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二次元变迁,从被塑造到塑造世界,对政治学有何影响?
讲座回顾
“过去是世界在塑造着二次元,
现在是二次元在塑造着世界”
“二次元中是怎么体现的呢?”
“那动漫中的这些(观念)
在三次元中有没有反映呢?”
2022年9月24日14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陆屹洲,举办了一场题为“政治文化与文化中的政治—从二次元的概念体系说起”的讲座,通过二次元这个视角,向政府管理学院新生阐释政治学的吸引力。该讲座由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陈若凡负责主持。
二次元从我们那个时期的“另类圈子”到现在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过去是外界在影响二次元,现在反而是二次元在影响着外界,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政治认知,讲座刚开始,陆博士从同学们用的动漫形象和动漫称号入手,启发新入学的学生们去思考“政治到底是什么”“学习政治有什么必要”。在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国外的各种关于政治的认识中,多角度地向学生们阐释了政治的价值。
接着,陆博士开始探讨二次元领域的政治学视角,他首先启发学生们思考二次元为何涉及政治议题,并阐述了“人类天生无法完全理解彼此,因此难以自由地创建理想化的社会环境(由此催生了政治现象)”这一观点,并以动画作品《贝克街的亡灵》为切入点,剖析了该作品中展现的日本特殊利益集团政治运作模式,帮助初学者对政治现象与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内部的政治因素,获得了具体而深入的认知。
政治文化领域研究了动漫作品对理想秩序的构建方式,以及实现理想秩序的方法。经典议题“繁荣优雅”与“暴力美学”,源自早期雅典和斯巴达的对抗,对动漫作品中善与恶的观念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陆博士还分析了色彩所蕴含的政治象征意义,从多个层面揭示了政治文化如何影响文化中的政治元素。
说到二次元里的一个著名议题“极端境遇下的应对方式”,陆博士引用《进击的巨人》来阐释,说明在极端条件下两种迥异的处置方式使动漫作品极具“吸引力”。接着他扩展到三次元(现实社会),指出战后日本与德国在遭遇战败这一极端状况时,社会上涌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即温和的忏悔和激烈的报复,这两种情绪深刻影响了本国及全球的走向。可见文化领域里的政治,是现实政治的一种体现,现实政治同样难免受到文化层面的作用。
同学们在探讨认同问题时,与陆博士展开热烈交流。陆博士耐心启发,帮助大家探究政治认同的核心内涵。他借助刘慈欣作品《赡养人类》中关于终产者与猜疑链的情节,引导新成员深入理解真正的认同究竟是什么。敌人是认同的基础,认同必然导致对立划分,这种观点从认同的多样性出发,剖析了认同这一核心要素对政治进程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陆屹洲博士借助政治心理学、政治哲学、政治现象学等理论,通过动漫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启发新生对文艺创作里的政治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他视二次元为一种政治理论框架,按照主体结构展开细致考察,通过揭示二次元的发展脉络与世界观演变,反映出政治进步的实际状况。
主持人最后对讲座进行了归纳总结,他勉励2022级新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各种现象,并且要借助政治学理论来分析这些现象,而不应该只关注二次元领域。
陆屹洲老师的讲座为听众呈现了全新视角,为政治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这场面向新生的指导课程,让同学们收获颇丰。人们发现二次元世界也蕴含着政治学规律,与现实政治联系紧密,同学们一致认为听完讲座受益良多,计划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注重观察,常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事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