况,结合多年来与从业者深入交流的经验,靠谱二次元(公众号ID:kpACGN)提出的“2024年国产动漫剧十大趋势”将结合行业现状进行一一分析。
趋势一:年度周期失效,策略需调整
产能的变化使得“年度系列”的概念变得模糊。过去,一年中每周更新的作品被视为年度系列。现在,首先推出的是“年度系列”。结果产能跟不上,播出不断中断。比如《凡人修仙记》;而有些作品虽然不提倡“年播”,但开播后就没有停过,比如若鸿文化、索艺科技的多部作品。
年度系列不再是作品品质的代名词。 2023年是年度系列的井喷年。新推出年度剧集9部,目前播出的年度剧集总数达14部,超过了前五年播出的年度剧集总数。视频平台优爱腾B有年度更新,2024年会发布很多作品进行“年度更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投入的优质作品。市场反馈也表明,年度噱头并不被观众认可。
念班的另一个问题是,它让平台和制作公司的项目周期更加不可控。制作公司抱有“别人可以新我也可以新”的幻想,以至于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和多个项目。虽然同时开张,但没有人能达到质量和交货期标准,最终导致无法交货。平台出现坏账,拒绝支付后续费用。生产企业的成本持续上升。无奈之下只能裁员不发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影响上下游产业。
对于平台和制作公司来说,年度红利期已经过去。与其过着紧张的抢期和虚荣的“年”,不如认清自己的分量,明智地花钱,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电影。经历了一年的坎坷,或者时不时的被嘲笑、被责骂,精神压力大、疲惫不堪到抑郁的地步,还不如每年拿出1-2季的优质作品。尤其是由于预算收缩,从战略上来说,平台也会做出调整。
趋势二:网络文本改编红海,同质化严重
网页文字改编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但市场的反应速度显然没有那么快。同质奇幻小说改编的动画充斥平台,观众的挑剔也越来越多。如果不是顶尖的小说,现在根本就不可能获得奇幻巡回赛的资格。尽管字节番茄、百度七猫、阿里巴巴书旗、腾讯阅文、中文在线、掌阅等一些网络文学平台仍在进行网络文学改革,但对于视频平台和动漫公司来说,选择新的品类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网文平台更多的需求是出售IP改编动画、换取二手书激活、出售游戏影视改编版权等。并不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动画制作人/制片人。它的战略和专业精神早已注定了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网络文字平台只是动漫行业的催化剂和路人。动画投资和创作的主角仍然是视频平台和制作公司。
因此,未来几年,网络平台改编动画时,将依靠已经成熟的动画和低成本的红海疯狂的资本,以及极少数冷门品类来绘制盲盒。视频平台和动漫制作公司是时候重新考虑与网络IP的关系了。
趋势三:平台动荡,动漫企业话语权重拾
业内人士表示,部分视频平台的动漫相关业务将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包括核心管理人员的留用和权力分配,以及中层职位的盘活和调整。另外,由于市场运营岗位的边缘化,一些相关岗位的同学已经/计划转为制作人岗位,深度参与作品创作。这也引发了新一轮对现场资源和外部产能的争夺。
再加上近三年来视频平台降本增效的策略,动画公司在作品的选择和制作上重新获得了话语权,尤其是那些参与制作且制作能力尚可的老牌公司。主要原因是视频平台内外竞争资源萎缩。此后的主要趋势是平台与企业之间的绑定以及交叉合作的弱化。由于很难依靠平台来支持众多动漫企业、推广众多动漫作品,动漫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和赚钱方式。他们也会对自己的作品更加谨慎,在宣传上尽量占据主动,避免自己的辛苦成果被平台埋没。
趋势四:新类型亟待探索,传统文化潜力巨大
奇幻的同质性正在推动平台和制作人探索新的类型。虽然看起来日常生活/喜剧/方便面没有什么代表作,科幻不适应当地环境,奇幻鱼龙混杂。但从市场反馈和主流舆论来看,传统文化仍有足够的潜力。
一方面,在电视动画时代,梅影工作室、央视动画、地方卫视的优秀动画作品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大银幕上的票房摇钱树《西游记》、《白蛇传》、《哪吒》、《李白》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改编。网络动画《小怪兽的夏天》、《中国合唱团》、《迷雾山五行》等热门热播作品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元素;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导向,新一代年轻人也是文化自信的一代。中国故事是大势所趋。我们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这样的内容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进行口碑传播。这也是我们的创作者应该最擅长的。
趋势五:品牌营销重内容
品牌营销这个不被重视的领域,将随着动漫企业重新获得话语权而再次回到企业管理层的视野。与三五年前注重概念、谈论未来不同,现在的视频平台和动画公司的愿景更加现实,需要用优质内容为自己说话。
视频平台除了讲扶持政策、天上掉馅饼、虚空理念外,还应该讲成功案例,体现自己相对于其他平台的竞争优势和专业性,讲行业规划、赢-与合作伙伴共赢。最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说人类的话。除了吹嘘播放列表和插件技术外,动画公司还应注意工作的内容逻辑,并总结创作风格和优势,而不是相同。
当然,当涉及到动画作品时,营销和宣传不是伪劣,而是锦上添花。从脚本阶段抛光内容,然后营销它比试图宣传不良电影要有效得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