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光在社区建设中有哪些好的理念 (龙光社区居委会)
本文目录导航:
龙光在社区建设中有哪些好的理念?
龙光集团在社区建设中,一直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的企业理念。
其中,特别注重与社区居民和环境的联结,建立和谐、和平和互利的关系。
其重点理念包括:1.关注社区居民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围绕社区居民的需求,建立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2.注重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致力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城市。
3.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回馈社会:通过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回馈社会,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总之,龙光在社区建设中的理念是将社区居民和环境作为所有业务的核心,致力于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水系配套建设项目利益联益机制是什么
是一种方法。
水系配套建设项目利益联益机制是一种方法,通过一种或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模式组合构建和运用,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伊战中看现代军事信息化建设
一、与高技术局部战争“首战即决战”的特点相适应,战前“基本到位”式的经济动员将愈益显示其战略上的重要性这次伊拉克战争,以及先前爆发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呈现出“首战即决战”的重要特征。
由于这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目的都相对有限,加之战争进程快、强度高、消耗大,战前的各项经济动员准备,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的充分储备,军民两类骨干企业的转产、扩产和增产,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租用和调用,以及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制度的健全完善等,在战争爆发前实际上都已做到“基本到位”。
除某些特殊作战需求和生产周期相对较短的产品物资外,战前的经济动员准备几乎都表现出全面性、综合性和相对充分性的特点。
“打准备”、“打储备”已经成为这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要标志。
战争实践表明,经济动员准备的重要性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进一步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因此,必须切实做好平时的经济动员准备,特别是要做好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开发和重要军需物资的战略储备工作,真正把科技信息、交通运输、人民防空、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动员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国家军事安全总体战略之中,努力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做好经济动员年度计划的编制、预案的制定和动态管理,以及经济动员演练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继续健全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平战转换和供需衔接保障能力,从而把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一旦有事,已经在战前就做到“基本到位 ”。
二、与“数字化战场”的需求特点相适应,“数字化动员”将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催生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武器装备在生产、使用、维修等方面,已经或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历史性飞跃,因而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实际上已经演化为数字化战争,战场也已经演化为数字化战场。
由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全方位采用,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电子对抗等网络系统,已经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能够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相互共享和作战信息的实时交换,作战效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尽管支撑数字化战场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等新型系统,在总体上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但在这次对伊作战中,经济动员已经表现出向数字化动员方向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这场战争中,战场需求显示出了数字化变化的重要特征,先进传感器技术和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的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动员转化的数字化水平,而美英等国国民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又使动员供给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因此,数字化动员实际上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到世界新军事革命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给新时期经济动员建设事业带来的深刻影响,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下大力气提高我国经济动员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从而迎头赶上世界数字化动员发展的先进潮流。
三、与“精确后勤”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精准动员”将成为未来经济动员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美军总兵力中,后勤人员的比例已占到45%左右,每10个士兵中担负战斗职责的只有3个。
为此,美军提出了要逐步向战略、战役、战术各物资供应环节,提供“全资产可见性系统”和“在运物资可见性系统”的战略思路,走“精确后勤”的道路。
在这次对伊战争中,美军第三机步师的一个团在伊科边界执行作战任务前,只配备了大约能够行驶400公里的油料,在推进到纳西里耶以南地区时,设在科威特的美军后勤基地精确地测定到了该团的地理位置,并根据该团的油料消耗量,迅速而又直接地指示军用直升机向该部队所在的地点空投软体油料,从而使这些坦克得以继续执行作战任务。
故而有专家认为,在美英联军发动的这次战争中,“精确后勤”实际上已经诞生。
与军队“精确后勤”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国民经济动员显然也应当加快实现由传统经济动员向“精准动员”的战略性转变。
早在去年初,经济动员学术界曾经提出了 “精准动员”的概念。
所谓“精准动员”,就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等信息收集与管理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和现代化指挥控制技术等,平时做好被动员对象信息的全面收集与动态管理,战时通过及时准确地预测、分析和跟踪战争需求,科学地制定动员计划,精确地组织动员实施,进而全面提高经济动员效能的一系列活动。
其内容主要包括:精准地预测、分析和把握战争需求即动员需求;精细地调查、分析和掌握经济动员潜力即动员供给;精确地控制、调配和优化组合各类动员资源,使之实现动员需求与动员供给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动态平衡。
实行“精准动员 ”目的是增加经济动员的科技含量,减少经济动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地把经济动员潜力转换成战争和国家防卫实力,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动员的现代化。
因此,可以说“精准动员”就是科学化、合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了的经济动员。
四、与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迅速提高相适应,“协同动员”将成为未来经济动员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次对伊作战中,美英联军动员了几乎所有军兵种的精锐力量,遂行陆、海、空、天、电、特(特种部队)一体化的联合作战。
尽管美军只调动了全部32 个战斗旅中的12个,军事部署的规模只相当于“沙漠风暴”行动的一半左右,但由于这些参战部队已经由先进的指挥控制网络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实现了整体部署、协同作战,攻防一体化达到了新的高度,特种部队作战的比重明显增加,其与其他作战部队的协同配合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因而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与这种整体作战能力相适应,他们在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联勤保障水平和经济动员的协同能力方面也有大幅度提高。
这就启示我们,必须从我们的国情和军情出发,努力解决“协同动员“这个紧迫课题。
只有有效地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协同动员,真正把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疗卫生、科学技术、财政金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经济动员建设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促进中央与地方,军队与政府,人力与物力,部门、系统、行业和企业,以及总部与战区、前方与后方之间更高层面的协作、联合和综合,也才能逐步形成整体动员优势,进而实现动员需求与动员供给之间的有效对接、相互联动和动态平衡。
根据这种客观需求,我们尤其需要加强对经济动员建设事业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迅速提高国民经济协同动员的能力,从而使国民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活动,能够适应并支撑军队整体作战能力的不断提高,以适应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