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少女登顶付费榜背后:二次元市场缺口的深度解析
春节刚过,《开心消消乐》重新回到榜首,《少年三国志》迅速冲向榜单,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然而,《战舰少女》(以下简称舰 N)登顶付费榜,或许让大家稍微有些吃惊。这款舰娘 Like 的作品,难道仅仅因为有一点微创新就获得了成功吗?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现象背后,存在着怎样的二次元市场缺口。
《舰队Collection》的定位和成功要因
在提舰 N 之前,先去看一看原作《舰队 Collection》(以下简称舰 C)的模样。要明白,在舰娘国服事件爆发之前,舰 C 就已经在国内二次元圈扎下了根。
舰 C 并非是专门为军事宅而设计的游戏。许多人会称其为一款军迷游戏。然而,“二战”“舰队”等标签仅仅是舰 C 作为二次元产品所具备的一个属性,“拟人化”以及“舰娘角色们”才是该游戏的主要卖点。就如同很多新番具备机甲、战争的设定,但其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是面向军宅的产品。可以这样理解,纯军事宅不一定会去玩舰 C 。然而,玩过舰 C 的人很有可能会转化为军事宅,并且至少会对二战时期的战舰情报有非常深入的了解。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是舰 C 角色具有独特的魅力。
其受众未脱离二次元范畴:舰 C 的核心卖点为“拟人化角色”,此定义源自二次元文化,并非“军事概念”的产物,类似模式在 ACG 商业中常见。借助拟人化,战舰能被赋予更多二次元属性,依据不同属性可吸引不同类型用户。舰 C 依然是二次元特征显著的产品。
舰 C 的首批玩家是舰娘角色的各个画师以及画师的粉丝,还有角色声优的粉丝。这部分玩家最为忠实,并且在二次元圈子里拥有足够的影响力。以玩家为基础,借助推特等社交平台进行传播,使得舰 C 能够扩散其口碑。
让军宅折服的游戏制作细节如下:舰 C 并非一款单纯的拟人化作品,其制作精良体现在对二战战舰设定的细节还原上。舰 C 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历史考究与还原,当舰娘受伤时,她船只上“受伤的部分”与历史上“相应船只受损的部分”是一致的,这种效果只有极其认真地研究历史细节才能画出来。
舰 C 依托平台,该平台涉黄且仅对日本国内开放,正因如此,舰 C 的爆衣等擦边要素才能够得以展现。同时,舰 C 虽是卡牌游戏,但却有着完全与众不同的抽卡机制,这既是它不赚钱的因素,也是它良心的所在,从理论上来说,玩家完全可以不用花费一分钱。
舰 C 虽有较高的游戏门槛,却深入渗透到了国内二次元用户圈内。在舰娘国服事件爆发之前,百度舰 C 吧的关注量达到 7W,此关注量已远远超出其他任何一款日本页游的对应贴吧,甚至与日本顶尖手游《智龙迷城》的 10 万贴吧用户量可相媲美。
有趣的是,战舰少女吧也有7W关注了。
天时地利人和,苹果三星小米
《战舰少女》在春节期间不仅占据了付费榜榜首,其畅销榜排名也逐渐提升到了 23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应该能理解战舰少女的流水处于什么级别了。那么这款游戏为何会火起来呢?在葡萄君看来,是因为它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说舰 C 像是苹果,那么舰 N 就像是三星,或者更像是小米。
舰 N 在去年 9 月份上架了安卓版。当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也不像舰娘国服那样有明显的举动。然而,在舰娘国服事件结束之后,舰 C 吧经历了重新洗牌,国内的核心舰 C 玩家被分散开来。与此同时,“舰娘”“70W”等热点迅速扩散,充斥着二次元圈。在这一系列事件还没有平息的时候,舰 N 被推到了“舞台”之上。
地利方面,没有版权纠纷的隐患能让人处于极其舒适的境地。舰 C 的制作方有意将其禁锢在日本并局限在特定平台。一款涉及“二战”以及“爆衣”等敏感话题的产品,即便海外有厂商敢代理,舰 C 官方也不一定有胆量将其向外推广。这就是为什么舰娘国服敢冒着风险推出一款私服性质极为突出的作品。
国内的二次元用户需要一款能够击中他们关键之处的游戏。虽然有《百万亚瑟王》《崩坏学园》等产品引领国内二次元手游,但这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二次元用户的需求到底有多大呢?可以看看动画新番,每个季度有 20 到 30 部新番,每年有四个季度;还可以看看万代南梦宫,每个季度都会在游戏领域(包含主机和手游)推出将近 10 款漫改产品。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舰 N 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外界的条件的。当然啦,它也存在一些内在方面的取巧之处:
没有与原版进行较真,而是采用了自创人设并且对 UI 进行了改动,以此来避免纠纷。
没有强加付费模式,不会改动“理论可以不付费”的大原则,这就是不作死。
3.不抢人:没有刻意针对舰C原作玩家进行宣传。
4.完整复刻:复刻了舰C的良心游戏系统,鲜有改动。
舰N成功地让玩家“混淆了”
在《战舰少女》的评论区以及玩家群里,都能看到“还是挺良心”的用户评价,这是令人好奇的。它真的有那么好吗?回顾舰娘国服事件可以发现,二次元玩家的版权意识极强,一款抄袭作品是不会被容忍的。但谁能定义舰 N 这款作品不是“山寨”而是“借鉴”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葡萄君从玩家群中获取了许多反馈。其得出的结论是,舰 N 使得玩家出现了“混淆”的情况。
首先,它的核心用户肯定不是从舰 C 的核心用户群转变而来的。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依据在于,舰 C 的门槛非常高,而舰 N 玩家的深度又不够。并且从贴吧的用户群可以观察到,许多在战舰少女吧活跃的用户并不关注舰队 Collection 吧,或者在舰队 Collection 吧内部的等级很低。
其次,它的玩家群包含更广泛的 ACG 用户群,也有日语技能较弱的玩家群。再看舰 C 的门槛,虚拟专用网络、日语、DMM 账号等一系列问题,这类人群是无法解决的。从舰 N 的人设可以看出,制作方采用的是讨巧的 ACG 通用风格。
它的人设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是在舰 C 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舰 C 是参考历史细节来进行设定和创作的,而舰 N 的改编显得更“萌”。不过,也有编不下去的情况,像赤城号,两作的设定都是用弓的妹子,但是舰 N 在对舰娘本身的“二战”“舰队”“拟人化”要素的把握上是有不足的。
它有一个处于中间的舆论位置。其中最明显的现象是玩家给出评价“比起舰娘国服,它算是很良心了”。舰娘国服的负面口碑成为了舰 N 的挡箭牌。确实,从各个方面来看,舰 N 都比舰娘国服好很多。对于国内广泛的 ACG 用户而言,玩舰 N 并没有不妥之处。
可见,《战舰少女》的主要玩家与《舰队 Collection》的交集比较少。国内大众的 ACG 用户很难理解舰 C 与舰 N 的深层差异。同时,舆论的矛头偏向舰娘国服,这扰乱了玩家的视线。对于“借鉴”和“抄袭”的问题,葡萄君反问:倘若舰 N 拿到日本发行,能否通过审核呢?即便能通过审核,玩家会买账吗?就算有玩家买账,能确保推特上没人说它“パクリ”吗?
市场缺口是一款良心如舰C的游戏
葡萄君走访玩家时,遭到了这样的质问:你要明白,舰これ(舰 C)有人气,是因为他们做事认真,还有他们原创的部分很不错。然而对于《战舰少女》,除了抄袭的部分能吸引人喜欢之外,谁能确定他们原创出来的部分也能吸引人喜欢呢?
舰 C 中受玩家喜爱的要素,如抽卡(赌船)、配方、爆衣等,都被运用到了舰 N 中。舰 N 获得的好评,实际上是对舰 C 机制的好评。制作方虽对产品倾注了大量热情,但并未改变“努力还原了舰 C”这一事实,而这恰恰踩到了二次元手游市场的缺口,触到了国内 ACG 用户的“G”点。
但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只关注舰 C 和舰 N。我们更应留意到,与以往不同的游戏机制在中国市场也是可行的。至少对于二次元用户而言,制作一款像舰 C 那样有良心的游戏机制的作品,是能够让产品进入畅销榜前列且位居付费榜首的。
《战舰少女》获得胜利,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功劳,另一方面则是良心的游戏机制以及二次元市场存在缺口所带来的胜利。
文章评论