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国风音乐从二次元小众到大众视野:15年的出圈路

二次元 2025-04-07 23

次元文化节_中国二次元文化_次元文化93img

图为网络热播剧《东宫》剧照

国风音乐正从二次元年轻人所喜爱的小众文化逐渐走向主流大众的视野,并且已然成为华语音乐中一条不容忽视的分支。

“小时姑娘”演唱的《爱殇》在 B 站跨年晚会上亮相,弹幕中“东宫女孩”齐刷刷的,这提醒着大家,此曲是网络热播剧《东宫》的插曲。另一首歌曲《芒种》,它与《野狼 Disco》齐名且火遍全网,先后登上了地方卫视综艺的舞台和央视节目。它不仅在抖音引发了时尚达人编舞翻唱的热潮,还成了各地广场舞的背景乐。更为出名的虚拟形象洛天依,去年举办了演唱会,并且是与钢琴家郎朗一同开启的,演唱的曲目有《权御天下》。

这一步“出圈”的跨越,并非几首歌曲在短时间内产生的“爆红”效应,而是历经了约 15 年的时间。从早年仙侠游戏的衍生物品开始,到热度与争议并存的“古风歌曲”阶段,接着到近两年以“国风音乐”之名展现出品质更高、风格更多元的音乐作品,其经历的改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值得欣喜的是,创作力量从早期游戏玩家的自我娱乐转变而来。如今,迎来了更多的专业创作力量,甚至还有学院派的加入。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少网站平台同样把它当作原创内容,进行多方位的扶持。

不少作品存在制作粗糙的问题,歌词也较为稚嫩,甚至还有误用典故的情况,旋律也雷同。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庞大的创作基数以及广大爱好者的热情,一起推动着国风音乐品质逐渐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一首国风音乐获得成功后,不再仅仅满足于词曲的创作。它与古诗词、汉服、舞蹈等相互关联。在受众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它能够不断发酵,进而成为一个由青少年享受创作并且不断深化的文化 IP。

从古风歌到国风音乐

由自娱自乐的同好逐步深挖传统文化、探索新音乐类型的创作自觉

次元文化节_次元文化93img_中国二次元文化

《东宫》插曲《爱殇》的演唱者小时姑娘

去年热播网剧《东宫》让一些“东宫女孩”喜欢上了插曲《爱殇》,或许她们不知道这支国风音乐创作于十年前。起初,它是为某款游戏制作的配乐。作曲小幻一时兴起,邀请朋友来填词、制作以及演唱,于 2009 年年初发布到 5sing 等几个原创音乐网站。当时从事外事口译工作的小时姑娘,回忆起那首《爱殇》。这首《爱殇》的生命周期甚至比不少流行歌曲还要长。她感慨这完全是出于偶然。她说:“发布之后我们就各自去忙自己的生活了,可是没想到一直被网友记挂着,让当时一群朋友的玩耍,最终变成了一座花园。”

十年间,《爱殇》没有进行所谓的宣传,主创人员也极少进行创作。然而,这并不妨碍它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它先是在古风歌曲盛行的时期,多次被人翻唱。并且,“暮色起看天边斜阳,恍惚想起你的脸庞”这句歌词,在古装仙侠剧大火的时候,成为了网友认为最符合情境的描绘。因此,《爱殇》在这之后,成为了网友剪辑《花千骨》等热门影视剧片段时反复使用的音乐素材。有意思的是,十年后,是在《东宫》原著书迷的推荐之下,剧组购买了这首歌的版权。这使得《爱殇》借助“自来水”的力量,真正成为了影视剧的插曲,并且迎来了十年后又一轮更广泛的传唱。

《爱殇》的生命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风音乐类型从开始萌发到逐渐演变的过程。十多年前,这类音乐是由网友自发地为《仙剑奇侠传》等国产仙侠游戏的配乐填词并演唱而产生的。到了 2007 年,以音乐爱好者组成的“墨明棋妙”为代表,举起了“古风”的旗帜。对于绝大多数没有专业背景的爱好者而言,专业水准尚未达到创作自觉的程度。一部分创作依旧停留在仅将传统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与仿古拟古歌词进行简单叠加的层面上。

在流行乐坛方面,中国风通过周杰伦、王力宏等歌手的创作和演绎,早已在华语世界流行开来。2007 年,周杰伦推出了《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方文山那写意的歌词与周杰伦将 R&B 杂糅且充满古意婉转的旋律相搭配,被看作是流行歌曲中国风的巅峰之作。相比之下,古风歌曲所唱的是“漂萍浮莲,阁深梦浅,无处托鸿雁”。确实,从修辞意境方面来看,民间力量难以与唱片工业制作出的作品相媲美;从编曲专业性方面来看,民间力量也难以与唱片工业制作出的作品相抗衡。不过,周杰伦一年或两年才出一张专辑,且一张专辑中只有一两首“中国风”的作品,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墨名棋妙团队有数十名成员,在 12 年的时间里累计创作了 300 多首作品。

90 后、00 后从小看着金庸武侠剧,还玩着仙侠古风 RPG。他们在追着海外动漫与网络玄幻文学的过程中长大。这些人既是创作者,又是消费者。因此,仙侠题材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古风歌曲最主要的主题。在 2015 年左右的时候,借着影视改编网络文学 IP 的这股风潮,音乐创作开始逐步从游戏圈延伸到整个网络青少年群体,并且对主流乐坛产生了影响,从而诞生了《卷珠帘》《凉凉》这样的作品。

音乐告别了自娱自乐的萌发阶段,随着专业音乐力量的加入,音乐风格变得越发多样丰富。最初的“古风”形态已经无法涵盖,于是不少人开始用更具包容性和泛化性的国风音乐来定义,也就是具有中国元素的作品,都可以归到这一范畴。

同期,“北漂”职业混音师殇小谨成立了“音阙诗听音乐社”。团队创作的节气系列去年意外成为爆款。其中一首《芒种》从线上火到了线下。告别了“一台电脑+一支麦克风”的草根创作方式,其开头跳跃轻盈的女声吟唱十分“抓耳”,间奏部分一段小提琴与古筝的“对话”,为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在抖音这个平台上,这首歌的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了 40 亿次。从“古风”转变为“国风”,对于殇小谨这样的创作者而言,逐渐产生了一种创作方面的文化自觉。国风音乐既是对中国音乐传统的延续,也能够成为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创作者在欧美日韩文化影响下的流行音乐里进行尝试,将民乐、古乐等中国元素融入其中,这样能让其更符合浸润在传统诗词古典文化中的中国人的审美。在不断地调配和尝试过程中,一种有别于海外流行乐的类型轮廓有望展现出来。

一首歌变成了一座花园

它不只是一首歌,也是一个故事,甚至一个完整的文化IP

次元文化93img_中国二次元文化_次元文化节

《千秋岁引》试图以年轻人的理解展现中国文物的特色内涵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文化认同感,国风音乐才发展到了今天,并且演变出了一整套的内容矩阵。

如果有人问当下大火的《锦鲤抄》好在哪里?粉丝不仅会告诉你是因为旋律动听、文辞优美,他们还会讲述歌词所蕴含的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对鲤鱼十分痴迷的画师。有一天,他家突然着火,他因为爱惜自己的画作而被困在火海之中,而他饲养的鲤鱼变成了人形将他解救了出来。创作者为这个故事拟古创作了文言文版本,该版本见于“宁武皇仁光九年锦文轩刻本《异闻录》”。网友围绕《锦鲤抄》展开的 MV、Cosplay 等二次创作,把汉服、动漫形象、中国舞等一系列年轻人热衷的国风内容勾连了起来。

《千秋岁引》在 B 站爆火,它从央视综艺《国家宝藏》中选取了《坤舆万国全图》、越王勾践剑等六件文物。它不仅用拟人动漫形象来展现这些文物,还通过六位歌手进行角色扮演式的演绎,试图以年轻人的理解来展现这些文物各自的特色内涵。

可以说,国风音乐所消费的不只是音乐自身,还包括一整个文化 IP。统计数据显示,在 2019 年的第一季度,B站中国风相关的投稿数量以及 UP 主数量,分别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331%和 304%。并且,在这些 UP 主当中,有 70%的人的年龄处于 18 到 24 岁之间。同时,站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人数超过了 4000 万,其中高达 88%的人是 95 后和 00 后。过去被诟病的“堆砌典雅词汇”在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深入认知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修正,并且通过歌曲向受众进行传播普及。在 B 站国风音乐《繁华唱遍》的视频里,弹幕对歌词的意涵展开了热烈讨论。歌词中唱到:“踮起脚环顾梨园,那年我才十三岁。”为什么不是十二岁或者十四岁呢?因为杜牧在《赠别》中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三岁正是所谓“豆蔻年华”。

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并不意味着成熟的产业模式已经建立。眼下,古装影视剧开始搭载国风音乐,国风音乐正逐渐被大众所知晓,且知晓的人数越来越多。各大主流音乐平台都已开辟出“古风”这一类别。尤其是《芒种》《锦鲤抄》等歌曲在抖音等各大平台的播放量常常能破亿。相比于成熟的流行工业体系及其商业模式,非专业创作者自下而上创造的国风音乐,处于主流音乐的边缘。一度,作品尤其是歌词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引发了公众的误解和争议。

正因如此,虽然能够发行专辑,能够合作影视剧,还坐拥播放量动辄以亿计,但是“变现”模式依然不清晰。非职业创作者“用爱发电”仍然是国风音乐圈的常态。去年,小时和团队创作了《爱晚亭边》《岳麓山中》等一系列作品。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发掘家乡的古建筑与历史文化。同时,也希望让国风音乐从年轻人聚集的二次元世界,迈入更广泛的大众群体。

殇小谨将这个被看见的过程形容为“等风来”。他除了持续提升创作,还尽可能地把作品投放到更多平台,希望“等风来了刚好能让自己这一片叶子吹得更远一点”。虽然对于创作者自身的过程是被动的,但他依然很乐观。他认为就像李子柒一样,未来如果中国能凭借音乐冲出去,那一定是有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揭秘网站优化排名软件:如何让你的网站在搜索引擎中脱颖而出?
« 上一篇 2025-04-07
成都网络营销,成都网络营销师
下一篇 » 2025-04-0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