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探索艺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2024年12月1日,“面对图像——辛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5米层展厅盛大开幕。展览精选了艺术家辛东旺的200多件经典代表作品和创作档案,系统梳理了辛东旺的生平、艺术成就和教学理念,从多个维度呈现辛东旺在艺术创作和教学方面的杰出成就。
我希望我的画有人文关怀的精神
我希望我的画有民族气质
我希望我的画有当代文化的深度
我希望我的画有人文的审美教养
——辛东旺
辛东旺(1963-2014),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辛家坊村。 1980年高中毕业后,在内蒙古化德县文化馆学习绘画。 1981年,他在家乡自学绘画,从事民间画家。后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2014年1月11日因病去世。
作为中国当代新写实油画的杰出代表,辛东旺的成长和崛起具有很强的平民性。在辛东旺的创作生涯中,他的观察几乎始终聚焦于城市中的底层和边缘人群。他的创作深深植根于社会现实。通过对普通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的关注,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变迁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反思。
本期我们将为您展示展览的第一部分。
面对图像
——忻东旺的视觉语言
“面对图像”展厅
本节重点介绍辛东旺对写实绘画的独特贡献。他的艺术创作植根于社会现实,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关注劳动者、农民工等普通人,赋予他们在画面上的尊严和力量。作为中国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辛东旺通过其标志性的语言,将个体的生存状态转化为富有情感深度的艺术表达。他的《明天:阴转晴》、《适度兴奋》、《早》等作品不仅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也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
“面对图像”展厅
辛东旺注重捕捉特定环境下个体的“微表情”,揭示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传达无声却有力的叙事感。通过这个片段,观众将感受到辛东旺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这些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表达,成为关注社会现实、引发公众思考的重要媒体。
《明天·阴转晴》 布面油画 150厘米×160厘米 1996年
《早餐》 布面油画 190厘米×200厘米 2004年
辛东旺在描述《早早餐》时这样写道:
“我之所以画这幅画,是因为我每天路过巷子里破旧的红砖墙,那里有一块三层木板,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借’两个红字,总看到有人拎着热气腾腾的豆腐。面包、油条、瓷碗、铝盆和塑料袋从破旧的砖墙缝里倒出来,我坐在路边的小桌子旁,真是羡慕不已。人们从来不曾忽视的早餐,人们边吃边吐痰……但我总是莫名地被人们的因地制宜和不屈不挠的生活氛围所感动……反正我在这里吃的是心安理得的,接下来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大家都会面对阳光,面对迷茫,而这一切都已经混在了人们面前的饭菜里。放下碗,筷子。
2004年,油画《早餐》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由此,辛东旺以其充满写实主义和人文关怀的写实绘画成为中国写实油画的杰出代表。本次展览,《早餐》被悬挂在展墙最显眼的地方,凸显了它在忻东旺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据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张红芳女士、辛东旺女士介绍,原作《早餐》被海外收藏家收藏。它此次亮相中华艺术宫,是首次漂洋过海,跨越了20多年。首次展出非常罕见。
《适度的兴奋》 布面油画 140cm×120cm 1997
/展会现场/
/辛东旺艺术年表/
辛东旺,1963-2014,出生于河北省康保县,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1995年《程程》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银奖
1997年《适度兴奋》获“迈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奖
1999年《远方的亲人》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
2001年《武装》荣获“建党80周年优秀作品奖”
2004年《早餐》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
2005年“乡村传记——辛东旺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2006年“乡村传记——辛东旺油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
2013年“爱由心生——辛东旺作品展”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举办
2013年“爱由心生——辛东旺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2014年“心——辛东旺艺术生活与绘画作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2014年荣获第八届AAC艺术中国特别贡献奖
2016年“爱的记忆——辛东旺艺术回顾”在荣宝斋西画馆举办
2018年“回归故乡——辛东旺的艺术人生”在山西博物院举办
2018年“天才的心灵——辛东旺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
2021年“时代肖像——辛东旺艺术作品展”在大同美术馆举办
2024年“面对图像——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面对图像
——辛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
/展会时间/
2024年12月1日 - 2025年2月12日
/展览场地/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5米层中庭、26、27号展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