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人间观察」:探秘耽美文化,解析小众文化如何渗入大众娱乐?

二次元 2025-06-16 13

“人间观察”——这个系列是由一川心血来潮所发起的,与通常那些正统且“高雅”的审美观不同,「人间观察」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小众的、非主流的趣味。它试图从文化的角度而非仅仅猎奇的眼光来解读,旨在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角。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双子座的我那无处安放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希望……能够……慢慢地……坚持下去……吧……

「人间观察」:探秘耽美文化,解析小众文化如何渗入大众娱乐?

尽管大众对耽美文化的认知尚浅,然而诸如“腐国”、“腐女”、“卖腐”、“基友”等词汇却已跨越界限,不再局限于二次元领域,而是成为了众多年轻人日常交流中的常见用语。那么,耽美文化究竟是什么?它的源头在何处?又是如何逐渐融入大众日常娱乐生活的?此外,耽美文化是否与同性文化完全等同呢?一川,作为业界经验丰富的“老手”,将为大家简要地、系统性地介绍耽美文化的方方面面。

不多说了,上车吧!

耽美文学:官能享乐与官能美

耽美这个词汇源自日本,起初用来形容沉醉于美好、浪漫的事物。它曾是20世纪30、40年代日本文坛浪漫主义的一支流派——唯美主义,众多日本小说家,如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都深受其影响。耽美文学在诞生之际,是为了反对自然主义而兴起的一种文学潮流。它主张将生活艺术化,推崇艺术至高无上,同时亦重视感官的愉悦体验。耽美派作家们坚信,人生虽短,理应尽情领略世间欢乐,“艺术正是探寻这种欢乐的领域”。

森茉莉,这位日本女性作家,虽非耽美文学的创始人,却无疑是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她的父亲森鸥外,与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齐名,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的三大巨匠。出身名门的森茉莉,自幼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深受父亲疼爱。自父亲离世,森茉莉原本平顺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剧烈转变;在四十五岁那年,随着父亲著作权的终止和版税收入的断绝,她不得不投身写作,以稿酬为生。

幼年时期和少女时期的森茉莉

森茉莉笔下的作品,擅长细腻地刻画那些纯真无邪的少年与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她的耽美小说,常常充满强烈的官能色彩,专注于对人物外貌和情感需求的细致描绘。然而,她的作品在描绘官能美时,却能够做到“色而不淫”,这一点恰恰是耽美文学中最为关键的特点之一——那就是对官能美的强调。日本知名作家三岛由纪夫曾高度评价森茉莉,认为她是继川端康成之后,在战后日本文坛上能够创作出性感文字的杰出“演奏大师”。

森茉莉的三部杰作——《恋人们的森林》、《我的美的新世界》以及《甜蜜的房间》——引人深思。许多人探究她创作这些耽美小说的动机,甚至将其视为她一生创作的起点,这一切都源于她浓厚的恋父情结。她将自己对父亲的迷恋投射到小说中的美少年形象上,不容许其他女性角色进入她与父亲构建的私密空间,因此被比作“笔下的洛丽塔”。

耽美漫画: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

自1953年手冢治虫在《少女组》杂志上连载《缎带骑士》(亦称《蓝宝石王子》)标志着第一部少女漫画的问世,然而,初期投身于少女漫画创作的作者群体中,男性占据了绝大多数。直至1963年左右,“昭和24年组”的少女漫画家们崭露头角,日本才真正形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少女漫画流派。昭和24年组指的是那些在昭和24年(即1949年)前后出生的著名少女漫画家群体,该群体中既包括了坚守少女漫画阵地的创作者,也包括了首批踏入少年爱漫画(当时亦被称作耽美)领域的先驱者。自那时起,耽美这一词汇便逐渐从唯美主义文学的原本含义中分化出来,演变成为BL(Boys' Love)的别称,专门用来描述男性与男性之间的爱情关系。

1953年,手冢治虫在《少女组》杂志上开始连载其首部少女漫画作品,这部作品名为《缎带骑士》,亦称作《蓝宝石王子》。而他最为国内读者所熟知的则是另一部作品——《铁臂阿童木》。

昭和时期的日本社会,仍沉浸在战争失败的阴影之下,而女性依旧受制于千年以来的诸多束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生于昭和年代的少女漫画家们,由于性别限制,无法摆脱这些桎梏,于是她们只能借助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某些漫画创作者描绘了《凡尔赛玫瑰》和《玻璃假面》里那些刚毅、坚毅,仿佛男性般的女性角色,她们凭借自身的才华和不懈奋斗,成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一些漫画创作者选择让主角不再是女性,而是尚未展现出明显第二性征的少年。他们通过刻画跨越性别的爱情故事和充满悲剧色彩的结局,揭示了宿命般的悲惨遭遇以及对现实的深切绝望。当然,随后的耽美漫画在题材和内容上日益多样化,相较于早期那种沉重而深刻的主题,增添了更多类型,进而逐渐成为少女漫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期著名的耽美漫画作品中,左侧展示的是竹宫惠子的《风与木之诗》,该作描绘了法国Laconblade寄宿学院中两位室友间的深厚友谊。而右侧则是山岸凉子的《日出处天子》,这部作品以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圣德太子为蓝本,生动再现了诸多扣人心弦的政治斗争以及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这类专为女性读者设计的耽美漫画,在本质上是与同性漫画有着显著差异的。同性漫画的画风通常偏向写实,描绘的男性角色多显得体型魁梧,而故事情节则往往贴近现实生活。耽美漫画,作为少女漫画的一个流派,其剧情更倾向于浪漫与唯美,常常通过大量篇幅细致描绘角色的面部表情和内心世界。角色形象多呈现为美丽、苗条,这样的设计使得女性读者更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角色身上。因此,以“受方”作为主角的耽美漫画作品在数量上更为突出。主角男性角色的设定,为读者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和自我发挥的余地,使得他们无需过多关注女性在生理上的特殊性质,以及社会对女性施加的各种预设,进而可以追求一种更加平等和谐的恋爱模式。

耽美网络小说:从爱好走向生意

自90年代初,日本漫画涌入我国,耽美文化在我国已发展了27载。起初,我国耽美文化主要依赖引进和翻译日本的耽美漫画、动漫、小说、杂志等。相较之下,我国耽美文化产品的创作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在网络小说和广播剧领域。在2000年左右,伴随着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众多热衷于耽美文化的爱好者纷纷投身于耽美网络小说的创作之中,并在诸如晋江文学城等众多网络小说平台上发布了他们的作品。

网络小说的重要聚集地——晋江文学城。

耽美网络小说的兴起,为那些对情节单调、人物设定重复以及玛丽苏风格言情小说感到厌倦的读者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因此逐渐吸引了众多粉丝的热烈点击和持续关注。《好奇心日报》的报道显示,2016年,在晋江文学城的总分排行榜中(从超过190万部在线作品中筛选而出),玄幻耽美小说《魔道祖师》高居榜首,而在排名前20的作品中,耽美、言情、百合这三种类型的小说分别占据了14部、5部和1部的位置。

在这近20年的耽美网络小说发展历程中,整个产业链条经历了显著变革。起初,众多才华横溢的作者,基于个人志趣、风险防范等多重考量,纷纷退出了耽美小说的创作领域。天籁纸鸢这位曾经的耽美小说创作者曾明确表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将不再涉足耽美小说的创作领域。这主要是因为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女性身份的认同感和接纳度有了显著提升,不再需要借助耽美小说来满足个人情感需求。再者,耽美小说在正规出版发行方面存在困难,大多只能在港台地区出版,或者依赖粉丝众筹来完成实体书的定制。一旦遭遇抄袭事件,耽美小说因其尴尬的处境,使得维权工作难以推进;同时,耽美小说的创作者们也不希望因为此类事件而引起广泛的关注。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便始终被卷入了对大风刮过的耽美小说《桃花债》涉嫌抄袭的争议之中。

自2015年起,网络自制剧的焦点由改编言情小说和翻拍作品转向了耽美小说的影视改编。以《太子妃升职记》为例,这部曾盛极一时的网络自制剧源自耽美网络小说,即便是在低成本制作的前提下,成功地将张天爱和盛一伦两位主演推向了事业高峰,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耽美网剧的制作领域。然而,耽美类网络剧的制作并非一路畅通无阻,尤其是去年那部在B站影视区首页一经上线便迅速走红、一周内点击量突破亿的网剧《上瘾》,其在社交平台上的热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现象级。这样的巨大影响力立刻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该剧在播放尚未结束之际便被紧急撤下。尽管如此,该剧的核心演员黄景瑜、许魏洲等迅速赢得了众多粉丝,众多影视制作机构亦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计划持续挖掘耽美题材的IP资源。

两部备受瞩目的耽美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和《上瘾》引起了广泛关注。

偶像时代:当男色成为消费品

中国女性中,腐女这一特殊偏好属性在2000年之后逐渐兴起,其背后主要的推动因素源于偶像团体的CP文化。在此之前,虽然有许多迷倒无数少女的男明星,但他们多是以独立歌手或演员的身份示人,而荧幕上的情侣组合则主要集中于男女演员之间。即便是在以男性搭档为主的喜剧、动作、冒险类影片中,男性角色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依然是主要表现,而在对白和情节设计上,并未为观众留下太多展现“同性恋情”的余地。

两部备受喜爱的搭档影片,上方是成龙与克里斯·塔克联袂出演的喜剧动作巨作《尖峰时刻》,下方则是汤米·李·琼斯与威尔·史密斯携手主演的科幻喜剧佳作《黑衣人》。搭档电影,这一电影类型历史悠久,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喜剧、警匪、冒险、动作以及动画等多个领域。

自成立伊始,所有偶像团体都蕴含着耽美文化的潜在特质。特别是那些以团队为核心打造的偶像团体,成员间的默契协作与紧密友情,始终是吸引粉丝的重要因素。同时,作为供应梦幻的偶像团体,尤其是那些以女性粉丝为主要目标群体的男子偶像团体,粉丝群体普遍难以接受偶像拥有现实中的交往对象。许多粉丝(尽管并非全体)更倾向于在偶像团体内部自行构建情侣组合、形成CP关系,而不愿意看到其他异性插足到自己与偶像之间。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21世纪初,随着流行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耽美文化逐渐受到更多国人的青睐。偶像团体和CP文化的风靡,使得耽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众多粉丝基于偶像团队内部所流露出的“基情”,或是基于“腐眼看人基”的观念,纷纷创作了大量的同人耽美小说和漫画,以此来为自己支持的CP增加粉丝基础。在粉丝群体内部,有关经纪公司有意打造并推广特定CP组合的说法(即所谓的官方推荐CP)也广为流传。尽管这种说法的真实性难以得到确认,但回顾曾经由五人组成的偶像团体东方神起,他们曾根据粉丝创作的一部同人小说改编拍摄了一部反转剧,这表明经纪公司和偶像团体本身也乐于满足粉丝对于耽美情节的喜好。

曾在巅峰时期备受瞩目的韩国流行偶像组合东方神起,在2006年根据粉丝创作的同人小说改编,推出了一部名为《危险的爱情》的反转剧。该剧名颇具争议,令人羞于启齿……剧中呈现了许多允在CP(允浩与在中)粉丝幻想中的场景和对话。

耽美文化≠同性文化

近十数年间,社会对同性文化的接纳程度显著上升,粉丝对CP的狂热情绪迅速高涨,同性文化逐渐融入了主流娱乐领域。卖腐现象逐渐成为常态化的娱乐内容,不再仅限于偶像团体内部,小说、影视剧以及综艺节目等大众娱乐载体中“腐”元素日益增多。在“腐”与“卖腐”之间,创作者、明星与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

英国在演绎“卖腐”这一艺术上堪称技艺精湛,近年来在中国广受欢迎的英国电视剧中,男男情侣间的深厚友情几乎无处不在。其中,《神探夏洛克》中的福尔摩斯与华生这对英式侦探搭档,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感动了无数国内外粉丝的心。

需特别指出的是,耽美文化并非完全等同于同性文化,尽管二者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十分清晰,然而,它们的受众群体和追求目标实际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好比同性漫画与耽美漫画之间的区别一样,同性文化主要面向同性恋群体,其目的是汇聚同性恋群体的共识,并提升全社会对同性恋群体的认知与接纳程度。耽美文化有着显著的特点,其多数追随者实际上是异性恋的女性——直女。她们对于同性恋话题或现实生活中同性恋者的兴趣并不大,更多的是被帅哥之间那段充满美感与浪漫的恋情所吸引。

许多热衷于耽美文化的女性,仅限于在虚拟世界中接受这一文化,对于现实世界中同性恋的情感,尤其是那些不够吸引人的同性恋关系,她们往往缺乏包容与理解。即便是那些能够接纳现实同性恋情的腐女,也常常会受到耽美文化产品所传达的信息误导,导致她们难以真正理解和接受同性文化。在耽美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言论:“我并非同性恋,只是我倾心之人恰巧是同性。”这样的表述初听之下,人们往往会对说话者产生怜悯之情。然而,这种理解对于深入把握同性恋文化的内涵却存在偏差。同性恋者,若非双性恋者、全性恋者或性取向不固定者,他们对自身仅对同性产生性吸引的事实是清晰且始终如一的,无需借助此类言辞来遮掩或美化。

这是一张简要的示意图,展示了性取向的多样性。图的最左侧代表社会上最常见的异性恋,而最右侧则是纯粹的同性恋。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从异性恋向同性恋的过渡区域,这一区域涵盖了双性恋、全性恋以及性取向流动性等不同类型——这些性取向并非固定在某一单一类别之中,而是表现出一种动态的流动性。

耽美文化与同性文化在内涵上存在诸多差异,然而耽美文化客观上促使国内众多非同性恋群体对同性恋有了认识,这对于未曾经历过同志平权运动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然而,我们亦不宜过分期待以“卖腐”为手段的耽美作品能在准确理解和广泛接受同性文化、促进同志群体平等权益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因为那些必须经历的发声与斗争,并非凭借幻想的售卖就能轻易获得。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一川的其他专栏↙↙↙

SEO学习指南:从入门到进阶,这些教程与论坛推荐别错过
« 上一篇 2025-06-16
SEO新人必看!为什么要优化长尾关键词及挖掘布局方法?
下一篇 » 2025-06-1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