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契机与发展逻辑:探索与争议
■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机遇恰恰在于中国文学“后现代性”的语境特征,即在中国大陆大众文学尚未发展起来的情况下,以网络文学产业化为突破口,以互联网为载体用自然来振兴文学商品。属性与文学属性
■目前,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仍在进一步探索中。它不仅成为网络文学克服自身过度封闭、虚拟化的利器,也是积极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契机。
■中国网络文学也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有其独特的发展逻辑,也服从于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进入繁荣时期。网络文学研究也不断取得突破。然而,学术界对于网络文学的属性和特征仍存在争议。
许多学者将网络文学视为媒介革命的产物,力图凸显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决裂。这里的“传统文学”既指中国古典文学,也指五四新文学。推而广之,也指具有媒介特征的“传统纸媒文学”。网络文学以其虚拟性、游戏性、开放性、互动性,形成了不同的接受方式、写作方式、文本形式等“网生特征”。然而,按照这种说法,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的终结,既不符合中国网络文学的真实属性和发展脉络,也不利于引导网络文学的健康进步,形成网络文学的良好氛围。中国文学的真实主体性建构
网络文学以其网络性激活文学的基本属性
网络文学具有商品属性、文学属性和网络属性。传统文学也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学属性,而网络文学的网络属性除了其网络性外,也影响着文学的商品属性和文学属性。例如,与传统纸质出版相比,网络文学具有成本更低、话语符号更有效增值(如IP经济整合策略)的特点。从文学属性来看,中国网络文学一方面表现为对“博大文化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博大文化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审美愉悦的追求,尤其是通俗文学叙事艺术的讲故事、奇幻、虚构和代入。性强调。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机遇恰恰在于中国文学“后现代性”的语境特征,即在中国大陆大众文学尚未发展起来的情况下,以网络文学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网络性为契机。用来盘活文学的商品属性。和文学属性。
就此而言,中国网络文学并不是“传统文学”的终结,而是网络时代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这既有媒介转型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也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中国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也需要分析和理性认识。这里所说的“文学传统”不仅仅是“古典文学”,而是广泛影响网络文学发展的“文学传统”。具体来说,是以儒、道、佛思想体系为特征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学,包括唐诗、宋词和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以及古代神话、民间传说等古典传统;还有就是通俗文学传统,主要是指明清时期以及清末民初以后的言情、武侠、侦探等类型文学的流行;还有一种主要趋势是“新文学”,它起源于五四运动,现已成为主流。
这三类文学传统中,古典文学和通俗文学对网络文学的影响最深,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自我实现”的现代价值观和网络文学的创作上。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
好的网络文学散发着浓郁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从古典文学传统的角度看,纵观中国网络文学的优秀作品,儒家的仁爱和道家的浪漫想象都体现在历史穿越小说、玄幻小说等多个品类的创作中。以唐诗、宋词、散文为代表的历代诗歌传统影响了言情、历史等文体的表现风格。例如,传统诗词的艺术想象力和绚丽的意境,塑造了滕萍、天下归元、蒋胜男、顾曼等一大批网络女性作家的写作。古代神话传说、法律法规也影响了奇幻、悬疑、历史、校园等多种类型。阿普的《山海典》源自《山海经》。故事背景设定在夏商之交。它通过一个年轻人的荒野旅行,再现了历史和神话的美妙想象。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特征在网络文章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一些优秀作品历史真实感强烈,文笔典雅优美,人物描写细腻,散发着醇厚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从文学类型和文学风格来看,中国网络文学也继承了中国通俗文学的传统。通俗文学专家范伯群教授认为,从冯梦龙到当代网络小说,公民通俗文学存在着一条“古今链条”。这一通俗文学传统主要包括以《封神榜》和《西游记》构建的神话体系,以《红楼梦》为经典的情感和世俗生活体系,以《水浒传》为特色的文学体系。此外,还有以金庸、古龙为代表的现代武侠小说体系,以及以还珠为代表的玄幻武侠小说体系。楼主, 《史记》、《左传》等历史传记传统在战争描写、人性、历史想象等方面也影响了一大批网络作家。
中国通俗体裁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现有体裁的丰富和发展上。一些网络小说改写了西游故事,赋予了《西游神话》现代魅力和丰富多彩的故事。有些作品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些作品以其丰富的收藏、鉴宝知识和曲折紧张的故事吸引了大批读者,同时也传达了对“金钱至上”的讽刺。网络武侠文学也从以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发展到“国武武侠流”、“新网络武侠”、“新网络武侠”等子流派。科技武术”。
好的网络文学作品不断吸收传统现实主义和史诗风格
从新文学传统的角度来看,早期网络文学更多地响应中国古代文化、通俗文学、民间文学,同时也表现出与新文学传统的疏离。但随着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现实主义的兴起,新文学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深。
网络真人小说中许多“自我奋斗”成长故事的原型中都可以看到作家路遥的影响,这也是五四新文学“个体自我”价值观的投射。许多网络穿越历史小说树立了普通现代中国人穿越民族历史节点、改变民族国家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的“逆袭”模式。
传统的现实主义和史诗风格也被优秀的网络写作所吸收。阿乃的《大江东去》文笔苍劲,意象宏大。它以一位大型国企董事的经历和变化为引子,串联起社会各领域数百个生动人物,深刻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何昌在的《权势》以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为背景,再现了深圳艰辛复杂的历史变迁。其格局宏大,布局严谨,人物真实可触,金融知识丰富,历史意识深厚。阿龙的《复兴之路》描述了一代年轻人的创业坎坷,齐诚的《大国重工》、任远的《神工》描绘了工业建设想象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小骑派的《 《橙色时代》描绘了对当下中国人城市生活的反思,既内容丰富又有趣,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这些网络现实主义作品,很多都带有“大河小说”的气质。它们相当长且内容丰富。它们反映了社会现实的许多领域。他们在人性深度、历史意识和现实广度上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同时也进行了反思。其中大多数都是创新的。目前,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仍在进一步探索中。它不仅成为网络文学克服自身过度封闭、虚拟化的利器,也是积极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契机。
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展现出具有宽广时空感的文化自信
我们也看到,网络文章的“文学传统传承”不仅体现在故事内容、情节设计、人物塑造、文学风格上,更体现在这些“中国传统元素”对观念的回归和拓展。中国文学的时间和空间。任何文学形式都有深刻的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生成”的内在条件。从横向关系来看,日韩动画、游戏、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电影、欧美奇幻、科幻悬疑文学、日本二次元文化等,都影响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但从纵向传承关系来看,中国网络文学不仅仅是“横向移植”,还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淀。网络文学的繁荣也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中国想象”、“中国故事”的发展。在时空表现上,中国科幻奇幻小说探索了宇宙深处和人类起源,也创造了无数神奇、瑰丽的想象世界。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雪红、毛霓等作家的奇幻小说等等,都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时空的精神和灿烂的想象力。在“穿越历史小说”中,庞大的网络作家群体创造了时间跨度从原始社会到20世纪90年代、涵盖五大洲所有空间点的文化想象。中国作家表现出了宏大的时空意识和对知识的占有欲,重新创造了一种非“一国一部历史”的“中国世界”时空观。这种宏大的“中国-世界-宇宙”时空观的再现,拓展了民族历史文化的想象疆域。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时空观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产物。
因此,一味沉溺于网络文学的断裂性特征,无限肯定网络文学的激进表征,就会陷入后现代文化的碎片迷宫,重复现代文学发展困境的悖论逻辑,也将陷入“取消文学属性的“网络文学”局面。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念:中国网络文学也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有其独特的发展逻辑,也服从于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同时,网络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机遇,也是文学本身发展的机遇。网络学生环境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有利于消除文学门类的偏见、雅俗冲突、地域差异等,进而在“融合与重构”的过程中,形成真正博大精深的文学。辉煌的文学繁荣将会形成,从而扭转“现代文学”,从而造成文学日益狭隘、小众的局面。这个任务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悠久的现代中国不可回避的文化使命。几千年的传统正在实现网络时代民族文化的振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