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双非计算机专业400+分上岸哈工深,考研初衷及择校心路历程分享

二次元 2025-05-12 20

整理排版:herongwei

作者在江苏省一所非211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完成了本科学业,今年通过初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英语、政治、数学和专业课的分数均超过80分和140分,总分更是达到了400分以上,成功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

应号主之邀,我撰写此文,旨在为后来者提供借鉴,并借此机会分享我个人的成长经历。

初衷及择校

本科阶段的保研机会原本有200多个名额,但最终仅剩下不到10个,经过综合考虑,我还是决定选择继续深造,参加考研。

所以大学前三年过得很浪了。

我的寄语:大学阶段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一定要好好珍惜规划。

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这或许是因为某些原因,可能是为了超越过去的自己,亦或是过于自信。

起初,我的目标就锁定在了北航或是哈工深,毕竟我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再加之我无法适应北方的大澡堂文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哈工深。

初试

我从三月左右着手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幸的是,那时疫情突然爆发,我整个上半年都不得不待在家中,直至八月底才得以重返校园。

自二月起,我时常在知乎上无意中浏览到一些关于考研的分享经验,如今看来,它们多数并无实际价值。

仅仅记录日常流水账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我们只能掌握考研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所需参考的书籍,鉴于此,本文将仅分享个人的经历及心得体会。

这些心得对于刚开始备考的我来说毫无意义,比如英语阅读中的“认真阅读原文”,对于那时的我而言,这简直就是一句毫无价值的废话。

然而,我在后续的反思中确实领悟到了这一点,而且体会更为深刻。对于目前正处在考研起步阶段的读者来说,现在将这句话铭记于心,或许在日后会有更快、更深的感悟。

我的过往经历仅能作为借鉴,鉴于每个人拥有独特的起点和背景,盲目模仿他人经历往往适得其反,而挑选出适合自身的模式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才是真正可行之道。

关于所有科目的关键概括便是“多做练习”,我现下觉得,学生参加考试的过程仿佛是进行深度学习,学生(作为模型)通过大量做题(积累数据),便能够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提高准确率)。

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自然而然地掌握题目的关键要素(即特征提取),进而提升对各类题目的普遍适应能力(泛化能力),这样在遇到新的题目(即测试数据)时,才能展现出更佳的表现。(这种比喻手法生动且形象。)

英语

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是至关重要的得分环节,“谁掌握了阅读,谁就能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绩”这一说法是毋庸置疑的。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对原文进行细致入微的阅读”。

图片

起初我进行真题阅读训练时,每份试卷都稳定地出现5处错误,随后我转而在知乎上探寻提升阅读正确率的策略。

许多解答建议对错误进行归类,或是针对不同题型采取特定的解题方法,尽管我按照这些建议去做,但效果并不理想,感觉自己的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于是便放弃了。

后来,我又阅读了一篇论文,它将阅读方法划分为内功派和技巧派。于是,我尝试对一篇文章的中文翻译进行了解答,结果发现,其难度竟然还不如初中时的语文阅读题目。

阅读的成果固然重要,但相较于阅读技巧,似乎显得不那么关键。试想,面前摆着一篇中文文章,只需完成几个相应难度的选择题,这又能有多大的难度呢?

然后就是如何解决看不懂文章内容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记忆单词,这并无捷径可循,唯有通过不懈努力去记忆;建议您采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辅助背诵。

对于长难句的把握,实则是对句子进行分解,将其拆解为主干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定语、状语、补语等,一旦结构分析到位,即便遇到个别生僻词汇,理解起来也不会有太大困难。

若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或情感内涵,那么在答题时的准确率将显著提高。

在阅读过程中,我通常先浏览题目及其选项,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带着这些背景知识,我才会仔细研读原文,这样做有助于避免对内容产生误解。

尤其是要关注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明确是何人实施了何种行为,常见的错误倾向在于将A的行为误认为是B所做。

最终,信心同样至关重要,这种信心是经过广泛阅读不断累积而成的。一旦拥有了信心,阅读时便不会显得急躁,进而能够心平气和地深入阅读。

在考场中,我面对的那篇阅读文章,初次阅读时并未完全理解其内容。然而,我竟然莫名地充满自信,不急不躁地再次仔细阅读了一遍。回想起当时,若非那股自信让我浮躁不安地完成阅读,恐怕结果不会太理想。

政治

我在八月份才开始涉足政治学习,每天晚饭后悠闲地观看徐涛老师的强化课程两集,把它当作一种轻松的饭后娱乐,不过,我必须明确,这并非学习的主食,不能过分沉迷其中。

图片

我依旧推荐购买一本《核心考案》的配套书籍,这样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做标记,但这并不仅仅是为了便于日后的复习,更重要的是借此确保自己确实是在认真听讲,而非心不在焉。

课堂上所记录的笔记,若与书本上的内容一致,便无需重复记录;特别是徐涛老师经常绘制的表格,这类内容则务必加以记录。

时间紧迫,当我着手完成那1000道题时,已是十月份的边缘,因此直至最后,那1000道题并未能全部完成。

目前来看,对于完成1000道题目的需求似乎并不那么强烈,它并不需要达到需要反复复习至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规模。这是因为考研政治的选择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其内容大多与当年的时事紧密相连。

即便反复练习了上千道题目,也仅仅是对诸如时间节点等基础知识的记忆进行了加强,这样的投入与回报比显然并不理想。

这些记忆中的时间节点或相关概念,完全可以通过不时地查阅那些精炼的小册子,并对照模拟题的题目来提升记忆效果。

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值得学习,我特别推荐徐涛的做题班,在那期间,我跟随他完成了他自己编制的一系列习题。

自那之后,我不仅加深了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还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这些对日后独立解题和总结经验极为有益。

综上所述,我的政治选择题能力主要得益于徐涛的辅导课程,以及随后投入大量时间的模拟试题训练。

针对大题,肖四堪称神作!在考场上简直能熟练背诵,不过这里并不提倡死记硬背,你可以尝试寻找一些辅助记忆的方法,比如在B站上观看空卡视频,或者关注一些公众号进行带背学习。

数学

当时我选择了张宇的高数基础班进行学习,就像听相声一样,尽管听过一遍,但依然一无所获。于是,我网购了李正元的全书,并下定决心写了一章,却发现难度太高,难以坚持。无奈之下,我换成了880教材,勉强做了几章,但依旧未能理解透彻。

图片

七月已至,我依旧未进行多少习题练习,那时对于积分的计算可能还感到困惑。心中不禁想:这可真是糟糕透了。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口气连续攻克了18个章节,每天坚持学习一节,就这样,一个多月的时间,课程内容全部复习完毕。然而,一做题还是感到十分困惑,之前学过的内容几乎全部遗忘,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再次从头开始,重新复习了一遍。

我们决定采用背诵英语单词的方法,借鉴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复习技巧,每隔数日复习一次,国庆节前后,对18讲内容进行了两三次的复习。

在那段时间,我参加了武忠祥老师的强化班(强烈推荐),之后做题时感觉顺畅了许多。然而,仍有部分内容不够熟练,比如最基本的微分方程,当时解题还不够熟练。

杨超的线代班刚开始听的时候,我对听课对象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对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有个大致的认识。听完课后,我立刻开始了1000道题目的练习,但感觉自己的理解并不透彻。

恰逢手头备有因学习高数而购置的李正元全书,于是便投身于那项任务,结果发现其质量确实上乘;全书中的线性代数章节反复研习了三次,随后进行1000题的练习便显得得心应手,进展顺利。

方浩对概率学有所涉猎,基础课程和强化课程均已学习完毕,仍旧坚持复习李正元的全套教材,反复研读,已连续刷过三遍,之后尝试其他科目,成绩亦是一路绿灯。

回顾基础强化阶段所做题量,高等数学方面共完成18个章节,线性代数与概率论部分则是通过李正元的全书进行学习,发现解题关键在于数量虽不庞大,但质量上乘,市面上各类教材均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了全面覆盖,深入理解一本教材,便能触类旁通,掌握其他书籍中的知识。

我数学水平显著提高的关键时期,无疑是大量练习试卷的阶段。那时正值国庆节,我每天都会做一套题,有时甚至一天能做两套。起初,做题的过程颇为艰难,遇到许多难题。对于那些做错的题目,我会进行分类并详细记录下来。

每次遇到难题,我会回顾错题本,寻找与之相似的习题,这实际上是对所记录错误题目的再次搜索。通过这种反复查找,即便不是有意为之,错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浏览了一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小时就能完成一套试题,感受到自己逐渐进步的喜悦,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做题的愉悦感。进入考研冲刺阶段,每当夜晚无所事事时,便会戴上耳机,播放一首轻柔的音乐,以此来放松心情,同时完成660题的练习。

专业课

由于我专业课考的并不是很好,这里就不给经验以免误导后人了。

图片

哈工大的专业课考试中涉及了《CSAPP》这本书,即便不打算考研,阅读这本书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它甚至被誉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我读研期间,我计划再次研读这本书。我的感慨是:再次遇见了《CSAPP》这一神作,经典之作确实是历久弥新。

复试

复试重点在于检验考生对计算机科学各学科的理解程度,然而,复试大纲的描述却相当模糊,并未具体说明将涉及哪些学科,这对跨专业考生来说显得尤为不利。

数据库、算法、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离散数学等科目都可能出现在考试中,因此,考生要么在本科阶段对这些课程有扎实的基础,要么在复试中恰好遇到了自己复习过的内容。我的建议是:如果在日常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能够认真学习,那么复试的成功将顺理成章。

收获

对考研最大的感悟大概就是要学会孤独、学会自娱自乐穷开心。

当时四周并无研友相伴,我独自前往教室,独自进餐,整日间唯一的交流仅限于晚间回到宿舍后与室友简短交谈两句。

国庆临近之际,恰逢原神游戏正式上线,我便去体验了几日,借此缓解了心情。随后,我又尝试了《公主连结》这款游戏,每天早晨醒来,驱使我前行的动力便是期待见到我的虚拟伴侣,甚至还购买了一个二次元风格的抱枕。回想起那段时光,或许确实感到内心空虚,精神上缺乏依托。

12月之前,我对能否考上研究生的信念并不稳固。心想,如果不行,再考一年也无妨。可到了12月,若仍未成功,心理承受的孤独折磨将变得难以忍受。于是,我果断放弃了二战的打算,要么一鼓作气成功,要么投身职场,绝不会再经历第二次。

我亦要向芜湖大司马表达感激之情,是他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难以忍受的夜晚。在考研的后期,每天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洗完澡后,坐在椅子上,一边啃着苹果,一边观看马老师的视频,这些视频成了我餐后的美味佳肴。

希望每一位在读这篇文章并且在考研征程中奋斗的学子,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依靠,这股力量将陪伴你度过接下来的半年时光。愿你在考试中一举成功,未来的人生道路畅通无阻!

图片

网络营销推广微信,网络营销平台推广
« 上一篇 2025-05-12
鸣潮开发商库洛游戏全球化之路及本土化难题探索
下一篇 » 2025-05-12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