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五要素 (用户体验五要素框架图)

本文目录导航:
用户体验五要素
工具型:作为一种工具协助用户高效方便的成功某件事件,其最外围的是配置,例如阅读器、计算器。
消息型:最外围的是内容,例如各种资讯资讯APP、博客APP等。
平台型:往往是将配置与内容组合起来,构成愈加复杂的平台,例如购物平台、微信、支付宝等。
从策略层这个维度剖析,最外围的两个疑问是: 用户可以从这个产品中取得什么; 公司可以经过这个产品取得什么;1.1 用户 用户经常使用工具类APP,无非有两个关键目的:参与收益 所谓的参与收益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思索: 用户体验 与 经济收益 。
用户体验 详细地说就是经常使用产品的环节中,所发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例如用户在手机中保留了很多视频,手机里的播放器只能播放很少的视频格局,便会造成十分蹩脚的用户体验!假设有一款万能播放器,可以播放纵何格局的视频,那么用户在经常使用的环节中便会十分的满足与快乐!从产品的角度登程,让用户发生满足感,很关键的一点是翻新,用陈腐的技术或许是产品设计处置用户之前无法处置的疑问!或许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启动改良,扩展用户同一需求的笼罩面!经济效益 望文生义,就是money的参与,这种属性的产品种类较少,集中无理财富品中,例如支付宝。
浪费老本 关于工具类APP来说,浪费老本更多的是经过提高效率的方式,浪费期间老本!经济老本也是重点须要思索的,例如经过滴滴叫车的方式往往要比间接叫出租车要廉价很多;1.2 公司 关于公司,在策略层面上应该着重思索以下几个要素:商业指标 商业指标也是从 参与收益 , 浪费老本 这两个角度来思索,关于公司来讲,普通面向用户端的产品的并重点是 参与收益 ,产品能否盈利,怎样赢利,预期盈利多少……都是须要在策略层面思索分明的!关于 浪费老本 ,更多的是指服务于企业外部的运行或系统,例如“结算系统”、“考核系统”等。
策略规划 公司在制订指标的时刻,往往会制订一系列的策略规划来成功指标,一款产品的推出,能否契合以后的公司的开展阶段?能否为公司的下一个开展策略做好铺垫? 从某一款产品的迭代历史中,往往能够寻觅出该公司的开展规划的影子!例如微信最开局的目的是衔接人与人,于是主打聊天配置,前面为了配合公司衔接物与人的策略规划,趁势推出了小程序的配置。
雷同,公司的策略规划也可以体如今多款产品上,例如阿里为了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陆续推出了淘宝、支付宝、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运行。
品牌笼统 公司宿愿打造什么样的品牌笼统,往往会经过产品表白进去。
例如高冷的技术流(谷歌)、骚揉的文艺范(豆瓣)、如虎添翼的质量控(网易,最美系列)、接地气的实力派(腾讯、阿里),一个公司的品牌笼统关于吸援用户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一款产品会在用户脑海中构成什么样的标签,关于公司的定位与后续的开展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1.3 小结 只管 “策略层” 的内容离详细的产品剖析还有较远的距离,然而假构想系统的去了解产品的定位与开展,这一块是无法绕过的。
在论述完详细的内容之后,这里给出一个评估的参考词: 明白! 无论是公司还是用户,在 策略层 评估一款产品/APP好坏的,重点看公司与用户的指标能否明白!假设最后的指标都是含糊的,那么在后续的开发中,做出一款杰出的产品是十分难的! 在 策略层 找到了用户的痛点与公司的指标, 范畴层 则须要提供有效的处置方法,这里关键拼的是翻新,可以是技术上的翻新,也可以是产品上的翻新,由于只要高效的处置疑问,能力对用户发生足够的吸引力! 这一章节,雷同可以从公司与用户两个角度来启动剖析:2.1 用户 须要对指标个体启动细分,针对用户构建详细的经常使用场景,在剖析场景的环节中,寻觅处置痛点的详细方法。
2.2 公司 关于公司来讲,在范畴层须要剖析思索如何扩展用户量、盈利、打造品牌的方法。
2.3 小结 范畴层 承接于 策略层 ,针对 策略层 所提出的疑问,提出可行高效的方法。
这里的评估参考词便是 可行高效 。
假设说 范畴层 提供了处置疑问的方法,那么 结构层 便是将这些方法详细的合成成各个步骤,并依照必定的逻辑组织起来。
同时从这一个层面开局,基本上就是纯正以用户的视角来剖析产品了,公司层面的物品只能从详细的界面流程来推敲一二!3.1 配置逻辑 这里的配置逻辑详细指两个方面: 不同配置之间的衔接逻辑 同一配置不同步骤之间的衔接逻辑 关于第一点,要尽力做到不同配置之间的区分度足够强,容易识别。
让用户在须要经常使用某一配置的时刻,一眼就可以找到对应的位置,例如在用户想启动收藏某篇文章的时刻,怎样也找不到收藏夹,这关于一款专一于收藏的APP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劫难!; 关于第二点要让某一配置的不同步骤启动流利的联合,每一步都要契合基本的操作逻辑,例如在用户收藏完文章之后,页面跳到了分类界面,这种逻辑也总让人感到怪怪的!3.2 小结 雷同给出 结构层 的一个评估参考:逻辑谨严明晰!假设做不到这一点,在 结构层 面上的设计基本上是失败的!更不用谈接上去的 框架层 与 表现层 了! 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在 结构层 面拆解一款APP的时刻,必定要带着详细的义务去体验(例如收藏义务,编辑义务等),很多刚入门的产品经理往往青睐漫无目的的这点击一下,那阅读一番,造成效率十分低下!无妨先给自己设置一个指标,而后构思一下成功指标的流程图,接上去才是APP体验环节。
在操作APP的环节中,重点开掘那些与自己想法不一样步骤,为什么不一样,这种设计是好还是坏,有没有改良的中央。
这样多剖析几次之后,心中人造有了一个比拟客观的评估! 假设说 结构层 关注的是配置与配置(对应的不同页面)间的跳转以及某个配置外部流程的逻辑性,那么 框架层 则重点关注某个单个的配置疏导性!详细说就是在一个新用户关上一个APP的状况下,能够在没有提示的前提,能够依照以往的用户习气顺利的成功某个义务!4.1 疏导与用户习气 在刚刚接触一款APP时,往往会有这番体验:正式经常使用APP之前,往往会有疏导页面,这些页面会将APP的一些特征、配置点、适用技巧加以说明。
另内在用户进首次启动某些操作的时刻,APP也会有相关的“操作提示”,这些都给用户的操作带来了方便,然而置信绝大少数用户会和笔者一样,经常使用APP的时刻,会匆匆的将这些“教程”、“提示”略过,然而真正想经常使用某些配置的时刻,往往又找不到正确的操作方式!所以,在界面/配置设计的时刻,如何让新手极速入门,让老用户用着舒适,是 框架层 须要着重思索的。
4.2 小结 框架层 给出的参考是:能否突出重点,对用户有效地疏导,使得APP设计契合用户的经常使用习气。
这里用到的方法就是 小白方法 ,详细含意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小白用户,经常使用APP去成功一个自己一个义务! 假设说 框架层 关注某一界面/配置的疏导性(详细体如今界面的规划,组件的摆放等),那么 表现层 则着眼于某一步骤的细节:由于一切的步骤都附丽于详细的组件(按钮、输入框、文字等),而这些组件的状态、颜色、大小都是 表现层 所关注的中央。
5.1 细节彰显质量 在 策略层 ,笔者曾经提到过 品牌笼统 的疑问,其实除去技术翻新、产品配置的设置,在 表现层 局部所表现出的种种细节很能影响到用户关于产品的间接印象!5.2 小结 一款产品/APP关于细节的把控,很大水平上折射了公司对产品的态度!颜色能否协调、字体能否一致、组件的摆放能否契合用户经常使用习气…… 综合以上,这里在 表现层 给出的参考规范是:产品在能用的同时,能否能让用户感到的质量感!
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
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是Jesse James Garrett的《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 user-centered design for the web and beyond )中提到的概念。
作者Jesse James Garrett还有一个名头,那就是“Ajax之父”。
《用户体验要素》中文版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疑问,感觉读起来有点拗口。
书中有一些概念跟如今大家罕用的概念也不一样了,有局部中央了解起来有点艰巨。
不过在书中,提出了用户体验五要素的模型却是很经典,这个模型到如今还不时被人宽泛运行。
要知道本书是2002年写的,这可是十几年前的书啊。
对2002年没概念?咱们来看看那时刻的互联网长什么样子的。
现今的三巨头网络: 2002年的网络首页(起源于网络) 过后的三巨头网易: 2001年的网易首页(起源于网络) 中国互联网起步相对比拟晚,那么那时刻的环球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002年的苹果官方(起源于网络) 哈哈,言归正传。
咱们来看看书中的提到的用户体验五要素的模型。
为什么要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中有几个观念,我深认为然:产品的经常使用属性第一 杯子就是用来装水的,假设为了好看将杯子设计成镂空的,那杯子就不是杯子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艺术品。
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要 为经常使用而设计 。
没有用户会阅读经常使用说明书 用户越来越懒,没有用户情愿为了经常使用一个产品而去阅读经常使用说明。
当然,这个既有用户对互联网产品越来越相熟的要素,也要归功于产品的交互设计越来越兽性化。
在一个竞争强烈的市场,很难有第二次时机去接触用户 市场上同类的竞品越来越多,当一个用户退出你的产品,并习气了别的竞品时。
他很难会再回来经常使用你的产品。
好的用户体验不必定成就一个产品,然而坏的用户体验相对可以毁掉一个产品 。
用户体验要素模型 间接来看一下《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中提到的用户体验五要素模型,这个模型算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了: 用户体验要素 作者将用户体验分红了五个档次: 表现层 框架层 结构层 范畴层 策略层 原著将产品分红了两大类,区分是消息型产品和配置型产品。
团体认为没必要这么分,或许说如今没必要这么分了。
随着互联网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消息型产品用着越来越多的配置,配置型产品也有不少消息出现。
很难将某个产品定义为纯消息型或纯配置型产品。
用户体验顺序 用户拿到你的产品以从上到下的顺序来体验你的产品。
表现层 用户拿到产品后,产品出现给用户的第一印象。
例如,产品的主颜色是蓝色还是白色、驳回了扁平格调还是拟物的格调等。
框架层 当用户进入产品时,用户对产品的全体印象。
例如,进入产品后,用户可以看到菜单是怎样设计的,每个菜单区分对应什么配置。
怎样找到须要的内容,是经过列表还是搜查框。
结构层 用户开局经常使用产品后,用户对产品的感知。
例如,从购物到成功支付的流程是如何的,在各个环节能否有消息提示等。
范畴层 更深化地经常使用某个配置时,用户对配置的感知。
例如,聊天配置能否支持自定义表情、能否支持发送文件等。
策略层 用户经常使用完产品之后,用户判别能否成功了他的指标。
例如,经过产品启动购物、经过产品阅读须要的内容。
产品设计顺序 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的顺序恰恰是雷同的。
产品设计是自下而上的一个环节。
是一个从笼统到详细的环节。
先对产品在策略上有一个定义。
而后再依据策略指标,逐渐的详细到产品的配置点、最后到详细的成功细节和设计格调上。
五个档次是自下而上的树立,然而各个档次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相关。
产品设计顺序 这其实是一个很反常的环节,并不是说高层探讨得不够细心。
由于咱们自下而上地启动设计的时刻,是一个逐渐详细和细化的环节。
往往在下一个环节的设计环节中能发现上一层设计存在的疑问,这时刻要适当的对上一个环节启动调整。
策略层 策略层要处置“ 咱们为什么开发产品? ”的疑问。
这个疑问的关键在于弄分明咱们的用户是谁,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公司的商业价值微危险是什么? 《用户体验要素》关键是针对用户体验的。
所以作者关键提了“产品指标”和“用户需求”两个维度。
作为产品经理,只识别两个维度是不够的。
其实关于策略层的剖析,这些内容会出如今咱们的BRD和MRD外面。
关键包括:商业价值 产品能否为公司带来商业价值,带来怎样样的商业价值。
一些策略型产品的商业价值或许不只仅间接体如今盈利下面。
用户痛点 咱们的用户是谁,有什么特征?咱们要协助用户处置什么疑问,用户须要经过咱们的产品到达什么指标?市场现状和预期 市场的现状如何,能否存在竞品,他们的优缺陷是什么?咱们的市场的预期如何?名目的危险 名目的危险有哪些,怎样规避危险?或针对这些危险,能否有处置方案?名目方案 制订全体的开发和推行方案,确定各个里程碑的内容和日期。
当然,随着市场逐渐进入白炽化的阶段,竞品相似度也越来越高,所以用户体验的作用也越来越关键了。
咱们可以在策略阶段参与用户体验的思索。
能否有亮点的用户体验 很多产品的关键卖点就体如今用户体验上。
比如提供默认方便的内容阅读方式、一键处置照片的配置等。
能否有重大影响用户体验的设计 为了达成商业指标,咱们或许会对产品启动一些商业化的设计。
须要思索适度的商业化能否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在商业化和用户体验之间如何平衡。
比如咱们要在产品上参与广告配置,以什么样的方式启动。
间接弹框、还是内嵌到内容外面? 在这个阶段可以提早对一些产品的细节启动思索,不过切记不要适度地纠结在细节外面。
范畴层 在明白了策略指标后,范畴层要处置的是“ 咱们开发什么样产品? ”的疑问。
在这个阶段,须要思索“咱们要做什么”、“用户想要什么”。
产品经理经过用户、经营、市场等各个渠道搜集到用户需求。
再联合策略层确定的指标对需求启动剖析、挑选和过滤,最终构成一份完整的产品需求说明书。
需求说明书的作用是将 产品须要做什么 和 产品不须要做什么 明白上去。
说到需求说明书,作为产品咱们或许第一个想到的是PRD文档。
然而,严厉来说模型提到的范畴层并不能齐全对应到PRD文档上。
在PRD外面,除了需求的说明,还会经常使用到原型图、产品结构图等,这些内容应该是归类到结构层外面的。
可以这么说,范畴层对应到了PRD外面需求说明的局部内容。
名目背景和指标 名目的背景和指标无利于名目组对名目有个大略的了解。
假设是小团队,前期名目立项团队介入度比拟高的。
这局部可以简明书写。
配置概述 对配置有个总体的了解。
提供一份配置列表或一个配置结构图。
假设是比拟大的名目,还须要提供产品模块的划分和结构。
需求说明 对每个需求启动说明。
经常出现的方式有配置说明、用例、用户故事等。
关于较复杂的需求,假设有须要可以参与业务流程图等方式进一步说明。
非配置需求 产品的非配置性需求。
如性能需求、格调需求等。
PRD外面最关键的就是对需求的说明,《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对需求的形容提了三个规范,如下:踊跃的 在形容需求时,总会遇到一些异常的状况。
关于这些异常的状况,咱们应该以踊跃的角度去形容。
例如这样形容: “假设用户余额无余,不准许用户支付。
” 阅读者并不知道下一步的举措是如何的。
应该以更踊跃的方式来形容,可以改成: “假设用户余额无余,则提示用户余额无余,并提示和疏导用户启动充值。
”详细的 关于需求应该形容得更详细和详细。
以便文档的阅读者可以更好的了解需求。
例如这样形容,则不是很详细: “突出显示用户关注的内容。
” 这个需求可以更详细的表白为: “用户点了关注的内容,放在内容列表的最前端。
”客观的 关于需求的形容应该防止用客观的语气,应该客观的语气容易让阅读者了解有歧义。
例如如下表白,存在着歧义: “提供方便的登陆方式。
” 不同的人对“方便”的了解方式不一样,可以改成这样: “支持经常使用手机号码和短信验证码间接登陆系统。
” 结构层 假设团队外面有交互设计师的话,产品和交互设计的交接点就在这一层了。
假设没有专职的交互设计师团队的话,产品也会担任这局部的设计。
不同的团队产品和交互的职责定位不一样,并不能一律而论。
在范畴层,咱们曾经定义好了需求,曾经明白了咱们要做什么。
到了却构层,咱们从笼统的需求逐渐详细成用户可以感知的需求。
同时,结构层定义了产品最终出现给用户的框架,为下一层细化做预备。
结构层的内容对应到了PRD文档的另一局部内容。
产品结构 产品出现给用户的页面和配置结构,是用户看获取的产品的结构,例如,一个社交产品,或许包括聊天页面、朋友页面、团体中心页面。
其中,团体中心又包括了团体消息、设置等配置。
倡导经常使用思想导图的方式将其列明。
消息架构 产品出现个用户的消息的组织方式。
例如一个电商产品,商品的内容包括了,商品消息、用户评估等。
其中商品消息又包括了商品引见、配置参数等外容。
这局部也倡导用思想导图的方式开展。
页面结构 产品的配置和消息在页面上怎样表现。
每个页面大略包括哪些内容。
这局部倡导以低保障原型图的方式来出现进去。
交互流程 用户的操作流程和页面的跳转流程。
用户是怎样口头操作的,页面以什么样的方式照应或跳转。
这局部内容可以在原型图上注释说明。
框架层 只管命名为框架层,不过在这一层咱们逐渐将产品从笼统到详细。
到了这一层,基本上能看得出产品的轮廓。
这一层咱们经过曾经制造好的PRD和低保障原型图,逐渐细化成高保障的原型图。
框架层是结构层的细化。
包括了如下的上班:消息设计 对曾经定义好的消息架构启动细化。
例如,在结构层,咱们曾经定义好了商品消息须要蕴含大略的消息。
在框架层再进一步细化,商品的概略包括了,商品称号、商品数量、商品产地等详细等字段。
页面细化 在结构层曾经定义好的页面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如页面的详细规划,页面元素的选用等。
这一步将低保真的页面细化成高保真的页面。
交互设计 页面的交互设计,用户操作后页面的照应。
例如,能否须要弹窗提示、能否须要滑动成果等。
表现层 表现层是将框架层设计好的高保障原型图,最终输入设计稿的步骤。
这个是产品设计的最后一步。
这一层关键是UI设计师的上班。
如产品的配色方案,主题色和辅佐色的选用、产品的格调,扁平格调或许拟物格调等的选用。
用户体验要素的运行 咱们大略可以将咱们日常的上班归类到各个档次外面:策略层 -- MRD和BRD范畴层 -- PRD(局部)结构层 -- PRD(局部)和低保真原型框架层 -- 高保障原型和交互设计表现层 -- UI设计 然而,在运行用户五要素的模型时,也不能完齐全全间接的套用到上班流程外面。
这个模型更多的是提供应咱们一个思索的方式,而并非是一个指点产品设计的流程。
日常环节中,甚至有或许有局部设计环节是跟档次是反着来的。
例如,我经常经常使用思想导图将产品的结构整顿进去(结构层),而后再进一步的细化出需求说明(范畴层)。
然而,实质上还是从需求到结构的一个环节。
另外,不同的团队由不同的构成,有些团队没有交互设计师,产品包揽了需求到交互的一切环节。
产品这个职位在每个团队的配置也不一样。
产品开发环节,有些团队是产品主导的,产品主导了策略层到结构层的各个环节、有些团队是交互设计师主导的,产品只要要担任策略层和范畴层。
然而,这个模型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
无论是产品还是交互,在产品设计时都要注重用户的需求,并且从笼统到详细的逐渐设计产品。
用户体验五要素干货总结
经常使用第一:外形首要听从于“用户自身的心思感触和行为”,而非“配置” 提高:“客户忠实度”、转化率(conversion rate) 效率:令客户上班得更快&犯错概率更低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归入思索。 配置型:关注“义务”,操作被归入一个环节,思索人如何成功这个环节 消息型:关注“内容”,网站应该提供哪些消息,消息对用户的意义是什么 从笼统到详细:底层(策略,需求)→顶层(详细细节) 高层选择高层:高层的可选项由高层选择,高层的改变须要从新思索高层决策 开发顺序:由于上高层间相互影响,所以应留出两个层面同时设计的局部(上图),而不是把每一层割裂开来独自设计(下图) 咱们要经过产品获取什么? 用户要经过产品获取什么? 一个有价值的环节+一个能被了解的产品 从“为什么开发这个产品”(策略层)——到——“咱们开发的是什么”(范畴层) 确定将要出现给用户的元素的形式(patten)和顺序(sequence) 出现给用户的消息能否正当并具无心义 树立在用户需求之上,容纳生长并顺应变化 基本单位是节点:明白设定关注点的详细水平(不再处置比节点更小的消息) 用什么样的配置和方式来成功结构层 经过视觉设计,补偿“产品框架的逻辑排布”的感知出现疑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