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二次元文化:虚拟世界的魅力与年轻人的热衷
介绍
“次元”源于日语,意为“次元”。所谓“二次元”通常是指“一个虚构的现实世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动画、漫画、游戏等形式营造出一个属于亚文化圈的虚拟世界。
喜欢并沉浸二次元世界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以学生为主,但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的研究报告,2015年微博二次元核心用户规模达1400万,而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为1.1亿。从代际来看,中国的80后几乎是全球范围内最早融入二次元风潮的一代。后来,伴随着互联网而来的年轻一代与二次元文化产生了更为密切的关系,他们不仅在网上观看、讨论漫画、动画,还经常在“三维”现实中聚在一起,发起cosplay表演。这些装扮怪异的年轻人,此前被主流世界视为异类,如今却引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无论是漫画IP、动漫产业,还是成为二次元人群据点的A站、B站,都是创意产业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群爱好者的口味将主导未来一段时间内互联网潮流的走向。
二维照进现实
“我们都是来自二次元的人……”在采访中,君君多次以这句话开头。
君君穿着一件藏青色的水手服,准备去中国美术馆听乐队Namo的演唱会。这件水手服是她在淘宝上花300多元买的,大翻领,蝴蝶结,短裙,是日漫里常见的款式。君君觉得,穿着不算太夸张的二次元装扮,出席三次元的音乐活动,并没有什么不妥。
在二次元世界里,她是一名bilibili(B站)用户,偶尔帮别人进行cosplay(角色扮演)拍摄,但更出名的身份是“歌手”,即在视频网站投稿翻唱作品的业余歌手,如今,她已经上传了100多首自己演唱的二次元同人音乐。
现实世界中的君君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在学校住在六人间宿舍,床头除了贴着易烊千玺的海报和“支持同性恋,反对歧视”的标语外,还有COSPLAY的海报。现在,她打算以二次元“萌文化”为主题写毕业论文。
对于君君来说,二次元世界不仅仅是二次元(动画、漫画、游戏、小说)里平面的虚构世界,更是一个真实的圈子,一群和她一样热爱二次元作品的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想法,形成了固定的亚文化圈,有宅男、烂人、蠢货、可爱、热血、暗黑、毒舌等标签。这些人大多聚集在视频弹幕网站A、B,一起发弹幕、听二次元音乐,还经常出现在各类漫画展上。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微博二次元核心用户规模达到1400万,而泛二次元用户规模为1.1亿。
“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大二那年,淳淳参加了一场COSER(角色扮演者)聚会。她扎着双马尾,穿着“很可爱的水手服”,在几十位色彩鲜艳的COSER中并不显眼。那群人全是年轻的学生,每个人头上都戴着色彩鲜艳的“假发”。有的扮成《K》里的滑板少年,有的扮成《银魂》里的坂田银时,喧闹着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走去。
她们激动又疯狂,一路喧闹,几乎吸引了所有路人的目光。但当她们来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操场时,却如水滴般,那里聚集了2000多位COSER,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群体。
虽然“宅男”已经被大众心照不宣地视为二次元爱好者的天然标签,但某个时候,他们却十分热衷于线下活动。君君和大家“勾搭”起来,互相拍照,然后坐在草地上聊天。听说这是北京最大规模的COSER聚会,“很有仪式感”,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就像行为艺术一样。”
这样的一群人自然引人瞩目,路人看他们的眼神都是“来自三次元”的,COSER们显然也习以为常。“就看看,别在意”,君君说,“我觉得二次元的人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很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来不会觉得别人对我们有任何影响。”
从成为“二次元生物”开始,君君就感受到了次元壁带来的隔阂。高三那年,她迷上了一首有古装COSPLAY的古风歌,里面的女主角是由一个叫天水三千的杭州男COSPLAYer扮演的。君君每天都会“舔”视频,甚至会递给班主任看,“这女主角是个男的,你觉得她漂亮吗?”班主任看完之后,都看不起她了。
“不过我确实觉得很漂亮。”君君认真的说道。
很多人不知道,君君之所以能考上北京读大学,是因为她爱上了一个叫“何童”的COSER。2010年,她在微博上发现何童COS了一首古风歌曲里的人物,而且歌很好听,于是她就“入坑”了,开始大量听古风歌曲,关注COSPLAY。当时的同学朋友中,没有一个和她有同样二次元兴趣的,于是她想,要想找个圈子,就必须考上北京。
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后,她随即加入了学校的“立见”动画社。当时的会员费是每年20元,那一年,和她一起加入社团的学生有100多人。在这所大学的各类学生社团中,“立见”算得上是大型社团了。它聚集了学校里众多的二次元爱好者,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每周动画放映、邀请漫画家来讲座、组团参观漫画展、周末在咖啡馆打桌游等。
即便是在玩桌游这种听上去毫无二次元气质的活动时,二次元人士和3D人士玩起来的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玩的过程中,二次元人士会突然大声用只有他们自己听得懂的“专业术语”说话。比如有人发牌不合时宜,就会有人说:“因为今天风有点吵。”这是来自日本泡面节目(一集3到6分钟,相当于泡一杯泡面的时间)《高中男子的日常》的一句二次元台词。所有二次元人士都会对这句话报以夸张的笑声,而一旁的普通人只会好奇:这有什么好笑的?这些人有病吗?
现在的二次元世界就像是一个特别行政区,各种口音、方言常人无法听懂。一些著名的动漫台词在二次元人群中家喻户晓,成为了他们专属的交流媒介。很长一段时间,你在B站的弹幕里都能看到满屏的“吉光御守,家和万事兴”(一旦有人说这句话,在场所有人都会重复一次,以防被厄运影响);也会看到很多人发一长串听不懂的日语“无无限大な梦のあとの何もない世の中じゃ”。这句话出自《数码宝贝》主题曲《蝴蝶》,意为“穿越在无限延伸的梦境背后冰冷无情的世界”。
很多人认同二次元是一个天然排斥三次元的小圈子。以哔哩哔哩为例,只有正式会员才能解锁全部视频,没有邀请码,任何人要在一小时内回答100道二次元问题,获得60分以上才能获得正式会员。这种做法被网友形容为“残忍”,甚至在搜索引擎上都能找到“哔哩哔哩正式会员答题指南”。
这些排他性的做法反而会增加二次元用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入俱乐部后,君君觉得找到了自己的“组织”。“我们在一起很开心,二次元的人都很‘病态’,做什么事都很怪异,我们有共同语言可以聊。”她说。他们的话题绝不会涉及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哲学或娱乐新闻等“怪事”。
对于君君来说,任何形式的二次元聚会都是可以接受的——乐趣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大家交流互动的方式:“哪怕只是坐在草坪上,我们也会觉得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很多人在二次元世界寻求精神寄托。”
2015年7月,居住在沈阳的COSER钱海来到广州萤火虫动漫展,准备COSPLAY日本漫画《终结的炽天使》主人公百夜雄一郎。
为了这个角色,钱海自费从沈阳赶到广州,买了一套价值800多元的COS服装,还有一副绿色的隐形眼镜。漫画展前,他戴上眼镜、戴上假发,穿好衣服,花了40分钟化妆。他已经习惯了彩色隐形眼镜带来的眼部干涩,但展会期间,他还是要时不时往眼睛里滴一滴眼药水。
COSPLAY一般对参与者的颜值和身材要求较高,钱海是一位妆后眼睛大大的瘦削男生,非常适合二次元作品中的男生装扮。他经常在微博和贴吧晒自己的COSPLAY作品,粉丝们在下面回复:“好棒!喜欢!好帅啊!”
钱海上高中的时候,第一次听说了“二次元”这个词,按照他当时的理解,二次元指的是另外一个世界——不仅仅是属于动漫人物的平面世界,还有另外一个精神世界。
数年后,钱海已成为二次元界的从业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与二次元息息相关。作为一名自由美术设计师,他靠画游戏原画、动画作品分镜、设计一些人物和场景为生。
“我的事业只能跟二次元有关”,钱海说,“没法改变,一旦踏上这条路,就没法后退。”
根据艾瑞咨询2015年6月的调查数据,二次元用户男女比例为61.4%:38.6%,男性略多于女性。女性偏向“搞笑”,男性偏向“宅男”。钱海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男,最忙的时候,一天会待在家里工作12到14个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会觉得无聊,有时候无聊到不想拿起笔,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从何说起。但他还是坚持着。
工作之余,他经常以另外两个二次元身份出现在网络上:游戏UP主(上传、发布视频的人)和COSER。寒暑假的时候,他会在哔哩哔哩直播《我的世界》这款游戏。简单来说,这款游戏就是通过摆放、摧毁不同种类的方块,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很多粉丝(基本都是一些热衷二次元世界的学生)都很喜欢钱海的直播,经常催他更新视频。
作为一名COSER,钱海经常参加漫画展和COSPLAY比赛,他的微博标签是“最美COSER大赛人气COSER”。2015年,他在北京的一场COSER大赛中,获得了男子组优秀选手的称号,而这个称号就是在那时获得的。
钱海在初三的时候成为了一名 cosplay 爱好者。那一年,同学们给他“推荐”了日本虚拟歌手初音未来和各种动漫,而他第一次看了《Code Geass》和《Dark-Man》。这些漫画充满激情和青春气息,他发现很合自己的口味。
之后,钱海开始买漫画,经常去漫画展,平均一两个月就去一次——只要家乡长沙有漫画展,他就会去。在漫画展上,他看到有人在COSPLAY,觉得好酷,于是也开始尝试。他第一个COS的角色是日本的虚拟男歌手“海斗”。穿上二次元的衣服,钱海觉得自己有种“想和角色融为一体的感觉”。他回忆道:“打扮起来的时候,你是他,他是你。”
钱海的家人不仅不能理解他的爱好,还禁止他这么做。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造成的形象也很奇怪,“不主流,不正路”。他知道别人不喜欢他这群戴着花花绿绿的假发、玩 COSPLAY 的孩子,认为他们“太妖魔化了”。
但钱海却不顾一切地成为了一名 COSER。他不断挑选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形象的角色,然后去淘宝购买相应的服饰。根据艾瑞咨询 2015 年的调查数据,二次元用户在二次元上的平均年消费为 1746.3 元,而钱海无疑是当时更为慷慨的一位:一套衣服的平均价格在 700 多元,最多一两个月就会买一套。
除了选角、定制服装道具,他每次做COSPLAY,还要确定画面、故事板、场景、地点,和摄影师沟通。拍摄完成后,还要对照片或视频做后期制作。目前,他有20多套COS作品发布在网上,有些照片他不太满意,所以“重拍了很多遍”。
最近他迷上了日本动漫《暗杀教室》,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可以毁灭地球的章鱼,他去到一所只重视优等生的日本中学,成为了最差班级的老师。结果,这个用特殊教育方式的老师却成为了最差班级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暗杀教室》批判了现在教育体制的一些问题,很符合钱海的胃口。
“很多漫画揭露了一些世间的不公,主人公通常被设定为奋起反抗这些不公,”钱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少,也没有人能像动漫里的主人公那样有逆天的本事。总体来说,很多人在这里(漫画和二次元世界)找到精神寄托,而不是在三次元世界。”
最终,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化”的人。
但钱海并没有逃避现实世界,对于他来说,二次元圈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而是他与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
“在你生活的世界中过适合自己的生活,对你交谈的人说适合自己的话。”
哔哩哔哩音乐版块UP主西木也戴上了黄色长假发,做了COSER。她形容,当COSER穿上衣服的时候,“感觉好像有亿万道光芒要射穿你全身”。
平日里,席木是一名证券从业者,2015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来到南京工作。她的履历看上去十分普通。但正如大家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普遍印象,她的性格比较内敛,不太熟悉的人甚至会觉得她“孤傲”。
从外表来看,西木并不像是一个会在家里唱歌、上传歌曲到哔哩哔哩的人。她唱过许多甜美轻快的歌曲,其中不少是日文歌曲。她从未学过日语,唱歌前会“逐字逐句地把歌词挑出来”,再用罗马拼音标注。她能学会一首日文歌曲,最快的两三个小时,最慢的也要几个月。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知道西木会在网上唱歌。她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躲在房间里唱歌。有一次,她正唱着副歌的高音,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尖叫。然后她发现妈妈惊呆地站在旁边。妈妈当时就愣住了:“原来你在家唱歌啊!”
希木将自己的二次元生活和三次元生活分开,她的二次元身份是个小秘密,在各种社交软件上特意申请了小号。二次元的朋友和三次元的朋友没什么关系,也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在二次元的她,更加可爱活泼,近日她首次接受河北相声展的邀请,准备做客串歌手。她不想让别人发现自己在二次元这么活跃。除了担心父母不理解,觉得她在浪费精力,她还有一个小想法:被别人知道,会很“丢脸”。
作为翻唱歌手,君君也被别人形容为“孤僻”。在学校,她话不多,一个人去听讲座、看展览,性格孤僻。别人在楼道里见面可以直接聊天,她却不行。“我会刻意回避一点”,她说,“感觉自己不太擅长与人交往。”
但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唱歌圈”里混。君君的二次元“音乐同事”来自各行各业、世界各地。有学生、老师、程序员,还有一个40多岁的专业编曲人。一首歌曲的制作和发布,通常需要完整的制作链条,这些二次元爱好者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他们分工明确:在策划的带领和组织下,大家先选定歌曲,找填词人写歌词,策划再交给歌手。歌手唱完之后,策划再找后期制作人员混音,找海报人员做海报,再把歌曲发布出去。如果要发到B站,还需要一个负责视频的PV制作。这样的团队可大可小,小的只有几个人,大的有一两百人。 有时大家还会一起组织合唱,几十个人一起唱一首歌。
二次元世界也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小社会。“古风圈”是歌唱圈的一个分支,里面大大小小的音乐组织又分为不同的“社团”、“工作室”和“家族”。“社团”的规则非常严格:一个人只能加入一个社团,如果想为另一个社团唱歌,必须在名字后面加上社团的名字。二次元世界除了歌唱圈,还有“COS圈”和“模手圈”,专门写同人小说的“作家圈”,画师聚集的“画师圈”,还有记录宅男文化和二次元舞蹈并上传到网上的“宅舞圈”,制作同步音视频的“鬼畜/音MAD圈”……现在,有三成的二次元用户会参与同人创作,UP主们也在不断创造新的二次元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君君和西木既是文化的消费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同人文化让二次元用户有更高的参与感和存在感。“当你最终把歌曲发布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为它做出了贡献,作为一个团体或者团队,能做出一点成绩,这种感觉很棒。”君君说。
经常在二次元世界和三次元世界之间切换,淳淳偶尔会感到分裂。“你在什么样的世界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她说,“每个玩二次元的人,都有这个本事。”在动漫社,她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桌子、开奇怪的玩笑,但回到课堂,她还是会安静地学习。淳淳也见过一些在三次元世界里完全不说话的人,他们“只有在二次元世界里才觉得自己活着”。而一些对二次元世界比较痴迷的人,甚至幻想着和二次元角色结婚。
“这个世界是二维的,也是三维的,但归根结底它还是二维的。”
在当下二次元世界的主力用户中,26岁的文茂已经算得上是“大龄”用户了。10岁的时候,她就开始看日本漫画《美少女战士》。初中之后,她坚持购买漫画杂志,比如8.8元一本的《漫友》。从《家庭教师杀手重生》《海贼王》《妖精的尾巴》到《妖怪们的崛起》,她从小就养成了追日漫的习惯。
四年前,文茂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她从每天逛漫画展、看动漫的状态一下子进入了三次元世界。办公室社交中,二次元世界的话题渐渐冷淡,她消费二次元产品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每天只能在地铁上、睡觉前看一会儿漫画。
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大学同学邀请我去参加漫画展,我没去成,他们就说我太‘现实’了。”“现实”是二次元的词,指“现实生活充实的成功者”。
但文茂认为自己那时已经不再是核心二次元用户,因为她不会在二次元上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如果说二次元和二次元是两个相交的圆,中间有不少人,我就是其中一个。”她说。她形容自己四年前处于“2.5次元”。
事实上,大部分二次元用户在步入社会后,因为年龄、工作状况等原因,都会逐渐退出二次元圈子。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报告显示,虽然90后、00后是二次元的主力用户,但80%的二次元用户都是学生——1994年出生的二次元用户如今已经22岁,也就是说二次元用户的中坚力量是那些还未真正步入社会的95后学生。
但2014年,文茂的境遇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年冬天,文茂去日本旅游,在大阪街头看到了漫画《凉宫春日的忧郁》的插画。突然间,他觉得24岁的自己“又被青春击中了”。
她想起自己在知乎上回答过的一句问题:“你最喜欢二次元里的哪句话?”投票最多的台词有《银魂》里的“我决定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活得短一点”和《寒蝉鸣泣之时》里的“男人变态有什么不好”。文茂投票的台词是《凉宫春日的忧郁》里的台词:“在虚构的故事里追求现实的人,脑子肯定有问题。”
旅行期间,她一边在手机上疯狂看漫画,一边看了很多轻小说。轻小说是一种以年轻人为主要读者群体的新型娱乐文学。在日本,甚至每季新出的漫画有三分之一都是改编自轻小说。很多人都认同,轻小说是二次元的核心产品。
回国后,文茂毅然辞职,找了一份网络小说编辑的工作。现在,她每天上网的时间大概有10个小时,在哔哩哔哩看剧、看动漫、发评论、看小说、看漫画、看同人、打游戏。她的工作——网络小说——算是泛二次元产品。经常和她合作的网络小说作者中,很多也是二次元爱好者。
通过这份工作,文茂终于回归了二次元世界。她认为,尽管很多二次元生物因为工作原因离开了二次元领域,尽管很多人说二次元这个概念被高估了,但毫无疑问,二次元群体正处于一个最大规模的时期。“相比我上学的时候,现在的年轻二次元用户增长速度更快。”文茂分析道。高中的时候,她只能去小书店租漫画,但现在的学生用手机就能很方便地观看动漫作品,获取门槛大大降低。
2016年1月8日早上,她打开电视,发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晨间新闻》正在报道二次元的概念、产业规模、风险投资等,报道长达14分钟。“主流媒体终于开始关注这个领域了。”她想。这曾经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与流行文化保持距离,只有少数人会对它感兴趣。
从2015年开始,二次元文化和二次元人逐渐走进了三次元的视野。很多二次元事件和话题都对现实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去年暑期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其在微博上的相关话题阅读量高达26亿次,成为年度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之一。如今在三次元网络上流行的很多词组,原本都是二次元界的“暗语”,比如“可爱”、“根本停不下来”、“攻××”、“这都不是事”、“语言早死”、“无法直视”。很多人对二次元亚文化进入主流文化地位抱有极大的信心。 2015年7月3日,B站执行董事陈睿在虎嗅上海夏季F&M盛典上表示:“在我看来90后、00后的亚文化需求,其实是未来10年主导互联网主流的一个方向。”
去年,君君意外地将自己的二次元“事业”带入了三次元。一位正在做避孕推广项目的学姐找到她,让她唱一首和科学避孕有关的歌曲放到哔哩哔哩上,因为前者突发奇想,想尝试用二次元的方式推广。在写完歌词、录完歌之后,她们还真完成了一个视频,歌曲最终被命名为《避孕套和它的小伙伴们》。这种特殊的推广方式,在三次元引起了不少关注,微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关于这首歌的讨论。回想起来,君君觉得很有意思,“弹幕一出来,大家就评论:这个歌手怎么能认真唱这么羞耻的歌词?”
君君曾在朋友圈分享过一份关于二次元的调查报告,她分享的时候引用了报告中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是二次元的,也是三次元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二次元的。”
和文茂一样,更多的二次元玩家希望将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兴趣爱好紧密结合起来。这些年来,前海一直在观察市场动向,希望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自己的游戏制作公司。“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他说。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做COSER时,钱海犹豫了。“可能等我结婚了……”20多岁的大男孩缓缓说道,“……然后……可能就不会了,现在还不好说,也不能轻易说以后就退出COSER。也有可能(COSER)会继续影响下一代,下一代。”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名字均为网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