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用户体验自检总结 (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五个层次,作为逻辑起点的最底层是?)
本文目录导航:
产品用户体验自检总结
很多UI设计师都对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太满意,但是苦于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去系统的梳理产品里的用户体验问题。
正好我之前在中心内部做了一次用户体验走查,积累了一些,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产品是由不同的产品线组成的,用户不懂什么是产品线,他们只知道功能流程。
对于一个金融类产品来说,主要的功能流程有贷款、购买定期理财、基金、贵金属和股票等。
而对于来说,它的主流程就是购买火车票。
购买火车票这个流程又可以拆解为三个主要阶段:查询车次信息、录入乘车人信息和付款。
通过产品-功能流程-阶段-动作我们庖丁解牛般拆解了整个产品,这样就可以在动作的维度上对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行彻底的走查。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非常重视收集用户反馈的问题,这本身非常好。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用户提的问题具有局限性,多数都是比较片面的,东一榔头西一棒,而有些问题是必须要我们站在整个产品的角度“俯视”才能发现的。
对产品流程的拆解和梳理还可以帮助我们从数据层面去发现用户的痛点。
设计师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于没有数据去佐证自己的观点,我们觉得现在的产品很“挫”。
于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对产品进行了一次改造,一顿操作猛如虎,产品的日活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
例如对于贷款的用户来说,他们可能最的是贷款额度以及放款时间,至于你们页面的交互和视觉设计我真的不是很关心。
所以我们可能虽然投入了很多人力,但是没有触及用户的痛点,也就等于隔靴搔痒。
用户的行为不是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为了避免盲人摸象,将产品的主要操作流程拆分为小的节点,根据埋点数据去分析每个节点的转化率。
如果1000个用户进入这个流程,最终完成这个流程的用户只剩下200个,其中有500个用户在节点M流失,那么我们就需要针对节点M做出整改。
有了数据作为引导,我们进行用户体验优化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多数产品来说,一个页面代表着一个阶段。
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是以页面为纬度的,他们在进入一个页面之前会对这个页面可能提供的内容和功能有一个期望值,这个期望值就是用户的需求。
例如,对于“我的借款”页,我个人希望看到“我总共借了多少钱?借了多少笔?总的利息的是多少?最近一期的还款日和金额是多少?”。
产品A没有提供总的利息,产品B没有提供最近的一期还款日和金额,用户要了解这两项信息必须进入每一个借款账单去查找,增加了操作步骤,这就是我们需要优化的点。
收集了用户需求只是第一步,解决的是页面里“摆什么”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还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优先级的梳理,以此为依据来建立界面的信息层级,解决的是“怎么摆”的问题。
很多设计师都只停留在“摆什么”的阶段,以右图为例,这里借款页其实跟描述需求的线框图没什么区别。
产品经理负责确定这个页面应该有哪些信息,设计师需要进一步思考根据这些信息的优先级来建立界面的信息层级。
用户在进行借款信息录入的时候,最主要的需求或者说操作就是录入借款金额,因此我们需要给予最大的视觉权重予以凸显。
“怎么摆”需要解决的不仅仅在界面布局上的问题,我们还要考虑timing。
同样的信息出现的时机和场合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我们需要让用户在正确的时间看到正确的内容。
在知乎的搜索结果页中,用户刚开始进入是没有“向知友提问”按钮的,但是当用户滑动3屏之后,会从底部弹出这个按钮。
因为用户一旦滑动了3屏,那么我们可以大致判断用户对于这个搜索结果不满意,所以我们可以邀请用户去提问。
如果一开始就出现这个按钮,我们不确定用户是否需要提问。
如果不需要反而会对界面信息造成遮挡,减少了用户的阅读区域。
以购买保险为例,的处理办法是进入订单支付页直接询问用户是否购买保险,而飞猪是展示保险的商品选项。
直接询问,用户要决定的是“买不买”;展示保险选项,用户决定的是“买哪个”。
高下立判
对用户的动作,我们主要从易用性上进行分析。易用性的优化方向总结起来就是以下三点:
1) 更少的操作次数
同样的省市区录入,飞猪用户只要打开1次底部动作栏,而中却需要打开3次。
让用户用更少的操作去完成信息的录入可以提升用户对于产品的好感度。
没有事先告知用户密码的格式,导致用户密码设置不符合规范,报错之后才提醒用户。
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处理方式人为的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次数。
动作A到动作B,虽然操作次数只是一次,但是拇指的移动范围我们需要考虑在内。
同样的删除确认操作,用户的拇指就停留在当前的歌曲项还是移动到界面中央的弹框,对用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
目前很多产品都引入了滑动手势,网易云音乐用户滑动就可以直接查看歌曲评论,而以前只能点击评论图标查看评论。
滑动的优势在于更模糊的落点,点击动作要生效落点必须要在对应的范围内。
而滑动手势更多是全屏操作,只要你的拇指落在屏幕内就能生效。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要把点击手势全部换成滑动手势,不现实。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思路,去优化产品的易用性。
下图中按钮间距过小,用户如果想展示密码明文,很容易把输好的密码给删了。
就算对于某些大屏手机来说,用户也必须要仔细的控制落点,非常的不方便。
以上就是我对用户体验自检的总结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王M争(公众号)
作者:王M争
用户体验分析内容
用户体验分析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多个维度:首先,是用户需求的深入剖析。
在项目初期,通过用户研究,我们探寻用户的行为模式、情感倾向以及他们对于产品功能和体验的期望,这是理解用户的关键步骤。
其次,产品可用性和易用性评估至关重要。
我们通过实际的用户测试,观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和反应,以此评估产品的功能性是否直观易懂,操作是否流畅无阻,从而提升产品的易用性。
最后,用户的使用反馈是改进用户体验的宝贵资源。
我们系统地收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正面的赞誉还是负面的批评,都是我们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用户体验分析是一个全面且持续的过程,它不仅关注产品本身,更聚焦于用户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以此驱动产品的不断优化和进步。
从网站访客数据分析看如何用户体验角度进行网站优化
网站访客数据分析角度看用户体验优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新老访客数据对比从新老访客数据对比中,我们发现老访客在人均浏览页面、访问深度、访问时长等都比新访客的要多要好,因而在产品转化挖掘中,老客户是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针对效果转化这一点来说,我们在网站优化工作需要考虑如何留住老访客、如何提高新访客的忠诚度的问题,需要非常认真的考虑。
(1)更新内容:不是每天保持更新内容就算完成工作了。
需要考虑更新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吸引别人看,需要更新哪方面的内容才能吸引老访客浏览。
文章需要有吸引力、话题相关性强、热门话题讨论、互动性设置等。
(2)更新位置:更新完内容还需要注意文章的推荐位置。
热门推荐、最新推荐、相关话题、相关链接等。
网站活动策划:用户粘度功能(如:用户等级,论坛、贴吧类常用)、新注册用户礼包、老客户用户优惠活动、网站专题活动等。
2、访客活跃度——访问深度与访问时长要看是否从用户体验角度进行优化,还需要看访客的活跃度如何。
访客平均访问深度越深、平均访问时长越长,说明网站访客活跃度越高,那么网站在用户体验这一块越好。
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们就需要根据实际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有针性的适时的网站优化细节调整,提升整个网站的用户体验。
网站访客活跃度不高,我们需要从站内的内容、内链包括结构上配合网站热点图情况进行细节的分析然后做出调整。
访客访问深度不够,需要针对网站的内链和侧边栏目结构进行分析、调整。
如页面,特别是浏览量大的页面(譬如首页、专题页以及有排名的重点文章页)中是否有相关的、最新的、热点的内链、推荐链接来引导访客阅读更多关于网站内容,更全面的了解网站内容有否有价值或是他需要的内容。
同理,首页的结构布局也需要考虑访客浏览的数据分析得出是否符合用户体验优化。
在网站优化中我们不能主观的认为访客的关注点,也不能建站跟风和判断网站相关性。
一切以用户体验为基础,来完善网站优化点。
不仅是我们,网络同样也是这样,通过用户大数据的整理分析,进行用户体验角度的算法更新。
3、访客搜索来源——搜索词、搜索引擎以及访问地域、年龄段从访客的搜索词、访客地域等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网站访客的一些属性,网站优化目标人群对应访问地域和访客年龄段;目标关键词、推广产品对应搜索词。
如果你网站推广的产品是以城市地域为主,那么能够转化的地域占的比重着实不多;但如果你的产品是推广的目标地域是省份甚至全国,这个比重也不能算不正常。
文章评论
该文章详细介绍了用户体验分析的步骤和内容,包括产品流程拆解、用户需求收集与优先级排序等关键方面,作者还通过实例解释了如何通过网站访客数据分析来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方法介绍非常实用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和优化体验值得一读和推广!
该文章详细介绍了用户体验自检的方法和步骤,包括产品流程拆解、用户需求收集与分析等,作者通过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体验设计建议非常实用有效帮助提升产品的用户满意度对于想要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的人来说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