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男友撒娇不敌直女回复,测评视频在 B 站微博大火
文 陈楠楠
编辑 何润轩
一
虚拟男友(撒娇声):“嗯~姐姐抱抱我。”
我(平静地):“我不能抱你。”
虚拟男友(怒而宠溺):“你这个说不想抱我的人,还说抱不住我的人。”
以上是我和“虚拟男友”的对话,虚拟男友的风骚聊天语气最终败在了直女话题终结者的回复之下。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爱情不是你想要就能拥有的。”
最近,B站、微博上关于“虚拟男女朋友”的评价视频火了起来。B站UP主糖我瓜上传的视频《花400块让虚拟男友连上虚拟女友,车速失控》播放量达到517.5万次,评论数超过13.6万条。看完这个视频,我随手把B站播放量过百万的“虚拟情侣”视频都看完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想体验一次甜蜜的恋爱,我饶有兴致地打开了淘宝。
在搜索“虚拟情人”、“虚拟男友”无果后,我突然灵光一闪,开始搜索“男友出租”“小弟弟”“虚拟人物”等关键词。页面立刻跳出大量虚拟情人商品,商品封面都是二维人物,价格从5元到20元不等,不少店铺的商品多达数百甚至上千种。
快速浏览了一下商品评论后,我随机选择了一家销量过千、好评率高的店铺,以半小时15元的价格给自己“买”了一个金牌虚拟男友,用来发文字、语音,并恳求客服帮我选一个“暖男”。客服说只有“店镇”以上等级才可以定制,但会尽量满足我的要求。
这家店分为“金牌”、“顶级品牌”、“店卫”、“男女皆宜女神”四个等级,不同等级收费标准不同,其中金牌半小时语音通话30元,顶级品牌40元,店卫50元,男女皆宜女神80元,月费和周费也随着等级提升而提升。
在紧张等待的同时,我幻想着这个“买”来的男朋友能给我带来多少真爱体验。三分钟后,随着一声“哈喽,小妹妹你好”的问候,一个陌生的男性微信号码出现在我的好友请求中。
为了搭配这份爱情,我们在聊天开头换上了韩剧《请回答1998》中德善和雅泽相视微笑的情侣头像。但或许是因为时间太短,没有“进入角色”,又或许是不太习惯这种“快餐式”的爱情方式,这场持续30分钟的“爱情”并没有带给我那种心跳加速的甜蜜感。
我和虚拟男友的聊天截图
从未见过面就“谈恋爱”的尴尬,让我恨不得赶紧结束这场“恋爱实验”。半小时快到了,面对虚拟男友“姐,再给我一个小时”略带风骚的语气,我尴尬得不得了,实在是无动于衷。“恋爱关系”结束后,我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终于解放了。
我以为“前男友”会立马把我删了,我们再也不会见面了。可他没有删我,我便借口了解“虚拟情人”这个职业,跟“前男友”小林(化名)聊了起来。
小林说,自己在这个行业已经是资深人士了,这已经是他当“虚拟男友”的第三年了,已经做到了“店镇主”的级别。因为店里有规定,店镇主可以接金牌会员的订单,“金牌会员”不能越级接更高级别的订单,所以他才接了我的订单。
对于晋升条件,小林表示,“主要看业绩,个人条件再好,没有业绩也没用。‘续约率’越高,利润越高,晋升越快。”
小林说,自己是经朋友介绍从事这个职业的,又因自己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嗓音相对有优势。(在与他的声音交流中,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声音可以随意在柔美与霸气之间切换。)小林说,自己目前正在实习,马上就要毕业了,所以更多的是兼职,并表示以后还是会以“实体”工作为主。谈及做“虚拟男友”的收入,小林告诉我,“情况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几千块。”
当我问到他会和店家分成多少,以及这份工作的具体服务内容时,小林的回答显得含糊其辞,这更激发了我想探究“虚拟情人”行业背后故事的欲望。于是当晚我决定“亲自试一试”。在全网搜索“如何申请虚拟女友”后,我终于在某个知乎话题下加了几位不同的“虚拟情人店”内部人士的微信。
这些内部人员加了微信后,大多热情地向我介绍自己“情人屋”的薪资待遇。为了证明自己所说内容的真实性,不少内部人员甚至发来自己与他人的聊天截图,并耐心解答了我关于薪资待遇、接单流程等诸多问题。他们称只要达到一定年龄(15至18岁)并缴纳一定入会费,即可入群,并声称“只要接单”就能快速“出资”。
我和内部员工的聊天截图
经过与多家店家沟通,终于成功进入某“网络情侣馆”的QQ群聊,进入的条件是年满15周岁,并缴纳30元会员费。
介绍人先把我拉进“新人培训室”的群聊,进行了40分钟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接单流程、代理费、晋升、奖惩制度等工作流程,每一条规定都清晰、正式、详细甚至有些严格。不过,新人培训并没有“聊天技巧”这样的内容,问了群里的人,得到的回复是“接单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
在众多新人培养制度中,代理制尤为引人注目:制度中明确写明,会员可以通过“外宣”(即招募新会员进训练室)获得佣金收入。每成功外宣一次,外宣人员向群主缴纳8.88元入群费后,剩余收入可保留,但外宣费最高不能超过30元。这就意味着,招募我进群的人和我一个人的差额是21元,事实证明,这种滚雪球式的宣传招募方式相当有效。入群一周内,每天都有新会员入群。
培训结束后,我被要求退出新员工接待群,然后被拉进“工作交流群”、“下单/接单群”、“发订单群”三个群聊,正式开始为期一周的“接待客户”之旅。
二
虚拟情人服务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你就可以在淘宝店里花几十块钱定制一个“虚拟男/女友”,早上叫你起床,晚上哄你睡觉,陪你玩耍,陪你聊天,问你好不好,情感上安慰你。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里,一些沉寂已久的消费方式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虚拟情人”服务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淘宝、闲鱼、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有大量虚拟情人服务店铺,QQ群、微信群,甚至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知乎话题中也有不少商家售卖虚拟情人相关服务。
我加入的虚拟情人店没有网店,所以只在QQ群里接单:下单者从自身渠道获取客户的订单信息,然后发送信息到“接单下单”群里。群成员可以在“接单下单群”里自由回复是否接单;群成员接单成功、服务完成后,下单者在订单群里上传相关证据截图,即可获得工资。
情人服务的价格分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客户购买的价格;另一个版本是下单者和接单者的实际工资收入。客户订单全额分成接单者、下单者和团费。比如,普通虚拟情人客户一天的订单价格是44元,其中22元是接单者的工资,另外22元由下单者作为5元团费(或税)支付给“情人堂”,然后下单者自己获得17元的利润。
虚拟情趣店员工工资与顾客下单价格对比图
每家店的规则不一样,但都差不多。这样算下来,我“前男友”半个小时赚了15元,最后大概最多只能拿到8元。
辛苦“聊聊”一天的收入不超过25元,而且如果顾客对你的服务不满意,给出“差评”,你就拿不到全额工资。这让我很纳闷,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做这份工作,于是我问了群里的介绍人,她说她很少接单,“主要通过外宣来增加收入”。而事实也证明,在这一周里,她的外宣效果相当不错,拉了近15个人进群聊。
恋人之家成立不久,目前群里有300人左右,大部分都是00后,女生占比82%。从群成员聊天中,我们可以听出不少是学生,有高中生,也有大学生。不少人在群里表示,自己选择做这份工作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播音、外语、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虚拟恋人的角色对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工作交流小组成员之间的聊天
这一周,群里的订单量不算多,平均15单左右。据群里成员透露,由于现在是“淡季”(寒暑假是旺季),订单量比较少。为数不多的订单中,有七八单要求对方性别匹配女生,且有不少黄单(也就是接近色情的订单)。
每天晚上10点之后,淫秽订单数量明显增多,订单要求规模也令人咋舌:“淫秽麦克风”“爆泡泡”“喘息”“听话”“技能好”“黑丝袜”“JK萝莉”等色情敏感词汇层出不穷。
订货群客户订货需求极大
这类订单大多需要接单员提前进“图片+声音试色”群,客户亲自挑选并满意后订单才算有效。客户一般被接单员称为“老板”。进群一周来,我发现这种订单虽然接单率不高,但基本每单都有群员的回应,不会出现空单的情况。
为了了解试镜照片分享群的情况,我随机混进了几个试镜群聊。群聊中女孩的声音大多柔情似水,积极热情大方地向“老板”自我介绍,甚至不乏“你想要的我都有”、“我会陪你度过一个美妙的夜晚”等调侃、暗示性的开场白。由于试镜群人数较多,所以并没有出现很淫秽的内容,但由于没有参与其中,所以并不清楚接单后服务时间内的具体聊天内容。
泄露的试镜小组中,红框里的人是说话的“老板”,其他人是听从命令的女孩
早在2014年,“虚拟情人”服务就因屡屡被举报“涉黄”、“性骚扰”、“危害未成年人健康”等问题而受到公众关注,淘宝也下架了一批被举报的“产品”,这让淘宝上活跃的众多“虚拟情人”店铺安静了许多。
近年来,腾讯也在严厉打击QQ、微信群中涉及未成年人的色情内容。据腾讯QQ安全团队官方数据显示,仅2018年第一季度,QQ安全团队就关闭了5.4万多个色情QQ群,关停2000多个QQ空间,删除QQ空间中近4万条色情信息。然而,在毫无监管的互联网汪洋大海中,这种现象依然可以披着“虚拟恋人”的新外衣,以变相的色情服务形式进行贩卖。
我所在的群聊爱好者俱乐部并没有明确限制订单内容,甚至还给淫秽订单定了更高的价格:普通版半小时语音通话价格为20元,无限量淫秽订单价格为30元。不过,群成员并没有被强迫接受这样的订单,是否接受订单完全由群成员自己选择。
不受限制意味着你可以聊色情话题
在工作交流群里,大部分成员抱怨“订单太脏,接不了”,感叹“赚钱不容易”,一些群员还分享了自己接到脏单后留下心理创伤的经历。不过,也有少数成员似乎并不在意订单要求,每次都是立刻接下脏单,并调侃:“动动嘴就能锻炼身体。”
进群一周时间,除了大部分“有色”单子外,甚至还有“举报某人微信直到被封”、“狠骂自己和他人”等要求过分的杂单,这类单子接单率比较低,但基本没有空单。
进群前我以为能体验当虚拟女友、“给爱给温暖”的感觉,没想到却像是误入了网络色情“卖声团”,这种落差让我不禁感叹“虚拟恋人”的名头下隐藏着多少灰色服务。
群里纯绿色的订单很少,偶尔出现的“帮别人写作业”、“拼多多砍价”、“语音聊天”、“哄孩子睡觉”等相对“明确”的订单也因群员回复快而人满为患,导致我很长时间没有接单的机会。
订单组中的部分订单
终于有一天,群里出现了一个“大订单”,要求某男“老板”租借虚拟女友一个月。订单要求女孩年龄在22岁以下,其他再无过分要求。于是,订单一发出去,很快十四个女孩就响应了。随后这些女孩陆续进入“音像群”,等待“老板”挑选。趁着人多,我随意混进去。在下单人的邀请下,十四个女孩纷纷发来自己的照片和语音信息,积极向“老板”推销自己。
从照片和语音聊天中发现,这14名女孩大多是学生,表示时间充裕,可以接单。女孩发来的一些照片上,有的穿着黑丝袜、短裙,还有腰、腿等性感部位的特写照,让人浮想联翩。
在老板挑选“女友”的同时,工作交流群里接单的女生也在讨论老板。因为老板的朋友圈是陌生人可见的,我随便点开一看,发现“老板”是个年轻、相貌普通的上班族。我也明白了工作交流群里接单的女生说的“老板长得有特色”、“没事,反正也不见,忍一个月就好”是什么意思。接单群里的女生平时闲聊时,通常会说期待遇到一个声音好听的“小弟弟”,但现实是“遇到的大多都是奇葩”。
该“老板”还在群里明确表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美女,很“激动”,所以在选择下个月的“女友”时,他犹豫了近一个小时。这笔订单“老板”需要支付1300元,但最终只有650元落到了“虚拟女友”的手中,情侣之家从这笔生意中分得240元,其余的都归下单者所有。
三
进群一周,因为订单数量和“质量”问题,我并没有接到合适的订单。我也怀疑是不是因为“碰到”了不是刚成立不久、缺乏平台监管的“虚拟女友”群,才会遇到这么多灰单。于是,我又回到淘宝,开始询问多家店铺的客服,是否招虚拟女友。有的店铺明确表示不招,有的店铺则表示只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
进群第六天,我无意中从朋友口中得知,某微信公众号也提供虚拟情人服务,而且成立时间较长,比较正规。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点开了“成为店员”按钮。留下个人信息后约半天,就有工作人员加了我微信,说需要通过测试,才有资格成为店员。
然后我被拉进了一个包括我在内一共4个人的点评群,这个群里只有一个人问了我问题,其他人就直接听我说。首先让我用语音介绍自己,比如爱好、星座、工作、家乡等。然后工作人员让我模拟一个顾客和接单员的聊天场景:假设她是一个聊天需求不明的男顾客,来找我聊天,我要主动开启话题。
聊天过程中,“客户”态度消极,语气生硬,表现出不想跟任何人聊天的欲望,我只好一步步引导他讲出自己的“烦恼”。客户冷淡而“不配合”的聊天态度一直在消耗着我聊天的积极性,而我也一直想方设法找话题迎合他的聊天风格,这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短短十多分钟,我的心情越来越低落。这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虚拟情人”工作的艰辛。
测试中还包含一项:当客人提出“开汽车”这种过分的要求时,该如何应对。面对这个“难题”,我只好“装傻”,随口甩出一个讽刺的表情包来掩饰尴尬,却被告知要更委婉地拒绝客人的此类要求。
聊天结束后,工作人员向我道歉,为情景模拟中的“冒犯”,并要求我开放朋友圈24小时接受审核。大约一个小时后,我被告知没有通过考核。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我在考核中的表现确实不尽人意。但这次相对正式的申请经历,让我对虚拟情人这个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
为了验证该平台是否如其宣传的那样“绿色健康”,笔者进入其订餐界面,随机订了一个男生,并在聊天中询问他的报名流程。他回答说报名流程跟我的一样,通过审核后,平台给他发了一套考核题目和一些规则,并询问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不断强调顾客不能“聊黄”。
当被问及对“虚拟情人”和“聊天陪聊”这份工作有何看法时,他说自己最初接触这份职业是因为新奇,后来发现对于一些没时间、没有恋爱经验的人来说,这份工作能满足内心的需求,或者作为倾听者陪客户聊天,“自己的情绪可能更容易宣泄”。他的回答和我“前男友”表达的很像:“买卖双方都愿意,也不当面见面,谁都没有损失。作为倾听者,这份工作也没那么糟糕。”
虚拟情人服务是一种“看完即焚”的快餐式情感消费方式,因其私密性和相对“安全”的特点,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不少网友在知乎、豆瓣、微博话题上分享购买虚拟男友的经历。
但在快餐时代,人们有时分不清真相是真是假。
一位知乎网友曾分享过自己闺蜜和虚拟男友的故事。她说,因为闺蜜单身多年,所以她花了大价钱给她订了一个店铺级别的男生,服务结束后,两人并没有删掉聊天记录。后来闺蜜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一天晚上,闺蜜向他告白,但男生似乎被她的告白吓到了,回复闺蜜说自己现在忙着赚钱,现在谈恋爱给不了她什么,所以让她等他一个月。
同一时空,一些看似美好的故事也在发生。一位女性答主在知乎回答中写道,因为年轻时的虚荣心,她花了很多钱和时间,试图获得虚拟男友的青睐。但她知道,这段感情是徒劳的:因为她是富家千金,而他是个街头混混。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六年后,他们约好在这个秋天见面。“一起成长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时间的力量也很神奇。”
写完文章,我看了看知乎第一个回答的时间:一个月零五天过去了。这两个人的故事会如何发展?或许除了互联网本身,没有人会知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