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漫步上海,二次元气息扑面而来,处处皆是联动广告
最近我在上海,和老朋友们见了面,沿途逛了些旧地,突然有种感觉,像是穿越回了三四年前的时光。最大的感受是,上海现在成了个二次元文化的聚集地;有人觉得,全球二次元文化的中心已经从东京秋叶原转移到了上海的漕河泾或者五角场,这个说法其实挺有道理的。我还要再说一遍:不只是漕河泾或者五角场,整个上海都是二次元文化的一个广阔天地,到处都弥漫着二次元的韵味!车身上遍布《明日方舟》的宣传画面;地铁站入口处仰头便能看到《原神》的宣传板;咖啡店门口摆放着《白夜极光》主题的招贴;肯德基推出了《恋与深空》的特别促销;影院外依然张贴着《间谍过家家》的巨幅广告(尽管该影片已经停映)。那些诸如《鸣潮》《绝区零》《FGO》《尘白禁区》的作品,时常可以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中发现,我能在路过的行人身上看到他们穿着印有这些作品元素的文化衫,也能在网约车的后视镜里看到相关的纪念摆件,而且这次我没有刻意去那些二次元氛围特别集中的地方,目前也没有任何漫展或者游戏展正在举办。也就是说,我所体验到的二次元氛围始终如一,没有间断。更关键的是,上海的全部居民对二次元文化都已习以为常,既不热烈欢迎,也不会刻意排斥。无论是在南京东路步行街、黄浦滨江商业综合体,还是陆家嘴环路上,各种二次元标志物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不必因佩戴动漫游戏的标识而遭受排挤,不必因在购物中心凝视动漫海报而被讥笑,更不必因在餐馆选取动漫联名菜品而被暴力相向称作“肥宅”。当前上海的街景里,有人欣赏动漫、为其奔走呼号及投入金钱,已属再普遍不过的日常,如同爱好足球、热衷观影、追逐偶像一般平常。据我了解,国内多数大中都市的情况与此相似,唯独上海最为突出。
朋友,切莫觉得这种情形很常见,其实早先并非如此!我清楚记得2017年,经人引荐我结识了一位留学归来的靓丽女性,对方通过微信联系我,见我的头像系某个动画角色,立刻就态度强硬地追问:“莫非你就是所谓的二次元爱好者?”她然后用极有礼貌的口吻,描述了动漫圈子多么令人厌恶,动漫迷怎样是整日无所事事的废物,她本人对动漫圈的憎恨有多么深重;我则同样有礼貌地把她加入屏蔽名单。2018年开春时分,我在陆家嘴的办公场所里向一位基金经理讲说“《FGO》对B站的意义何在”,这位基金经理表情郑重地反问我,“你究竟是真正热爱FGO,还是仅仅为了考察而玩?”倘若是后者,倒也情有可原;倘若为前者,他就要将我拒之门外了,毕竟热衷这类二次元游戏绝非一名专业分析师应有的素养。到了2020年,二次元依旧被大众媒体看作是“封闭发展”“专供宅男”的边缘文化。一说到二次元动漫或游戏,不少人立刻联想到“迎合宅男”“轻视女性”,这类产品只能赚取少量收益,却无法获得丰厚回报,并且其盈利手段存在严重问题。B站的“摆脱圈层化”趋势,可能源于某种看法的推动;部分游戏公司不再制作二次元游戏,或许也与这种偏见有关。接下来又过去了四段岁月,无论是游戏产业、影视作品还是周边商品,二次元文化的市场运作能力与持续影响力都出乎许多人意料。大众终于慢慢认可,动漫游戏类文化是正当、普及、适用人群多的文化,喜欢动漫游戏的人并非无所事事的宅男宅女。这个转变还没结束,大家还得继续努力;不过我确信,时代趋势已经无法倒转了。
概括来说,多年以前,在中国社会公众和民众观念里,二次元文化首先承受了非议,随后又获得了认可。二次元遭遇非议最为严重的阶段,几乎找不到任何社会杰出人物坦然表示“喜爱二次元”,也几乎没有哪家上市公司敢于公开表明“将二次元文化产品作为核心业务”,甚至没有任何社交平台能够毫无顾忌地正面赞扬二次元(尽管有些平台最初就是依靠二次元发展起来的)。这种负面看法并非人为策划,也不是少数人刻意挑拨所致;其根源须从二次元文化的内在特质去探寻。
二次元文化究竟是什么?早些时候,我在一篇旧文中说过,公认最能体现二次元内核的三部“必看佳作”是《新世纪福音战士》《命运石之门》《女神异闻录5》,这只是我个人看法。
特此向《女神异闻录5》的创作集体致以谢意。我们的名称即源自对该作品的崇敬,我们渴望毕生奋斗,企及作品中“心之怪盗团”的境界,进而为世间贡献力量;不过目前尚有极大差距。
《女神异闻录5》怪盗团全体成员,其中包括一个二五仔
这三部被称作“入宅神作”的作品,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它们充满了激烈的反叛精神和不屈的斗争意识,着力描绘个体与体制的矛盾、少数群体与大众社会的对立,以及年轻一代同老一辈思想观念的碰撞。这种矛盾,并非意在彻底摧毁既有的社会秩序,也并非决心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些故事中的主角,通常对现实中的权力格局漠不关心,这种特质正是他们魅力所在。经历无数场战斗之后,主角最在意的还是身边那个小范围,以及自己最在乎的人。那些美好的战斗已经结束,该走的路已经走完,所信奉的道路已经坚持住。他们不仅曾与整个世界对抗,也曾经与世界达成和解。并非所有人都明白这种想法。在许多人看来,与大众不一样就是严重的过错,而与整个世界对立更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对二次元圈子形成偏见,根本上是价值取向上的分歧,其苗头并非在日本国内,而是源自海外。1989年,日本爆出骇人听闻的“东京琦玉连环诱拐行凶案”,作案者竟被媒体贴上“御宅族”标签,从而催生了“二次元同好都是心理扭曲的落魄之徒”的固定看法。紧接着的十年,恰是二次元文化在日本式微的阶段。直到21世纪末期,二次元才被社会广泛认可,日本政府着力将其培育成国家的文化象征,地方当局更创造了“萌复兴”这一说法,相对而言,二次元在日本确立合法地位,直至2010年代才算基本完成,而此时恰逢二次元在中国遭受非议的顶点。在中国,二次元文化既要面对源自日本的固有偏见,也需应对两种特殊阻力。首先,来自家长群体的反对,他们普遍要求子女专注学业,视游戏为头号威胁,而涵盖游戏、影视、动漫等领域的二次元文化,则被视为仅次于游戏的第二大禁忌。第二个群体是某些乡村派系的人,她们惯于过度引申,将所有不符合其偏好的文艺创作冠以“女性刻板印象”“低俗色情”“迎合宅男”的名目,凭借微博等社交平台掀起强烈的舆论风波,迫使二次元爱好者们感到难堪,觉得自己的喜好不该被外人所知。
此外,部分田园女权人士和中文网络上的“老保”人士出现了趋同现象,这些“老保”人士是些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却依然坚守二十世纪初期乃至十九世纪的观念与审美情趣的人,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见到短袖衫就会立刻联想到白胳膊,进而联想到全裸,再联想到生殖器官,继而联想到性交,然后联想到杂交,最终联想到私生子中国人在这方面所展现的想象力真是惊人。这句话出自九十年代,但时至今日,依然完全适用。
回想五年之前,确实有人郑重其事地向我辩称:动漫作品里一旦出现连体泳衣、黑色丝袜这类元素,便属于低俗的迎合宅男倾向的表现!我当即反驳:不妨留意下你们单位的前台人员,今日是否有人身着黑丝短裙?又不妨观察下周末的沙滩场合,究竟有多少女性穿着连体泳衣,又有多少女性穿着更为暴露的比基尼?为何在现实生活中你不会认为她们显得轻佻或刻意讨好,一旦进入二次元领域就表现得格外活跃呢?是她们自身存在缺陷,还是你存在偏见?这些将“田园女权”与“老保守”思想混为一谈的群体,甚至将B站首页的2233娘视为轻佻形象,又把《明日方舟》看作是宅文化极致的体现(理由是游戏中有很多穿着丝袜的角色)。同一批观众,在观赏完巴黎奥运会仪式后必定会骇然动容,因为其中不仅充斥着“低俗性感”,还有“暴力渲染”。作为一个前苏联电影迷,我确信,他们看完《雁南飞》《第四十一》等苏联文艺的顶尖作品,也会惊叹不已:“老大哥为何变成这样,难怪后来无法维持!”这明确表示他们内心真正崇敬的其实是宋代儒学大师朱熹、程颐、周敦颐。对于任何让他们反感的事物,总想从道义上将其摧毁,这样既简单又省事。我和那些同样热爱二次元的同好们应该都清楚,五到十年前那段困顿时光,对二次元的喜爱就像是从事秘密活动,人们都避讳公开谈论,也不愿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针对女性有所谓“妓女羞耻”,针对男性(及部分女性)则有所谓“肥宅羞耻”:你居然沉迷动漫,完全证明你是个没出息的肥宅,随时可能出糗,就算立刻悔改也不一定能挽回。我至今仍清楚记得,过去有人当面向我郑重表示:“米哈游这家企业不会有远大发展,你瞧,他们从高层到基层,所有人的微信头像都是动漫形象!”请恕我直言,一家专注于动漫风格游戏的企业,其员工形象不该脱离这种特色,难道要选用蔡徐坤或者范丞丞那样的形象吗?
但是,虚假之词无法扭转客观情况。2019年成为二次元形象遭受非议的顶点,同时也是整体局势的转折时刻。那一年六月,在上海电影节期间,我在南京西路的大光明影院,和众多EVA铁杆爱好者共同感受到了二次元文化的强大凝聚力。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购票设备前队伍绵长,间或能听见黄牛的窃窃私语——这类议论总被手忙脚乱的观众迅速捕捉到。每隔一小会儿,就会有出租车或者网约车停到电影院入口处,这些车里坐着的许多人,都从很远的地方专程来观看EVA剧场版(我就在其中,不过感到很不好意思,我的入场券是费了好大劲才从电影节组织者那里争取到的)。
我们从各个方向汇聚此地,年龄跨度从十几岁一直到四五十岁,我们舍弃周末难得的赖床时光,共同在昏暗狭小的放映厅里消磨整个上午,在放映厅外,我看到不少拖着行李箱、背着包裹的观众,有的刚从机场抵达,有的结束后就要赶往机场。我们视此为盛大庆典,反复举办过——EVA剧场版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多次放映,场场座无虚席。我早已多次观赏过两部剧场版,相信现场多数观众亦是如此。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到场。在那个沉寂的年份,影市鲜有热点,无论是国产新秀还是好莱坞老将都难以激起观众观影热情。
不久前,《明日方舟》将二次元游戏的市场成绩推向了新的巅峰,标志着这一类型在中国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我们那时无法预见到,仅过一年零三个月,《原神》又驱动了二次元在商业与文化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倘若陈睿叔叔在2018年就已洞悉这些发展,也许就不会急于推动“脱离二次元”的策略了。动漫产业是二次元文化商业化的核心途径,然而并非唯一途径,2023年《铃芽之旅》《灌篮高手》以及2024年《间谍过家家》等动漫风格电影,其市场票房均获得超出预期的佳绩。部分观众可能会觉得票房的具体数额不算太理想,然而必须牢记,在宣传费用有限且盗版问题普遍的背景下,它们的票房成绩已经相当出色了,并且显著超越了同期一些投入更大的国产影片。
二次元迷用个人开销换取了个人空间,从此摆脱了社会偏见的影响,就拿我个人而言,我并非热衷于抽卡付费的游戏玩家,但今年已经为某款动漫游戏投入过多次648元,具体是哪款游戏就不透露了,去年五月,我曾和几位朋友商议过包场电影院观看《灌篮高手》,只是由于突发疾病取消了约定,他们还是前往观看了。今年公测的《鸣潮》《绝区零》虽然未达预期,但实际收入相当可观,凝聚了许多二次元爱好者的努力。那些持续贬低二次元、攻击二次元粉丝的人,他们所欣赏的文艺作品的商业价值,几乎肯定不如我们热爱的二次元作品。
我不是《灌篮高手》粉丝,但我有全套珍藏版漫画
这很反常吗?我认为完全不反常。二次元迷们清楚地看出了现实的不圆满,既有不满也有反抗,不过多数人还是决定与周遭环境融洽相处,把浪漫情怀放在那个虚构天地,自己则强忍着不适和现实里那些险恶的较量打交道——这类人往往能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就是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那些知名人士,比如埃隆·马斯克、里德·黑斯廷斯(奈飞领导者)、马克·扎克伯格、孙正义,他们只是二次元爱好者中取得成就的少数代表人物。可以回想一下2020年,当时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过,他希望和《原神》进行合作。那个推文在国内激起了强烈关注,由于那正值二次元文化在国内遭受非议的末期,马斯克的立场使“反二次元阵线”瞬间显得十分滑稽可笑。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觉得那些知名人士就代表了所有二次元同好。二次元文化的根基在于无数所谓的“宅男腐女”,那些承受了屈辱与伤害的群体。身价达观的埃隆·马斯克,身穿伦敦定制的上乘西装,于加长版劳斯莱斯的后舱,手拿一本连环画,伴随饮用高级红酒,细细品读;而那些净资产为零(乃至负值)的尼特族(NEET,意指“蛰居族”),身穿不值钱的背心与裤子,盘膝坐在无空调的出租屋榻榻米上,也能啜饮白开水,同样品味那本连环画。借助一本不厚重的册子,抑或是在远方主机里运行的程序,全球财富之巅的人物和身无分文者能够共享喜悦,感受悲伤,陶醉于同一个虚构天地,这便是二次元风潮最显著的吸引力!
当然,假如不得不做抉择,我更愿意结交一个会为牧濑红莉栖、西住美穗、阿米娅或者刻晴动容的沉迷网络的人做我的伙伴,而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极端自私者。这二十年间,我见识了为数不少的极端自私者,他们不仅没能成就任何有价值的事务,而且显得特别乏味。内心深处,我更贴近那些围坐在矮榻上阅读漫画的你们,而非他们;我确信埃隆马斯克和孙正义也和他们更为亲近。倘若这个星球不属于这样的人群,那它便毫无意义。我们必须承认,即便到了今天,针对二次元的贬低行为只是受到了阻碍,并未完全终止。某些人的影响力极其强大,足以歪曲客观事实。了解传统媒体的人都知道,客观环境本来的面貌与人们感知到的景象并不相同,这两者有着本质区别。网络亚文化并非封闭发展,其参与者也并非没有购买力的群体,这些基本认知大家早就应该清楚。然而,由于广泛存在的贬低性宣传造成的社会偏见,导致客观情况被严重歪曲。这种变形在早先迫使众多商业人士舍弃了二次元领域,并且时至今日其负面影响依旧存在。你还能回想起来吗?就在最近举办的原神FES活动期间,米哈游的主管当众落泪,直言到现在还在竭力分辨“用户的真实心声”与无关杂音。对任何二次元游戏或动漫来说,这项工作都异常困难。即便是《黑神话·悟空》这类跟二次元风马牛不相及的国产独立游戏精品,也难免遭受部分居心叵测之人从思想观念角度的抨击,更不用说《原神》《明日方舟》《鸣潮》了?比起三五年前,我们确实获得了生存的权利,可这权利也仅限于生存层面罢了。所有成就与地位皆需靠个人努力获取,当前已迈出初始阶段,理应继续完成后续环节。
金钱颇为奇特。它既令人不齿,亦可沟通神明。动漫迷们曾用钞票表明立场,证实自身是具备巨大社会影响力、掌控丰富资源、兼具购买力与购买欲望的强大群体。相较之下,那些贬低二次元的人所推崇的偶像、钟爱的作品,其商业价值远不如我们热衷事物的万分之一。但这并非终点。除了用经济手段表达态度,我们还能通过言论表达立场,让整个社会听见正确的言论,这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引导机构做出恰当的选择,也能促使新闻媒体进行公正的传播。话语具有强大的力量,它既是人类认识的界限,也是当前世界的界限。在意见表达上妥协,就等于在所有事项上都妥协。
记得那个时刻吗?在《女神异闻录5》的最终故事里,为了战胜那个伪装的神明,心之怪盗团必须让整个地球接受一个事实:他们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怪盗团体。一旦全球民众都认可了这一点,他们就能把所有人的想法汇聚成“大罪之子弹”,从而彻底摧毁那个伪装的神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崭新的纪元。这也就是我们当前的目标!
El Psy Kangroo.
本篇内容未接受任何来自二次元游戏、动漫及相关产品生产方的资金支持或官方认可。过去一年间,文章撰写者未就文中涉及的任何二次元商品进行过金额超过万元的充值行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