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岁老人李文山:脱口秀舞台上的清流
11月12日,李文山在北京三里屯一家剧院进行脱口秀。
11月12日,北京三里屯某剧院,演出结束后,观众热情围拢李文山。新京报记者 王子成 摄
舞台中央的光柱落在了这个瘦弱的老者身上。他穿着上世纪的空军衬衫和退休前的领带。他挺拔的身躯、优雅的面容、沉稳的气质,似乎与脱口秀的娱乐场所格格不入。
左手拿着麦克风,右手插在口袋里,李文山仿佛变了一个人。他说,他是目前中国年龄最大的全职脱口秀演员。他讲述了他与妻子“8毛钱邮资”的爱情故事,以及现实中不存在的“儿子”的有趣故事;他开玩笑说老和死,淡淡地说:“我选孟婆汤,不加糖。”年轻人评价这位老人不油腻,不“爸爸”,表现出了只有他这个年纪才有的幽默感。
一位拥有30年军旅经历的退役老兵,一位在脱口秀舞台上“高高在上”的“精神男儿”,这种“反差与可爱”并存于一人身上。在年轻的脱口秀精英中,他几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他的笑话也是围绕老年展开,一日三餐都是粗粮,但却有一种抓住人的魔力。
“说好话,做坏事,才能达到平安和谐”。
11月12日晚上9点,北京三里屯一家剧院,李文山在舞台上被一群年轻人包围。
“大家别着急,排队吧,就有机会和‘杉杉叔叔’合影。”剧场的主持人大声喊道。观众从舞台边缘一一上台,李文山摆好姿势。有时他会主动伸出双手,或者与观众做出“爱”的手势。
作为刚入行三年的脱口秀新人,李文山“出道就达到了巅峰”。今年年初,在剧场年轻人的鼓励下,他报名参加了《脱口秀和他的朋友们》的试镜。李文山的表演点燃了全场。第一轮投票193票,距离第一名仅差一票。
走红后,李文山成为剧院宣传海报上占据最大版面的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前来采访。他还接到了老军长的电话。老领导根本不相信。这就是平时安静的李文山,可以整天坐在那里不说话。
如果把时间倒回2021年,之前的李文山和之后的他在别人眼中会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人。
当时,李文山已经退伍9年了。他住在沉阳,在那里旅行、喝酒、散步、打麻将。他具有人们对退休叔叔的所有刻板印象。平时生活中,他一天说的话也不会超过十句话。吃完晚饭,他就去书房坐坐。他搬到现在居住的小区已经十几年了,也没有新朋友。 “人多的地方就躲起来。”
这样一个年轻人口中的“我人”,内心深处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读书。除了经典之外,他最喜欢的就是三毛。喜剧是他从小的爱好,但知道的人并不多。小时候没有电视,家里就买了一台收音机。吃完晚饭,他听了长达十多分钟的相声广播。苏文茂的《歪批三国》他听了无数遍。
20世纪90年代初,辽宁某报社开设了“幽默对话”栏目。每期刊登一张照片,并向读者征集幽默对话稿件。每次只发表前三名的稿件。李文山发表了许多二流作品。微信出现后,他还在高中同学群里,用“昨天做了一个梦”的方式,拿老同学有趣的故事开玩笑,解解大家的无聊。他没有点名任何人,但每个人都知道他在说谁。
疫情期间,他被困在家里,无法和老朋友打牌怀旧。李文山想找点事做。翻开手机,大数据向他推荐了脱口秀这种新的喜剧形式。 “这很有趣。”他开始学习编辑软件来制作自己的笑话。
女儿注意到了他的兴趣,在父亲生日那天,一家三口去看了他的第一档线下脱口秀节目。李文山回到家后,他把生活中的趣事都保存成小笑话。在了解了开放麦克风的形式后,他开始报名演出。
与正式的商业表演不同,开放麦克风往往提供一个练习和打磨笑话的场所。演员不需要交报名费,观众只需十几块钱就可以听节目,所以李文山心里没有任何负担。 “说好话,做坏事,以求天下太平”。
“叔叔会受欢迎的”
2021年,脱口秀演员萧颂、李文山相继加盟波伯晓剧场。萧宋一看,就猜出李文山是个军人。 “主人,拿个小书包,停在那边,直走。”
从考入军校到退役,李文山在部队生活了30年,军人气质已经烙印在他身上。他是一名空军地勤人员,他深知这个职业的“职业病”:一架飞机有数以百万计的零部件,每个生命周期都不同,所有这些都关系到飞机的驾驶安全。飞机。
在部队服役的这些年里,火箭、航炮、导弹等航空武器都由他的部门管理,工作非常细致。
年轻的时候,李文山什么都不怕,就怕老板说他不擅长工作。从部队一线到机关上任第一年,我交上了工作总结。领导先夸我两遍“有防备”,然后拿红笔在整张稿纸上圈起来,每句话都写对了。李文山脸色涨红,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这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他记得清清楚楚。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开始写散文,并向报刊杂志投稿。一般情况下我写完之后不会有人检查。编辑自然会对投稿进行审核,如果发表的话,会说明写作没问题。他的字越练越好,提交的文章都变成了报纸杂志上的小豆腐块。他经常被要求参与起草主要讲话和重要文件。
“我要么不做某事,要么把它做好。”李文山始终坚守这一信条。就像现在谈论脱口秀一样。
脱口秀节目的观众大多是年轻人,而网络迷因的生命有时只持续一周。为了了解脱口秀的套路,李文山一遍又一遍地观看《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这么大年纪了,为了看节目而花钱办会员,还是第一次。他还学会了看短视频,学习其他演员的语气和节奏。
当她第一次见到李文珊时,波波笑剧团的经理李波就对她的团队成员说:“赶紧签下这个人吧。”他们问她:“你不害怕吗?他这么老了。”李波愿意冒这个险,她觉得“叔叔一定能谈判好”。
事实确实如她所想。李文珊是她见过最认真的学生。每次训练他都会在场。他不是那种上课积极主动,也不会提出很多问题的人,他只是安静地听着。李波一对一授课的时候,其他人都该休息一下聊天,但大叔却始终不走,像个小徒弟一样“趁着上课”。
年轻时,他曾在部队给学生讲课,并担任婚礼的见证人。李文山从来不怯场。但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他不是一个有天赋的球员,也不擅长即兴发挥和表演。他只讲事先准备好的笑话;他年纪大了,记忆力差,所以他像小学生一样一遍又一遍地背。直到变成肌肉记忆。
他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咎于“赛道上的人太少”的运气,但周围的同事都知道他一定会受欢迎。 “他真的很勤奋,也很热情。”小松说道。
又“年轻”了
和大多数脱口秀演员一样,李文山的笑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虚构成分,但人们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却是真实的。 “我们恋爱了4年,一共见过4次面,我给她写了400多封情书,毕竟我是搞导弹的,你也知道,一旦我们的导弹锁定目标, ,他们会追她。”
脱口秀中的爱情故事让年轻人羡慕不已。只有李文山知道军旅爱情有多么痛苦:从相亲到结婚的前10年,他和妻子每年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一起,只能靠书信来传达思念。 。妻子被迫成为“女强人”。她会修理冰箱和抽油烟机。他对妻子和孩子都有亏欠。他坦言,“很羡慕现在年轻人的爱情”。
脱口秀作为一种进口产品,通过中国的变化适应了本土环境。而这种年轻的艺术形式在李文山这里也有自己的理解。他几乎从不讲粗俗的笑话,他只是想把身边的事情变成笑话,给观众带来共情。
随着商演的增多,李文山的心态逐渐从单纯的“玩”转变。 “人们买票,我不能每次都讲同样的笑话。”
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的时候,他都在想笑话。我边走边看手机,心里想着这个问题。笑话太多了,即使忘记台词,也有其他笑话可以替代,让脱口秀变得更舒服。
2023年的最后一天,剧院将首次举办脱口秀跨年晚会。那时,李文山还没有多大名气。这是他第一次在数千人面前脱口秀。随着笑话一一抛出,观众的笑声越来越大。虽然他的脸上并非毫无表情,但他的心脏却在激动地狂跳。
李文山感觉,似乎有些事情发生了变化。当他第一次开始谈论脱口秀节目时,他不好意思告诉他以前的战友他正在这样做。 “我有点不好意思说出来,总觉得这是一件非主流的事情,一件小事。”
后来,同志们看到媒体的报道,既震惊又羡慕。媒体给予他“有为老人”甚至“沉阳的骄傲”的称号。起初他觉得太高了,但后来逐渐接受了。 “我想,我又喜欢上了这个东西,能为家乡和有关部门做点事,真是太好了。”
在李波看来,对于年轻、新鲜的事物,李文山有自己的看法和看法。他用幽默来解决各种困难,包括人们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 “也许这就是年轻人对父母的期望。”
不久前,李文山在录制综艺节目时庆祝了自己的64岁生日。他感觉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变年轻了:以前胃不好、腰痛,现在专心写段子,这些小毛病都不再引人注目了。
“以前没时间。”李文山总结自己的经历。 “年纪越大,越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人的很多疾病都是由自己的想象力造成的。”
接触脱口秀节目也改变了李文山的一些想法。很多年轻人中流传的热门表情包都源于生活的焦虑,“孩子压力很大”。看到孩子们的状态,他也想告诉他们,这一代人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年轻时的水平。
享受舞台
爆炸发生后,李文山过着长期出差的生活。去年他去了8个城市,做了300多场讲座,今年他还在各个剧院演出。他和年轻演员们一起住在剧院的宿舍里,定期开会打磨剧本。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三十、四十年前的样子。
成名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李文山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走在街上,他越来越容易被人们认出来。他从不拒绝观众的合影,从不拒绝剧院为他安排的表演。今年国庆节7天内,他演出了27场,从下午3点到晚上11点。小松调侃,杉杉叔叔的身体素质是戏剧演员中最好的——其他脱口秀演员在演出间隙会把椅子排成一排睡一会儿,但这位64岁的老人却从不休息,找个地方睡觉。坐下来,拿着手机背手稿。
李文山目前的行程安排在明年1月,而今年12月在大连举办的专场演出,有900个座位,两天内就被抢购一空。
对于李文山来说,他为自己赶上了这股喜剧新浪潮而感到自豪。 “脱口秀节目离观众更近,更能跟上形势,我想未来一定会遍地开花。”
现在小剧场每周举办六天脱口秀,李文山每天都作为压轴表演。他还定期参加剧院的开放式麦克风活动,尝试新的笑话。
他常常熬夜思考事情,直到凌晨,甚至失眠。这打破了他三十、四十年来每晚十一点准时睡觉的习惯。早上他也学会了像年轻人一样偷懒,九点半才起床。 “我也学到了不好的东西。”
疲倦是无法否认的事情。但如果没有聚光灯,那种被注视和欣赏的感觉可能很难再找到。他给自己划了一条底线:一旦身体感觉累了,他一定会停止这样做,但现在还远没有到那个时候。
以前,李文山看到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撞头流血、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接受采访时,他们都表示“很享受比赛”。现在,他终于能体会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了。
他从来不需要别人催促他要稿子。他愿意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还准备了很多新的笑话。从现在开始,他会慢慢地说话。
系紧领带,握住麦克风,下一场脱口秀即将开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