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推介会在京举办,助力优秀剧本转化
11月13日,“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工程”剧本推介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推介会上,6位行业专家对入选储备孵化的57部优秀剧本进行了分类推荐。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个文艺院团、制作机构以及北京各区文化主管部门齐聚一堂,共同推进作品孵化。帮助优秀剧本培育转化为优秀舞台文艺作品。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表示,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旨在紧密联系广大剧本创作人才,共同为文艺舞台贡献优质剧本为建设“表演城市”贡献力量。 2022年项目启动以来,制作了对话剧《仰望银河》、歌剧《包拯还乡》、《御厨那些事》、儿童剧《深海来信》 、《麦子神秘之旅》、舞剧《前世今生·牡丹》等24部重点剧本全面孵化展示。
据悉,今年的“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计划”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份81个城市的300名作者参与投稿,已征集有效作品393份,其中剧本提纲101份、完整剧本292份。这些作品包括话剧、歌剧、儿童剧、音乐剧、戏曲、舞剧等艺术门类,涵盖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北京题材等类型。
今年共有50余位专家参与选题、风格分享、作品讨论、剧本评审等方面。储备孵化作品中,不乏各种题材的优秀剧本:音乐剧《占城花儿北望》展现了中老两国人民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友谊,通过民族语言表达生活。风格音乐和身体动作。有哲理舞剧《白云》等现实题材;有革命题材的儿童剧《爸爸的肖像》,从孩子的角度表达了烈士的英雄精神;有以人物生活为题材的昆剧《李清照与赵明诚》、京剧《追凶》等历史题材;还有革命题材的,如李清照、王勃等。也有传统题材的电视剧《集镇》、《你误会我了》,讲述了人们在动荡岁月中奋斗、坚守的故事。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创作话剧《万千平行集》《佟丽芙尼亚饭店》,京剧《六必居》描绘北京百年老字号的兴衰等京剧题材。除原创作品外,京剧《差事改变一生》、京剧《新月》、昆剧《花胡》等文学改编作品也各具特色。
本次推介会邀请了6位嘉宾,从作品的标题、艺术水平、孵化空间等角度,向百余家文艺院团、制作机构推介作品。国家大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演艺集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剧院、北京演艺团、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快乐麻花、福寿里文化、小盘传媒、后浪文化等文艺院团及表演艺术团体代表,北京天桥演艺联盟、蜂巢剧场、繁星剧场村、鼓楼西剧场等剧院代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北京演出行业协会代表及撰稿人出席会议,共同助力优秀剧本登上舞台。
今年6月,话剧《仰望银河》在第九届中国原创戏剧邀请展上成功首播,获得广泛好评。该剧是该项目2022年的孵化作品,并于2023年获得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导演王挺表示,通过参与孵化活动,自己收获了很多“养分”,将继续投入艺术创作,为未来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戏剧评论家、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蒋同林作为长期参与该项目的资深专家,见证了该项目的成长。他表示,该项目已成为首都文化领域的一大亮点,有效培养和帮助了众多年轻创作者。
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马俊彦介绍,2023年,项目组织创作团队前往通州区采集研究,从而诞生了京剧儿童剧《运河谣》诞生了。该作品不仅成为今年通州区重点孵化项目,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受此启发,通州区也在年初启动了“副中心运河主题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活动”,着力挖掘全区创作潜力。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岩表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持续支持原创作品,愿意为优秀原创内容登上舞台提供更多帮助。协会将利用自身资源和影响力,帮助行业内投资、制作机构对接优质内容,帮助更多剧本获得制作渠道和孵化展示舞台,为首都乃至全国的文化演艺市场做出贡献。推动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和成功落地。
据悉,今年的项目将孵化不少于10部作品,根据每部作品的特点,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孵化方式,并组织文工团、制作机构、作者进行洽谈对接,更好地推动落地以及优秀剧本的转化。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与各方的深入合作,进一步提升项目的品质和影响力,促进优秀作品的发现、推广和演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