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主导的年轻文化市场变革与克拉克拉App的互动兴趣社区平台
随着“2000后”进入职场,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消费偏好和群体特征将带来更加明显的市场变化。从动漫、电视剧到游戏、网络配音……从A站、B站弹幕文化的兴起,到各类音视频的传播,以“00后”为主的年轻文化开始主导市场。
KilaKila App(KilaKila,原红豆直播)是一个面向18-25岁年轻用户的互动兴趣社区平台。平台涵盖语音直播、短视频、对话小说,打造泛娱乐矩阵。为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娱乐需求,打造年轻人喜爱的粉丝内容生态社区。
Clarkla创始人兼董事长、微博副总裁刘子正
“Z时代”声音互动平台布局
2018年1月,定位直播工具的红豆直播转型为Clarkla,并实施品牌战略和产品形态升级。对于Clarkla的定位,Clarkla创始人兼董事长刘自正表示:“我们当时的定位是从直播工具升级为直播平台。在拓展了产品形态后,我们将Clarkla定位为一个虚拟互动的平台。”年轻人。”
随着“90后”、“00后”的崛起,1996年以后出生的“Z一代”文化潮流开始成为主流。以前被认为小众的漫画、动画、游戏、虚拟偶像等变得流行起来。快点。例如,在刘子正看来,15-28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虚拟世界有幻想。这些人就是“Clarkla的核心用户群”。这些人对虚拟世界有更好的感受,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希望有这样想象力的人成为“年轻人”市场的目标群体。
刘子正表示:“我们的产品有多种形式,包括直播、视频、对话小说等。有输出能力的人创作内容,观众消费内容,从而形成UGC社区,内容更多地用来服务一个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纽带,我们平台的方向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性,在我看来,互动性是直播的本质,直播不是平面的内容,而是立体的。各个直播间里,观众们。通过与主机交互,我们知道每台机器背后都有活人,我们不是在与平台或简单地与内容进行沟通,而是通过平台与背后的人进行沟通。”
除了打造“年轻人互动社区”,Clarkla还推出了一系列活动,比如2017年举办的“我要配对你”公益直播活动,邀请了10位明星和30位知名人士配音演员参加。直播所得收益全部捐赠给中国的听障儿童。据统计,共有5685万人次在线观看本次赛事直播,直播在线观看和回放共计6482万次。 Clarkla还协办了“2D歌手大赛”
当2016年底进入直播市场时,刘子正就已经意识到直播市场已经进入下半场。在大多数以美女秀为主的直播平台市场,用户都会有逆反心理,所以他将Clarka定位为语音直播的主力。希望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能够积累价值,让用户关注内容本身。如果去掉外观标签,只保留声音,用户会更好地关注声音本身。同时,声音也能为用户提供想象的空间。纯语音直播可以降低用户开始直播和创作内容的成本。无需复杂的设备,无需寻找特定场地,随时随地即可开始直播。比如演员刘涛就曾躺在床上,通过语音直播与粉丝交流。在她看来,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方面,当被问及为何要将红豆直播这个简单的直播工具转型为Clarkla这个互动社区时,刘子正表示:“一开始红豆直播是全品类内容运营,然后我们发现配音演员群体在我们的平台上慢慢形成了一个小生态系统,并且通过这些优质的配音演员,我们可以吸引足够的粉丝来使用我们的平台,同时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再次吸引更多声音好听、有特色的用户,而不仅仅是配音演员加入我们的平台,进而起到自我发展、自我传播的作用。”
虚拟偶像互动社区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Clarkla于今年10月底推出了虚拟直播功能,并将很快推出虚拟形象定制服务,基于全网最大的声优互动平台打造虚拟偶像互动平台。在刘子正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主播有优质内容,用户有互动需求。在打造虚拟偶像之前,主播与用户的互动只停留在文字页面和直播间屏幕上。主播的形象需要依赖于用户的想象力,但是当主播拥有自己的头像并且在直播时不露脸时,用户可以在屏幕上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转动声音的想象力在他的脑海中变成了一个形象。而且这是一个完美的虚像,并不是真人。用户不仅可以感受到声音,还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声优的独特头像。 “我们希望每个配音演员形成自己的IP,运营自己的IP。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成为虚拟偶像。用户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虚拟形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虚拟偶像,让直播变得生动起来。”虚拟偶像的流媒体就像视频流一样简单。”
虚拟偶像最早出现在日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虚拟偶像涌现,从日本的“初音未来”、“轻音”、“镜音”到本土的“洛天依”、“乐正铃”等。早期的虚拟偶像大多是实行企业包装,投资大、周期长,通过唱片、演唱会、周边等产出盈利。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内容创意的不断丰富、运营机制的完善,虚拟偶像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发展已萌芽,市场潜力逐渐显现。
今年8月,克拉克拉与中国漫画《灵奇》发起了线上虚拟偶像直播会。他们邀请剧中两位主角的配音演员设计出与漫画一致的3D模型,并在虚拟形象中进行直播。与粉丝问答并与他们互动。
除了打造虚拟偶像之外,Clarkla 还在开发和打造用户的个人虚拟形象。
目前,Clarkla已经拥有自己的一套动作捕捉系统,可以同时捕捉用户的身体动作和微妙的表情。对于虚拟形象的打造,刘子正表示:“其实门槛非常高,技术投入和运维成本巨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投入一定的研发力量,利用技术手段,降低门槛,我们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把虚拟形象建立起来,技术运用到直播中,我们希望将来你不仅可以直播,还可以用自己的头像来拍摄短视频,或者。成为对话小说或游戏中的角色,并用自己的头像与他人交流等等,这是可以实现的。”
不过,刘子正也强调,虚拟形象与虚拟偶像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对于虚拟偶像来说,更重要的是内容。虚拟偶像的成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内容。 Clarkla的定位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平台,而是技术基础和内容应用能力的结合。 Clarkla将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虚拟偶像内容机构、配音演员品牌、虚拟偶像3D模型技术供应商、研究机构、大学社团、投资机构等,将自身的音视频处理和3D模型驱动结合起来技术积累,共同布局虚拟偶像。 Clarkla有着良好的内容创作氛围,用户也愿意生产内容,所以Clarkla实际上打造的是一个虚拟偶像的互动社区。
数据助力用户画像分析
目前,Clarkla平台月活跃用户已突破1000万,注册用户数接近1亿。刘子正还表示,Clarkla作为一个内容兴趣社区,在运营过程中会以数据为工具来细分用户画像。数据的目标是了解用户画像并精准匹配,根据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来匹配不同的用户偏好,这就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
数据显示,Clarkla的核心用户是高学历、高消费的“95后”年轻女性,占比约70%,其中16-20岁人群占31%,21-25岁人群占45%。一旦有了这样的认知,运营过程中就会通过不同的活动引入不同的群体,并根据用户画像的喜好来制定产品设计和体验。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年轻女性用户的市场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未来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刘子正相信。
针对特定的年轻女性用户群体,Clarkla还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来吸引用户,例如2018年8月的“一日蜜”活动。微信推出了小程序,采用类似游戏的“扭蛋机”设计。男友声优集体推出,旨在吸引18-25岁对声优感兴趣的声控女性用户,满足她们对好声音男友的偏好。最终,活动产生微博话题4022万条,小程序累计曝光量1023万条,微博总互动量13036+条,微信公众号累计浏览量10.5万条。
在瞄准年轻女性市场后,Clarkla与热门少女养成手游《恋与制作人》合作。通过平台的UGC工具聚集IP粉丝,孵化粉丝文化,让更多游戏粉丝参与到活动中。决赛中,共有21774人参与创作,推出游戏题材18598个,参与配音7692人,活动视频浏览量8743万次,同人小说总阅读量2438万次。分析活动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活动环节,用户活跃度激增,参与活动的用户会积极将自己的创意内容传播到其他平台,从而吸引更多年轻女性用户。
依托内容平台属性和粉丝创作热情,基于用户画像分析,推出一些有粉丝基础的优质IP,如《身份5》、《决战平安京》、《师父》等。 《魔道祖师》、《非人道》、《橙光游戏》等,利用平台实现粉丝互动推广效果,打造粉丝社群属性,对此,刘子正表示:“粉丝社群的属性。目前是平台氛围的主体,可以是平台的阶段性定位。我认为作为粉丝社区,完全可以支持当前平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但我们不会停留在同一阶段。不仅如此,平台还鼓励原创IP。对于原创内容,我们更多的是支持而不是制作。作为平台,我们应该履行对内容的监管责任,但我们不想过度干预内容。如果用户可以自己投票的话,就可以选出一些好的、高质量的内容。那个时候我们更多的扮演的是配角或者配角的角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