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年CP文化盛行:从山河令到陈情令,CP顶流如何影响追星文化?
到2120年,你不需要谈论CP,但你绝对不会不知道CP是什么。
只要你上网,时不时就会看到一些追星女孩大喊:“撞倒了!” “克苏威”!
敲CP会产生怎样奇妙的情感,让他们如此兴奋?
1、CP时代,谁是顶级CP?
随着《山河令》的热播,因《陈情令》走红的宫君王一博x肖战,争夺“博君一肖”CP。
甚至偶尔,总人数和总发帖数都会远远落后,一度登上CP榜第一w(゚Д゚)w
不得不感慨一句:CP一代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好几年……(?)
CP的走红给当事人带来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
《山河令》流量火爆,龚俊、张哲瀚近期频频登上热搜。不仅粉丝数量迅速增加,品牌代言也随处可见,尤其是两人代言紧跟,顾客霸气又挑剔!
另外,赞多的“好多鱼”CP
在《创造营2021》最新一轮的排名中,刘宇、赞多、力丸分别排名第1、第2、第4,可以说是稳稳的出道位置。
有冉冉升起的新星,自然也有已经逝去的宝石。
王一博三大博晓CP姐妹团
2.全世界人民都在抱怨CP。是什么让人们如此着迷?
为什么人们喜欢谈论CP?你在敲什么?为什么这么容易沦陷CP?
一、爱情代餐:完美情感的持续幻象
首先我们来看看CP的本质。
什么是CP?许知远在“吐槽大会”上对CP的定义很有趣。
他说,“CP是一种没有实现的爱情”。
因为它没有实现,所以它永远不会结束或失败。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不官宣,不倒塌”。
如果说男女CP真真假假都有可能的话,那么近几年风靡一时的男女CP基本都是被套牢的未来。
只要不公布各自的恋人,他们就可以继续吵架。经常因为男男CP而走红的艺人,事业都处于上升期。在成功转型之前坠入爱河无异于自杀行为和退出行业。
CP之所以不同于现实中的情侣,首先是因为他们的关系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是人们对某种理想关系的投射。
弗洛伊德的替代满足理论认为,当欲望能量在原来的客体中遇到障碍时,就会转移到其他客体上。
人与生俱来就渴望美好的关系,尤其是“爱”,而且是一种相依为命、永不消逝的爱。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体验到强烈而真挚的爱情。观看别人的“虚拟爱情”已经成为人们另一种满足的方式。
敲门CP已经成为爱情的最佳代餐。另外,CP的设定都是各种奇葩,人物组合也是五花八门。总有一个能击中情感点。
另一方面,潮流CP往往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联系在一起。
尤其是在影视剧中,人物之间已经有了完整的爱情线,这使得人们很容易对人物的情感产生共情,对演员产生共鸣,对人物爱情线的向往也会延伸到真实的人的情感。在线的。
就是我们常说的rps(真人斩),从虚拟CP上升到真人CP,实现了从二次元到三次元的突破。
而次元突破意味着痴迷CP的CP粉可以在现实世界中不断寻找两个人相爱的“证据”。
哪怕只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视,或者一次“深刻”的对话,都可以由此“想象”出更多的故事。
“博君一笑”魏粉和CP粉之间进行了一场非常有趣的对话。
范伟直接问道:“CP粉是靠幻觉发糖的吗?”
CP粉的回答很有趣。她说:“哪个追星女孩不靠幻觉?”
言外之意是,CP粉们想象的是两个人的甜蜜关系,而只有粉丝们在脑海中想象着自己偶像的样子,想象着自己和偶像之间的关系。
非常善于头脑风暴的科克CP粉被称为“科克专家”,因为他们能从一堆零散的线索中洞悉其中的微妙之处,找到最佳点,让大家受益匪浅。
比如,从一方发给CP的一张照片,结合双方目前的行程,可以推断出其实是在和对方“暗中调情”。
再比如,某业主在13点14分发出的一条微博,实际上是为了向对方传达“一生一世”的期望而故意延迟的。
最主要的是它可以名正言顺,可以成为见证真正主人爱情的美好时刻。这对CP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正是因为在做CP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持续的快感反馈,才越来越容易让人沉迷其中。
所谓“敲CP头”,其实是一种“情感成瘾”。
2、集体狂欢:情感表达、互动共鸣
撞CP的快乐不仅来自于看到主角们发糖果的甜蜜时刻,更来自于能够与志同道合的姐妹们分享这甜蜜的时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们能够实现生存和安全需求时,就会寻求归属感和爱情需求。
我们希望能够和有共同兴趣的人谈论我们共同的爱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从谈论CP中感受到快乐,还能从建立新的个人情感枢纽中获得快乐。
微博上CP超花的存在,实际上是由CP爱好者建立的一个小团体,具有一定的情感纽带和一定的门槛壁垒。
这个群体里,会有不断“产粮”的厉害者,会编辑的,会写字的,会画画的。
《出产粮食》其实是一次又一次的二次创作。在两位原著主角的基础上,可以不断延伸出新的背景、新的故事,甚至新的人物。
这些“美食制作者”通过作品的输出,不仅向业主传达了自己的爱意,也获得了粉丝们的一致好评,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自我满足感。
对于普通CP粉来说,这些二次创作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CP的故事情节。虽然他们可能和主角没什么关系,但还是能从他们身上得到“艺术的快乐”,而且他们也不会吝啬。赞扬你们大家。
当然,除了《为爱的力量》的编剧、画师、编辑外,CP站姐姐们更加专业化、制度化,通常也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站姐们会经营专业的“后援站”,通常是一个小型的非官方追星组织。
网站姐姐们也会密切关注主角们的活动,随时奔赴前线,为主角们拍摄高清精美的照片。很多网站还会制作与主角相关的产品,比如玩偶、横幅、明信片等;
此外,当有舆论公关需要时,站姐还会组织粉丝团积极进行相应的排名、打扫广场、收集积分等。
说白了,站姐就是粉丝,她们会让整个圈子变得更加等级化、制度化、规范化。
不管是什么样的圈子,总会有一定的壁垒和排他性,这可以让圈子里的人有更大的自我认同感。 CP圈也是如此。
CP圈的基本壁垒自然是双方的默契,很多“暗语”也会由此诞生。
比如最常见的“博君一笑”的口号,“并肩而立,雪山之巅”,乍一看似乎是对双顶飘带继续在花路上继续前行的美好祝愿。
其实,这句话来自于“博君一笑真”的首字母“bjyxszd”的再创作。这实际上是主体情感真实性的秘密宣言。
除了最简单的缩写码字外,再往下一层就是事件码字,类似“抄手、pho、3+2”。
这其实是主演们拍戏时经常吃的零食,被CP粉视为剧组独特的回忆。
不过,如果没有看过《陈情令》的亮点,也没有进行过相关讨论,可能很难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这些与圈子相似的“俚语”的存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圈内姐妹”独特的语言体系。他们通过加密语言进行交流,增强了对群体的认同感。
除了集体认同感之外,“黑话”的存在还可以在圈内产生一定的排他性,从而挡住一些意图批评、闹事的“黑粉”,或者故意挑衅的营销号麻烦。
3、营销势头:气氛十足
CP(自发来CP的人)有“自来水”,营销也少不了。
任何综艺、影视项目都少不了营销推广,尤其是影视剧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CP台词,所以“XX情侣”的话题是对外推广时最常见的营销套路。
但有时候,光是提到角色名和CP,就会让没看过剧的人一头雾水。更常见的营销操作会是直接提及艺人的名字来炒作CP。
比如最近因为《司腾》走红的张彬彬和景甜就频繁联手参加活动。 #京天张桜断看好福利片、“KSWL景天张彬彬好甜”等CP话题纷纷冒出。
营销账号都是“KSWL”和“尊重爱,唯有祝福”。乍一看,我以为他们真的在一起了。
流量时代,敲CP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的娱乐方式,营销CP也成为常见的推广手段。营销号就像敲CP的氛围团。
他们营造出一种整体氛围,吸引路人进来敲CP。同时,他们也靠敲CP的人来获取流量和利润。
如果CP真的好的话,从人物CP到真人CP的提升,也是意外之喜。无论是对于节目还是对于艺人来说,上升期有更多的流量加持并不是坏事。
对于一些修改后的剧目来说,男男关系是很好的炒作卖点。 “她主义”时代,男性性消费呈上升趋势。还有什么比看着两个帅气的兄弟相爱更幸福的事呢?
另外,营销活动与电视剧的内容制作不同。可以直接打破影视剧过关的危险线,赤裸裸地大红宣扬:“是的,他们是情侣!这就是导演的意思!”
辅以各种剧中的各种小细节和伏笔,再加上取之不尽的现实镜头,真是饭到了嘴边,已经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即使到了后期,随着项目的完成,相关的营销活动也逐渐结束,但吐槽CP的人们却依然对剧越来越深入。
3、“学”“糖”“药”争议不断?
虽然吃CP很幸福,但幸福也需要适当控制糖份量,谨防“粘糖”变成“粘毒品”!
1.控制即时的快感
柳青老师曾在《十三张邀请×微信十年|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中分析过“即时满足”。
他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把时间暴露在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中,这使人变得幼稚,更喜欢即时的满足,因为很难通过冷静的阅读和思考来获得延迟的满足。
结果就是人们在接触大量信息后感到茫然,无法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刘青老师提到的是各种微信、社交软件对年轻人的影响,但其实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套用到敲CP的行为上。
我们通过阅读同人小说、观看同人视频、看精美图片、阅读笑话、交流各种甜蜜经历来获得乐趣。这种快感是持续的、即时的,所以很容易上瘾。
当然,使用CP与成为某些音乐或扎狼的粉丝的区别在于,CP有固定的目标对象和内容。那么,CP能让人变得更好吗?
至少有正面的例子,比如用CP来抵抗抑郁的人,或者努力与二正主看齐的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度沉迷CP其实和沉迷游戏是类似的情况。陷入虚拟的情感世界难以逃脱,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影响现实生活。
想起乔欣小姐那温柔的刀子,“最热衷审查的人,就是那些没有被爱滋养的人。”
毕竟“代餐并不是真正的正餐”。别人的爱情虽然甜蜜,但你不能放弃自己现实的情感追求。
而另一方面,精神世界的丰富不仅需要情感的充实,更需要思维的丰富。 “延迟满足”也是不可或缺的。除了练CP之外,别忘了多读书。
2. 逃离乌合之众
敲CP带来的群体认同感可以让我们实现归属感和爱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群体性带来的“乌合之众”效应也是不可避免的。
勒庞在《人群》中认为,“个体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就不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此时,每个人都会显露出他不受约束的一面。群体一直追求并相信不真理和理性,却有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有简单而极端的情感。”
换句话说,当个体被分配到一个群体中时,他们很容易被简单的群体决策所胁迫,去做许多在个体理性下他们不会单独做的事情。
举一个A曾经遇到过的例子。当时我们一组还有几个小姐姐,也是CP粉。突然有一天,我们得知我们的一位主角出版了一本新杂志,群里谣言四起。
其实,A并不喜欢看杂志,也不习惯买杂志,而是在“我一定要抢!”、“我要抢2本!”、“我可以给你抢”的氛围中。 ”,A此刻的感受是,“你不买,你就不是人”。
于是A很兴奋,买了两本。它们还没有开封,放在我的床边。
后来想想我当时的决定,我发现其实我并不是被命令去做的,而是我潜意识里希望与别人配合,以维护自己在团体中的身份。
买杂志其实是一件小事。毕竟成本不高,价格也不高。
但如果进一步增加,比如数百次背书,或者数千次会议,群体中的个人该如何决策?
近期,《山河令》主演龚俊不断代言,也引发了粉丝们的商战热潮。这时候君子的言论就更加有利了。他直言粉丝应该尽力而为。
虽然那个标签下发布的订单还是不少的,emmm……但真正主人的合理诉求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追求归属感而导致的冲动下单。
敲CP的乐趣不仅在于敲门本身,还在于敲门的氛围,即同一个动作所能引发的群体情感共鸣。因此,更加需要警惕暴民效应。
在享受糖的乐趣的同时保持理性。毕竟,网络上挑起战争很容易,调和却很难。为了你心爱的蒸笼,吃甜食的时候请保持心情舒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