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环境:饭圈文化负面效应与五大怪圈解析

二次元 2025-01-10 15

【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②】

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环境:饭圈文化负面效应与五大怪圈解析

作者:杨洪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来,一些红遍“饭圈”的人气偶像纷纷跌落“神坛”,人格崩溃。一直高烧不退的“饭圈”文化终于被泼了一盆冷水。

“饭圈文化”是一种以偶像艺人和粉丝经济为基础形成的青年亚文化。一般来说,“粉丝圈”会围绕某个名人或偶像团体形成虚拟社区,建立定期联系,宣传“偶像”、购买产品、制造话题、线下众筹、组织见面会等活动。 “稻米文化”也有积极的一面。但从现实角度来看,“饭圈”更多的是负面效应。在娱乐产业和偶像经济尚未成熟的媒体生态中,“粉丝圈”陷入了难以自拔的五个恶性循环。

首先是资本的恶性循环。偶像经济最直接的驱动力就是资本的力量。与实体经济相比,偶像经济的泡沫较大且容易破裂。因为偶像的商业价值会随着人气、评论、热度而波动。他们可以一路成名,也可以瞬间崩溃。娱乐资本的掌控者深知,没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优秀的代表作品,仅靠华丽包装生产出来的偶像是经不起市场的长期考验的。因此,按照资本逐利的市场规则,娱乐资本在完成造星后,会不遗余力地为偶像艺人获取各种商业资源,加速商业变现,快速收回成本。锁定“饭圈”、困住艺人、劫持舆论、笼络粉丝,成为不少娱乐资本的唯一手段。但过度食用“饭圈”很容易引发反弹。一旦偶像人格崩溃、粉丝幻想破灭,最初投入的娱乐资本就会血本无归。

二是演艺圈的怪异。在“粉丝圈”里,有没有作品并不重要,甚至有没有才华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流量、人气、话题、人气。在“粉丝圈”中,除了强大的资本运作外,偶像的诞生主要依靠粉丝的物质和精神支撑。只要偶像艺人拥有疯狂的粉丝、足够的流量、热门话题和网络人气,偶像艺人就有可能出道“C级”。因此,很多偶像艺人根本不注重艺术修养和作品打磨。一些“顶尖”艺人入行多年却只获得了名气却没有作品。换句话说,他们的能力有限,根本没有能力用作品征服粉丝。他们只能用做作的表演、虚张声势的眼神和自恋的心态沉迷于“饭圈”寻找存在感,并愈发沉迷。而这种缺乏艺术天赋和优秀作品的虚假成功,让偶像艺人以脱颖而出、争夺位置为终极目标,从而迷失了自我。

三是沟通的恶性循环。资本背书、为盈利铺路、迷惑大众流量、闹热搜似乎已经成为“饭圈文化”的传播规律。从偶像效应到情感认同再到精神控制再到经济控制,似乎这就是“饭圈文化”最想达到的传播效果。偶像、站姐、粉丝和普通粉丝之间形成一个虚拟社区,创造话题、炒作、支持和筹集资金,以及热门单曲和排行榜。围绕偶像团体在“饭圈”内举办集体活动,已经成为“饭圈”的媒体仪式或行为准则。 “粉丝圈”内的暗号和动作码是决定粉丝等级、忠诚度和“氪金”数量的重要指标。刷分、做排名、热搜、锁站、控评、打黑、洗白、灭火的一站式服务,成为“粉丝圈子”巩固地盘、实现垂直营销的“神技” 。于是,“饭圈文化”在内卷化传播生态中自我狂欢。

四是价值观怪圈。在“粉丝圈”里,颜值就是正义,流量为王,热搜就是真理,粉丝的力量超越公序良俗。现象无穷无尽。有些“顶尖”艺术家水平不高,排场很大,能力不强,脾气不好,作品少,绯闻多。很多偶像艺人都是一群有着相似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粉丝的结果。他们花真金白银,通过众筹、众筹来获得人气。偶像是粉丝的精神寄托,是粉丝情感投射、身份依恋或欲望想象的载体。有些粉丝太入戏,宁愿相信有关自己偶像的负面信息都是“不实言论”,都是别人对“我哥”的无端指责和蓄意陷害。于是,不同偶像的粉丝形成了敌对阵营,互相谩骂、互相斗殴。也有一些娱乐圈公众人物陷入困境,居然站出来支持不良偶像,颠覆正面价值观。这种对偶像的过度迷恋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是文化失格、精神失常、心理失衡、行为失常的表现。对于作为“饭圈”主力军的年轻人来说,会造成严重的文化误解和精神伤害。

第五是审美圈。在“粉丝圈”里,粉丝就是偶像的“金融家”,让某人出名或者封杀某人似乎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我提拔你,你就必须符合我的审美标准。受一些外来文化和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变态审美在“饭圈”中已经司空见惯。畸形的审美让一些看似肤浅却缺乏艺术天赋的选手脱颖而出。然后,在娱乐资本的怂恿下,粉丝会根据自己的想象,为自己的偶像设计剧本、剧情情节、虚构人物,打造粉丝心目中的偶像。完美的偶像。偶像们也会根据粉丝“金融主”的需求,全心全意地表演。所以我们看到烟熏妆和女性化风格已经成为一些男艺人的标配。怪异的曲风、奇怪的音色、吐字不清、半唱已成为一些偶像歌手的拿手好戏。一旦偶像的性格、着装、行为举止不符合粉丝的审美期待,就会被“抛弃粉丝”甚至遭到反击。应该说,审美屈服于资本,偶像讨好粉丝。这就是“饭圈”审美的真相。

总之,五个怪圈环环相扣,才形成了今天的混乱。如何让“稻圈”走出怪圈,成为生态的良性循环,不仅是文化研究的问题,也是经济学、社会学应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规范资本市场,防止娱乐经济无序疯狂增长。在娱乐产业日益工业化的时代,偶像的输出应该有一套成熟、完整、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审美、中国价值取向的偶像生产机制。二是督促演艺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只有以艺术造诣为骨架,以人格修养为经脉,以优秀作品为躯体,才能成为真正的高品质偶像。三是呼吁年轻人理性追星。针对粉丝的一些情绪化、非理性行为,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和演艺行业共同努力,避免“饭圈”的负面影响,净化娱乐生态。

《光明日报》(2021年8月3日第9页)

间谍过家家火爆全网,日漫国民度下降?回顾经典与新时代作品
« 上一篇 2025-01-10
2021年二次元手游市场红海竞争:从苍蓝境界看古典魔幻题材的独特魅力
下一篇 » 2025-01-1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