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男友服务火爆网络:霸道总裁与大学生互撩引发热议
“小兄弟你好,我是你的虚拟男友。”
“你从哪来?” “我是你的甜心。”
近日,一段关于“虚拟男友”的视频突然在微博上走红。视频中,一名男性上传者购买了一项名为“虚拟男友”的服务。当电话接通时,“害羞”的事情发生了。 “霸道总裁”与大学生通过微信打情骂俏。对话中不时冒出“我有点热”等“强硬话语”,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虚拟男友”由真人扮演,通过QQ、微信等在线通讯软件与消费者对话。主要内容是关于情感、爱情等话题。在原创视频平台B站上,该点评视频已被观看144万次,点赞数超过10万。微博上关于“虚拟男友”的讨论也掀起热潮,各种评价“虚拟男友/女友”的视频层出不穷,形式多样。
火爆视频让“虚拟情感服务”这个默默无闻、小众的行业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你可以在淘宝店花几万到几千美元购买这项服务,快速与“虚拟恋人”建立关系,获得特殊的消费体验。
事实上,这种快餐碎片化虚拟情感消费的逻辑和规则既简单又复杂。对于市场来说,有买就有卖。然而,不完善的行业规则和模糊的服务边界常常引起公众的敏感。在真实社交场景稀缺的泛媒体时代,年轻人对于陪伴、互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虚拟男友”这种“个人陪伴经济”的流行,让我们看到了虚拟情感消费市场的需求和潜力。与此同时,腾讯、哔哩哔哩等主要龙头企业也纷纷投资“虚拟偶像”消费蓝海,深耕“虚拟情感消费”,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男朋友”工厂
哔哩哔哩上一个名叫GMH 13的男孩发布的视频让“虚拟男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视频中,对方磁性的嗓音和精妙的情话,让直男up主脸红得无法抗拒。视频中出现的“虚拟男友”也收获了粉丝,短时间内接到了无数订单。据网友透露的信息,视频中扮演“虚拟男友”的演员在一家淘宝店工作。客服透露,由于突然受到大量关注,店员的行程已满,暂时不会提供服务。
如果不是视频的意外曝光,“虚拟男友”服务可能还在小众领域成长。
早在六七年前,“虚拟恋人”服务就非常流行。随着QQ等社交软件的普及,网上“虚拟情人”服务有机会生存和发展。电商平台上出现了许多与此类服务相关的商店,提供定制的“虚拟恋人”。随后,由于压榨员工、提供边际服务等行业黑幕被曝光,该平台迎来整顿。
现在,你可以直接在淘宝店搜索“虚拟恋人”,不会显示任何结果。输入“男朋友”“弟弟”等词语即可找到相关店铺。这些商店大多数使用二维动画角色作为产品页面标题。页面上的商品信息很简单,“下单找客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此类商店提供广泛的服务。除了“虚拟恋人”,还有朋友聊天、情感咨询、树洞解忧、叫醒睡觉、绝招套餐等一系列定制服务;服务形式包括文字语音聊天和实时语音通话。店员分为金牌、一号、店长、女神等不同级别,并通过好评率和订单续订率两个维度进行评价。级别越高,声音越好,外观越好,综合素质越高。
大多数商店都会明确标明此类服务的价格。下单后,客服会将客户的请求发送给专门的接单小组,店员会根据级别从高到低选择是否接受订单。交易完成后,消费者对服务进行评价,选择续订订单或结束交易。
这种虚拟交易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暴露出很多弊端。
从业者大多是兼职者,以大学生、配音演员、主播居多。行业尚未形成完整的劳动合同和锚定机制。几年前的黑幕事件或许不会再次发生。市场上常见的40-60分割机制合理吗?虚拟服务提供者的劳动权益能否得到保护?服务内容的隐私性和近乎真空的监管环境很容易导致服务沦为“软色情”和“擦边球”。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个“游戏”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感官从现实世界延伸到网络世界。然而,无处不在的娱乐和媒体环境挤压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和情感交流的空间。都市人越来越孤独已经成为常态,人们对情感、陪伴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强烈。 “虚拟恋人”服务恰好迎合了这种无处可寻的情感需求。
2014年下半年以来,“虚拟情人”成为悄然流行“地下”的新兴职业。淘宝指数显示,自2014年8月起,“虚拟恋人”作为关键词的搜索量开始上升,截至11月25日上升至24688次。同时出现了“伴我同行”、“楠奴”等专注于虚拟恋人的APP。陌生人的情感社交网络。最鼎盛时期,淘宝共有4474家店铺同时销售这项服务。情感消费商机不断涌现。
2017年12月,一款名为《恋与制作人》的游戏火遍全网,再次证明了虚拟情感消费的市场潜力。
《恋与制作人》是一款面向年轻女性用户的爱情题材角色扮演游戏。该游戏是根据抽卡的玩法来开发的。玩家以女主角的身份负责经营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经历各种离奇事件,遇到四位不同类型的男主角,并与他们发展感情。
游戏上线一个半月后,App Store下载量已达400万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31亿次。着迷的女玩家们甚至在“虚拟男友”李泽言生日那天,花重金在深圳京基100大厦的LED屏上打印生日祝福。
针对这种将陪伴需求置于虚拟世界中的现象,清华大学沉阳教授提出了“拟态陪伴”的概念。用户可以通过模拟为陪伴的互联网内容产品,获得类似于现实生活陪伴的体验。
《恋与制作人》中,四位虚拟男友的类型各异:霸道总裁李泽言、警察前辈白起、温柔书生徐墨和超级偶像周棋洛。完美的角色设定满足了女性玩家对恋人的所有幻想和期待。 “男朋友”通过电话、朋友圈、短信营造出的浓浓生活感,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玩家花钱。
正如病毒视频所示,“虚拟恋人”有多种类型。 “大狼狗”、“小奶狗”、“温柔公子”、“霸道总裁”等,都是消费者为了满足审美、娱乐等各方面的精神需求而使用“模仿产品”,从而获得精神服务以满足情感需求。
“偶像”升级
除了“虚拟恋人”之外,“虚拟经济”的消费触角还延伸到了“虚拟偶像”。
2007年,世界第一位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凭借翻唱《洋葱之歌》走红网络。虽然只是一个基于语音合成程序的音源库,但这并不影响她成为“偶像明星”的道路。 2009年8月31日,首次以初音未来名义的演唱会成功举行。如今,她在世界各地拥有数亿粉丝。
今年6月8日,淘宝宣布虚拟偶像鼻祖初音未来正式登场。不到半天,“初音未来”登顶天猫618名人榜,人气超越王一博、朱一龙等名人。 2017年,洛天依在上海举办首场线下演唱会。 500张限量版SVIP门票在3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 2018年,SVIP门票15秒就被抢购一空。
除了在商业领域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外,“虚拟偶像”也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受到主流媒体的认可。 2016年2月2日,洛天依、杨钰莹亮相湖南卫视跨年春晚演唱《花儿纳吉》,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主流电视媒体的虚拟歌手; 2018年3月31日,她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经典咏叹调》京剧名家王佩玉跨界合作演出《愿你长寿》。 2019年B站跨年晚会上,洛天依携手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金龙演绎经典民谣《好美的茉莉花》,让观众惊叹不已。
《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二次元用户数量从2017年的3.1亿增长到2019年的3.9亿。粉丝作为“虚拟偶像”产生的氪金和大众的消费以二次元用户为主的“虚拟偶像”的认可,让巨头们看到了“虚拟偶像”的商业价值,进而加速布局顺应“虚拟情感消费”赛道,开拓蓝海,抢占先机。
2018年10月,腾讯游戏宣布计划打造“貂蝉”偶像,并围绕“貂蝉”定制一系列开发计划。 2019年4月,《王者荣耀》宣布组建男团。 5月,由云、梁、白、鑫、水月组成的“无限王者组合”正式出道,并发行首支单曲《Wake Me Up》,登顶QQ音乐内地榜、Billboard中国音乐榜TOP100。 。 6月8日晚,《创造营2019》总决赛上,虚拟男团表演团体单曲《Wake Me Up》为《创造营2019》大结局加油,首次从线上走向线下。 。
随着科技的发展,打造“虚拟偶像”不再只是动漫游戏品牌的特权。各大头部平台均出现品牌主动打造虚拟偶像的案例,打造原创“虚拟偶像”品牌,以生动、新鲜、拟人化为形象重点。
拥有中国最受欢迎的虚拟偶像洛天依的B站控股了虚拟偶像“洛天依”的母公司香港泽力士,并推出了燕河、乐正铃等五个虚拟偶像项目。
2018年,巨人网络宣布正式进军虚拟偶像市场,推出首个虚拟主播Menhera Chan,每年投入数亿研发和内容制作。此外,巨人网络还与日本JOYNET株式会社达成合作,获得JOYNET现象级动画作品《Menhera Chan》全品类全球独家代理授权。
2019年8月,爱奇艺原创潮流虚拟偶像厂牌RiCHBOOM推出最新歌曲《爆发》全息舞台秀,引起热烈反响,全员亮相《青春有你》、《中国新说唱》等综艺节目。爱奇艺围绕青年文化和话题,在内容制作、用户体验等方面提供技术赋能,打造年轻人喜爱的IP文化。
“虚拟偶像”的打造依赖于底层技术架构、相关技术和制作能力。但对于粉丝花钱来说,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粉丝与“虚拟偶像”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依靠内容矩阵的持续曝光打造极具竞争力的IP,才能实现与年轻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新游戏原创文章(ID:newgametheory)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