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EO攻略 正文

又到周五!「人物产品集」专栏带你连接产品狂热者与创作者

SEO攻略 2025-06-30 24

又逢周五,我们继续推出「人物产品集」专栏,每期聚焦一位人物,旨在让那些对产品充满热情与独到见解的NEXT用户,以及那些正在精心打造令人惊艳新产品的创作者们,在思考上进行深入交流。

上周,我和 Tony在氪空间,用小工具 「穿越」了一回。

Tony 本名王旭升,下厨房创始人,豆瓣第一位设计师。

截取画面成为我们探索的起点:那是2008年10月的豆瓣网站页面。当时,他仅仅在豆瓣注册了四个月,而这幅网页,正是他亲手设计的。

在豆瓣问世之前,Tony 便已在鲜果担任了两年的设计师职务。那时,热衷于创作的 Tony 成为了独立博客繁荣初期的一分子“资深博主”,并与挚友白鸦携手创立了在设计界颇具盛名的UCDChina。然而,“自从投身创业,事务日益繁重,无暇顾及,UCDChina 也逐渐停止了更新”。

加入豆瓣也缘于白鸦的介绍。

初次与阿北相会,两人便坐下来深入探讨细节。他们讨论了如何处理豆瓣设计的开放性问题;在2008年这个时间点上,豆瓣正着手拓展其产品线。Tony回忆起当时向阿北提出了三点建议:实施设计模块化、减轻设计本身的强度、强调内容的核心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豆瓣选择了那些你们觉得清新淡雅的浅色调。”

Tony 记得阿北对冥想产品情有独钟,“他是个极具产品洞察力的人”。那时,他们热衷于探讨诸如Flickr、dig等明星产品。在豆瓣时期,Tony 也从设计师转变为产品经理,他负责过豆瓣小站和豆瓣小组等多个产品线。“在此之前,我对社区的理解并不深刻,但在豆瓣期间,我对社区有了全面的认识。”

Tony 观察到,通常社区存在两大阵营:一类是追求流量的传统论坛形态,其核心目标是提升页面浏览量(PV),进而通过广告实现盈利。在这种模式中,内容搜集、热点挖掘等活动混杂在一起,内容杂乱无章,沟通效率低下,主要关注点是渠道推广和搜索引擎优化(SEO)。而另一类则是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模式。UGC 服务于用户而非传播渠道,我们力求通过社区规则、交流方式、功能等多方面,彰显对用户、内容创作者的尊重。然而,从思维层面来看,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用户,亦无法完全掌控内容创作者。因此,构建一个稳定的社区,实现去中心化是关键。

我们抵达的第二个网页,正是2011年3月17日的下厨房页面,那时下厨房网站刚刚上线仅两天。Tony便着手运用他自创的规则,着手构建网站内容、吸引访客以及打造社区氛围。

在 2011 年 3 月 17 日那个网页上,首页显著位置展示了一张色泽诱人的盐煎肉大图横幅。许多早期用户都记得,下厨房网站每天都会更新标语和电子邮件营销内容。人们耳熟能详的“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这句名言;源自万能青年旅店的“究竟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只能困于昼夜,厨房与爱”的歌词;还有“小寒大寒时节的糯米饭,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暖意”、“远传而来的冬笋味道,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色彩”等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文案。

然而,这些情况在后续的更新中均发生了改变。EDM服务已经停止运营。在最新发布的下厨房移动端4.0版本中,我们并未看到视觉上显著的大图横幅,取而代之的是重要性相当的模块化布局,这些模块分别展示了本周最受欢迎的菜谱、关注的动态,以及分享早中晚三餐照片的入口。

Tony 表示,首页的呈现几乎是一目了然的,主要依据逻辑推断得出。首页的头部横幅以一张美食的高清大图为主,这种媒体化的导向性更强,更多地考虑了内容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对于动态更新、晒图等功能的展示,则更多地关照到了内容生产者的需求。下厨房首页上的信息布局,正是他对内容生产者选择的一种体现。设计本质上是一种筛选过程。特别是对于首页信息的布局顺序和展示形式。“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呈现出的便是最根本的逻辑。你究竟看重了哪些内容,又舍弃了哪些元素。”

下厨房创始人产品设计风格_豆瓣设计师Tony王旭升_seo.chinaz.com

停止运营EDM,涉及到运营机制与产品机制相互协调的关键时刻。“在冷启动阶段,最直接简便的方法,便是借助运营搭建一个示范空间,向用户展示我们欢迎何种内容,以及对这些内容的期望是怎样的。”随着一个社区规模日益扩大,从原本平等和谐的村落转变为繁华都市,产品规则便应成为团队关注的焦点,而高效输出的运营工作则可在一定程度上交由核心用户负责。阿北曾是豆瓣众多小组的负责人,社区规模扩大后,他逐渐退居幕后,并将数个小组的领导职务转交给了他人。

我说:“这些电子舞曲音乐和下厨房一样,都挺有清新感的。”Tony显得有些困惑,“为什么大家会说我们很清新,我并不太愿意接受这个说法”,“我觉得清新是没错,但月活跃用户数超过两千万,这难道不算大吗?”我始终将下厨房视为一个“富有价值、极具实用性”的网站,这也是当初我决定停止运营EDM项目的原因之一。这与豆瓣最初选择使用浅色调来突出内容、弱化设计理念是相似的。这些设计都遵循功能导向,强调内容的重要性,背后有着经过深思熟虑的逻辑支撑,并未刻意追求所谓的清新风格。

相较于“小清新”,Tony 的产品设计风格似乎更倾向于“反复论证”。他在添加功能时极为慎重。“新增一项功能需经过反复的讨论,不断的重构,每个细微的功能和分类都必须建立在经过多次推敲的逻辑体系之上。” 以下厨房的菜单分类为例,它是基于“当用户不确定要吃什么或如何烹饪时提供解决方案”这一维度来划分的。在“鱼类”这一类别中,我们可以看到淡水鱼、海水鱼以及少刺鱼等不同种类。这样的分类方式使得用户在带着“想要吃鱼”的模糊需求来到下厨房搜索菜谱时,能够迅速地发现与自己口味偏好相吻合的选项,如淡水、海水、少刺等,从而迅速定位到适用的菜谱。这样的分类避免了因生硬的鱼类分类而导致的挑选困扰。

由于经过多次深入讨论,这个团队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但随着事务的紧迫性增强,他们也开始变得焦虑起来。

厨房团队目前拥有30余人,其中包括产品线的Tony在内共两人,技术部门有10名成员,其中一人专注于数据挖掘。这一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以用户数据为指引”的工作理念。此外,他们大约每半年会进行一次定性调研,每组调研对象约20人,通常倾向于选取那些使用产品较为简单的用户,而非那些深度用户,以了解边缘用户对产品的认知。

起初,团队并未设定 KPI,工作节奏随意,“想什么时候上班就什么时候上班”。Tony 所推崇的是一种充满自我激励、积极参与的氛围,大家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热情高涨。自从投身电商行业,团队的工作时间大多固定在早上九点开始,晚上十点后结束。目前,下厨房团队已搬迁至清河,与小米公司相距不远。Tony 笑着说:“每次加班到深夜,回到家看到小米公司灯火辉煌,我的心情都会变得紧张起来。如今,我们更注重习惯的执行。过去,我总是过于关注细节,特别担心修改功能时出错,围绕规则的讨论甚至比实际工作还要缓慢,这种做法现在已经不再适用了。”

【快问快答】

1.起床后使用的第一个 App ?

2.睡前使用的最后一个 App ?

微信

3.在路上最喜欢用的 App ?

我一般开车出门,在路上听播客,喜马拉雅的内容挺丰富

4.说出一个生活中你没有被解决、希望有相应产品来满足的需求

暂无

5.NEXT 本周榜单中你最喜欢的产品?

二次元垂直电商平台次元仓获1800万A轮融资,发展前景如何?
« 上一篇 2025-06-30
谷歌搜索现况:国内中小企业SEO为何难敌国外大牌?
下一篇 » 2025-06-3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