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时尚电子产品,你还记得吗?
评论丨louis文本丨《春词》
字体:雪花
搬家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旧杂志,内页皱巴巴的像是泡在水里一样,但最后一页的铃声广告却依然整齐清晰——虽然那铃声仿佛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眼泪,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
千年以来,时尚与生活潮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一次次改变,在智能手机等功能万千的设备占据我们日常生活的一半之前,很多现在看来陌生的东西都曾闪耀过光芒。
2000年的时候,看电影的唯一方式就是去电影院,如果你喜欢一部电视剧,你只能在一台老旧的大电视机上等待。
这时,一款可以随身携带、想听什么就听的MP3播放器就足以让你满意了。
为了让枯燥的校园生活充满音乐乐趣,有人尝试过把耳机线藏进套子、单手撑桌子等小技巧。
有了声音,他们自然而然地追求画面,这时街边小店租借的碟片都是配套的VCD或DVD,需要家长同意才能开始观看。
这基本上是电脑和网络普及之前最舒服的看动漫环境了。
毕竟在没有碟片、电视台也不播这些动画的年代,只能去点播频道碰碰运气了。
版权意识不清、需求量巨大、盗版成本低廉,让人不禁想起那个年代,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CD店,带回家的盗版CD,看着看着就弹出色情的片段。
(小时候花零花钱的地方有三个:校门口的垃圾食品店、小说出租店、CD租售店)
又过了一两年,随着日本赛璐珞胶片生产的停止和电脑数字动画的兴起,再加上国内外平民网络的日益发达和普及,用于播放动画、音乐的MP4、MP5也诞生了。
除了影音品质的提升外,USB接口的升级也让从电脑下载一首歌曲不再需要等待很长时间,随着MP4、MP5时代的技术进步,同样的时间内可以传输多首歌曲和动画。
如果那时候你没有电脑的话,基本就靠这些了。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日新月异的软硬件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抹去了DVD、MP5留下的痕迹,发展到现在,除了高考被没收手机的情况,恐怕已经没人会用MP3听音乐了。
相比小学到初中、高中,学业负担更重,在学校的时间也增加了,整天玩手机、和老师吵架很不容易。
不容易被老师抓到的纸质书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在校门口的报摊前停下来,买两本喜欢的杂志。
当然是漫画书
或者小说
一天的学校生活就结束了。
2008年,除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金融危机也让人难忘。学生时代,挣钱更难。突然出现一本10块钱一期的小说,一个班买一本,就等于全班都看了。
(曾经在小说画上连载的“龙族”,成为很多人一期又一期购买小说画的动力)
当时,除了《小说汇》等本土化的泛二次元刊物外,市场上还有其他的选择供喜欢日本动画、游戏的粉丝选择。
(《动感新力量》第92期之前,编辑们还没有集体离开组建新刊物《动感新时代》,那时候《动感新力量》的诚意礼物和文章很适合中浅层宅男)
《2D狂热》无论从题材还是内容上来说都非常硬核,也是很多重度宅男的喜爱之作。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纸质杂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现在,或许只有断网断电,我们才能静下心来重新拿起一本杂志。
有了看动漫的设备和杂志,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要有可以交流的朋友。那个年代,动漫社团、QQ群、学校动漫社团基本就是宅男们的聚会场所。
此外,漫画展也是结识二次元人士的好地方。
在漫画展兴起的最初几年,经常可以看到狂热的粉丝深夜来到会场门口聊天排队。
(在日本CM展会上,依然可以看到人们通宵排队的景象)
漫画展、Cosplay、唱日文版动画OP和ED,依然是动漫迷们表达喜爱的方式和手段。
即便我记不住歌词,唱不出来旋律,但每当《蝴蝶》那句熟悉的“无限的梦之后还有什么,根本没有世界”响起,我总能想起过去。
等你再长大一点,不妨听听《蔷薇少女》里三音伸义谱写的《玫瑰之战》、《凉宫春日的忧郁》里平野绫深情演绎的《天知道...》,关注一下日本萌大赛的投票,看看谁会是你的最爱。
(12年前秋叶原的SOS集体舞)
(12年后的重逢)
“时代的眼泪”这句话出自1985年动画《机动战士Z高达》的宣传语“刻のなみだ”,与“刻のなみだ”发音相同,意思是将看到时代的眼泪。
这句话原本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物在时代大潮中的渺小,如今更多的是对于被时代大潮淹没、淘汰的人和物的悲叹。
也许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泪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