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后黑话成网络新潮流,你能看懂吗?
“基本操作,别坐下”、“我哭了”、“我害怕……”
以句子加几个英文字母形式出现的连载词,在视频网站上逐渐兴起,短短的连载词,甚至能赢得几百个赞。“nss、xswl、pyq、cx、zqsg、走花路、糊弄过去、不做基本操作、一起睡、扩名单、nbcs……”这些一般人看不懂的“摩尔斯电码”,其实是00后的一种语言体系,被戏称为00后的“黑话”——目的也很简单,防止另一群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破译,从而进行“精准社交”。
“粉丝圈”码字,乱码背后无阻碍
在大量00后活跃的QQ、百度贴吧、哔哩哔哩、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各种“黑话”层出不穷。“激操五六解作”的意思是“这只是基本操作,别在弹幕上打666,总之别闹了。”“ssfd”是“瑟瑟发抖”的拼音缩写。类似这样的还有zqsg=真情实感、blx=玻璃心、bhys=对不起、gnps=不关你的事、plmm=漂亮姑娘等等。
拼音缩写只是“行话”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00后社交“行话”的造词方式有中文缩写、拼音缩写、粤语、英语、日语缩写,还有难懂的拼音和英文字母缩写。例如nbcs=nobody cares、bhs=not happy、5151=grievance、KS=robbery、rps=real cp、sk=happybirthday、ky=no eyesight(源自日语)等。
据说,这股缩略风潮源于粉丝圈。粉丝圈是各类明星粉丝的聚集地,类似“全网粉丝后援会”。追星女孩滴滴自称是“粉丝圈语言十级代表”,经常在微博、豆瓣群、晋江论坛等平台出没,对粉丝圈的“行话”了如指掌。
滴滴说:“我大多数时候都会把人家名字缩写,一来是为了方便;二来是为了不让别人找到我。如果一条微博里有偶像的名字,但内容讲的是其他明星,就会占去其他明星的方格(指在微博“实时”板块搜索明星名字后的内容),有点像占鹊巢,会被其他粉丝骂;三来,我觉得缩写人家名字很好玩,这些语言更像是一种通行证,如果有人用这种语言跟我说话,我会觉得找到了知心人,聊天的时候感觉更亲近了。”
这种近乎加密的语言以极快的速度在网络上传播,并被同类人不断破译、解释,不断更新发展。在外人看来,它只是一串乱码,但同类人却能解读它们,抵御住其他种类人窥探自己的世界,完成群体间信息传播的全过程。
“扩大圈子”交朋友,“陌生人更懂你”
00后在互联网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一个没有“壁垒”的天地,在形成群体共同语言后,便开始社交,“扩大朋友圈”是他们社交的一种方式。
扩大朋友圈,就是“加QQ好友”的另一种说法,80后、90后转用微信后,QQ就成了00后交友的地方。
在“拓展好友栏”中,可以看到很多求“拓展好友”的帖子。“拓展好友cos/lo/jk/脆皮鸭/girls+”、“拓展好友,玩游戏聊天。王者荣耀/吃鸡/猫和老鼠/D5,不拓展mdzs粉丝”、“拓展好友,活跃jk,玩王者荣耀/恋爱谈恋爱,活跃在社交媒体”。这些帖子中通常会有对方的基本信息和爱好,有时也会有对方的照片。有意向交友的朋友会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QQ号,通过QQ进一步了解对方。
大二学生小白说,她通过网络游戏《王者荣耀》认识了大二的女生淼淼,这个暑假,她们每天都在QQ上聊天。小白说,在网上交友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充分了解对方,会选择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交朋友。
“我班上几乎所有同学都有网友,因为我们都觉得陌生人比身边的人更了解我们,而且他们也不认识我,所以我们可以更自由地聊天。我和淼淼约好高考结束后见面。”
00后社交QQ群
“扩大朋友圈”之后,他们开始在QQ上养火(养火是QQ好友互动会产生火花的标志。养火就是希望两个人多互动:转发帖子、帮忙点赞、互相评论,增进网上感情)、cgx(关系)、nss(暖帖:帮忙点赞、评论、转发帖子,增进彼此感情)。其中“关系”又包括cqy(Q友)、cby(吧友)、cdx(约会对象)。在单向寻找朋友的同时,大量用于扩大朋友圈的QQ群也应运而生。
在“混搭圈”交友,找到圈内志同道合的人
作为“网络原住民”,00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比其他世代更早、更便捷地接收新信息、接触新事物。相较于90后内部分化(主流、非主流、沙马特、赞盖),00后具有更强的一致性,他们的创造力与无限的网络共存,践行“无次元壁”。
在00后利用网络营造的众多虚拟精神世界中,“YuC圈”就是其中之一。所谓“YuC”(语言cosplay),就是用语言进行角色扮演。
在语言C圈,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术语。例如:“皮”(指扮演的角色)、“皮气”(指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征)、“小剧场”(指语言C活动中由他人提供的场景)、“帕罗”(背景设置)。这些圈内约定俗成的规范,让00后在语言C圈里感受到了归属感。更吸引他们的是,语言C的题材不仅取材于电视剧、电影,还涉及游戏等热门话题。
C语言按照方向可以分为原版C语言和同人语言C,原版C语言又分为古风C语言和现代C语言,古风C语言又分为宫斗、阁斗、玄幻等题材,现代C语言又分为酒吧、夜店、帮派等题材;同人语言C按照内容可以分为ACG(动画、漫画、游戏的统称,狭义的二次元)、小说、影视、历史、明星等,圈子极其清晰。
每个 C 语言圈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00 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加入,可以从“纯小白”(指 C 语言初学者)开始“混圈”。00 后对于交友的要求很明确,主要交“同趣”的人,无论是 群、微博、贴吧、豆瓣、哔哩哔哩、抖音,还是制服圈、漫画圈,都是他们“混圈”的阵地。
学界已注意到这一现象,郑欣、朱勤益、孙文政等学者的研究表明,00后社交“行话”的形成,来源于对书面语、口头语的改写、缩写,以及对网络语言的模仿、捕捉和接收,在日常生活中的创造、使用和传播中,成为00后自我表达、情绪宣泄、身份建构、寻求认同的重要工具。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对于00后来说,社交“行话”作为新的语言世界,也意味着一种新的、以圈子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没必要对此大惊小怪,但需要关注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其非主流的价值取向,并在必要时加以引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