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书法风格的形成与演变:从取法到自成一家
提到齐白石,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他的画。然而齐白石却是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在书法上,齐白石独树一帜,自有风格,其规矩亦自成一派。
齐白石像
齐白石书法风格的形成,首先从方法上看,齐白石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早年研习馆阁体,后又见胡沁园、陈绍范、何绍基等人的书法。又以何氏书法为标准,见诗。有几个朋友会写中鼎篆,也临摹了一些中鼎篆。
官礼本吉篆书六字对联
四十岁后,在北京结识了李俊安,改学《爨龙岩碑》、《爨包子碑》。在碑刻、诗文方面,他仿清代金农,抄李邕之法,主要是《庐山寺碑》和《云辉将军碑》。同时研习篆书,采用秦诏刻本《三公山碑》、《天法神谶碑》、《禅国山碑》等。
吏部本纪篆书六字联抄本
晚年,他在《瀛亭赋》和《夕照赋》之间的隶书方法基础上,又融入了《祭三公山碑》的篆书方法。后来他高兴地写下了《曹子建碑》。可见齐白石并没有遵循传统的书法方法。他最初很容易受别人影响,方法一时不固定。但论功力,齐白石具有超强的临摹能力,早年对书法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齐白石像书法百度
其次,齐白石具有鲜明的书法个性。他似乎排斥主流书法风格,并羞于完全继承古人。他秉承李邕的说法:“似我者庸,仿我者死”。他主张古代书法篆刻不能完全研究。只要学了70%到80%,他就永远是我自己,所以他一生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书法,求新。他求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选择一些非主流的平板电脑。如《祭三公山碑》、《天法神谶碑》、《爨包子碑》、《爨龙岩碑》等,与石贤的书法之路有很大不同。方法纯属主观,但信念坚定。
隶书纵轴
而且齐白石才华横溢,他的草书将何绍基、李邕合二为一,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书风大气磅礴,笔锋外露,兼有北碚与官风。脚本。其篆书为篆书与隶书混合体,采用《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并融《爨龙岩碑》、《爨包子碑》、金农“曹子”“筑碑”,用自己的才华,将前人难以掌握的碑记融会贯通、消化解读,形成自己独特的碑文风格。
行书诗手稿
1922年,他在自己写的一副对联中写道:“六十岁时,学不了书法,我以为写字不需要技艺,只要有风雅就够了。”这说明他很早就认识到书法中“雅”的重要性。这也是齐白石的书法能够逐渐被学界所接受的重要原因。最终齐白石高度贯彻了蔡邕提出的“短短相长、风格各异”的艺术理念,创造了自己的“齐派”书法风格。这种风格与同时期的各种书法风格截然不同,足以一览20世纪碑派书法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