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李子柒回归,曾多次拜访非遗蓝印花布传人王振兴

二次元 2024-11-17 14

11月12日,知名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携新作品回归,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11月13日,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己曾在江苏南通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传承人王振兴学习。 “她来和我们一起学习,是一个非常认真的女孩。”王振兴的大儿子王建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李子柒不止一次来到南通通州学习体验,也非常关心这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

“淡出”三年,李子柒曾来南通拜师非遗蓝印花布传人__南通里子文化传媒

李子柒两次来南通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术。

“淡出”公众视野三年多后,李子柒数百次外出,拜访了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让自己平静下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表示曾拜访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传承人王振兴,并分享了她与王振兴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

王振兴的大儿子王建峰至今仍对这个女孩印象深刻。王振兴的三个儿子都学习并传承了这项非遗技艺,王建峰是该项目的省级传承人。 “2018年的时候,她肯定在网上看到了我们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当时她很感兴趣,就联系我们,说想来现场体验学习。当时我们只知道她姓李,我们都叫她小李。”王建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李子柒来的时候就像一个普通的学习者。他非常仔细地了解了蓝印花布制作的整个过程,并亲自体验了相关环节。最近李子柒又来到了这里,这一次他们才发现这个女孩在网络上很有名。

“她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非常关心蓝印花布的传承和发展,也非常希望这项传统技艺能够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她还告诉我们,时代在变,我们需要更多地参与其中。”符合现代审美和时尚,多探索新产品也要注重非遗技艺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技艺。”王建峰说。

_南通里子文化传媒_“淡出”三年,李子柒曾来南通拜师非遗蓝印花布传人

传承技艺60余年,老人坚持做“正宗”蓝印花布

蓝色印花布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这项技艺历史悠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宋元时期称为“药贴布”。明清时称“浇花布”。由于采用靛蓝为染料,印出的印花布具有鲜明的蓝白色彩、沉稳的色彩,故又称“蓝印花布”。

南通的蓝印花技术是明朝中后期由江南移民传入的。随着南通棉纺织业的繁荣和发展,这一古老的技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这种古老的技艺由祖先代代相传,在南通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南通被誉为“明清以来民间蓝印花布不间断传承的唯一传承基地”。蓝印花布之于南通,就像锦之于南京、丝绸之于杭州、刺绣之于苏州一样。

二甲镇是南通蓝印花布的故乡。王振兴,1939年出生,是尔家蓝印花布第六代传人。 18岁那年,王振兴到二甲印染厂当学徒,从此与蓝印花布结下不解之缘。从创办作坊的那天起,王振兴就坚持用“大绿叶”和“小绿缸”制作“真正的蓝印花布”。蓝印花布的纯蓝色是由于使用了植物染料——蓝草。据《光绪通州志》记载:“种靛成畦,五月割第一靛,七月割第二靛。倒一池水,泡石灰,搅千遍,浇捞出的靛蓝,用来染布,称为“小檀青”,浸泡在石坛里。几天后,将腐烂的树枝除去,并添加石灰以使它们沉降。沉淀染料形似土,俗称“土靛”。早熟禾的叶子在中医里被称为“大绿叶”,具有药用价值。

23岁孙女成“准接班人”,传统蓝印花布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

为了保存这“真正的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王振兴留下了三个儿子。他表示,他们都有一定的技能,在外面会有更好的发展。现在,长子王建峰负责业务联系、图案设计、图案制作;二儿子王建勇主要从事生产,负责染色、调浆、刮花等工序;小儿子汪建伟掌握了蓝缸的配料,现在维护的“小青缸”就是他完成的。三个儿媳也在家里干活,将染好的蓝印花布缝制成衣服、帽子、桌布、王振兴的手袋和其他工艺品配合得很好,作品多次获得工艺奖项,2011年,王振兴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南通里子文化传媒__“淡出”三年,李子柒曾来南通拜师非遗蓝印花布传人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来说,寻找接班人尤为重要。李子柒在采访中也提到,王振兴告诉她,虽然家里的孙子们也接触过、学习过,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并没有年轻的接班人。

幸运的是,王振兴的孙女已经打算成为正式的继承人,目前正在跟随长辈学习。 “我的孙女今年23岁了,是孙子们中年龄最小的。其他孙子们都已经长大了,有的已经在外地定居打工了,她回到了二甲老家,愿意全身心投入到这门手艺中。” ”。王振兴高兴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现在孙女已经基本掌握了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正在潜心研究定型技术。这也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她正在为正式继任奠定坚实的基础。准备。

此外,王振兴及其家人也在积极改变原有的想法,根据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和潮流设计图案,迎合国潮,并开始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吸引更多网友的关注。 “虽然现在我们还是以零售为主,但是订单比以前多了很多,能感觉到大家越来越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王剑锋说道。

如今,越来越多像李子柒一样的年轻人愿意了解和学习蓝印花布的印染工艺。自2006年起,染坊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展示基地”,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七八批。 “我们已经接待了数百所学校的学生,还有很多外国友人前来参观体验。”现年84岁的王振兴表示,他仍然坚持在染坊一线工作,希望在可以的时候,能更多地推广这项技艺。

通讯员 吴欣欣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颜俊辰

1946 年叶挺将军等人乘坐的飞机失事之谜,周恩来为何坚信是国民党阴谋?
« 上一篇 2024-11-17
红楼梦中秦可卿谜团解析:身世、死因与情感之谜
下一篇 » 2024-11-1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