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手游是否需要剧情?从毁灭战士到明日方舟的剧情演变探讨
BB姬 | 文
二次元手游,需要剧情吗?
现在,这个问题的讨论热度在不断上升。在十多年前,大家所争论的还是“游戏是否需要剧情”这一话题。《毁灭战士》的制作人卡马克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游戏就如同*文明泰拉*那样的影片,可以添加一些剧情,但这些剧情并不重要。
结果27年后,重启的《毁灭战士》,却加入了大量剧情设定。
今天,我们借助一个奇特的例子来回答最初的问题,这个例子就是《明日方舟》。
为什么说这个例子奇特呢?因为你若细想《明日方舟》的剧情创作,就会发觉它很反直觉。其一,剧情压根不是游戏最初的重点,《明日方舟》的早期剧本并不出挑,这与当时国产手游的大环境是相符的。
然而今天,剧情恰恰成了讨论度最高的内容之一。
知道吗?方舟存在一个贴吧,这个贴吧是专门用来讨论剧情的,其中有 200 多万帖。一些活动剧情,还会被制作成盗版书进行贩卖。
在 B 站存在很多进行游戏剧情录屏的 UP 主。这些视频的播放量达到了甚至是百万的级别。
鹰角最近出了一本 40 万字的世界观设定集《大地巡旅》,这例子略显黑色幽默。它的销量迅速突破 10 万,在如今的实体书市场上是非常高的,名列前茅。并且,这销量超过了方舟的美术设定集。
实事求是地讲,方舟的剧情呈现方式存在被人诟病之处。例如它没有配音,并且有的演出效果还会被玩家拿来调侃。然而,所有这些情况都没有阻碍它的剧情越来越受欢迎,即便这款游戏已经运营了五年之久。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明日方舟》实际上是一个偏重玩法的策略游戏,然而为何又有如此多的人愿意去读动辄 10 万字的剧情呢?
回答了这个问题,就能解答文章一开始的疑问。
我们要从无需先了解方舟剧情的角度出发,去概括《明日方舟》所讲述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现在或许是聊《明日方舟》剧情的最佳时机。其一,当下正值五周年庆典;其二,刚更新的主线《慈悲灯塔》,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巅峰水准,其多线叙事较为复杂,对于文明存续以及立场善恶的讨论,使得它的厚重感不像一个手游剧情。
更重要的是,这剧情是一个关键节点。它揭开了许多伏笔,为一段故事收了尾,也为一段过去收了尾。许多秘密终于被揭晓,许多谜题也终于被解开。
一段故事结束了,与此同时,另一段纷争开始了。这个篇章始于文明的纷争,在五周年的时候,引发了关于文明本身的讨论,也就是方舟一直埋藏着的“真主线”。
这个议题本身就很有野心。我认为方舟的剧情热度如此之高,原因在于鹰角在尝试一件更具野心的事情,那就是打造一部将文学与通俗作品相融合的架空史诗。
“史诗”这个词有些夸张,需注意,我并非在说他们已经取得了成功,也不是说“史诗”就等同于《荷马史诗》和《失乐园》这类史诗的巅峰。实际上,“史诗”是一种文体,而鹰角所做的,就是在这种有着磅礴野心的文体上进行耕耘。
五年的时间里,我花费了上百个小时读完了方舟的全部剧情。并且我始终存有怀疑,这个剧本存在着两个最为重要的灵感源头,而这两个源头恰好都是极具史诗般气质的作品:
方舟在叙事结构方面,让我联想到《冰与火之歌》这样的现代幻想史诗。
其次在主题探讨上,我想起的则是漫画版《风之谷》。
《冰与火之歌》是马丁在封笔多年之后创作的宏大作品。它采用 POV 模式进行写作,每一章都以不同角色的视角来叙述,并且这些叙述发生在不同的区域。它对现代西幻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在被翻拍成《权力的游戏》之后,涌现出了无数的模仿之作,然而很可惜,其中很多都失败了。
我认为,方舟的故事架构呈现出冰火那样现代幻想史诗的模式。并且,目前它还没有出现翻车的情况。
常常有人发出抱怨,认为《明日方舟》的主角博士在其中的存在感较为薄弱,并且在许多活动里根本就不现身。
@啊噗噜哌
《冰与火之歌》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读者难以找到一个始终不变的主角,像琼恩这样被他们视为主角的人物,在很多时候都只是在扮演次要角色。
冰火有个特别的结构,除了 POV 叙事之外。它包含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在维斯特洛大陆上,展现的是七大王国的权力之争;另一条是暗线,位于维斯特洛的边缘和过去,这里充满古神和魔法,魔法和龙正在复苏,来自凛冬的异鬼大军也在逐渐逼近纷乱的人类世界。
你发现了吗?方舟的故事架构具有相同之处。它也是采用 POV 式写作,因此每个活动都是以不同干员的视角来展开的,这样玩家就能够接触到泰拉大地上的不同国家。
它有两条线,一条是当下的,有无数国度和民族在进行权力之争,这些权力之争构成了一个处于乱世边缘的脆弱时代。
一条暗线来自过去。我们对遍布大地的源石究竟是什么并不知晓。不时有前文明的遗物崭露头角。还有神秘的巨兽,它们同样神秘莫测。
在战火与外交碰撞之外,有不断折磨泰拉子民的天灾和源石病,还有来自天空的邪魔以及来自海底的海嗣,它们就好似冰火中的异鬼。
有人采访过马丁,询问他为何要用 POV 式写作手法。他回答称,这是写好一个宏大故事的唯一途径。他需要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描写一片大陆上的众多国度。这也就是《指环王》中护戒队一定要被打散成三组的原因。
方舟采用 POV 式叙述手法,这种手法使得博士在剧情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被牺牲掉了,而换来的是一个宏大辽阔的世界观,同时也带来了撰写史诗式文本的可能性。
跟随不同角色,在每个活动中,我们看到的主题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看到的风土人情也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看到的历史同样是截然不同的。
在叙拉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刚获得独立的小国。这个小国被黑帮家族所统治。在砖石构成的荒野中,暴力与文明相互撕咬。在牺牲与对抗的过程中,既有变革的声音,也有对暴力的反思。这些声音曾经被扼杀,但又复燃并延续了下来。
莱塔尼亚是辉煌且古老的大国,刚刚挣脱了一位兼具魔王与英雄二象性的君王的统治。它的一切都以艺术为基础,因此艺术也被暴虐的历史染上了血色。这里充满了暗流汹涌的斗争,这种斗争弥漫在不同阶级之间,也弥漫在同个阶级的不同理念之间。在这之上,是超越时代的先知所施加的癫狂、偏执与超凡。
在谢拉格,视野再次成为闭塞的边境雪国。它被宗教传统所束缚,也被大雪所限制。然而,它必须在暗中进行变革,避开周边大国的眼线,挣脱传统的束缚,以迎接那个逐渐逼近的、充满战争和天灾的时代。
以上三个例子只是方舟世界观中的一部分。在故事中,我们会看到十余个设计完全不同的国家,这些国家组成了《明日方舟》明线的舞台。它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架空世界的恢弘绘卷,其中包含了海量关于文明、意识形态和历史抉择的不同主题。
那描写这些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看来,要解答这问题,我们可以看向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可能影响了《明日方舟》,它就是漫画版《风之谷》。
《风之谷》的漫画是宫崎骏在动画版上映后历经数年才完成的。动画的剧情只是漫画的四分之一。并且其结尾与基调都和漫画截然不同。有一些人认为《风之谷》漫画是宫崎骏剧本的巅峰之作,它显得成熟,而且厚重深刻,就好像一部在思考文明本质的史诗。
概括而言,《风之谷》讲述的是:有一个文明,它注定会毁灭,且在前文明时期被当作工具。这个文明在充满天灾的大地上是如何求得生存的,又如何被自身无尽的战争所困扰的。
在漫画的最后,宫崎骏给出了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反转。他把灭世魔王和救世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特质,在同一时刻融入到了女主娜乌茜卡的体内,从而打破了那种模板化的善/恶史诗的套路。接着,在传统叙事那破碎一地的残骸之上,他促使读者用全新的视角去进行思考:究竟什么才是文明的意义呢?究竟什么,才能够为我们的存在进行辩驳呢?
这个故事对后续无数作品产生了影响。例如《进击的巨人》,还有《尼尔:机械纪元/人工生命》,以及《废都物语》等等。你会察觉到,《明日方舟》的故事脉络与它们存在共性。
游戏中的泰拉文明,正如同《风之谷》里的人类那样,处在前文明遗留下来的灾祸之中。源石病好似与腐海相对应。他们既不了解这些灾祸,也不了解自身,因而总是陷入永恒的斗争与痛苦之中。
游戏的主角博士面临着事关两个文明的抉择,这与娜乌茜卡所面对的情况相同。他的道德负担极为沉重且残忍,这使得他既走向了灭世者的道路,又走向了救世主的道路。
对于《风之谷》,宫崎骏的友人曾向他询问,人类的灭绝是否没关系。宫崎骏给出了一个让友人感到惊吓的回应,大致内容为:即便人类灭绝了,那又有什么要紧的呢?只要生命依然在世界上存在,就已经足够了。
宫崎骏私下的言论一如既往地愤世嫉俗。然而,在这愤世嫉俗的表象之下,蕴含着他对于文明延续的思考,同时也包含着他对生命的罪与罚的反思。
五周年的剧情把《明日方舟》的故事推向了更高阶的讨论。其重心不再仅仅局限于泰拉的国度纷争,而是上升到了关于文明与生命的议题。
到底是什么在文明之中,能够在直面它全部的罪行之后,为其存在进行辩解呢?
这时,《明日方舟》剧本最巧妙之处浮现:这份转变并非是舍弃前者而转向后者;而是恰恰通过后者,给前者赋予了意义。
文明的延续是一个宏大且广泛的议题,这个议题很容易变得空洞。你瞧,我在这篇文章里时常提及“生命”和“文明”,实际上当它们单独存在时,往往容易变得宏大而空洞。
方舟花费五年时间去做的事情,就是刻画文明与生命的相貌。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要对文明进行反思和审视,那就必须先将文明展示出来。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句名言“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这个故事需要审视的是具体的生命,而非抽象的文明。
这就是为何《明日方舟》的剧情要去做这样的事:从人类社会的各种动机、文化、困境、阶级等方面,来阐述生命面对的万物。
方舟与《彩虹六号》进行过两次联动。来自地球的联动角色 ASH 在其个人剧情中表示:在她看来,泰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世界,与她所熟悉的世界不一样。然而,它就如同一面镜子,镜子中所映射出的事物,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地球上发生过诸多事情,拉美有着历史创痕,极寒之地面临着生存困境,华夏有着哲学思辨,欧洲存在着发展悖论……
《明日方舟》的故事就如同一面镜子。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在 1.5 亿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上所经历的种种,仿佛都能在这个架空的世界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镜像。它涵盖了人类的多种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以及行事动机。当我们望向他们时,所看到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一颗子弹,他会以匹夫之怒,在《不义之财》中射向剥削与压榨;她会将其送往天空,献给死在忍耐中的魂灵,也献给回荡在夜空不愿散去的抗争之音。
她会在《叙拉古人》中,用这些话回应源自血脉和去日的罪恶,用这些话拥抱另一个如己般迷惘的魂灵;他也会用这些话扼杀注定不会消亡的希望之词。
会在《恶兆湍流》里,被一个不知名的人在战场上射中那同样不知名且重过万物的躯体;也会被她在废墟之间,站在被遗弃的王冠上,指向在战争中崩塌的信仰;接着会被随之而起的他们,献给自己仅存的尊严、被掠夺的英勇以及被损毁的和平。
所有的角色,不仅在方舟的故事中进行开枪这一行为。他们会有背叛的举动,会去守护某些事物,会展现出热爱的情感,会选择逃亡,会实施迫害,会陷入挣扎……
鹰角在《明日方舟》中试图创造一个架空文明,这个文明深刻复杂且有镜像性。我认为这一点是《明日方舟》最大胆、最具野心的尝试。
故事背后是否存在真正的思考以及真正想表达的主题,这是决定故事价值的核心。我觉得《明日方舟》的剧情,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商品了,它有着明确的表达意愿。因此,故事和角色,都不是为了变成某种模板或者去讨好某种口味而存在的。
特蕾西娅试图为萨卡兹民族找到一条不极端化的道路,然而她并未像反战故事那般成功,反而找不到出路。因为我们在回视历史时所得到的答案便是:世代仇恨的出口,并非在乌托邦的传说里。
《孤星》备受赞誉。其一,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科学家去往太空的故事。其二,在这个过程中,光鲜的进步会背叛道德。其三,前沿的成果会掩埋普通人的贡献。其四,战争的阴影会与文明的进步形影不离。
角色的情况也是这样。方舟一直很注重对角色成长的塑造。随着剧情的推进,角色逐步成长起来,并且迎来了异格和升变。对于成长的塑造,也是追求写实且避免模板化的。
曾经,银灰因缺乏塑造而被戏称为“霸总”。现在这只是一个调侃罢了。在两期谢拉格故事之后,霸总不再是那种样板化的戏称,它不是情感文学里的男友,而是一个需要应对各方势力纠缠,将一个小国的未来扛在自己肩上的领袖。
曾因爱哭而被玩家戏称为流泪猫猫头的杰西卡,在成长过程中并未老套地止住眼泪。她所经历的一切让她明白:不要因流泪而感到羞耻,眼泪所象征的并非软弱,而是共情的心。所以,不要害怕流泪,因为生命正是从哭泣中降临的。
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似乎为方舟增添了苦难的色彩。但倘若你仔细去看它的故事,就会发现它借助这份写实主义,塑造出了一种更真切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慢慢汇聚成一个内核,统一了所有剧情,那就是一首在注定失败的诅咒中不断延续的理想主义歌谣。
宫崎骏曾对《风之谷》说过一段话:人们即便多坚信自己的行为是好的,然而时间的风终究会将它们变为工业文明的工具,且永远不会完好无损,这些行为是被诅咒的梦。人类的所有梦仿佛都被诅咒了,这是一场美丽却被诅咒的幻梦。
然而说起宫崎骏时,你想到的始终是他在对人类愤怒进行深思之后,所留下的那些包含着希望、柔情以及谅解的故事。
方舟五周年之际,我们首次毫无遮掩地直面了这个故事的黑暗与悲伤。与此同时,我们也首次直面了其背后的主题,即便它一直潜藏在所有的对话和决策之中。这个主题便是:即便身处无法迎来光明的漫长黑夜,也必定永远会有人在呼喊光明。
我认为,方舟若能将这句简单的话切实说好,那么它的故事就具备了存在的意义;倘若它能凭借此打动玩家,那就有了被喜爱的缘由。
实际上,剧情只是创作理念表达的一部分。美术沿袭了同样的思路,音乐也沿袭了同样的思路,即对多样艺术风格的包容。
实话讲,我对“二次元手游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问题极为讨厌。因为无论是游戏,还是二次元,都应当成为众多杰出剧本的承载者。厚重且深刻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它们从单纯的消遣转变为能够征服世界的文化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任何文化都是在打破自身框架的过程中进步的,同时也在与其他文化融合。起初,人们曾嘲笑电影不需要色彩,也嘲笑电影不需要有声音的台词。
我时常觉得,有些中国的文艺创作者,始终怀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必定要创作出超越所处环境的作品;并且,这种愿望也存在于观众的心里。
从好听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情怀;而从直白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偏执,甚至可以说是自我束缚。我们就如同《孤星》里的泰拉生命那样,或许会自大,或许会狭隘,只要存在就会有纷争。即便头顶的阻断层距离我们只有 6 公里之遥,我们也没有力量将其撞开。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会试图打破规则,试图做出违背常理的事情,不管这种行为能否符合一个理想的爽文剧本。就像《孤星》所表达的那样:偏执以及饱受质疑的尝试,也是推动进步的力量。
这段话能够放在任何想要突破框架进行创新的游戏上;并且,它可以回答所有句式为“***到底需不需要***”的问题。
许多人喜爱《明日方舟》的故事,因此它值得被推荐,也值得一直延续下去,仅仅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END
往期推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