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羊城粤剧节圆满落幕,展现粤剧艺术深厚底蕴与全球影响力
11月30日晚,第九届羊城粤剧节在广州红线女子剧院圆满落幕。本届粤剧节以《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竣工仪式和《剧目卷》首演落下帷幕,展现了粤剧艺术的深厚底蕴和创新发展。本届粤剧节期间,四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超过80%。新粤剧电影放映覆盖社区。粤剧嘉年华系列活动创新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本届粤剧节网络曝光量超过6500万次,国际传播覆盖全球45个国家,展现了粤剧艺术的全球影响力。
“圆满粤剧演艺”结业晚会,近200位海内外著名粤剧艺术家登台
粤剧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保护和传承更加受到关注。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领导下,《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以下简称《粤剧表演艺术百科全书》)的编制工作由广东省粤剧推广协会承办的《百科全书》于2017年推出,编委会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为组长,汇集了广东省粤剧艺术家及相关机构。粤港澳广西及海外对粤剧艺术进行挖掘和整理。历时八年,今年11月竣工。可以说,这项浩大的工程不仅是全体广东人的重要历史时刻,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光时刻。至此,粤剧成为全国第一个系统、完整地呈现该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
“粤剧表演艺术全集”结业晚会上表演样剧《六国相》。
《百科全书》共分五卷,包括4700多页、540万多字、4000多张图片、15000多分钟视频和1200多段音频片段。它全面、细致地反映了粤剧表演艺术的整体面貌,汇集了近百年来粤剧最重要的方面。记录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构建了完整的粤剧表演体系,为粤剧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出版以来,《百科全书》多次获奖和业界好评,被视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成果。
11月30日晚的庆功晚会可以说是粤剧人向时代给出的高分答卷。晚会汇聚了来自粤港澳及海外的近200位粤剧艺术家,其中包括17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和众多国家一级演员,同台竞技,争光。晚会通过“传统样板戏”、“传统古歌经典唱腔”、“传统南方技艺”、“优秀剧目”四大篇章,展示了粤剧艺术的深厚底蕴、流派多样、人才辈出。 “继往开来”的落幕,进一步彰显了粤剧人不忘初心、再创辉煌的决心和信心。
《六国大相》、《天官赐福》、《仙女送子》等传统粤剧剧目,以及《秋江哭别》等经典唱段, 《重入沉园》、《昭君赛上曲》、《帝王花》、《搜书院》、《花月》等经典剧目节选《皮影》、《山风雨》一一上演,罗家英、白雪红、倪惠英、欧凯明等著名粤剧大师轮流登台,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呈现了《皮影》、《山风雨》的丰富内容。 《大百科全书》及其振兴传承的成果,展示了传统粤剧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文化价值。
演出反响热烈,反响热烈,47场演出平均上座率超过80%。
今年羊城粤剧节,47场精彩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平均上座率超过80%。其中,22场优秀话剧演出汇聚了17个专业剧团,展现了当代粤剧艺术的新发展。 25场侨团粤剧演出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吸引了包括61个海外社团在内的71个社团的热情参与,以及广州当地10所中小学的参与,共同谱写了交流传承的新纪元粤剧艺术。章。
优秀剧目的演出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也取得了票房的丰收。其中,深圳粤剧团排练的经典粤剧《皇帝花》是本次活动的第二个剧目。演出当天“全场爆满”,为粤剧节票房开了一个“开门红”。
广州粤剧院制作的新粤剧《南拳》在开幕式上点燃了全场。岭南武术蔡李福拳首次被带到粤剧舞台,为观众呈现一部粤剧舞台上的“动作电影”。奏响了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主旋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红霞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南拳》是一部兼具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思想艺术品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的作品。粤剧《南拳》犹如一首激昂的战歌,诠释了抗战时期岭南地区武术精英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反抗外侮、为国难而战的热血往事。充满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整体舞台风格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广州粤剧院制作的新粤剧《南拳》在开幕式上点燃了全场观众。
除舞台演出外,今年粤剧节还特别新增11部粤剧电影新展映,其中22部在“金声”、“涌汉”等专业影院放映。同时,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将电影带入增城塘口村、黄埔新田村、从化镇安社区、花都探步等基层社区,让羊城粤剧节的艺术魅力得以展现。走进市民家门口,实现全民共享艺术。
今年的粤剧及中国侨联粤剧联展,参加者人数众多,年龄跨度达80岁。创下了羊城粤剧节的历史记录,生动展现了粤剧艺术的延续。广州市荔湾区光雅幼儿园的孩子平均年龄只有5岁。他们在“新粤韵展——少儿粤剧折子戏”中的精彩表演,为羊城粤剧节增添了一抹童真。这不仅是羊城粤剧节首次将儿童粤剧表演纳入演出活动,也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传承文化的舞台,激发新一代热爱艺术的热情粤剧的.
85岁高龄的新加坡敦煌戏剧院艺术总监吴桂欣女士,JP率领戏剧院第八次参加广州粤剧节,再次带来英文粤剧《 《牡丹亭》向广州观众展示。这种粤剧的创新形式,对海外起到了重要的推广作用,为粤剧艺术的国际传播做出了直接的贡献。
新加坡敦煌剧团演出英国粤剧《牡丹亭》《园中梦》。
时尚+国际,来自世界各地的粤剧朋友尽享这场四年一度的盛会
本届羊城粤剧节秉承“粤剧,不仅仅是戏剧”的节庆理念,超越传统粤剧演出范围,首次推出一系列粤剧嘉年华活动。以广州粤剧院作为广州新文化地标为核心,活动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商圈。致力于以时尚、国际化的视角推广粤剧文化,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展现传统文化的现代风范。
粤剧节通过“快闪”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会、粤剧知识讲座、粤剧脸谱体验、艺术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打造综合性粤剧文化体验空间。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粤剧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享受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文化旅游新体验。
第九届广州粤剧节推出的服饰艺术展。
为扩大第九届羊城粤剧节的影响力,活动充分利用各大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全网在线内容总曝光量已超过6500万次,实现全网数万次互动和讨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也同步发力,创意输出西班牙语、法语、英语、俄语、韩语、日语、阿拉伯语等8种语言的多主题原创内容策划,覆盖全球45个国家、35种语言的用户。世界。 ,实现内容曝光量过百万,为粤剧节的国际传播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广州公交地铁、广州塔、户外大屏、重点文旅场馆、景区、星级酒店等均开展了第九届羊城粤剧节公益广告,着力宣传粤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得更加灿烂。一幅光彩夺目的时代画卷。
此外,粤剧节还积极响应“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普及,与白云国际机场、航空公司合作策划了一系列粤剧主题活动和“粤剧+旅游”主题线路促销,进一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演艺中心的过程中,海内外文化影响力提升了广州的城市形象。
采访及撰稿:南都记者周培文、实习生庄佳音、通讯员文瑶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