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逝世,回顾古典文学泰斗的一生
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
这个名字前面往往冠以“古典文学泰斗”、“诗人”、“教育家”、“诗意女儿”、“裙子的士”等称号,叶嘉莹自己也曾按顺序排列过。因为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教书,所以老师是第一位的,其他人是第二位的。
从1945年大学毕业开始,叶嘉莹老师的余生几乎一直站在讲台上。 91岁高龄的她,还在几十平米的住宅里教研究生; 96岁高龄,已经坐在轮椅上的她,仍然给南开大学新生上学期的第一课。
南开大学讣告称:叶嘉莹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曾荣获“中国诗歌终身成就奖”、“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数十项奖项和荣誉称号。
01
放弃医学,追随文学
她志在传承中国诗歌文化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材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如果不是抗战,叶嘉莹或许会成为一名医生,但她最终选择了辅仁大学中文系,立志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传承者。
自1945年起,叶嘉莹就在讲台上教授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她还接受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的邀请,为欧美汉学研究者讲解中国古典文学。
女孩叶嘉莹
02
回国教授中国诗词
她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后,她思念祖国,写信给国家教委,要求回国教书。 1979年春,她开始了回国后在南开大学的第一次讲学,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段精彩的中国诗歌之旅。
第一次回到南开大学的叶嘉莹,一开学就发现一个能容纳300人左右的大报告厅“人满为患”。学生们坐在教室的台阶和窗台上,数学家陈省身也挤在观众席上。有一次,连叶嘉莹自己都挤不进教室门。
她白天讲诗,晚上讲歌词。学生们听后不肯下课。
叶嘉莹现就读于南开大学
此后,叶嘉莹老师在国内各大大学教授诗歌,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太平洋两岸。她还在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国诗歌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于2015年落户南开园。
叶嘉莹说,她的教学风格是“脱缰野马”。 “山重重叠叠,金光灿烂灭”这句话,她能讲出三页的“山”字。说起李商隐的《嫦娥》,她就会说到王国维和王维。一位年轻老师听完她的课后感慨地说:“叶老师跑了一大圈,还是回来了。”
作为在海外讲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学生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中国女学者,她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
03
“我的莲花总会枯萎
我想保留莲子。”
自1945年大学毕业以来,叶嘉莹已经站在讲台上70多年了。她说:“这么好的事情怎么能不告诉年轻人呢?你不能告诉年轻人,不仅会对不起下面的年轻人,也会对不起古人。”
她曾说,她一生“只为一件事”,那就是中国诗歌的创作、研究和教育。
尽管生活极其节俭,她还是将毕生积蓄捐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总计超过3500万元。
有人好奇,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叶嘉莹说:“我的莲子总会枯萎,我要保留莲子。”
铭记并致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