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宝马再联手,泛 CP 时代的品牌营销新玩法
⊙作者 齐野 广告营销行业(ID:iyxcom)
随着品牌营销的不断发展,近些年已经进入泛CP时代,CP联动已经成为品牌营销的常见操作,作为老牌CP,奔驰和宝马近期也开始联手推广Sugar。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根据奔驰和宝马的官方公告:
奔驰将首款纯电动EQC停放在慕尼黑宝马世界,宝马纯电动iX3则停放在慕尼黑奔驰展厅,宣告它们将以这种方式共同迎接这个不同寻常的12月。
奔驰和宝马均在国外社交网站发文互相祝福:2020年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不寻常且充满挑战的一年。我们和我们的老朋友@宝马/@奔驰祝大家节日快乐。~两大品牌为此提出的口号是“Wir halten zamm”,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在一起”。
这并非宝马与奔驰首次秀恩爱。
今年3月,宝马中国官方在微博发文:“今天是我的104岁生日……”随后,奔驰官方转发该条微博并称:“真心祝您生日快乐!让我们一起为胜利而战!”
2019年5月,执掌戴姆勒集团13年的蔡澈正式退休,宝马特意制作了一部短片向蔡澈致敬,并且在短片的最后,还插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奔驰CEO退休,终于开上了宝马!这一举动,其实也让两家公司互相表达了谢意。
宝马中国官方微博发布微博“宝马是你的终身伴侣”,奔驰官方转发微博称“宝马是你的伴侣,奔驰是你的一生”。
当然,说到品牌CP,绝对不仅限于奔驰和宝马,在品牌圈中,还有更多的CP,喜欢秀恩爱的。
形式多样的品牌联动
网友悄悄开始支持品牌CP
一开始CP还是一个二次元的名词,但经过这几年泛娱乐化的发展,你会发现CP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从二次元到三次元,从异性到同性,从古装剧到现代剧,从剧情设定到现实设定,甚至可以随心所欲的搭配人物。
这样的CP方式无疑给品牌带来了商机,无数的品牌开始寻找品牌方打造CP,进行各类营销。
01 美团×麦当劳
被网友戏称为“老板追老婆”的美团、麦当劳,此前在社交平台上热度颇高。
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此前微博上流传的一组图片。在等红绿灯的时候,麦当劳小哥被美团小哥帽子上的耳朵吸引,忍不住“捏”了一下。这引来不少写手,创作了大量同人作品。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没想到美团如此执着,突然“盯上”麦当劳,并在微博上不断喊话,要捏麦当劳耳朵。
为了表达对麦当劳的喜爱,美团将这条微博的发布时间定在了13点14分。评论区里,看热闹的网友们称这是校园恋情!在网友们的暗示和极力“撮合”下,麦当劳终于回应了。不过,最好还是不回应,因为一回应,话语里就充满了淫秽。
就在我们以为这场“青春期追女友”的爱情即将开花结果时,没想到,美团却爱上了别人,用了隔壁老香记的微信,原来年轻人的爱情,没有风吹草动就被吹走了。
02 百事可乐 × 可口可乐
俗话说:红色和蓝色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就是爱恨交织的完美典范。百事可乐几乎在每一则广告中都使用了可口可乐。如果你踩我,我就会踩你两脚。我还会联合起来对付你的人……
时隔多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依然像初恋一样,只敢在愚人节表白!网友直呼,这是中年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太火爆了!
03 喜茶 x 茶颜悦色
今年初,喜茶在微博上发布了“爆炸奶茶波波吐司”的制作视频教程,并宣布将向转发该视频的粉丝抽奖,以“等一杯奶茶”。
这原本是一个巧合,却击中了消费者的心弦,登上了微博热搜。也正是在这个契机下,茶颜悦色与喜茶开始了第一次隔屏互动。
本以为互动就此结束,可想而知,近日,喜茶借访问长沙的机会,两人又在微博上偷偷调情一轮。
至此,网友们终于看懂了这段蓄谋已久的“追妻”剧情,不得不佩服,短短几句话就能让粉丝们激动不已,恨不得下一秒就点上一杯奶茶喝下去,看一档节目。
相比于已经是CP的品牌,网友们更喜欢品牌之间隐性联动营造出的CP感,其实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这些被网友配对的品牌中,很多都是竞争对手,但品牌们并没有选择回避,甚至不少竞争品牌也巧妙应对,进行联名营销,这种方式比竞争品牌之间的“打架”要聪明得多,虽然品牌打架总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力,但处在舆论中心总是不安全的。
看过太多品牌明争暗斗,当消费者突然看到竞争品牌放下恩怨、齐心协力,就会赞叹品牌的气度,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品牌CP联动
超乎想象的价值
品牌之间合作所创造的价值永远会比单一品牌产生的流量更快。
01. 在传播层面扩大品牌声音
品牌联动最大的优势是在传播层面,当两个品牌联合起来,最先达到的初级效应就是两个品牌一起传播,传播渠道扩大了,声音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其次,品牌之间的联动可以突破消费者固有的认知,当其他话题被炒作的时候,品牌可以借势而为,这种传播方式会比普通的传播更有效,更有话题性。
品牌通过打造CP,可以通过CP话题聚集双方粉丝,就如同如今各大明星CP的微博超级话题一样,在收获CP粉的同时,也能收获对方的粉丝,这样可以打通整个粉丝群体的传播环节,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
02 节省营销成本
品牌都想用一百块钱创造百万的营销效果,但品牌之间的联动却可以不花一分钱创造百万的营销效果。
比如,当奥迪和英菲尼迪在广告中出现失误时,两大竞争对手并没有相互争斗,而是选择在社交平台上握手言和、互相调侃,从而造成了现象级的传播,赚足了人气,也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好感度。
03 强化品牌的个性化属性
品牌之间的联动可以让消费者感觉自己接触到的品牌不是冰冷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的人,消除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感。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开始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并为账号打造各种个性人物的原因。
两大品牌联手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成本的同时,创造1+1>2的效果,这是其他营销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不过,这种营销方式也并非没有禁忌。
品牌间合作需要注意什么?
不管是品牌间的真诚合作,还是被迫的生意,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不是在社交平台上卖萌或者回复几句那么简单。
01 维护品牌的“主角光环”
品牌在互相链接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身品牌的龙头光环,当所链接的品牌过于强势时,在沟通时要考虑适当弱化对方或者强化自身品牌,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话题讨论,否则,最后感觉整个活动都是在围绕对方品牌,那你只不过是一个“亚军”而已。
02 目标受众应一致
虽然品牌之间的联动是为了获得其他渠道的粉丝,但也要注意品牌之间的目标受众要一致,也就是说两个品牌的消费者年龄要一致,读者是20岁,而那个品牌的消费者是65岁,这样就不行了。
两个品牌需要有相同的受众群体,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消费理念要一致,这样品牌之间的联动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03 不要盲目捆绑CP
其实我们都知道,打造CP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销量,获得更多的粉丝和话题量,但品牌也应该明白,不应该把品牌和CP营销强强联手,这样不仅无法引起CP粉丝的共鸣,还很有可能影响品牌形象,消费者会说“吃相太丑了”。
所以真正的CP营销必须根植于产品本身,这样才能实现共赢!
04. 注意联动程度
凡事都要适度,品牌之间的联动亦是如此,当热度和影响力已经达到最大时,就要及时止损,减少联动,等待下一次联动,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流量。
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品牌合作时,从来不拖泥带水,直接切入主题。这种“直接切入”的好处是既不会增加消费者的反感,又能保持一定的话题性。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很多营销手段已经免疫,与其花大价钱做营销,不如放低身份,主动与其他品牌“讲和”,联合营销,打造巨大的营销话语权,而不是一味自吹自擂,毕竟很多时候,“竞争”远不如“合作”有效,不是吗?
欢迎朋友们在底部留言和我们交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