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展:失而复得的国宝级文物等你来
“能够打捞出这么多国宝级文物,我真的值得为文物战线上的警察和同志们点赞。” 11月13日上午9点,呼和浩特市市民李健早早来到内蒙古博物院“保护北疆珍宝——内蒙古打击文物犯罪成果主题展”一睹真容还原文物的“真面目”,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宝藏艰难曲折的“回归故事”。
“守护北疆宝藏——内蒙古打击文物犯罪成果”主题展开幕(总台总台记者邵玉琴摄)
11月13日,为期一个月的“守护北疆宝藏——内蒙古打击文物犯罪成果”主题展拉开帷幕。本次展览聚焦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共同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展览通过10起文物犯罪案件、200件(套)文物,展示了新时代内蒙古打击文物犯罪的丰硕成果,展示了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打击文物犯罪、保护文物安全的决心和力度。
展出的文物涵盖汉、北魏、辽、西夏、金、元、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涵盖金、银、铜、陶瓷、钱币等,是该地区近年来打击和预防文物犯罪成果的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每件展品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凝聚着当代文物守护者为保护文化遗产所做的不懈努力。
出土的商代青铜剑(总台央视记者 邵玉琴 摄)
展板上,惊心动魄的“保宝行动”案件细节清晰可见。
2012年8月,杭锦旗霍洛柴登古城内三枚古钱币被盗。在公安部督办、国家文物局督办下,在各级公安部门、文物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配合下,该案如期收缴了数量惊人的被盗古钱币,达到3500公斤,单枚币数量达到140万枚以上。
2023年10月18日,多伦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东凉亭遗址遭犯罪分子抢劫。经过四个月的艰苦侦查取证,2024年2月20日,多伦县公安局侦查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全力追回被盗文物6件。经鉴定,被盗文物均为元代文物。其中,浮雕瓜果图案、镶嵌宝石的金腰带为二级文物。浮雕龙纹青铜器三件,列为三级文物。铜印一枚,铜枪一把,属一般文物。 2024年5月17日,多伦县公安局将全部追回文物移交给多伦县文物保护中心。
多伦县东梁亭遗址出土文物(总台央视记者邵玉琴摄)
通过“保宝行动”典型案例的展示,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文物犯罪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了解执法人员打击犯罪的艰辛。
展览还对出土的古遗址、古墓葬进行了详细介绍,让人们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正湘白旗义和淖尔北魏墓葬、小王里沟辽代古墓抢救性发掘项目分别荣获2014年、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金宝屯辽代古墓抢救性发掘项目分别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开鲁县墓葬项目入围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均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地上地下文化物种种类丰富、数量丰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内蒙古自治区共确认不可移动文物21099处。目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进行中。
近年来,少数不法分子时有侵犯先民留下的珍贵遗产,对文物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与公安、司法等部门不断完善打击文物犯罪长效联动工作机制,协同行动、联合打击,成功侦破一系列破坏文物案件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文物犯罪,全力保障文物安全,取得了显著“成效”。
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是文物保护者的辛勤付出(总台央视记者邵玉琴摄)
记者了解到,在内蒙古的文物保护战线上,由各族各行各业人士组成的文物保护队伍正在活跃,包括锡林郭勒盟马背文物(长城)保护队、马背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宣传队、阿拉善盟阿拉善盟。山左旗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他们骑着马或骑着骆驼走在文物巡查线上,为草原、戈壁“安上”一双双侦探的眼睛。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共破获文物案件266起,打掉犯罪团伙6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00余名,追缴文物23524件(套、组),有效打击和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文物犯罪。活动。
内蒙古博物院作为国家文物局指定的第一批文物鉴定评估机构,在打击本地区文物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专业作用。据介绍,2015年1月以来,共受理公安局、纪委、海关、文物文化等部门委托办理的相关案件420件,查处文物24816件(套)。涉案文物已查明。
“现在,文物窃贼变得越来越狡猾,他们不仅使用过去的风水等传统手段,还使用金属探测器等现代科技手段。”一名公安民警表示,利用科技手段盗取文物的行为十分严重。公安部门将坚决打击不合语法的行为。
上午还举行了“保护文物宣誓”和“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活动。各界游客用行动践行了保护内蒙古文物的决心。
民警助力保护文物(总台央视记者邵玉琴摄)
“保护和传承祖国北疆珍贵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内蒙古博物院文物鉴定文献部主任丁勇表示,希望通过展览,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聚集社会各界共同保护文物。 。珍贵文化遗产的磅礴力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