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轮椅姐姐刘晓清:书法改变人生,用艺术力量融入社会
“最美轮椅姐姐”刘晓庆/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石文军北京报道
11月12日,以“古齐鲁·最忆潍州”为主题的潍坊市专题美育展在中国残联举行。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最美“轮椅姐”刘晓庆的创新书法作品以及听障学生精心制作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潍坊聋哑学校共同见证他们通过艺术的力量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的美好愿景,旨在传达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
据了解,这是地级市首次派残疾人代表参加中国残联组织的展会。
“书法改变了我的生活,没有书法,我不可能从山东潍坊来到首都北京,在中国残联举办个人书画展。这次展览是我最难忘的”在我的书画艺术生涯中也是弥足珍贵的。”刘晓庆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书法开启第二次生命
刘晓庆5岁时,因一场意外车祸,她的余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由于身体原因,刘晓庆直到11岁才进入小学一年级。一年后,刘晓庆的教室搬到了二楼。尽管老师和同学都热心帮助她上下楼梯,但刘晓庆的父母不想给周围的人造成太大负担,所以决定让她退学。
“辍学后的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父母上班后把我锁在家里,我在家时常感到孤独和害怕,直到我接触了书法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感觉有了更多的希望。”刘晓庆表示,自己并不因为身体健康而害怕出门,而是希望抓住每一个机会出去看看世界。
为了帮助刘晓庆不再感到孤独,找到人生的目标,刘晓庆的父母在她的小学找到了一位美术老师,希望教她一些书法技巧。 “1992年9月12日,这个日子我记得很清楚。这一天,老师第一次来到我家,教我书法。人生的希望之窗从那天起慢慢打开。”
刘晓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的美术老师每周都会花一个半小时教他写书法,并布置书法作业练习。此后,刘晓庆一头扎进书法的海洋,向更多的书法大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功底。
刘晓庆正在创作书法作品/受访者提供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刘晓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她并没有放弃。相反,她把困难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培养了自己的毅力。
“由于身体原因,我很多作品只能躺在床上创作。写书法时需要靠左手支撑身体,右手写字时缺乏一些力量感,很容易写歪了,所以我想了很多笨办法,比如写字前先用铅笔画竖线,界定书写范围,写完后再把铅笔痕擦掉。”刘晓庆说道。
在书法领域,刘晓庆认为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写。 “书法教会了我坚持,只要我朝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是我一直以来最真实的感受。”刘晓庆斩钉截铁地说。
善意回馈:艺术助力慈善事业前行
学习书法让刘晓庆开始了第二人生。他不仅离开了家乡,还离开了山东省,来到了北京。
通过不断努力,刘晓庆在书画艺术领域获得了诸多荣誉。曾在北京皇城美术馆、李可染画院、山东美术馆、潍坊郭为一美术馆等举办个人书画展11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关注。此次在中国残联举办的展览是刘晓庆第12次个人书画展。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程凯参观潍坊市特殊美育展“古齐鲁·最忆潍州”
“今年10月12日,我在李可染画院举办了第十一次个展。程凯主席看到我的作品后表示认可,并鼓励我到中国残联举办展览,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朋友们一起赞赏。今年11月12日,我的作品在中国残联展出。程凯董事长专程前来参观。他希望我能在书画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在我继续研究的过程中,程凯董事长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让我深受鼓舞。各地残联是残疾人的家。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潍坊市残联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第一次在中国残联举办画展,是我继续学习书画艺术的最大动力,也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刘晓庆兴奋地说。
刘晓庆始终相信,她能在书画艺术上越走越远,离不开残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闲暇之余,她结合自己的艺术特长,积极投入公益慈善事业,助力推动残疾人文化救助。发展。
2015年,刘晓庆举办了一场名为“热爱生命”的慈善书法拍卖会,所得收益25万元全部捐给了有需要的残疾人。 2017年,刘晓庆成立“阳光晓庆传统文化公益艺术传播中心”,志愿者深入聋哑学校、盲人学校、自闭症学校、社区等,通过艺术协助干预心理问题。书画,帮助残疾人和健康人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没有健全人的帮助,残疾人很难有勇气顺利走向社会。当残疾人有了一定的能力时,不应该忘记回馈社会,让善意双向流动”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刘晓庆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据了解,潍坊市特色美育展《古齐鲁·最忆潍州》将展出10天。此次展览之后,刘晓庆对艺术和公益事业有了更加坚定的规划。
“我一定会继续钻研书法艺术领域,同时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更多力所能及的人。”刘晓庆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