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Steam 上的真人恋爱影视游戏爆款
“啊?”
Steam 主页现在看起来有点“假”。
这不,打开Steam你大概就会在首页发现一款名为《完结!我被美女包围了》的“真人恋爱影视游戏”——我们就简称它为《完结!》。在“畅销产品”榜单中,《完结!》超越了《绝地求生》《CS2》《Apex》等多款热门免费游戏,牢牢占据了国内地区畅销榜的头把交椅。
而且如今无论你去哪个内容平台,都可以看到它席卷而来的存在,比如Nuliu66、Zizi等主播的直播录制、剪辑片段,以及B站上一系列完整故事内容的分享。
时至今日,《终结者!》依然保持着强劲的上升趋势,若是照此发展下去,它很有可能成为2023年最让人震撼、最让人难忘的国产游戏。
之所以说“令人震惊”,是因为《End!》的火爆引发了不少争议与批评,比如有玩家认为这款游戏炒作多于质量,又或者游戏剧本太不合理,整个故事讲的是女孩毫无隔阂、毫无理由地爱上男主角,如同被催眠APP迷住一般无法自拔,实在是太魔幻了。
另一方面,《终结者!》的玩法也严重欠缺,依然是在用“拍电影”的思路做游戏。在游戏中,无论玩家做出怎样的选择,最终都会走到同一条世界线上,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你最后选择了哪个女角色。
但让我无法理解的是,《隐形守护者》《超越13号室》甚至《底特律:成为人类》等作品早已证明,影视游戏最大的卖点无非就是剧本和互动叙事。
如果说《End!》的这两点还不够令人满意的话,那么它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有些奇怪了——毕竟过去 Steam 上就有不少此类游戏包含真实美女的元素,单凭女主角就能让玩家爱上,突破我们的心理防线,这太不合理了。
于是,带着一些疑惑和困惑,我也买了《结束了!》,试了试,被一遍遍的“WTF!”击中,沉醉在甜言蜜语中……当然,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比如《结束!》确实有一种……嗯……跨越二维和三维的美。
光看名字,我们不难猜出《It’s Over!》讲述的是一个男人被美女包围,争相爱上男主角的故事。
如果把这个设计放在二次元领域,就一个词ML(Master Love)就可以概括,常见到不能再常见了。
但在此基础上,《终结者!》的包装方式却别具一格。和各类ACG作品类似,《终结者!》作为一部立体的影视剧,也对六位女性角色的“可爱点”进行了精心设计。整体表现也十分“二次元”。
乍一看可能有点别扭,但玩起来确实有二次元的感觉,比如精灵们性格活泼,狡猾,人脉广。
清纯又甜美的室友。
还有任性任性的大小姐,知性温柔的女画师,高贵冷酷的霸道女总裁……还有一个身材火辣,心思细腻,让男人着迷的女神。
单从演员来看,《End!》就像是一款ML导向的二次元游戏,角色众多,总有一个角色能牵动玩家的心。
为了保证角色足够立体,开发团队在选角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饰演邻家女孩小露的邹嘉嘉就来自女子偶像团体SNH48,饰演成功女性钟真的董琪则毕业于同济大学电影系,曾参演过《中国合伙人》《道士下山》《八角笼》等影片。
相比之下,我们的第一人称主角顾毅只是一个远离家乡、负债累累、工作屡屡碰壁的“失败者”。
可这个一无是处的穷小子男主,却能只见一面就俘获了这些美女的心,并且一直嫉妒她们,放在现实中,你敢说这不是杀猪计吗,打死我我也不信。
但在《完结篇》中,这种超越现实的魔幻设计竟然贴合了玩家的痛点,成为了一定的加分项。我们换个思路,用二游或者动画的叙事逻辑来看待《完结篇》吧!这样你会发现它的设定框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魔幻和让人无法接受。至少还有迹可循。
毕竟这些也不全是各种恋爱游戏的残渣,你看《秋之回忆》系列里的恋爱线,《女神异闻录》系列里的合作系统,哪一个不是玩家从多个性格各异的女性角色中挑选的游戏,选择自己喜欢的,不断提升好感度,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也就是说,《End!》走的是二次元恋爱游戏的叙事路线,除去时不时出现的主线剧情,游戏基本可以分为“约会”与“修罗场”两个部分。
其中约会往往以单一角色发生,并根据角色性格特征而变化,例如与郑紫妍喝酒、与小鹿一起去公园游玩、与李云思交流艺术等,在这些场景中,玩家只需要懂得一点读人表情,并根据角色性格选择合适的选项,好感度就能迅速提升。
但请注意,这个好感度的提升,并不代表关系从“朋友”变成了“恋人”,而是从喜欢一个人变成了更喜欢他。《完结篇》里的六个女角色,在没有任何特定原因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男主,或者说,是有特定喜欢的。
在“修罗场”剧情中,你会疯狂抱怨“WTF”。一方面,这些都是来自不同场景的小细节,比如谁得到第一块蛋糕,谁的建议更容易被听取等等。几个女性角色会对主角产生嫉妒。
另一方面,一些大的场景也有选择,比如去找小鹿,可能就意味着那天就没法和郑紫妍约会了等等。
当然,《Finished!》也提供了随时跳转选项的功能,玩家在选择A之后,可以随时跳转回去选择B,体验不一样的剧情。
但总体来说,游戏的“修罗场”剧情占比远大于“约会”部分。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其说《终局!》是一款正儿八经的约会模拟游戏,不如把它理解为一系列美女反复厮杀,男主之间争风吃醋的绝顶后宫故事。玩家的快感不仅来自于心仪之人与心上人之间的相互选择,还有被“争夺”的心理满足感。
这也是《完结!》包装三次元内容的方式之一。在二次元世界里,男主角或许可以大胆地说出“你们都是我的翅膀”,但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地位的女性不太可能做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唯有爱情才会陪伴你一生。
就像知性画家李云思,她会告诉你,她心里永远都会有主角的位置,但最后如果无法触发特定的隐藏结局,她会选择嫁给一个适合自己的人。即使是荒诞而魔幻的“完蛋了!”也会因为立体而彻底失去生命的气息。
写到这里,你或许已经发现,《终结者!》虽然充满了魔幻离奇的剧情设定,采用了二次元恋爱游戏的叙事结构,但却从未脱离三次元现实世界的烟火气息,在虚构的次元美好部分保留了一些源于生活的想象,将三次元的现实物化。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终结者!》的内容包装虽然足够独特,但确实得益于题材和设定,作为一款游戏,它的成功也带有一丝诡计的意味。
比如受限于成本,过多的框架运用也让游戏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瑕疵。游戏中同样重要的男主从人生低谷中走出的主线剧情,基本只是简单提及。而各个女性角色的感情变化其实也并不是十分生动,不够细致。
这也意味着《End!》只能依靠不完善的数值框架来构建玩法,比如由于缺乏主线剧情,游戏只能通过反复计算女性角色的好感度来平衡通关条件,但由于这个数值并不能让游戏和剧情产生很强的联系,因此玩家基本只会感觉到脱节和不适。
游戏中,玩家只有对所有角色的好感度累计超过一定值,才能晋级到下一章,这不仅限制了大家的选择自由,也折磨着一群只想升职某一个角色的玩家。
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修罗戏就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如果玩家只是单纯的按照内心的想法去做出选择,很可能后续剧情就无法推进。而如果玩家想要平衡各个女性角色的好感度,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难免会陷入精打细算的内耗之中。
不管怎样,大家来这里都是为了接近角色,如果玩家为了通关而选择不想要的选项,那么整体体验自然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玩家给出差评的原因——并不是因为《End!》没有玩法,而是开发团队太想增加玩法了。
其他诸如剧情结构不成熟等问题也是这款游戏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后续游戏想要复制它的成功恐怕比较困难,也不现实。
结论
回过头来看,《终结者!》的成功更像是一种不可重复的巧合,很难说它是否能给影视、游戏的发展带来什么大的启发。但它们在幕后引导玩家情绪的方式或许值得学习和参考。
结合制作团队的说法,游戏中人物的原型应该大多来自于团队成员的遗憾,比如富二代小W曾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青梅竹马结婚,上班族小G犹豫再三,娶了自己深爱的女人,却错失良机……他们说,既然人生已经充满遗憾,那不如在游戏里撒点甜蜜。
于是,《完结!》从一开始令人难忘的爱情故事,变成了一部魔幻离奇的爱情喜剧,得益于这个决定,不少玩家在看似尴尬的表演中,真正产生了情感。
虽然这句话应该是“我来这里只是为了黄油”
这款游戏的爆红也说明广大玩家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无论是前两年一些二手游戏文案引发的种种剧情争议,还是现在的“完蛋了!”,背后的原因都在印证那句说了无数遍的话——商业作品首先应该尊重和满足玩家的情感本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