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涌入交友 APP 寻爱,杀猪盘和网络诈骗却接踵而至
近年来,年轻人结婚压力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面对父母、亲朋好友的热情关心,一些单身年轻人最终妥协,选择加入“相亲队伍”,而一些不习惯传统相亲方式的年轻人则选择在婚恋交友APP上结识结婚对象。
惊蛰研究院观察到,为提升用户体验、满足单身年轻人“脱单”需求,一些交友APP不仅兼顾线上交友场景,还为用户策划不同形式的线下社交活动,如组织学士、硕博士等高学历单身聚会、盲盒剧本杀、公务员相亲社交活动,甚至有交友APP为春运期间返乡的单身年轻人承包“春运专列”……
然而,当恋爱成为一门生意时,其他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单身年轻人不断涌向各大交友平台,交友应用引发的诈骗和网络欺诈数量也达到了顶峰。
相亲不再尴尬,单身更容易找到另一半?
电视剧《甄嬛传》中,每当看到刚从甘露寺归来的果亲王与甄嬛打情骂俏的画面,屏幕上便会飘出网友“欢儿,我活够了,你呢?”的替身留言,表达出年轻网友对恋爱脑的厌恶,体现出他们独特的“晚婚不婚”观念。
根据民政部门的数据,我国结婚率已连续十年下降,2023年登记结婚数仅为813.1万对,创2003年以来的新低。不过,虽然数据表明年轻人确实在追求“不结婚不生孩子”的理念,但现实中很多人还在努力寻找爱情,甚至陷入单身焦虑。因此,在社交平台关于婚姻的视频和帖子下,经常会有年轻人酸溜溜的评论:“大家不是说好不结婚的吗?”
据珍爱网发布的《2023年Q4单身调查报告》显示,单身人群中仅有34.56%的人不感到焦虑,而20.88%的人经常感到焦虑,觉得找对象很难,因此很多人选择通过父母介绍、网络交友等方式增加找到另一半的机会。
“如果不出意外,我们明年就结婚。”95后铁路职工小兰通过交友APP认识了女友。他告诉京哲研究院,“我大学毕业后就和女朋友分手了,工作后也没时间和精力再去认识一个人,身边好几个朋友都订婚了,让我有点着急。再加上父母一直催我结婚,我意识到是时候开始下一段恋情了。我也通过家人介绍相亲过几次,但结果只是好友列表里多了一个朋友,最后也没闹出什么动静。”
像小兰一样,经历过相亲和单身焦虑的年轻人大有人在。《2023Q4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显示,超六成单身年轻人表示有过相亲经历,其中3.9%表示每周至少有一次相亲;9.67%每月至少有一次相亲安排。
但传统的相亲方式往往让人觉得繁琐、别扭,不少年轻人对此表现出抵触情绪。小兰告诉惊蛰研究院,自己对相亲比较抵触,坦言被人支配的感觉很不舒服,即便结婚,也感觉像是“包办婚姻”。
“在我看来,相亲的本质就是赤裸裸的比条件,两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在了解彼此之前,必须满足硬性条件,感情才能开始。在交易面前提及感情,似乎不那么纯粹。但在交友软件上就不一样了,它给了我一个更自由、更私密的社交空间,相当于普通的网上聊天,成功与否无所谓,交朋友才是最重要的。”
小兰刚接触交友软件时,就下载试用了各种交友软件。“当时,我并没有把交友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交友软件上。有些软件就是好玩,注册后就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人。有些软件比较专业,需要上传身份证和真实姓名,甚至还要核实学历。”
谈及交友软件的付费机制,小兰说:“我觉得付费是一个有效的筛选机制,可以筛选掉一些缺乏诚意找对象的人。我的一个同事在交友平台上花了近5000元,只为找到女孩的联系方式,现在关系很稳定。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付费也能筛选出经济实力。”
离线约会应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出现过四次单身潮。第一次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引发离婚热潮;第二次单身潮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知青为了返城而离婚;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转变,第三次单身潮到来;如今,第四次单身潮正席卷而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到2022年底,我国单身人数为2.65亿。
大量的单身人群为婚恋交友行业带来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作为技术创新的产物,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也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而不断迭代,从最初的简单匹配到如今的智能推荐。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更精准的满足,使得婚恋交友市场更加多元化、精细化。
过去传统交友网站的运营模式本质上是信息服务,利用用户的信息差,通过信息交易收取中介费。这个过程中,有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等多个环节。用户缴纳会员费后,媒人会协助筛选,安排线下见面,但即使条件广,相亲对象仍是不确定因素。
如今,灵魂APP、千手、青藤之恋等社交软件层出不穷,都是针对Z世代的恋爱社交需求而推出的。95后、00后青睐的线上“自聊”模式,大大减少了传统交友平台上的“被动婚介”,用户可以在APP上的相亲专区查看海量单身信息,可以自主寻找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
“因为我的人际关系比较狭窄,所以我确实需要扩大自己的交友圈,这样才更有可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在上海工作的测试员小顾说,他更喜欢通过交友软件寻找摆脱单身的机会。“虽然我并不反对传统的相亲,但我会被一些介绍人或媒人(往往是年纪较大的人)评判。如果你提出要求,他们会问你以你的条件适合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会有叛逆的心态。”
“我下载过七八款交友APP,对比过。这两年,我一直在交友APP和APP之间穿梭,经历注册、取消的循环,期盼一个灵魂伴侣。我也做过一些使用测评,比如二狗APP的用户照片和信息没有过度包装,但想看到喜欢的人,需要充值。她说APP上的用户都是长得好看的,女生问问题男生回答才能开始聊天,不用氪金就能用。《会缘》是工会的小程序,大家不用担心这个平台是不是骗局,因为能注册的必须是工会会员,不定期会有线下活动,不过报名不容易……”小顾说。
静哲研究院对比市面上几款常用婚恋交友APP,也发现有的侧重条件快速匹配,有的侧重场景互动,有的采用泛在模式。不过可以看出,随着年轻人进入婚恋市场,针对目标人群推出的各种婚恋社交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比如,可以进行语音配对、蒙面酒馆、线上群聊的心灵APP,也有进行线下活动的交友平台。比如,今年春节前,“青藤之恋”APP在武汉策划了一场以“不勉强的爱”为主题的恋爱市集活动。另一款交友APP“引力”则有更多的线下单身伙伴活动,活动时间、地点区域、活动费用等都有明确的标注……借助“二次元”“密室局”“剧本杀”“话筒黑白”等关键词,年轻人用新的交友APP绑定在一起。
95后女孩天瓜也表示,相比线上聊天,自己更喜欢参加线下杀剧本交友活动。“交友软件作为虚拟社交,无法完全取代线下社交。我并不想在网上跟不确定的用户随机匹配,也不喜欢跟异性单独出去吃饭、看展。杀剧本、狼人杀这类活动才是我的舒适区。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打卡之旅,没有线上的不真实,也没有相亲的权衡和算计。能聊就多聊,不能聊就专心打游戏就行。”
*图片由 Melon 提供
在天瓜看来,线下交友活动产生的真正关系更像是游戏搭档,没有交友的压力。如果有缘,通过各种兴趣爱好的陪伴,搭档也能成为朋友甚至伴侣,这也让交友APP的用户价值真正升级。天瓜说:“交友APP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建立联系,但最大的坏处也一样,一天里我可以同时跟很多男人聊天,但对方也一样,我不想成为别人的聊天备胎,再加上网络诈骗猖獗,如何辨别真伪,就得靠个人能力了,我对自己没那么大的信心。”
如果你从来没被骗过,那你就不算是老玩家了?
随着交友软件的火爆,期待邂逅爱情的年轻人也面临一定风险。除了个人信息造假、隐私泄露、假相亲等问题,网络诈骗也时有发生。据新华社报道,部分交友软件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分子会以相亲为名实施诈骗,给用户造成精神和经济损失。
“30+女孩相亲遭遇迪拜杀猪骗局。”这是小朵向惊蛰研究院分享的相亲“事故”。据小朵介绍,因为父母很担心她的感情状态,所以用小朵的信息登录了相亲平台,随后遇到了一个“优质股”。起初,小朵和父母都不相信自己会有这么好的运气遇到一个高度契合的相亲对象,但随着彼此了解的深入,对方的行为慢慢让小朵走进了陷阱。
“我年收入50万,目前在迪拜执行外派任务,在长沙给父母买了房,在广东也有房,想找个长沙本地女孩。”据相亲对象的个人资料显示,这位“优质男”喜欢旅游,追求生活品质,在网上联系后,经常和小多聊电影、读书、旅游等话题。
*网上常见的“杀猪骗局”模板
“当时我觉得他符合优质S级相亲对象的特质,肯定装无辜,容易被骗……然后骗子就开始了第二阶段,在日常交谈中,他会故意说收入、生活水平,然后开始含蓄地表达自己很有钱,比如说自己的车有60-80万,然后说自己对生活品质要求很高。”
“有一天他让我帮忙登录一个原油期货网站,告诉我可以在这里买期货赚取差价利润。然后他把他的账号和密码给了我,让我帮他买卖。当时我其实也觉得很奇怪,一个素未谋面的相亲对象,竟然敢把自己的理财账户告诉对方,实在是太奇怪了。”察觉到异常的小朵打开了“反诈骗雷达”,很快发现了一起“网恋遭遇投资理财诈骗”的真实案例。
小顾也分享了自己总结的《交友软件诈骗识别指南》:“有些人很厉害,但是会主动找到你,然后试图诱骗你换平台聊天。为了取得你的信任,他们会给你发自己的照片,甚至是工作照。然后他们会主动找你,在聊天中提到自己的爱好和对投资理财的兴趣。最后,他们一定会在某次聊天中透露出引导你投资的目的。”
除了线上聊天,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近年来直播也开始与相亲场景融合。无论是“群面式”相亲,还是1媒人+2嘉宾的快速配对,亦或是“多人直播”,主播在直播间扮演媒人角色,帮助年轻人相聚,成为流量与实效并存的脱单新方式。
从积极的一面看,在直播间里,相亲对象的基本信息,比如相貌、家庭、财产等一目了然,这种透明的相亲模式可以说提高了双方沟通的效率。但直播相亲的本质依然是快餐式的资源匹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年轻人社交圈子小、择偶标准高导致的相亲资源匮乏的问题。
此外,直播相亲的高效率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半月谈》2024年第二期就提到,个别主播引诱嘉宾“刷礼物”,伪造嘉宾身份,被骗后维权难度大。据掩饰居观察,目前黑猫投诉平台上与“直播相亲”一词相关的投诉已有数百条,投诉内容多为主播勾结女嘉宾上麦骗取大量礼物、诱导消费等,涉案金额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对于充当中介的交友平台而言,若想进一步获得用户信任、创造用户价值,需要新的方式提供更纯粹、更可靠的交友体验。但平台也需要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严格审核虚假信息,及时移除虚假账号,提升用户的安全感。
当网络上年轻人频频感叹“纯爱之神落空”时,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对爱情“固若金汤”,结婚不易的年轻人对婚恋的新态度、新观念,体现的是他们对高质量、健康爱情关系的现实需求。
并非所有“头脑清醒”的年轻人都会成为出家人。现实情况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偶尔会陷入单身焦虑,苦于没有便捷的渠道获取“爱情资源”。如今的年轻人追求自由、高效、个性,更愿意把择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因如此,交友软件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小兰、小姑、天瓜、小朵均为化名
-今日互动-
你曾经使用过约会应用程序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