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二次元文化对中国五代人的深远影响及冯学勤研究员的美育与动画艺术理论研究

二次元 2024-12-30 18

关于作者:

冯学勤(1979-)出生于浙江海盐。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省美术理论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美育教育和动画艺术理论研究。

如果按照一代人的一般概念,即十年为一代人,那么“二次元文化”至少影响了五代中国人,包括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到中年,以及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到中年的人。是当今社会青壮年的主力军。 80后、90后、开始进入高等教育的00后、进入学前甚至小学教育的10后。总之,二次元文化的影响贯穿着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人。正是改革开放,使得美国、日本动画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大规模引进,为中国70后播下了二次元文化的最初种子;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结构的调整和转变,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进程拉开了序幕,二次元文化也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影响力加速扩大的时期。动漫游戏中的经典作品、经典形象不仅存在于大大小小的屏幕组成的二维空间中,还与广告及产品设计、旅游休闲等行业融为一体,以衍生消费的形式被广泛运用。商品。它已进入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宅文化、可爱文化、燃烧文化、抱怨文化、腐烂文化、哀悼文化等各种二次元文化类型在广大中国青少年中流行。

中国二次元文化_次元文化事件_次元文化节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未来,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深。面对这种影响,当代美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不仅对二次元文化关注不够,而且缺乏理论系统性、解释有效性和深度干预能力。美育作为本土的现代话语,是上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等先贤从西方审美现代性的思想资源中引入的;它推出的目的是通过审美艺术教育,使人们在封建文化重压下瘫痪的中国人得到解放,并通过感性启蒙的方法,实现国民性的转变,最终指向拯救中华民族免遭灭亡的历史目标。因此,20世纪上半叶,美育话语开始在本土学术界、教育界普及。然而,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语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从小屏幕到智能手机屏幕的世界。中到电脑屏幕,大到IMAX宽幅巨幕,构建了一个物理属性意义上的“二维空间”。在这个二维空间里,大众流行文化、新兴媒体文化和消费主义文化混合发展所产生的泛娱乐热度,似乎让国人从百多年前的“感官麻木”走向了“感官麻木”。 “感官泛滥”这是另一个极端。因此,经验的“娱乐化”、“碎片化”、“世俗化”、“肤浅化”似乎成为了道德批判话语的基本对象,“二维文化”似乎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切肤浅。体验的最佳目标。然而,这种如此轻易做出的道德批判,只具有提醒时代征兆的价值,甚至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征兆:即提醒当代美育理论缓慢发展新兴文化现象。 ,尚未提炼其正面价值,最终只能诉诸宏大道德话语的征兆。

次元文化节_次元文化事件_中国二次元文化

因此,从当今的历史语境出发,构建深植于“二次元文化”的当代美育话语体系,吸纳和引导这种文化的积极意义,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需要指出的是,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以及文学、艺术、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相关学者长期以来对二次元文化或二次元文学艺术十分关注,尤其是在从艺术特色上来说。 、传播特征、文化价值、社会功能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美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然而,面对二维文化,美育理论研究基于自身的知识规律,有以下三个重点:

首先,注重二维文化新颖多样的感知体验。这首先来自美育的基本含义,即感性教育的知识规定。大多数二维文化类型往往是围绕一个核心的感知体验类别而形成的,比如“可爱”、“燃烧”、“腐烂”甚至“耽美”等,这些感知类别包含感官体验、情感内容、心理内涵等。或者说哲学意义与中西传统美学中的经典感性经验范畴,如美、崇高、女性、阳刚等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具有学术价值。研究本身。更需要指出的是,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未来可能只有体感、感觉、情感、想象等活生生的感性体验,而无法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基于数字技术的人工智能进行复制。的。虽然当今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尝试让机器人写诗或作曲,但这种指挥性或定向性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文学艺术创作只是对人类创作的模拟而非真实的创作——除非我们认为创作只是一种信息输出,不需要任何感性经验、生活经验。正因为如此,关注二维文化所产生的感性体验就具有超越单纯提供美育知识的意义。事实上,二维世界的扩张是数字复制技术不断发展的一个征兆;而受二维文化影响的各种新奇体验,正在形成深受数字技术影响的第一代人的活生生的历史。文档。记录和研究这些文献,意味着今天的人类需要更敏锐地把握自己的感性体验,以便在机器越来越像人类、在技术上越来越优于人类的时代,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智力。不可替代的物种特性。因此,对二维文学艺术所产生的特定感性体验的形成原因、多元类型、审美范畴、身心机制、社会功能等的分析和梳理,是这一美育话语建构的重要内容。系统。

二是关注二维文化对健全人格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这是美育的第二个意义,即本土文化意义——美育作为人格教育的出发点。人格教育是中国美育传统的历史凝结,是美育与德育的交叉部分。培养健全人格是中国美育的历史目的和文化理想。近代中国美育话语体系的奠基人王国维将孔子的“兴诗、立礼、成乐”思想解读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表明美育是美育的起点和终点。完成了人格教育的形式。 “成功幸福”是指一种“为所欲为,不逾矩”的人格理想。在这种人格理想中,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自然、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克服。毫无疑问,这种古典理想带有文化乌托邦色彩,更重要的是,它为美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价值坐标和立足点,通过它我们可以评价二维文化对人格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当地青少年的发展。中国二次元文化的一个特点是,虽然本土二次元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体量,但构成本土二次元文化圈的核心形象或核心内容却绝大多数仍然是日本和美国的文化产品。这意味着中国的二次元文化仍然带有浓厚的外来文化气息。由于文化异质性和社会差异,对当地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许多二次元文化类型如腐败文化、哀悼文化等,常常表现出“负能量”的面貌或触及文化禁忌。但是,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两点。一方面,我们不可逆转地与外来文化分享了现代性的问题和成就。另一方面,我们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也绝不是被动的。相反,我们专注于自己。植根于本土文化的问题、偷猎、移植和改造比比皆是。因此,要发现、提炼和凸显二次元文化在促进本土青少年个体成长、身份建构、社会交往、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积极内涵,而不是仅仅从道德保守或文化的角度忽视它。精英主义,不仅可以从美育理论的视角指导二次元文化的本土化进程,也将为注重个体修养的本土美育历史传统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次元文化事件_中国二次元文化_次元文化节

三是注重二次元文化的创意价值。创意教育是美育最形而上的意义,也是对当地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最有意义的。尽管汉语中的创词缺乏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神学核心,在中国古代传统中的使用也没有太多神秘的意义,但创词在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中日益凝聚着强大的影响力。 。超越精神性,直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动力。从艺术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创作是指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人类在创造新事物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自身。作为对未知世界和自身可能性的双重探索,人类的创造活动总是离不开幻想,因为幻想也意味着蓝图、理想和梦想——人类的创造和生成总是趋向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作为未来社会蓝图的共产主义,或者今天银幕上摆脱自然束缚的超级英雄。因此,意义层面上的蓝图、梦想或幻象正在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真理。相反,真理也因为同样的指导意义而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幻象。作为“三维”的对立面,即“现实”,没有任何范畴比“二维”更能清晰地代表幻象。正是由于这种语义上的对立,二维文化很容易在人文知识分子的头脑中留下扁平、一维、肤浅、脱离社会现实等刻板印象,使其价值难以充分实现。声明。

因此,将二维文学艺术提升到艺术形而上学的层面来认识其创作价值,首先是针对这种刻板印象——人类不只是创造幻象,而是在创造幻象的过程中改变自己。事实上,如果我们从动画这一产生二维文化的核心艺术类型出发,我们会发现这种文化蕴含着人类最古老的创造力经验。动画(Animation)拉丁语起源Anima的意思是“灵魂”和“生命”,其动词形式Animate在英语中的意思是“赋予生命”——创造的最高形式。动画实现“赋予生命”意义的方式就是让无生命的事物运动起来,而这首先是基于生命运动的视觉分解。也就是说,需要将时间序列中的自然运动分割成若干个图像来把握,然后通过各种连续播放技术制造出生命运动的幻象——这就是动画意识的起源。 。这种艺术起源的最早考古证据可以在法国肖韦石窟 (Grotte Chauvet Cave) 的野牛和犀牛运动分解图上找到,其历史可追溯到 3 万多年前。当然,二次元文化的创造力不仅可以通过艺术的形而上学和遗传学来阐明,而且还存在于普通观众的日常体验中。通过虚拟社区、粉丝创作、COSPLAY等多种形式,广大受众早已习惯于利用各种虚拟元素来创造自己,从而以非常微观而又深刻的方式影响着整个现实世界。

次元文化节_中国二次元文化_次元文化事件

总之,围绕这三个焦点展开的美育话语研究,就是要提炼出“二次元”文化最积极的内涵,最终穿透二次元文化爱好者常说的“次元墙”。事实上,“二维文化”从来不存在于“二维空间”,因为“文化”一词本身就意味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现实。从这个角度来看,“二次元文化”实际上是虚拟世界溢出到现实世界所形成的中间地带。用一些二次元粉丝的话说,就是在“二维半维度”。他们用这个概念来解释这种文化的独特性,也说明了其自身身份建构的独特性,因此存在着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次元墙”。美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并不是要取消这个次元墙,从而取消这个文化的独特性,而是要促使它成为像生物细胞壁一样的有机体,具有去浊化、吸收新事物的能力。

次元文化节_中国二次元文化_次元文化事件

浙江省美术理论学会、

全国首家获得省民政部门正式批准的公司

艺术理论学会是省级学会。

本学会旨在团结广大艺术理论工作者,

组织免费学术交流活动。

为促进我省艺术理论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推动艺术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浙江

江省美术理论学会

本期欢迎广大艺术理论工作者投稿。

2024年南京IFC开业盛况:商业狂欢背后的无奈与创新
« 上一篇 2024-12-30
谷子是什么?探索二次元文化中的商品收藏与展示
下一篇 » 2024-12-3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