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学分享人生心路历程:选择圈子决定人生,勇敢重启与清零
你不知不觉就在选择一个圈子
选择怎样的圈子决定了怎样的人生
在任何时候应该都有按重启键的魄力
以及把自己清零的勇气
——李大学
今天我在此与大家倾心交流,分享一下我人生的历程以及创业的初衷,还有 20 年支撑我走到如今的是什么。今天恰好是高考的第一天,我们的众多学子此刻正在高考的考场中奋力拼搏,这让我联想到当年高考对人生所带来的改变。总体而言,这就是我人生中的 3 个意外之事,我先从第一个意外开始说起。
少年家贫,抱养人家,父母指腹为婚
我在农村长大。我家有四个兄弟,我排行老二。家里没有钱供我读书,我穿的和用的都是哥哥们剩下的。衣服穿哥哥们穿过的,书包也是背哥哥们用过的。谁家能给我一个新书包,每年给我一套新衣服,我就去谁家。当时我总是在抱怨命运对我不公平。我的父母是我的养父母,我原本的名字也不叫李大学。刚好抱养我的那户人家姓李,而且辈分是“大”,所以就把中间的那个字给换掉了,于是就叫李大学。
我当时所思考的人生是与众不同的。当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到了新的家庭就能够有饱饭吃。然而,来了之后却发现家里的情况也并非很好,仅仅比原来的家庭好那么一点点。并且,他们在去接我的时候,用一套新衣服把我哄了哄。到了新家之后,我只穿了一周就把衣服脱了下来,还需要归还。后来才知道,那套衣服是从我们村里比较富有的一家借来的。他们用白杨布染出了一套衣物,颜色是青蒿色。接着他们问我想要什么颜色的衣服。我说这件青蒿色的就挺好。实际上,我的内心是想穿花衣服的。然而,我很早就明白了要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道理,正因如此,在技术界大家觉得我还有点情商,这就是你需要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缘由。
我们那个地方有从小指腹为婚的习俗。我有 3 个妹妹,大人早早商量好,告诉我大妹妹归我了。后来我考上大学,在读研究生期间写了一封休书,这样一桩荒唐的婚事就作罢了。3 个妹妹都没读出来书,这中间的过程十分痛苦,而我从未跟别人讲过。在这种情形下,我读书一直很勤奋,不勤奋可不行呀。对于这样的未来会是何种模样,我一眼就能看到尽头。那时候,我的生身父母向我的养父母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也是为了我的前途考虑,他们说把这孩子领过去之后,要置办一台缝纫机,让他以后能成为一名缝纫师,做衣服,这样也能有个维持生活的办法。在当时的农村,给人做衣服还是比较有面子的。
我的养父母家没有食言,他们真的买了一套缝纫机准备给我。现在那台缝纫机还放在我们家,我每次回去都还能瞻仰一下。那时候,我仿佛能看见自己一辈子的生活:我会和我的大妹妹一起,过着刀耕火种、男耕女织的日子,在这台织布机的陪伴下度过余生。去的当天,养父母把我和大妹妹放在一张床上,但我们两个人总是合不来,打了一晚上架。第二天,我们怎么都不愿意再睡在一起了。这种种促成了我努力读书,不然以后就危险了。
从此以后我读书越发用功。因为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在当时的中国,用功读书是我们这一代人乃至几代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办法。
努力读书,走出山村,高考成为我人生的第一次意外
从此我踏上了读书之路且无法停止。小升初时,我们乡只有我一人考上。接着是初中考高中,当时父母希望我考中专,因为考上后,一是读书不用花钱,二是以后能端上公家的铁饭碗。但我不想如此。我认为我的名字注定了我要读大学。当时考高中时,我有一门课未考,即便在这种状况下,我依然上线了。我毅然决然地去读高中了。后来的高考中,我仍是我们县的状元,考上了山东大学数学系。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四川工作。当时有很多单位都需要我。然而,我最想去的是长虹机器厂。因为长虹主要搞彩电。它的显像管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有很多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于是我去长虹厂门口找他们的人事部部长,想要和他谈一谈。我希望来到长虹后,能在长虹有一个很好的未来。这个部长起初答应了。但后来却以接待学生实习数量过多且太忙为借口,将我推掉了。那时候我十分生气,一气之下,我决定去报考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并且最终考上了重庆大学自动化系的研究生。
当然回到重庆有一个原因。在山东时,我一点自信都没有。北方的汉子们个子都很高,有 180cm 到 190cm 那么高。每次在食堂吃米饭,我都会被人群淹没。这让我很不自信。更别提哪个女孩子会喜欢我了。我觉得还是回到四川吧。
这是我人生中的首次意外。我从大山里走了出来,考上了大学,最后还读了研究生。读研究生还有一个缘由,那就是我的名字叫李大学。我心想,这名字怎么也得超越一下。所以有时候,你得确定一个目标。当你确定了这个目标,就有超越它的可能性。高考成就了我人生的第一个意外。如果没有这些过程,也就没有我的现在。
回想起来,大学毕业之际,许多同学去了厂里。在大学十周年校庆时,看到很多同学都很羡慕自己。实际上,人生中,你会在不知不觉间选择一个圈子,你所选择的圈子决定了你的人生。那时候倘若我去了厂子里,下班后就会过上打麻将的生活,接着像别人一样找个老婆结婚,随波逐流。
因为我读了研究生,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故事。你需要选择自己的圈子,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得优秀。这样你就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前进的动力。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和高智商的人在一起,你的智商会提高。如果发现智商降低了,那一定要反思,这说明你周围的人不太行。你要么选择急流勇进,要么选择离开这个团队;而我们的团队不能留下不优秀的人,因为他们会把我们的整体水平拉低。这是我的第一个人生感悟,即人应该选择和优秀的人一起共事。
进入电脑报这一领域,创办了苦丁香,成功拿到了 IDG 的风投,这成为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意外之事。
在读研究生期间,我开始向《电脑报》投稿。那时在重庆,我已算得上是较为厉害的人物了,有企业拿着价格高达几万块一套的软件来找我进行解密。而我与雷军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从事的是加密工作,当时他制作了一个名为 Bitlock 的软件。雷军比我年长一些。他那时创办了一个名为黄玫瑰的工作室。我后来创办的第一个工作室叫苦丁香。这两个工作室有着相似之处。我们都属于那个时代 IT 界的先驱者。
由于我在编程领域的付出以及展现出的才华,《电脑报》准许我开办了一个名为《请你编程》的栏目。此次我回到四川,遇到了许多兄弟,他们告诉我,当时正是参与了我的《请你编程》栏目,还获得了很多奖项。这可以说是我与《电脑报》结下的一种缘分,而这种缘分促使我毕业后就前往了《电脑报》,并且在那里做了半年的记者。做记者时我学到一些东西。能采访到名人,也就是比自己更优秀的人。采访前需研究他,做好采访功课,借助网络和相关资料去搜集他的信息,像他写过的书和发表过的文章等。还要制造一个情景,这样在与他交流时距离能快速拉近。
由于你对他十分了解,做到了知彼知己,所以这样提问能够触及他的内心。有时还需触碰到他的痛处,让他发怒,调动起他的情绪,在这种情形下,他就会说出一些在平常情况下不会说的话,如此一来文章写出来就会好看。
这 2 招对我今后有巨大帮助。现在我与传统企业大佬交流时,套路相同,先研究行业、企业和大佬,接着迅速拉近与他的距离,这便是当年的功夫对我现在事业的助力。要了解他在想什么,他的痛点是什么,且那个痛点本身就很痛,再戳他一下,他会更痛。他会有相见恨晚之感,终于有一个人能够打动他。那些传统行业的大佬长久以来都未被人打动,他感到英雄寂寞。我与他们交流时,往往能够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因此,很多人模仿磁云模式,但这些通过积累功夫而形成的东西,他是学不会的。
当了 2 年《电脑报》的记者之后,我感觉日后电脑的普及会成为一个时代的趋势。很多家庭都购买了电脑,然而购买之后不知道该做什么。那时候中国的软件业还不是很发达,所以我向当时的老板提议,应该创办一个软件公司,发挥我写软件的才能,让软件能够在千千万万的电脑上运行,这与比尔盖茨的梦想是相同的。我认为最应当书写的是教育软件。家里购置了电脑之后,能够让孩子们借助电脑进行学习。那时写下了诸多学习软件,像用于学英语的、用于学 C 语言的、用于学 JAVA 的等等。
95 年我开发了一款关于编程的学习软件,它可算是中国最早的。因为我的英文阅读能力很不错,所以我总是去跟踪国外先进的文献,这也是我在技术上能够保持领先的原因之一。我认为软件应该首先在教育领域实现突破,毕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开发的首个软件是背单词。我创办了苦丁香工作室,并且拿到了 IDG 的 10 万美元投资,这在重庆市是第一笔风投。该软件每年的销售量达到 10 多万套,每套售价在 80 到 100 元,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借着电脑报知名度的力量,苦丁香成为了软件业的著名品牌,著名到盗版市场的软件开发商都叫苦丁香。Windows 原本被称作苦丁香,即苦丁香 Windows 软件。在中关村,苦丁香受欢迎的程度与其他软件相当。当时在软件行销领域,最火爆的是联邦软件,而苦丁香在其中极为受欢迎。
到 98 年时,我察觉到互联网这股风才是未来。在我看来,教育软件算不上什么重要的东西。于是,我把工作室交给了另一位同事,然后开始投身于互联网领域。我最早做的互联网项目是一个名为好又多的电商平台,其域名是[具体域名],主要经营图书和光盘的销售业务。我将整个平台的代码整合进一个软件中,还撰写了一本名为《轻松组建网上商店》的书。如今在百度上能够搜索到这本书,其作者署名是我孩子零壹。那软件是中国最早的电商开源软件,插入电脑后可直接运行,并且提供源代码,当时是以 ASP 语言编写的,在当时的中国电商排名中也处于前十位。
后来我与李志高一同创办了天极网,接着便将这块业务并入其中。IDG 资本给天极网投入了 500 万美金,我担任 CTO。这算得上是互联网的第一波风潮,即信息门户网站。天极网是专注于 IT 信息的门户网站,曾连续 5 次获得中国 10 佳网站的称号,总共也就获得过 5 次,且每次天极网都位列前十名。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起伏。起伏较大,有大开有大合。中途,我用 JAVA 编程了天极网最好的软件——网站发布系统 TMS。让我最为自豪的是,这套系统与新浪、搜狐进行较量时,都比它们优秀。
我在 01 年到 03 年这段时间开始负责这款软件在全国市场的销售。那时候,政府和企业都有做网站的需求,尤其很多信息港做网站用的都是我们的这个系统。当时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首先要思考如何建立一个门户,进行战略咨询,建立一套管理体系,接着给他们提供一个管理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就能把网站建立起来。
现在有很多网站在我们当时的系统中运行。齐鲁信息港在其中,东北新闻网也在其中,这些都是我当年建立的。在这个过程里,我做了大量的市场销售工作。我察觉到技术人员做销售是可行的,并且他们做销售也很有热情。东北新闻网是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当时网站的负责人是台长,台长的同学与我一同参与竞标。他的同学为这件事投入了 3 年的工作,几乎已内定。我前往后进行标述讲解,最终那些评委都选择了我,甚至连台长也选择了我。这个阶段我的演讲能力有了提升,更加懂得在演讲时如何将话语深入人们内心,也知道怎样站在听众的角度去让他们愿意听自己讲。
当时我协助了工信部和信息产业部,做了诸多事宜,其中有网站发布的信息标准以及 CMS 的标准等。我还参与了众多国家项目。并且与当时的重庆市市长王菊共同撰写了一本关于信息化的书籍。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在整个软件业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大。2004 年,团中央举办了一个软件业中国 10 大杰出青年的颁奖活动,我记得十分清楚,地点是在宁波,一同入选的还有雷军。他是十大杰出青年,而我是十大杰出青年提名。获得提名的有 10 人,最终获奖的也有 10 人,总计 20 人。我还记得我们那时相处得很愉快。
那时我与雷军的距离较为接近,而如今依旧相距甚远。他更为忙碌,事业也更为宏大。谈及 IT 圈,我们都属于最早拼搏的那一批 IT 老兵。在 05 年,重庆市推举我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在 5 月 1 日,我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那枚金质奖章佩戴在胸前后,去景区都无需付费。我原来的那个记者证也依然很实用,见到官员能晋升一级,这也十分有趣。这个阶段我在思考,人生是否已经抵达了一个顶点呢?是否还能够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呢?
最后悟出一个道理,我认为人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有具备按重启键的那种魄力,以及拥有把自己清零的那种勇气。正因如此,我毅然决然地从天极网离职,开始重新出发。
06 到 07 这期间,我投身于互联网医疗领域进行创业。我创办了七康网,它的性质类似于现在的春雨医生。后来整个项目被香港七乐康药业集团收购了。我在京东有个伙伴叫姜海东,他现在去了七康网担任 CEO。我现在也是七乐康的小股东。我做的每一件事,最后都能留下一些东西,例如电脑报,我现在对它也有股份。昨天他们还让我签字,每年都能获得分红,虽然分红的钱很少,但我的人生一直在不断地折腾。
挥剑北上,遇到刘强东,加入京东,成就人生第三次意外
07 年 10 月份的时候经历了一番折腾。之后有幸结识了刘强东。后来刘强东用一个词来描绘我们的初次见面,那就是相见恨晚。他邀请我加入京东。在正式加入京东之前,我担任了半年的顾问。08 年 5 月份,我正式加盟了京东。
那时候京东的研发部门人员数量较少,技术方面也较为薄弱。仔细算来,仅有几个开发人员而已,所使用的开发工具是 ASP。当时京东的销售额大概在 3.6 亿左右。大家都清楚,去年 5 月底京东的销售额达到了 4600 亿。我是在去年 5 月底正式离开京东的,我亲身目睹了京东在这个期间迅速地发展壮大。
我清楚地记得京东曾在银丰大厦的 4 楼。那里办公环境较为拥挤。我当时所在的部门是信息部,在一个小屋子里办公。我还记得当时那个厕所门无法关上。如果要解手,就得一手拉着裤子,一手拉着门。在这样的环境中加入京东,我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这真的很不容易。
老刘问我年薪要多少,这是最不容易的事。我跟他说了一个数,他却说太高了,出不起。于是就让当时京东人力的同事来跟我谈。他们够狠的,把薪资砍了一半,不过另一半用股票支付。现在回想起来,要是薪资全部用股票支付就好了!现金都可以不要,因为京东的股票太值钱了。大家要努力,要多拿股票。磁云的股票会拿出来分给大家。我们的项目有很多股票。今后,将把孵化项目收益的 20%拿出来奖励员工。凡是为这个项目作出贡献的人都可以分到这些钱。这是一笔不少的钱。如果这个项目达到 100 亿,我们磁云通常要占有 10%到 20%的股份,这样就能分得 10 亿到 20 亿回来。20 亿拿出 20%,就是 2 亿到 4 亿。
我们今天必须立好规则,让你们开展 PMS 工作。到目前为止,我都不太满意,因为无法在其中体现出每个人的工作。到了分钱的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分,届时肯定会出现问题。到时候如果分不了,我就只能把钱揣到自己的腰包了。可是我拿那么多钱没什么用啊,我现在肠胃不太好,吃不下东西,也消化不了太多美食。我是农村出来的,不太会享受这些。我还是希望这些钱能分给兄弟们。今天听蔡总说 PMS 不怎么搞了,我心里挺痛心的,至少要把钱怎么分的问题解决好。大家要记住,磁云是一个规模达千亿级的企业。如果能获得 20%的收益,那就意味着我将来要分配的钱是 200 亿。这 200 亿可不是凭想象就能分下去的。我们每个项目结束后,钱一拿回来就可以进行分配,而中途离开的兄弟就无法分到这些钱了。这就如同投资一样,一旦退出,就可以把钱拿出来分给兄弟们。
再说我在京东的事情,当时经历了很强烈的思想挣扎。最后思考后觉得刘强东这个人值得去追随。我在中间也对他进行了考察,尽管那厕所门关不严,但感觉刘强东这个人还行。和他一起喝过几次酒,觉得他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身体还非常棒,特别有干劲。电商在当时处于一个风口。我那时就认为,中国未来必定会出现一到两家极为厉害的电商企业,我察觉到这是一个未来事业的风口。因为我最早参与过电商方面的创业,在 98 年还写过关于电商的书,所以我对电商是有了解的。同时,我对刘强东这个人也有自己的判断。实际上,人要成功有时很简单,只要跟对人并且干对事,那你就一定会有未来。
所以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加入京东。我来到京东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进行封闭开发。我可以说是京东从外部招聘的第一个 VP,也正是因为招聘了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刘之后接连招聘了一批 VP。
以后我们的创业公司,不要设置过多的 VP 职位。所有的职位头衔都设为总监和经理。要从基层开始,踏踏实实地去干工作。那些花哨的头衔只是用来欺骗别人的,不要欺骗自己。我在京东的时候,从心态上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 VP 啊。我曾说我们的这个网站就像山寨一样,首先要把它改好!为了进行网站的整体改版,我们特意租了一个别墅,进行封闭开发。老刘表示,这件事情如果干成了,能够发放 20 万奖金和 5 万股票。当时的 5 万股相当于京东现在的 25 万股,之后进行了一拆五的操作,价值不菲。后来事情顺利完成,我给那帮兄弟把钱分了。
当时的条件极为艰苦。那座别墅是未装修的毛坯房,地上满是灰尘。我们把办公用的桌子和电脑搬了进去,接着铺上了地铺,并且只有一张床。兄弟们不忍心,就让我睡在那张床上,然而我实在难以入睡。肖军清楚当时那鼾声如雷的感受。肖军如今很厉害,是京东的 VP 了,当时只是一个小程序员。我培养的人现在都很厉害,其中有朱缙、曹鹏、张春鹏;我当时锻炼的那批人后来有的成了骨干,有的成了总监、VP,都逐渐成长起来了。
我发现我们的干部和人才需要在打仗中锻炼。只有通过打仗,才能培养出将军、元帅。空谈只会误国,是没有实际作用的。我们磁云人应当多参与战斗,多去打仗,这样才能越发勇敢。
当时每天在那如雷般的鼾声中我难以入睡,于是就起身去写代码。最后经过统计发现,竟然有 50%的代码是我写的!我们在 7 月底搬了进去,一直辛勤工作了整整 3 个多月。到 11 月 1 日的时候上线了。后来我写的那些代码,团队用了 1 年的时间才全部接手。团队也从原来的十来个人发展到了一百多人。那时候老刘常常来看我们,我们也给他展示成果。我们是如何进行封闭的呢?6 天时间里吃住拉撒都在一起,我们请了个保姆来给我们做饭。周日白天能够出去活动,一到周日晚上就又得回到里面被关着。有一次给老刘展示成果,是在一位同事的电脑上进行的,正在演示的时候,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几张图片,而且是带颜色的!老刘笑着说:“你们还有这样的爱好啊!”可见兄弟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那 3 个月的艰苦,为京东整个平台架构奠定了基础。去年京东整个研发团队的规模达到了四五千人,这个变化是非常迅速的。
老刘很受感动,一位 VP 能够与兄弟们一起打地铺,共同经历艰难困苦,一同奋力战斗,将事情圆满完成,还能带领兄弟们成长。原本京东每日的交易量仅有四五千单,而到网站上线之时,直接攀升至一万单。最为突出的是我们的 SEO,如今在百度搜索京东 SEO,能够看到整个业界对我们的分析。我们在对整个网站进行改造之后,百度的流量便迅速涌入。订单量十分庞大,导致包装线的缺口也很大,所以号召我们研发部的兄弟们去进行了一个月的包装工作。
我时常与传统企业进行交流,着重强调技术的驱动作用。我们的宗旨是凭借技术来报效国家。互联网有能力改变世界,需要思考如何让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相结合,以此提升传统企业的效率,快速扩大传统企业的行业规模,提高传统企业的行业天花板。而传统企业目前的天花板过低。
我见证了从电脑报到京东的互联网发展史,从信息门户到电商平台,再到京东上市。我觉得人生上了一个台阶,这算是第三次意外。
所以你是否有勇气清零呢?是否有勇气让自己放空呢?是否有勇气去拥抱新的机会呢?实际上,对于人生的路,你是难以看清的。
在天极网任职期间,我除了担任 CTO 这一职务外,还兼任了总编辑。我采访的对象都是那些知名人士。每天我的电话都会被打爆,每天都有很多人邀请我去吃饭。06 年开始创业,那时候深切地感受到创业的艰难以及英雄的寂寞。门前车马稀少,显得格外冷落,我能察觉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于是,我会进行很多反思,要知道人进行反思是很重要的。通过反思,你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边界,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很多人之所以不发展、不成长,就是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每个人都需要有自信,要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以及劣势是什么。而团队的作用恰恰就在于互补,我的劣势或许是另一位同事的优势,我的优势可能会对其他同事有所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团队,实现能力的互补,形成合力。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需要对自己进行反思,反思是成长的一种方法。
从 95 年毕业到 15 年,这 20 年的职业生涯历经了几个大的阶段。我希望在座各位能好好规划人生,每 10 年甚至每 5 年都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你们要思考自己的台阶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踏上这些台阶。你们会发现,只要自己努力并且能把握住机会,所登上的台阶能够超出自己的预期。
创办磁云的初衷,为了打造一个让2类人成功的平台
我未曾想到京东竟有如此一部大台阶。我原本认为在 05 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已是人生的巅峰,然而京东却让我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09 年刘强东在中欧读书,觉得收获颇丰。到 11 年,他便将京东的高管也送去读书,而我正是第一批。在中欧,我完成了从一个专家到一个领导者的转变。一个技术专家要成为一个领导者,中间的距离颇为遥远。这其中需要经历诸多的成长。而这正是我现在仍在努力的,也是我在中欧所领悟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曾有这样的想法,不管我个人付出怎样的努力,在 40 岁之前我必定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达成成功;然而到了 40 岁之后,我一定要去影响一批人,让这些人获得成功,如此一来我也会成功,并且是更为宏大的成功,这便是我创办磁云的最初想法。
磁云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要让两类人成功。一类是互联网领域的年轻人,也就是在座的各位 80 后、90 后。我认为你们只是缺少机会。你们伴随着互联网成长,对互联网的理解十分到位,并且拥有精力和潜力。如今的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多项目已成为红海,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和浪费时间。BAT 以及京东已经成熟,甚至达到了顶峰。因此,你进入其中后,只是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就像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很难实现全方位的成长。
所以我们会有好的项目,能让大家像我一样,每一步都参与一个小事业,接着跟随它成长。我在天极网和京东,都是从小做起然后逐渐做大的,这些只有经历过才能把很多东西看清楚。一个公司长大之后你再进去,看到的只是局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很难获得大步的成长。
我们磁云要帮助你们互联网领域那些身怀绝技的年轻人和兄弟。同时,我们也要帮助传统行业的大佬们,这些 50 后、60 后甚至 70 后的人挺艰难的,打下江山并非易事,他们都是通过熬夜吃苦,用诸多辛劳才换来如今的成就。但马云这些人要对他们进行颠覆,他们极为惊恐,内心十分焦虑;如今传统企业的整个经济形势不佳,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他们需要寻求改变,然而在改变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该如何改变?又有谁能帮助他们改变?
所以我说互联网存在 2 个力量。其一是以 BAT 为首的力量,其目的是去颠覆它们。其二就是像我们磁云的这些兄弟们,他们运用互联网技术去拥抱传统产业,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传统产业共建产业互联网。
磁云这个平台要帮助两类人。一方面要帮助我们这些人,我们是互联网领域的人才,我组建了互联网 + 实战团,它就如同当年的黄埔军校一样。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真正能够打仗的人大多是从黄埔军校出来的。经过几场战斗之后,就能锻炼出一批将军和元帅。我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实战团。目的是培养互联网+实战的人才梯队。让这些人才能够为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贡献出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从京东出来之际,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当时中国传统产业经济状况不佳,都渴望转型。磁云的发展超乎了我的想象,我未曾想到如今会有这么多项目、这么多兄弟。磁云在业界的影响和口碑日益提升,这足以成为我人生的第四个意外。在我的带领下,在各位兄弟的努力下,一个千亿级企业能够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帝国,这种帝国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此前无人涉足,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很多人都在模仿和学习我们,这正表明它是市场所需要的。
想要成功,人生得把握3样东西
回首过往的各种情况,人生确实能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关键在于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我记得自己十分喜爱看书,只要乘坐飞机,我就会去寻找书店,购买一些书在飞机上翻阅。人应该持续学习,要始终做好准备,等机会来临的时候就会有所不同。
你若能主动去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做出超越该岗位的成果,那么你就会拥有未来。其实在我人生的这些意外之外,是有我自己的规划的。我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超越自己以及自己所面临的环境。在 06 到 07 年创业之前,我一直待在重庆。07 年的时候,我意识到创业不算成功。我认为要让人生再上一个高峰,就应该改变所处的地域。所以在 07 年十月份,我果断地来到了北京。正是这个举动,让我有机会认识了刘强东,然后进入了京东。如果我死守重庆,不敢放弃,可能就没有这样一个新的征程。
回想起来,人生要把握3样东西。
第一. 从事一个感兴趣的工作。
我喜欢计算机,喜欢搞技术。我一直沿着技术的道路前行。兴趣能够引领你到达更远的地方。如果现在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一定要小心。尽管磁云很需要你们,但你们更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第二. 和赏识你、信任你的人一起工作。
只有形成这样的状态才能产生合力。如果一个团队不能达成共鸣,那么你就很难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你需要去找到一群有着相同志向的人,因为志向不同的人,是无法相互谋划共事的。
第三. 从事一个有希望的事业。
有的事业已经没有希望了,你却还在死守,这只是在欺骗自己。当你察觉到一个事业不符合时代的趋势时,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判断。我向来不喜欢团队里爱抱怨的人。倘若你在抱怨,那必定是觉得这个事业以及团队已经没希望了。实际上,很多时候抱怨往往是自身存在的问题,然而很多人却认为是别人的问题。那些爱抱怨的人都觉得是世界亏欠了他,其实在这个时候,最应该进行自我反思的就是自己。
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我的一些意外经历。我从未觉得自己特别成功,但我相信你们在座的各位将来会比我更成功,这也是我的期待和努力的方向。倘若你们今后都能比我厉害,我会感到很高兴,如此一来磁云才会有未来。
关于磁云科技
磁云科技致力于互联网+的创业以及孵化工作。它以合伙人机制来实际操作互联网+。磁云科技是互联网+高端人才进行创业的最佳平台。借助合伙人机制,磁云系有希望造就 100 个以上身家超过 10 亿的 CEO。
加盟磁云
欢迎有志向的人加入磁云互联网+的事业。以产业合伙人的身份,与传统产业一起舞动,一起去创造互联网+的光荣以及梦想。
简历请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