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宝华:用自己的笔,画自己的故事,开启中国动漫出版新篇章
“用自己的笔,画自己的故事”
1995年,北京出版社的编辑严宝华专门和上级谈话,出版社受上级委托,组织《北京漫画》杂志,经过寻人,选中了这位研究生时期主攻儿童文学、勉强算得上“专业对口”的年轻编辑。当时,中国的动画出版就像寄人篱下的孩子,尚未得到传统出版界的认可,背后是舶来品的出身,眼前是刚刚席卷而来的暴风雪:1994年,中国本土的漫画启蒙杂志《画书王》因特殊原因,在创刊一周年的秋天永久冻结。又过了一年,在全国少儿动画出版“515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漫画》等四本杂志承载着爱好者们的希望,扬帆出海,破浪前行。
闫宝华喜欢这种挑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兴高采烈地走进了一间完全陌生的办公室。那时,她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陪伴《北京漫画》最久的人,更没有想到动画这个新生事物会撞进她的生活,并伴随她大半辈子。杂志社刚创办时,她就在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漫画编辑——这也是整个编辑部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海外,以多种媒体为载体的动画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漫画投稿到杂志社,要么是短篇,要么是连载;平庸的就被“砍掉”,而受欢迎的则可能等待动画化的机会。动画化意味着角色可以走出纸张,走上荧幕,动起来,获得更多的人气和报酬。在“5155”计划启动的同一年,在日本知名漫画杂志《少年JUMP》上连载的作品《浪客剑心》大获成功,其电视动画改编也随即被提上日程——这一切都离不开编辑部的努力。对于漫画作者来说,杂志编辑是把关人、引路人。什么题材受欢迎?目前的提纲是否合适?主角形象需要修改吗?稿件的哪些不足之处要弥补?这些问题都需要编辑来回答。
但中国的动漫产业才刚刚起步,与国外不同,中国的漫画产业是先有作者,后有期刊。在刚刚成立的《北京漫画》社里,连一个资深的漫画编辑都没有。如果作者来问,编辑又不知道怎么投稿,该怎么办呢?
于是,北京漫画杂志社附近路口的大量盗版书摊,就多了几位顾客。一位摆摊的老大爷经常被问到最近哪本书卖得最好,于是便如实回答,把一本又一本畅销的漫画书递给那些“粉丝”。没过多久,它们就被摆到了北京漫画社办公室的办公桌上,供编辑们阅读、分析、讨论。题材选择、版面细节、镜头语言、市场调研……他们从零开始,敲定了一套量身定制的规范。后来,盗版书摊在有关部门的整顿下销声匿迹,编辑们便将素材来源地搬到小书店门前,让学生帮忙买些不容易给别人看的漫画书。“我们自己进去的话,一眼看上去不像读者,老板还会怀疑你们是不是来暗中调查的?”谈起这段经历,颜宝华笑得很轻松。
扎根于中国首都的土壤,汲取日本成熟产业的养分,北京卡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无论是面向社会征稿,还是培育自己的作者,都坚持“用自己的笔,画自己的故事”的口号。
有一次,编辑部收到一份画得非常精美的稿件。但漫画画框背景里的招牌、两边的建筑,都带有浓浓的日式风格,与作品实际的故事情节不符——作者的画风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主流漫画的影响。“这在当时很常见,有些人还能适应。如果别人的作品看了太多,已经印在脑海里,我觉得就有点悲哀了。”
有自己的剧本还不够,还要让读者喜欢。为了解决剧本故事性不足的问题,北京卡通邀请了多位儿童文学作家,希望通过联手,让漫画家专心创作画面。然而,缺乏镜头感的传统文学遇到“傲娇”漫画家,最终并没有形成很好的搭档。有些时候,困难可能来自于另一个极端——作者的个人风格和编剧能力太过突出。漫画家聂军第一次连载《我的大街》时,整个编辑部专门开会讨论一件事:聂军在说什么?没人听得懂!编辑们来回分析,和作者沟通,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故事发表后,反响不错,这让编辑们自省该如何引导作者。“漫画家的个性会在作品中体现出来,不要逼着他画一些不符合他风格的东西。”
对于连载作品,北漫采用责任编辑制。颜宝华担任副主编时,主要作品《天使的翅膀》就是她负责的,她每个月都会开车带着美术编辑去天津,和作者讨论剧情、分镜等方面的问题,确保作品能出、能画好。副主编如此,其他作品的责任编辑亦是如此。偶尔作者以各种理由拖延进度,编辑一边冲上前来挡下杂事,一边安慰、鼓励作者,支持对方跨过这一关。当作者犯错时,编辑就变成严苛的裁判,守住杂志的底线。有时候,有些连载作者沉迷游戏,进度很慢,编辑就会直接和她一起吃住工作,防止作品在杂志上“空白”。
在闫宝华看来,《北京漫画》就像一个大家庭,既严格又舒适。杂志社每年都会开写作会,把全国各地的作者们聚在一起旅行。大家在沙滩上堆沙雕、在成语猜谜游戏中大显身手、在吃喝玩乐的同时分享经验和灵感,讨论去年的作品和未来的创作计划。如果一位漫画家的发展意向和刊物的想法相符,编辑们就会有更深入的交流,共同孵化这部新作品。《北京漫画》的主要读者群是青少年,很多作者也是学生或刚毕业。“业内人都说,我们做的事情被称为漫画家的摇篮,即使新人长大后跳槽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们也不太介意。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东方不亮西方亮,原创漫画的前景广阔。”
2003年作家会议:第二排下边左边的红衣女子是颜宝华
“行业的旗帜”
世纪之交是《北京漫画》最辉煌的时期,杂志名扬京城乃至全国,有人投稿,有人应聘编辑,有人自发办论坛,一时间,《北京漫画》成为粉丝心目中的“乐土”。2002年,严宝华出任主编,同年租下北京理工大学礼堂,作为今年cosplay活动的举办场地。后来,他接到了校方的赔偿诉讼:排队的人太多,不仅把礼堂挤得水泄不通,还踩坏了外面的草坪!面对不管怎样都不肯离去的观众,严宝华许下承诺:明年,他会为大家找到一个位置。
次年,这个承诺在颜宝华与各方艰难谈判后得以兑现。2003年11月29、30日的周末,北京展览馆剧场化为二次元世界。那一年的北京漫画大会也是自1998年首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吸引了各路媒体争相报道。《北京青年报》刊登长文专门介绍cosplay大赛和动漫的“奇装异服”文化。《北京动漫》为了方便大众理解,将cosplay称为“动漫服装秀”,即装扮成动漫人物的模仿表演。有人扛着篮球上台,让人认出他是《灌篮高手》里的选手;有人腰上别着一把纸板武士刀,脸上的暗红色十字疤痕与发色相近,宛如《浪客剑心》主角;某社团组队,将《最游记》师徒四人的奇装异服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 近50组个人及团体报名角逐10余项大奖,但即便是最高奖金也不足以支付得奖者挑选布料、裁剪服装、制作道具的费用,对粉丝来说,这是一场精神收获远大于物质收获的盛会。活动还增加了真人漫画环节,按年龄分组比赛,商家赞助的稿纸分发到每位参赛者的桌子上,摸上去,质感比很多人平时用的纸张还要好。
《北京漫画》坚持从原有团队中吸纳新鲜血液,与发展需要息息相关。随着活动的如火如荼,期刊的种种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产业链碎片化、社会责任压力巨大、管理方式不当……相比同期的日韩,国内漫画团队极其匮乏。《北京漫画》年复一年地出版,连年亏损,自然无力支付高额版税,面对以外资为后盾的竞争对手的挖角行为,更是毫无还手之力。留下来的编辑和作者们,一边怀揣着心中的梦想,一边为期刊的生存而写作。
一天,一位港资背景的投资人拿着几本刚从报摊上买来的《北京漫画》走进编辑部,想试试这本北京畅销的漫画,一拍即合,和这位寻求合作的编辑们一拍即合。最初的合作尝试并不顺利,投资人要求改革装订方式,参考香港漫画杂志流行的骑马钉装订方式,但当时装订厂的技术达不到要求。“最后只能按他们说的做,那些书今天拿起来一抖,就散了。”闫宝华回忆说,投资人意识到这种方式行不通后,又改回了原来的方式。
面对商业化浪潮与自身策划性质的矛盾,北卡通在调整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但还是尽可能张开双臂,拥抱动画的翅膀。2005年,大型动画连续剧《梦想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中国将新漫画作品改编成系列动画节目的第一步。作为北卡通“顶梁柱”的原作漫画,与其他公司发生了版权纠纷。为了防止动画项目流产,闫宝华签约放弃漫画版权。在当时的环境下,制作动画是一份利润微薄的工作,但《梦想家》动画化本身“对行业来说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早在严宝华出任总编辑时,《北京漫画》就已经过了最好的年华。“从筹办到后来的撤档,只有我一个人在。当初那种能看到成果的拼搏,希望我们的漫画事业能够兴旺发达,这种心态逐渐被现实击垮。之后,我能够更加冷静客观,没有定下太过远大的目标。”2000年代初,新闻出版总署在一份报告中评价:“《北京漫画》是原创动漫产业的一面旗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的车轮滚滚而来,聚集在这面旗帜下的同志们换了一批又一批,甚至“谁来扛大旗”都成了问题。《北京漫画》占据着宝贵的刊号,却要靠北京出版社的输血才能生存。在参加活动和政府座谈会时,严宝华总是反复强调,原创漫画是动漫产业金字塔的底层。 要做动画、游戏,首先要让漫画家成长起来。台上的领导、台下的观众听完这些演讲,都没什么反应,“就像夏天里剩下的最后一只蝉,在那里叽叽喳喳地叫。”闫宝华回忆起几年前做现场活动的情景,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我能一个人跳上桌子,即兴演讲。”
在商业伙伴和上级部门相继取消投资后,杂志的生命力源泉被切断。2006年5月,《北京卡通》停刊公告正式发布。2009年,闫宝华等人获得政府资金,重新挂起《北京卡通》的牌子,但好景不长。“当时很少有人能预见到二维产业能发展到这么大。”这个行业永远有一面旗帜,只是举着旗帜的人变了。
《北卡罗来纳》复刊后,日本手冢公司代表来访交流
北漫团队解散后,作者、编辑们也各奔东西,有的转行创业,有的当了老师,有的还在漫画路上摸爬滚打。当初和编辑一起吃吃喝喝的作者成为了知名的独立漫画家,20年后依然喜欢玩游戏,但编辑们却相继更换,没有一个人能不遗余力地催稿;《梦想人》的作者姚非拉成立了“下天道”工作室,撑起了国内一小部分原创连载前线,却被曝出与其作者发生版权纠纷,让中国原创漫画的头顶蒙上了一层烟雾;聂军今年的第一条微博就是自己的儿童绘本,他再一次用市场证明了自己。
这一切,都和颜宝华无关。在结束《北京漫画》的工作后,她一直听从上级安排,专心致志地编撰北京出版集团史。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每当她走近北京出版大厦,看到那块还未拆除的红色招牌“北京漫画”,她的视线总会被泪水模糊。“那么大的霓虹灯,当年亮起来的时候,真的是那种感觉。”说到这里,她的眼眶又湿了。
这些年,曾经在北卡通旗下共事的人们已四散而去,他们对北卡通的记忆,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在网络世界里起起落落,偶尔还能有回响。当记者拿着一本反思北卡通运营模式的回忆录,向最后一位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主编闫先生求证其内容真实性时,他被告知已经看过了。对于前同事们的抱怨和遗憾,闫先生显得很平静、淡然:“记忆会有偏差,个人情绪会起作用,但没关系,也没必要争辩。他们都记得,都有记忆,这就好。”
“我的歌曲是我内心的呐喊”
近几年,闫老师重新拾起了连接他和二次元的线索。那座桥梁依然是《北京漫画》:我女儿的一个朋友当年是该杂志的忠实粉丝,还在漫画大赛中拿过小学组二等奖,她在哔哩哔哩有个投稿账号“猫牧师”。在听说朋友母亲的身份后,他执意找闫老师做一个关于动画的视频节目,终于在2022年见面。初次见面,猫牧师拿出一本他珍藏的《北京漫画》,执意要闫老师签名。正是这个签名感动了闫老师。此后两年间,在猫牧师的帮助下,闫老师上传了百余篇稿件,其中不时出现《北京漫画》的影子。
猫牧师特意选取了一部关于cosplay的现场电视剧作为新栏目的开篇。说起这部电视剧,闫老师想起了2003年北京卡通在北展厅剧场举办的漫画展,会场里cosplayer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闫老师站在舞台上,一眼望不到座位的上方。“北展厅剧场的演出证申请起来非常难”,闫老师对自己兑现的诺言感到非常自豪。
几个月后的另一段视频中,她再次泪流满面:日本漫画家藤本树的作品《回首》展现的漫画家情怀与动机,准确地击中了闫老师的心尖,让她想起了几天前的经历。朋友聚会选了一家著名的京味餐馆,金色的红木桌椅,宾客们谈笑风生。而她站在那里,眼里满是20年前的模样——这个房间当时的名字是“京漫画”事务所。蓦然回首,只听见杯盏相碰的声音,却看不见当年的漫画家们。 “我几乎能看到当年我的办公桌摆在哪里,能看到过道墙上陈列的手绘原创漫画,还能指出哪个地方挂着哪一幅。我带领参观者来到《北京漫画》,站在墙前给大家介绍,告诉他们这是怎样的一位漫画家。可如今我站在那里,在大家的欢笑声中,谁还能记得《北京漫画》在这里的辛苦耕耘,作者、编辑们如何畅想未来,还有人记得这个声音吗?”
凭借着对剧情的专业解读和推测,这位64岁的编辑与更多的动漫作品产生了联系,并收获了7万多粉丝。
2024年5月,账号“二次元颜老师”照例发布了一条新视频。这次评论的对象是“赵菊英砸动漫外设事件”。颜老师以教育工作者、动漫爱好者的身份对赵菊英进行反击,分享了自己成功的教育案例。但第二天早上起床,她却惊呆了:竟然有这么多人在看她的视频!B站用户们深受感动,纷纷在评论区留下故事,将这条视频的观看量推到了百万之多。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颜老师直言“我应该把(动漫外设)砸到你脸上”,猫牧师的好友在做封面时P了一张“颜老师扔动漫公仔”的照片。颜老师看到后,像是护着孙女一样说道:“别弄脏我的小台灯!”
闫老师口中的“小邓”全名高松登,是她最钟爱的角色,也是动画《MyGO》的主角。相隔数十年的两代人,通过网络共同见证了她沉重而细腻的故事。高松登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独女孩,靠文字记录内心的感受。一句“你的歌是你心底的呐喊”让她以主唱的身份站在舞台中央。她在现实的压力下告别老乐队,在勾心斗角中结识新伙伴,在迷茫时唱出连接心灵的歌曲……闫老师的内心随着情绪起伏,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几分。
故事的后半段,为了怀念离去的队友,邓孤独地登台表演,面对观众疑惑的目光,用清脆的声音朗诵着歌词:
我不想失去,我不想忘记,
但手无力,就把它放走了。
虽然我的心绪很混乱,
但如果它没有完全消失,
我想找回它,我想传达它。
…
我唱歌,唱诗
唱到我传达给你的那一刻,
我想和你一起哭。
我想和你一起笑。
就算我们的道路是两条平行线,也要紧紧抓住昨天。
闫老师很喜欢这句充满诗意的台词。2023年11月的TEDx大会(创意分享活动)上,她受邀以“‘最老二次元’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发表演讲,并计划用这句歌词作为整场演讲的结尾。她在准备演讲稿时犹豫过:这种“二次元”式的演讲会不会得到观众的呼应?毕竟现场大部分观众都不是“二次元”的粉丝。实践表明,观众没有辜负她的勇气。演讲持续了近二十分钟,几次被观众的掌声打断。当歌词朗诵出来时,观众席中升起一片举着手机的丛林。通过闫老师,灯光般的呐喊声真正地传到了更多人的耳朵里,一股澎湃的力量爆发了出来。“我想抓住这个机会,向社会宣传不要对二次元世界抱有误解和偏见。”
这篇朗诵后来被上传到哔哩哔哩,闫老师拿着手机一一点赞,看到其中一句话,她微微有些感动,“老师您曾经说过,您不能像邓老师那样在台上朗诵诗歌,所以我很佩服您,现在您做到了。”
闫先生投稿,下方评论均为MyGO动画所属公司账号的祝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